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大全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溶解》教案三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溶解》教案三篇【篇一】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溶解》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个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水平。
活动准备:1、杯子若干、筷子若干。
2、实验材料:白糖、小米、盐、沙子、红糖、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东西”导入。
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鸭子非常懂事,老是帮妈妈干活。
有一天,鸭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和一袋米,小鸭子答应了。
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和小米,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装糖和装米的袋子弄破了,糖和米都撒到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不过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但是小鸭子找到了米。
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白糖找不到了,米还能找到?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一)教师示范实验观察糖和米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老师做实验,小朋友们观察。
(1)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教师拿出一杯清水让一位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2)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3)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4)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米,让幼儿观察米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解)(二)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出示(盐、红糖、小石子、沙子图片)这些东西会不会溶解呢?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将小朋友分成四个组,每个组的实验材料都是不一样的。
每组小朋友都有一个装有实验材料的杯子、一根筷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分类》教案通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分类》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有趣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分类。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分类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类卡片、图片、磁性板、磁性扣。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各种物品的箱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箱子里有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2)邀请幼儿上前将箱子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分类卡片,讲解卡片上的物品分类方法。
(2)教师通过磁性板和磁性扣,展示分类过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分类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分类练习。
(2)每组完成后,让其他组的幼儿评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点评,强调分类的原理和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分类》2. 内容:(1)分类的概念(2)分类方法(3)生活中的分类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进行分类。
(2)用彩笔、剪刀、胶棒等工具,制作一张分类卡片。
2. 答案:(1)家庭物品分类:玩具、衣物、餐具、生活用品等。
(2)分类卡片: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指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幼儿科幻画教学设计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幼儿科幻画教学设计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科幻画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三、活动准备:1. 科幻画素材:图片、视频等。
2.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水粉等。
3. 科普图书:介绍科学现象和科幻创作的图书。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科幻画素材,引发幼儿对科幻画的兴趣,让幼儿自由发表对科幻画的认识和看法。
2. 讲解:向幼儿介绍科幻画的概念,解释科幻画是将科学幻想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3. 创作: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幼儿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科幻元素的画作。
4.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幻画创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科幻画作品布置在公共区域,让更多幼儿和家长欣赏到幼儿的佳作。
3. 科普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1. 了解科幻画的基本元素:人物、场景、道具等。
2. 学习科幻画的创作技巧: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3. 探索科学现象与科幻画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技创新意识。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科幻画素材,引导幼儿描述和分析科幻画的元素。
2. 实践法:让幼儿动手创作科幻画,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想象力、创新能力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的科幻画作品,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幼儿自我评价: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分类》优质教案通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分类》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分类的概念,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物体分类,并能够说明分类理由。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不同的分类标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物品(如水果、蔬菜、玩具等)、分类图卡、挂图、白板、记号笔。
学具:每组一份物品分类盒、画纸、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物品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将教具中的物品按照类别放到相应的盒子里,引导幼儿关注分类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分类图卡,讲解图卡中的分类标准,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分类结果。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给出不同的分类标准,让幼儿将学具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b.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分类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学会表达和倾听。
4. 小组合作(10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共同完成一份分类图。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说说自己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分类”2. 板书内容:a. 分类概念b. 分类标准c. 分类方法d. 分类图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b. 家长协助幼儿用文字或图画形式,描述分类过程和分类理由。
2. 答案:a. 分类结果正确。
b. 描述清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a.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幼儿掌握分类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奇妙的植物》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奇妙植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生长》,详细内容围绕“奇妙植物”展开。
主要介绍植物生长过程、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植物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植物。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植物世界兴趣。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及特点。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解植物生长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片、实物(如种子、幼苗、成熟植株)、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植物种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孩子们参观幼儿园植物角,让他们观察不同种类植物,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生长情况。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过程,讲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各个阶段,让孩子们解植物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请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他们所观察到植物特点和生长过程。
4. 小组汇报(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六、板书设计1. 《奇妙植物》2. 内容:植物生长过程不同种类植物特点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画出它们生长过程,并简单描述。
2. 答案:孩子们画植物生长过程图,以及他们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植物生长过程有更深入解,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2. 拓展延伸: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关于植物与生态环境内容,让孩子们解植物对环境重要性,培养他们环保意识。
同时,组织孩子们进行种植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需要重点关注孩子们对周围植物观察和兴趣点引导。
我会在这一过程中,耐心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植物特点,用简单易懂语言解释植物生长现象,以此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分类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分类教案引言: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多元思维和兴趣培养,科学课程能够激发幼儿对探索的欲望。
分类教学是科学课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分类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观察问题、归纳总结以及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分类教案,用于激发幼儿园大班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一、物体的分装游戏物体的分装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物体的分装活动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去观察、比较和归纳。
例如,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类似形状但不同颜色的积木,让幼儿将它们按颜色分装到不同的容器中。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会发现同类物体的相同之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动植物的分类游戏动植物的分类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实物,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让幼儿们根据一定的特征进行归类。
比如,将动物分为有脚和没脚的,将植物分为有叶子和没有叶子的。
通过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分类规律,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更多知识的欲望。
三、材料的分类探索物体的材料分类是幼儿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材料的分类探索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头、塑料、金属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外观和质地,然后将它们进行分类。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能够了解到不同材质的特性和用途,培养他们的分类思维。
四、季节的分类与比较季节是幼儿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季节的分类与比较能够启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例如,老师可以让幼儿们观察并比较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如气温变化、天气状况、植物生长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幼儿能够逐渐了解季节的差异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比较能力。
总结:通过分类教学,幼儿能够培养观察问题、比较归纳以及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
以上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分类教案,如物体的分装游戏、动植物的分类游戏、材料的分类探索以及季节的分类与比较。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1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风的存在,体验探索的快乐。
2、愿意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1、各种物品。
2、活动前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风会把什么东西吹起来。
3、一次成像照相机、多媒体活动室。
活动过程:一、导入1、观察材料。
最近,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和风爷爷做游戏的材料,看看有些什么?(结合色彩、数字)2、导入活动:这些材料宝宝现在都静静地躺在筐里,我们带着这些材料宝宝和风爷爷去做游戏好吗?二、探索1、和风爷爷做游戏的时候,看看风爷爷会把什么东西吹起来?看到了,再和你的好朋友去试一试,风爷爷是不是会把它吹起来。
2、幼儿自由探索,老师观察。
注意点:(1)观察幼儿参加探索的情况。
(2)及时发现孩子使用不同材料与风爷爷做游戏的效果,并用一次成像照相机拍摄下来,为沟通分享提供材料。
三、结合活动照片进行沟通分享,再次感受探索活动的快乐。
过渡语:和风爷爷做游戏兴奋吗?刚才,戚老师把你们带材料宝宝和风爷爷做游戏的事情都拍了照片,想看吗?(一)结合照片,进行沟通分享。
引导问题:1、看看这是谁呀?2、___在和风爷爷玩什么游戏呢?3、请照片上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
(二)幼儿自由沟通。
引#教案# 导语:跟边上的好朋友说说你在游戏中的开心事好吗?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2活动目标:1、认识桂花,知道桂花的颜色、形状和香味等。
2、知道桂花是秋天开的花。
3、尝试画一画桂花。
活动准备:1、室外桂花树的场地,桂花的图片,图画笔和画画本人手一份。
2、小朋友对桂花的香味和颜色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1、引出主题。
◆激发好奇心:这段时间,小朋友有没有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谁知道这气味哪里来的?◆出示桂花的图片,认识桂花。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火箭教案设计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火箭教案设计与实施方案【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火箭教案设计与实施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开展有趣、实用的科学实验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兴趣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中的水火箭教案设计与实施方案,通过浅显有趣的科学实验,促进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水火箭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1 能够了解并掌握水火箭的基本原理;1.2 能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水火箭的飞行过程;1.3 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准备2.1 准备塑料瓶、水、气泵、胶水等材料;2.2 设计教学PPT,简单介绍水火箭的原理和制作过程;2.3 调查周边环境,选择宽阔的场地进行实验。
3. 教学过程3.1 通过PPT简单介绍水火箭的原理,引导幼儿对科学实验产生好奇心;3.2 演示制作水火箭的过程,让幼儿参与其中;3.3 带领幼儿来到实验场地,一起进行水火箭的发射;3.4 观察水火箭的飞行轨迹和原理,并进行简单分析。
4. 教学评估4.1 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动手能力;4.2 观察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4.3 跟进幼儿对水火箭实验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三、水火箭教案实施方案1. 实施步骤1.1 制定详细的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估;1.2 确保实施场地宽敞安全,为幼儿进行实验提供良好的环境;1.3 在教师引导下,让幼儿在实验中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水火箭的飞行过程;2. 实施注意事项2.1 确保教师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保障幼儿的安全;2.2 鼓励幼儿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动手解决问题;2.3 对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进行引导和点评,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水火箭教学实验是一种寓教于乐的科学教育形式,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同时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和提问,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的自我发现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2 页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_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大全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孩子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1 设计意图: “帮手”这一话题内涵广泛,包罗万象,孩子们画画用的笔,吃饭的筷子,上幼儿园坐的各种交通工具等等都是我们的好帮手,生活中吃、住、穿、行,样样离不开帮手。 《纲要》中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根据这一原则,我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活动入手,选择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螺丝玩具、每天接触到的图书、多种绘画用具等,巧妙组合设计生成本节活动。让孩子们身边常用的生活用品成为他们认识生活、动手操作、探索秘密的重要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日常用品,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通过发现、讨论、验证,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工具组:组装玩具汽车,冒钉的小椅子,螺丝刀,锤子; 第 2 页 共 12 页
修补组:破旧图书,订书器,剪刀,胶带,固体胶; 装饰组:白裙,印章,彩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件,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火车车箱,螺丝,绳子,夹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师扮演“小工人”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拎着工具箱边走边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拿起一张椅子,师表演钉子轧了手,掏锤子,钉;拿出一个掉了螺丝的玩具,用工具拧紧。) (2)出示工具,帮助幼儿认识 师:哎,你们谁家有困难需要帮忙吗?(指箱)我这里有许多宝贝,一准能帮上你的忙。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箱子里藏的是什么宝贝?(想) 师:箱子上有铅丝拧着打不开,怎么办?可以请什么来帮忙?(启发幼儿说出请钳子来帮忙,同时师操作钳子拧开铅丝,打开箱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形象的情境表演,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很自然地演示锤子、螺丝刀、铂子这些帮手的作用,.让幼儿产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态度。 2.参观“动物新村”,幼儿寻找、发现动物们遇到的困难 (1)师生乘坐小火车边唱边去动物新村参观 师:听说动物新村的一些动物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去帮助它们?好,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出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提供的小火车的车身是用一只只纸盒通过螺丝连 第 3 页 共 12 页
接而成的,车轮是用螺丝将陵弃光盘固定在纸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埋下伏笔。 (2)通过创设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动物遇到的困难 场景一: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么困难?(凳子冒出钉子,玩具上的螺丝掉了。) 场景二:熊猫家里图书怎么了?(图书破了。) 场景三:小鸭碰到了什么难题呢?(小鸭的白裙子不漂亮。) 设计意图:将动物的家布置成相关问题场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并发现小动物遇到的困难,调动他们的动手操作热情。 3.引导幼儿讨论帮助动物所需的工具,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1)利用课件,讨论动物遇到的困难及帮忙所需的工具 师:小狗家汽车坏了、凳子上的钉子冒出来了,我们怎么帮助它? 师:熊猫遇到什么困难了?怎么帮助它? 师:小鸭碰到什么难题了?用什么来帮它? 设计意图:将帮助小狗、熊猫、小鸭所需的工具通过f|asn课件一一呈现在屏幕下方,让幼儿进行选择。幼儿在选择相应“帮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工具组、修补组、装饰组,帮助幼儿建立了分类概念。 (2)幼儿分组,根据动物所遇困难选择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工具都在这三只盒子中呢,待会请大家用这些去帮帮小动物,你想帮助谁就选谁的照片贴在身上,贴好之后,到这边选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去帮忙! 设计意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原因,不会自由分组,采用选贴动物 第 4 页 共 12 页
照片的形式能帮助幼儿自由、快速地分组。 4.借助课件,幼儿交流、总结自己的好办法 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们用了哪些工具帮助小动物的? 借助课件画面配音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用锤子、螺丝刀、订书机、彩笔、印章这些宝贝当帮手,帮我们修好了汽车、图书,还让白裙子变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们的这些好帮手真是太神奇了,谢谢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友的实际操作及讲述,帮助幼儿巩固“帮手”与物品的匹配经验。 5.合作修理火车,拓展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1)检修火车,引导幼儿讨论修理的办法 师:我们苗苗爱心队今天又帮助了别人,真开心!(看表)工作了一天,该下班了,苗苗爱心队的队员们,坐上我们的火车! 师:哎呀,我们的火车怎么了?(好几节车箱都掉了,还少了几个轮子。) 师:好险哪,怎么办?用什么来修呢?(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帮手”,鼓励幼儿合作修理火车 师:这边有你们需要的夹子、螺丝、绳子、胶带,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赶紧修好。 火车修好后,师生坐上小火车返回。 齐唱:我们苗苗爱心队,最爱帮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难,我们来帮忙。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需要不断的情境刺激,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着自己修理好的长长的一列火车,孩子们欢呼雀跃,再次体验勤了成功的快乐。 第 5 页 共 12 页
延伸: 在活动过后将一部分工具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尝试,并继续鼓励孩子关注身边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好帮手,比如清洁工具、交通工具、劳动工具等等。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通过画影子,观察太阳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幻灯机(或手电筒)、不透光的各种物体。 2、粉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带领幼儿散步,找影子。请幼儿观察什么地方有影子,什么地方没有影子,发现了什么东西的影子? 1、室内谈话:幼儿漫谈散步时的发现。 小结:太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没有影子。 2、小实验:影子的产生。 (1)打开幻灯机(或手电筒),将光投到墙上,问幼儿:墙上有影子吗? (2)将玩具狗挡住光线,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玩具狗挡住了光线,所以出现了影子) (3)将幻灯机(或手电筒)关掉,问幼儿: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没 第 6 页 共 12 页
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小结:影子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要有光,二要有不透光的物体。光照在不透光的物体上,就会出现影子。 3、试一试:让每位幼儿拿一件玩具到室外阳光下做游戏。 A:把玩具的影子找出来(把玩具放在阳光下) B:把玩具的影子藏起来(把玩具放在阴暗处) C:幼儿自由交流游戏的方法与结果。 二、游戏:踩影子 1、幼儿在阳光下自由活动,观察自己的影子,找出规律:人动,影子动;人停,影子停;影子跟着人。 2、教师在阳光下跑,让幼儿踩教师的影子。教师可变换方向,站起或蹲下,引导幼儿注意影子的变化,控制幼儿的活动量。 3、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踩对方的影子。 三、美术活动:画影子(时间:上午) 1、两位教师示范,站在阳光下(面向一定方位)互相将对方的轮廓用粉笔描画下来。(提醒幼儿:下午,我们将站在原地,再画一次影子,看看有什么变化,你们愿意试试吗?) 2、幼儿两人一组。互画影子,先画小朋友现在所在的位置,做上自己知道的记号。 活动延伸: 1、下午四时左右,再组织幼儿画一次影子。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影子变了吗?为什么会变? 第 7 页 共 12 页
小结:太阳在动,影子也随着移动。太阳在这边,影子总是在那边。(也可让幼儿比较早晚的影子与中午的影子的不同)。 2、上述各项活动,可以让幼儿重复进行,进一步深入观察、了解影子,理解各种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探索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 活动过程: 一、玩飞盘 1、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 2、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 第 8 页 共 12 页
二、探索飞的方法 1、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 2、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 三、探索谁飞的远 1、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 2、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 3、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 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4 活动目标: 1、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三角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长方、圆、方、三角积木各一块。 2、圆柱体铁罐、铅笔、电池、玩具轮子等能滚的物体若干。 3、活动前搭好每人一组斜板。 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