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1](3) 小学语文
五下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后题

统编版⼩学语⽂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课⽂知识点+同步练习课⽂知识点⼀、学习⽬标1.认识“昼、耘”等4个⽣字,读准多⾳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默写《四时⽥园杂兴》(其三⼗⼀)。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4.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法写景抒情。
⼆、诗⼈简介范成⼤(1126-1193)字致能,号⽯湖居⼠,南宋诗⼈。
⻛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泛,以反映农村社会⽣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
他与杨万⾥、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诗⼈”。
主要作品:《⽯湖诗集》《⽯湖词》《吴郡志》等。
杨万⾥: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
吉州吉⽔(今江⻄省吉⽔县)⼈。
南宋杰出诗⼈,与尤袤、范成⼤、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诗⼈”“南宋四⼤家”。
主要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池》等。
雷震,南宋,⽣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宋宁宗嘉定年间进⼠。
⼜说是南昌(今属江⻄)⼈,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
三、我会认注⾳及组词昼:zhòu(⽩昼、昼夜、昼思夜想)耘:yún(耘⽥、耕耘、春耕夏耘)桑:sāng(桑树、桑叶、沧海桑⽥)晓:xiǎo(拂晓、破晓、家喻户晓)四、我会写注⾳及组词供:gòng(供认、供职、供不应求)稚:zhì(稚嫩、幼稚、稚⽓未脱)漪:yī(寒漪、⻘漪、涟漪)五、多⾳字供:gōng (提供)gòng (⼝供)例句:⼩丁的爷爷曾供职于县城的供销社。
六、理解诗义四时⽥园杂兴(其三⼗⼀)【宋】范成⼤昼出耘⽥夜绩⿇,村庄⼉⼥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注释】耘⽥:在⽥间除草。
绩⿇:把⿇绳搓成线。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阴:树荫。
【诗意】⽩天在⽥⾥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绳,男村⾥的男⼥都各⾃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的样⼦,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课件3 古诗三首(生字讲解)

qì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哭泣 抽泣
形近字:拉
“氵”呈弧形; “立”上横短, 下横长而托上。
字义:①小声哭。②眼泪。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后鼻音
yínɡ
部首:皿 结构:上下
组词:盈亏 盈利
形近字:盘
“又”捺改点; 字义:[盈盈]形容清澈。
“皿”略扁,底横 长,托住整个字。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mài
脉搏
mò
部首:月 结构:左右
组词:脉脉 脉脉含情
形近字:泳
左窄右宽。右部 横折钩有力,捺 画宜伸展。
字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
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xī
qī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栖息 栖身
形近字:洒
字义:本指鸟停在树上,泛指
左窄右宽。
居住或停留。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yā
部首:鸟 结字:鸭
字义:鸟,全身多为黑色,嘴大,翼
“牙”竖钩宜长,
长,脚有力。种类较多,常见
“鸟”笔画紧凑。
的有乌鸦、寒鸦等。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 或非盈利性用途。严禁任何媒体、网站、组织或个人以任 何形式或出于任何目的在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的情况下抄 袭、转载、摘编、修改本文件内容,或链接、转帖或以其 他方式复制用于商业目的或发行,前述行为均将构成对本 公司版权的侵犯,本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章泣
组词:皎洁 皎皎
盈脉
形近字:胶
栖鸦
字义:①白而亮。②姓。
“白”窄“交”宽。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想象春风吹拂各种景物的画面,试着写一写 下面的句子。
春风(
)香
下列谚语中,与“春江水暖鸭先知”
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一项是( B )
A.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B.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泥土湿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动
静
朗读指导: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 然后将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 “子”收尾,读出燕子轻巧灵动的感觉,第四句语调轻柔舒 缓,要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诗人通过对初春时节桃花绽开、鸭子
戏水、蒌蒿满地和芦芽初露的描写,
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抒发了
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 趣
第3课时
三衢山
导
入
三衢道中 道路
【宋】曾几
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
诗
用作姓氏时读“zēnɡ”
人 简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
介 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
四五声
主
题
概
括
《三衢道中》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
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
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轻松
愉悦的心情。
课 后 作 业 1.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2. 课外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说说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春天。
添得黄鹂四五声。
朗读指导:以轻松 且稍快的节奏朗读,读 出韵味。
感
悟 诗人是什么时节出去游玩的?当时
诗 意
的天气情况又是怎样呢?
时节 梅子黄时日日晴,天气
小溪泛尽却山行。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PPT课件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配乐朗岸。
陂:
曲调。
腔:
水中的波纹。
漪:
随口。
信口:
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这两句诗时,我仿佛看到一个晚归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意地吹着。从中我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也体会到农村生活的情趣。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写作指导:将古诗改写成短文,要遵循以下原则:(1)改写应该以古诗的内容为基础,充分发挥想象,丰富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2)可以先作口头改编,再记
选做
录自己的改编成果,不要逐句翻译原文;(3)应抓住每首古诗的要点进行想象,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可想象童孙学种瓜时的神态、动作,《稚子弄冰》可想象稚子的神态和心理,《村晚》可想象牧童悠闲自在的样子。
写作示例:一到初夏,农人们便忙活起来了,田里苗要培,草要除。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戴上草帽,挎起篮子,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在田间忙活了一阵后,他们的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只是用袖子随意地擦了擦脸,又弯下腰忙活开了。直到
诗歌品读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动作描写
欣喜
小心
脱晓冰
语文四年级下册一一1课《古诗三首》线上学习(统编)

语文四年级下册一一1课《古诗三首》线上学习(统编)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课《古诗三首》课文教学预习课文生字:宿:住宿寄宿宿舍宿敌风餐露宿徐:徐徐徐缓徐步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篱: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ù宿舍xi一宿xiù星宿剥:b剥削b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解: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sh):稀疏。
阴:树荫。
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鉴赏:前两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借
助
图
片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名师课件

共学探究
托物言志 墨梅 志向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共学探究
资料补充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③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延学拓展
背诵《塞下曲》《墨梅》。
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
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品读后两句诗,想一想:诗人还 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是想表 明自己怎样的信念呢?
②〔乾坤〕天地间。
共学探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共学探究 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朵朵花开淡墨痕
共学探究
作者简介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 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 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代表作:《墨梅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共学探究
资料补充
①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②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
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读了这则材料,你觉得王冕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淡泊名利
共学探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 第1课《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教学课件)-( 统编版)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 桃树上的三两枝桃花色彩鲜明,有的已经绽放,更多的是抿着嘴的 花骨朵,大的、小的。占满枝头,随着柔软的纸条在轻轻地摆动, 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鸭群,早 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它们有的一头栽进水里,只有那尖 尖的小尾巴在水上直摇有的拱起身子,伸出一直在水里的脚掌,轻 轻地拍打水面,还有的几只鸭高兴起来,整个身子在水面上立起来, 拼命地拍打翅膀,好像要在水上起飞。
梅子黄时 日日晴 泛尽 山行
却
时间 天气
心情
出行路线
游兴高涨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所见所闻
绿树荫浓
黄鹂啼鸣
舒畅愉悦的心情
知识链接
黄鹂是食虫益鸟,羽色艳 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胆小, 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 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三古 诗
衢三 首
道
曾 几
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 统编版
情境导入
春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一派勃勃生机。 那初夏的景色又有何迷人之处呢?今天我们跟随 诗人曾几的脚步,领略初夏时景色的魅力。
学习任务一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
qú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读准节奏。
小溪/泛尽/却山行。
jiǎn
绿阴/不减/来时路,
2.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 古诗大意。
添得/黄鹂/四五声。
走近作者
曾几(1085年--1166年),字吉甫,自号
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 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 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 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