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1.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解析。
-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你看啊,诗人远远地就看到那寒山,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的。
这个“斜”字啊,就把小路那种蜿蜒曲折的样子给写活了。
就好像我们现在去爬山,看到那种弯弯曲曲的山路,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到眼前了呢?- 接着“白云生处有人家”,在那白云飘起来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哇,多神奇啊,感觉住在那里的人就像住在仙境里一样。
那白云缭绕的,房子若隐若现的,好像是神仙住的地方呢。
- “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人为啥停车啊?因为他太喜欢这傍晚的枫林了。
你想啊,傍晚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洒在枫树林里,那景色肯定美极了。
就像我们看到特别美的景色,也会忍不住停下来多看几眼,对吧?- 最后“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呢。
一般我们都觉得春天的花是最鲜艳的,可诗人说这秋天的枫叶更红,这就很特别了。
他让我们看到了秋天不一样的美,秋天不只是萧瑟的,还有这么艳丽的色彩呢。
1.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解析。
- 开头“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都凋谢了,荷叶也没有了,荷叶以前就像一把把遮雨的伞一样,现在没了,是不是有点凄凉的感觉呢?-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虽然残败了,但是它的花枝还在霜雪中傲然挺立。
这菊花可真有骨气啊,就像一个坚强的人,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屈服。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告诉刘景文啊,一年当中美好的景色你得记住,就是橙子变黄、橘子变绿的时候。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夏天的繁花似锦,也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但是有一种独特的丰收的美。
就像我们到了秋天,看到满树的橙子和橘子,是不是也觉得很开心呢?1.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 解析。
- “荷叶罗裙一色裁”,你看那些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就像是用同一种颜色的布料裁出来的一样。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1 古诗词三首一、课前解析关注诗词: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关注作者: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组诗。
作者在早年游历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这些诗歌都是范成大根据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而创作的,情感真实。
其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朴素自然的风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仿佛自己也在江南乡村生活了很久一样。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杨万里迷恋新市的酒楼,痛饮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
第二天醒来,诗性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
辛弃疾: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他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其中,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本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生字扩词(建议抄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建议背诵):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套)

诗人是初夏时在三衢山游玩的。从 “梅子黄时”得知的。
写出行时 间:五月
写天晴,也是 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到了小溪的尽 头,又换走山路。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 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二、默写古诗《绝句》。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通过《绝句》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 大好春光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接下来我 们继续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互动课堂
lóu hāo tún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_美__好__动__人__的__景__色__,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__热__爱__之__情__。
拓展延伸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课堂演练
一、画去句子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1.泥融(róng lóng)飞燕子 2.沙暖(nuǎn luǎn)睡鸳鸯 3.胜日寻芳泗(sì shì)水滨
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 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 处处有可爱的生灵。
1.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3.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鸳鸯 泥融飞燕子, yuān yāng
沙暖睡鸳鸯。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时
路,得
de(写得好) děi(得亏)
添 得 黄 鹂/四 五 声。
江南梅雨季节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 山行。
高涨的游兴
诗意: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 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 乘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 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黄鹂四五声。 使鹂山中返途充满
了生机和意趣。
诗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多。 芦笋刚刚发出嫩芽。
思考:诗句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致? 既描写了画中的景物,给人以春回
大地、草木复苏、充满生机的感觉,又 展现出想象中的情景,充满情趣。
诗意: 初春时节蒌蒿生出满地,芦苇也
长出嫩芽,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 时候。
把诗句补充完整。
竹外( 桃花 )( 三两枝 ), 春江水暖( 鸭先知 )。 蒌蒿( 满地 )芦芽( 短 ), 正是河豚( 欲上时 )。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写出了春天泥沙湿润柔暖的特点。
诗意:
泥土湿软,归来的燕 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 泥筑巢。河滩上的沙子被 阳光晒得暖暖的,鸳鸯卧 在上面静静地睡着。
《绝句》描绘了 一幅春天到来,万物 复苏、山水秀丽的迷 人画面。
绝句
迟日 江山 景物
春风 花草 燕子 飞 动物 鸳鸯 睡
山路上苍翠的树木 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 欢叫,比来时更增添了 些许意趣。
结构梳理
三衢 道中
梅子黄时
游玩 小溪泛尽
走山路
绿阴浓浓 归途
黄鹂啼鸣
乐无穷
山中游玩 意趣无穷
《三衢道中》写了春末初夏时宁 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 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融的拼音组词:[róng]融化、融洽、通融燕的拼音组词:[yàn]燕子、燕窝、燕山鸳的拼音组词:[[yuān]鸳侣、鸳行、鸳匹鸯的拼音组词:[yāng]鸳鸯、梁鸯、鸯浆惠的拼音组词:[huì]恩惠、惠顾、天惠崇的拼音组词:[chóng]崇高、崇拜、崇敬芦的拼音组词:[lú[]芦席、葫芦、芦子芽的拼音组词:[yá]发芽、麦芽、春芽短的拼音组词:[duǎn]短处、短缺、短暂梅的拼音组词:[méi]梅花、黄梅、白梅溪的拼音组词:[xī]溪水、溪边、溪河泛的拼音组词:[fàn]广泛、泛水、泛指减的拼音组词:[[jiǎn]减少、减弱、减退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整理老师们在上课之前都要准备好自己的教学计划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教案,写好教案对于上课的节奏把握有很大的益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两篇,感兴趣的快和我一起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暖风送香,桃红柳绿,群鸭戏水,黄鹂鸣唱。
当诗人的笔触与春夏时节相遇,便勾勒出一幅幅有声有色、清新明丽的图画。
《绝句》为我们描绘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色;《惠崇春江晚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明媚的春光,暖暖的春意;《三衢道中》带领我们畅游了山清水秀的三衢,让人心旷神怡。
一、三首古诗学法简单导读学习时,可以借助解释、插图理解有难度的字词,再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学习《绝句》时,抓住"迟日、花草、燕子、鸳鸯'等词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抓住"竹、桃花、鸭、蒌蒿、芦芽'等字词,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江南初春的景象,感悟诗人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
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1. 原文及注释。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们看。
“元知”就是本来就知道,“元”同“原”。
“万事空”表示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只是悲伤。
“九州同”,九州统一,这里的九州代指全国。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向北平定,也就是收复北方领土。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侵占的地区。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
“乃翁”,你们的父亲,这里是陆游自指。
2. 解析与赏析。
- 陆游这老头啊,快死的时候还心系国家呢。
他知道自己一死,啥都没了,可心里就是放不下一件事,那就是国家还没统一。
他盼着南宋的军队啥时候能打到北方,把被金人占了的地盘给收回来。
还叮嘱儿子们,等这事儿成了,在家祭的时候可别忘了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这诗写得特别直白,就像陆游在跟儿子唠家常似的,但感情可深了,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国家那种至死不渝的热爱。
1. 原文及注释。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杭州。
“邸”是旅店。
“休”停止的意思。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风,还暗指当时那种纸醉金迷的社会风气。
“熏”有熏染的意思。
“游人”在这里指那些在杭州玩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2. 解析与赏析。
- 你看啊,诗人林升站在杭州的街头,看到那是一座山挨着一座山,一座楼接着一座楼,西湖边上到处都是唱歌跳舞的。
他就纳闷了,这歌舞啥时候是个头啊?那些达官贵人啊,被这种暖风似的腐朽生活给迷得晕头转向的,都把杭州当成以前北宋的都城汴州了。
这诗就像是林升在那儿吐槽呢,他对南宋统治阶级这种只知道玩乐,忘了国仇家恨的行为特别不满,用一种很讽刺的手法把这些人的丑态给写出来了。
1. 原文及注释。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己亥”是年份。
《1古诗三首》诗意

1.《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
春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湿润,燕子(在空中)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整首诗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绿色的竹林外,几枝粉红的桃花刚刚开放。
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他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岸边长满了出生的蒌蒿和刚刚长出嫩芽的芦苇。
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啊。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诗句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
3.《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我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途中所见。
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整首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江衢州明媚清丽的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一种 用玉或石制成的 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 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 的玻璃。
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 取出来—— 稚子金盆脱晓冰
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 穿起来当做银来钲敲——彩丝穿取当银钲
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 样穿越树林,真好听—— 敲成玉磬穿林响
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不同,《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
结 学着大人在桑树下种瓜的事;《稚子弄冰》
写了冬天孩子们取冰,用彩线将冰串起来
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
的事;《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 上吹笛归来的事。
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 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 美好。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 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 由面到点的写法。
乡村的晚景多美啊!——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喜爱和向往之情。
※
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比较本课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 生活的古诗,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小 组讨论,完成表格。
古诗题目
相同点
四时田园杂兴
三首诗都描写了古时候
(其三十一) 儿童的田园生活,都通过一
稚子弄冰 件事来表现孩子的天真可爱,
村晚
都体现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 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古诗题目
不同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十一)》是通过描写农村繁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忙劳作的景象,孩子们也跟
着大人学种瓜的勤劳来体现
田园生活的和谐、幸福。
小练笔
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 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 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幸福。请同学们根 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 改写成短文。
景:草、水、山、日
理
人:归人
意 的描写,整首诗描绘了一幅
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想象画面 理解诗意
池岸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水中的波纹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 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 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家的孩 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 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 向往之情。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
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孩子 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阴下学 着种瓜。
幼小的孩子玩冰
《稚子弄冰》
幼小的孩子
玩
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
吉水(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他的诗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在 当时称为“杨诚斋体”。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 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 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冰》
《村晚》
四季
兴致
xìng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了解作者
范成大是南宋诗人,他幼年聪慧,十二岁
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他一 生写了许多诗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称石 湖居士。他退隐闲逸后,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 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写下了最后的 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也是他田园 诗的代表作品。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 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想象画面 理解诗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注释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忙各的农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天真可爱 热爱劳动
注释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 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
歌
表达了诗人对
小
儿童的喜爱之情。
结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清晨,儿童将盆中冻结的冰取出,用彩线 穿起当钲来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般穿越树 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 音。
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画面?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曲调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随口
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 情景?
村晚
朗
[宋]雷 震
bēi
读
草满池塘水满陂,
古 诗
yī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自由 背诵古诗。
村晚
【宋】雷震
村晚
朗
[宋]雷 震
bēi
读
草满池塘水满陂,
古 诗
yī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
朗
[宋]雷 震
bēi
读 古 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
yī
韵
山衔落日浸寒漪。 脚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古诗题目 稚子弄冰
不同点
《稚子弄冰》是通过描 写孩子们取冰,用彩线将冰 串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 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来体现 儿童的聪明、可爱。
古诗题目 村晚
不同点
《村晚》是通过描写 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来体 现牧童的快乐、可爱,体 现了田园生活的幸福美好。
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
课 堂 小
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稚子弄冰
初 读
[宋]杨万里
zhēnɡ
古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
qìn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什么季节发生的事? 冬季
品想读象古画诗面,想理象解诗诗意境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 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初 读
[宋]范成大
古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
ɡòn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ɡōnɡ:表供给; 供 ɡònɡ:表从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
昼出耘田夜绩麻, 节的田园风光?从哪个 村庄儿女各当家。 词看出来的?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