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耳的听觉特性

合集下载

听觉的基本特征

听觉的基本特征

听觉的基本特征
1、听觉范围。

人耳能够听到声波范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可听到范围,一个是声压的幅值范围:被听觉阈值(最低声压级,和声音的频率有关)和痛域(使人耳感到疼痛的声压级,与声音的频率关系不大)决定。

2、听觉的等响特性。

反映人们对不同频率的纯音乐的响度感觉的基本特性。

说明认为判断声音和相对与声压级和频率都有关系。

以低于或者高于原始声音的声压级重放音源,则会改变原始声音中的各频成分的相对响度关系,产生音色变化。

3、听觉阈值。

如果把可闻频段的信号保留,把不敏感频段的信号只反映强信号,对难以察觉的弱信号忽略不计,这样可以使信息量大大减少,从而压缩声音信息量。

4、听觉得掩蔽特性。

听觉得掩蔽性是指一个比较强的声音往往会掩盖较弱的声音,从而使其不能被听到,分为频域掩蔽和时域掩蔽
频域掩蔽:稳定条件下,一个包含多种频率成分的声音同时发声时,幅值较大的频率信号会掩蔽相邻幅值较小的频率信号,使之完全听不见,而且低于该频率的掩蔽交窄,高于该频率的掩蔽范围较宽,可达该频率的数倍。

时域掩蔽:人耳除了对同时发出的声音在相邻频率信号之间有掩蔽现象意外,在时间上相邻的声音之间也存在掩蔽现象。

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

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

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范围:人耳能够感知的声音范围约为20 Hz至20,000 Hz。

低于20 Hz 的声音被称为次声,高于20,000 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

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对不同频率范围的声音更敏感。

2、声音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或音量。

人耳对不同响度的声音有不同的感受。

强度较高的声音会被感知为较大的响度,而强度较低的声音则会被感知为较小的响度。

3、频率感知:人耳对声音的频率也有不同的感受。

低频声音(例如低音乐器的声音)给人一种低沉的感觉,而高频声音(例如鸟儿的鸣叫声)给人一种尖锐的感觉。

4、声音定位:人耳能够通过左右两只耳朵接收到声音的差异,从而确定声音的方向和位置。

这种能力被称为声音定位。

通过分析声音的到达时间、声音的强度差异和频率差异等信息,人耳可以感知声源的位置。

5、声音质量:人耳对不同声音的质量也有感受。

声音的质量包括音调的纯净度、音色的浑厚度和谐振特性等。

不同声音的质量给人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人耳听声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耳听声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耳听声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人耳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耳能够接收和分辨各种声音,使我们能够听到语言、音乐、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以及其他各种声音信号。

然而,要想理解人耳听声的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以及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人耳听声的原理,探讨人耳如何接收声音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声音信息。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人耳听力的应用与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人耳在听觉感知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包括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如何传播以及声音传播的特性。

然后,我们将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组成以及它们在声音接收和传输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耳如何工作以及其对于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最后,我们将总结人耳听声的原理,并探讨人耳听力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与意义,例如医学诊断、音乐欣赏和语言交流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将对人耳听声的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并认识到人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更好地保护听力、学习和使用声音信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人耳听声的原理,增加对这个奇妙器官的认识吧!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的一种可能的编写方式: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探究人耳听声的原理,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对人耳听声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人耳作为听觉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通过引入该主题,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即为当前所述,将详细解释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文章的逻辑发展和组织安排。

人耳的听觉特征重点

人耳的听觉特征重点

人耳的听觉特征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的存在感觉。

声音的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的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人耳接受声波的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的产生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的要素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因素是:振幅、频率、谐波构成人耳对声音的听觉特性的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⑴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程度。

它首先决定于声音的振幅,其次是频率。

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单位:分贝(dB)与振幅的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的声压范围是:0——120 dB与频率的关系:a、4—5KHz附近的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的音响度大于高频音的响度c、常见声源的声压级dBλ窃窃私语:20——35女高音:35——105 男λ高音:40——95λ小提琴:40——100 交响乐:80 dB小鼓:55——105 打雷:120λ dBλ教师讲话:50——60 飞机起飞(3m处):140 dB⑵音调(音高):是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的对数值,其次是取决于声音的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的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

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的关系:a、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b、语言的频率范围范围是100——10 KHz音乐的频率范围是50——15 KHz音调与声压(振幅)的关系:a、1K——2 KHz 以上的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b、500 Hz以下的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⑶音色(音品):指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以外的音质差异。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人耳是我们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其敏感程度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至关重要。

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调整声音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人耳听阈曲线,了解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并绘制听阈曲线图。

实验步骤:1. 实验仪器准备:音频发生器、耳机、音频放大器、计算机等。

2. 实验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室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噪音干扰。

3. 实验参与者准备:确保参与者的耳朵清洁,避免耳垢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实验开始:参与者戴上耳机,调整音量到适宜的水平。

5. 实验过程:音频发生器逐渐改变频率,参与者在听到声音时按下按钮。

6.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参与者听到声音的频率和相应的音量大小。

7. 实验结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人耳听阈曲线图。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一条人耳听阈曲线。

该曲线显示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人耳对中频声音的敏感度最高,而对低频和高频声音的敏感度较低。

这意味着在设计音响系统或者调整音量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频声音的控制,以满足人耳的听觉需求。

讨论与分析:人耳听阈曲线的实验结果与人耳的生理结构有关。

人耳内部的耳蜗是负责声音传导的重要器官,它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

具体而言,耳蜗对中频声音的敏感度较高,这是因为中频声音的波长与耳蜗的结构相匹配。

而对于低频和高频声音,由于波长过长或过短,耳蜗的结构无法有效接收和传导,导致人耳对其敏感度降低。

实验结果对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音响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人耳听阈曲线的特性,调整不同频率声音的输出,以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

此外,在噪声控制和环境调节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得听觉特征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得存在感觉。

声音得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得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人耳接受声波得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得产生就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得感觉就是生理、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得要素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得客观因素就是:振幅、频率、谐波构成人耳对声音得听觉特性得要素就是:响度、音调、音色⑴响度:就是人耳对声音强弱得感觉程度。

它首先决定于声音得振幅,其次就是频率。

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得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单位:分贝(dB)与振幅得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得声压范围就是:0——120 dB 与频率得关系:a、4—5KHz附近得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得音响度大于高频音得响度c、常见声源得声压级dBλ窃窃私语:20——35女高音:35——105 男λ高音:40——95λ小提琴:40——100 交响乐:80 dB小鼓:55——105 打雷:120λ dBλ教师讲话:50——60 飞机起飞(3m处):140 dB⑵音调(音高):就是人耳对声音高低得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得对数值,其次就是取决于声音得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得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

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得关系:a、人耳听觉得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b、语言得频率范围范围就是100——10 KHz音乐得频率范围就是50——15 KHz音调与声压(振幅)得关系:a、1K——2 KHz 以上得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b、500 Hz以下得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⑶音色(音品):指声音得音调与响度以外得音质差异。

声环境学院: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声环境学院: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声环境学院: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1、时差效应
一般说来,如果到达人耳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称为“时差”)小于50ms,那么就不觉得它们是断续的。

在室内,天花、地面、墙壁都反射声音,当声源发出一个脉冲声,人们首先听到的是直达声,然后陆续听到经过界面的一次、二次、三次……反射的反射声。

一般认为,在直达声到达后约50ms之内到达的反射声,可以加强直达声;而在
50ms以后到达的反射声,不会加强直达声。

如果有的延时较长的反射声的强度比较突出,还会形成“回声”。

2、双耳效应
人耳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判断声源的方向与远近。

人耳确定声源远近的准确度较差,而确定方向相当准确。

听觉定位特性是由双耳听闻而得到的,由声源发出的声波到达
两耳,可以产生时间差和强度差。

通常,当频率高于1400Hz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而低于l 400Hz时则时间差起主要作用。

人耳对声源方位的辨别在水平方向比竖直方
向要好。

3、掩蔽效应
人们在安静环境中听一个声音,可以听得很清楚,即使这个声音的声压级很低时也可
以听到,但是,如果在倾听一个声音的同时,存在另一个声音(称“掩蔽声”),就会
影响到人耳对所听声音的听闻效果,这时对所听的声音的听闻就要提高。

人耳对一个
声音的听觉灵敏度因为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叫“掩蔽效应”。

第五节、人耳的听觉感知特性

第五节、人耳的听觉感知特性

声压级
为什么引入声压级? 1、人耳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其主观感受 的响度并不正比于声压的绝对值,而是大致 正比于声压的对数值。 2、人耳能听到的最低声压2×10-5Pa(听 阈值)到人耳感觉到疼痛20Pa(痛阈值) 的声压之间相差近100万倍,因此用声压 的绝对值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显然也是很不方 便的。
响度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 在客观的度量中,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的振 幅(声压)决定的。 声压越大则响度越大。当人们用较大的力量 敲鼓时,鼓膜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响; 轻轻敲鼓时,鼓膜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 音弱。
注意
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并不完全一致。 响度不仅取决于振幅的大小,还取决于频率 的高低。 振幅越大,说明声压级越大,声音具有的能 量也越大,而响度则说明对听觉神经刺激的 程度。
等响度曲线
由于响度是指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一种主观感 受,因此,当听到其他任何频率的纯音同声 压级为40dB 的1kHz的纯音一样响 时,虽然其他频率的声压级不是 40dB, 但也定义为40phon。 这种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实验方法,测得一 组一般人对不同频率的纯音感觉一样响的响 度级与频率及声压级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 等响度曲线。--等响曲线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所以常用声压的相 对大小 (称声压级)来表示声压的强弱。声 压级用符号SPL表示,单位是分贝 (d B), 可用下式计算:SPL=20LgP/Pref (3-1) P 为声压有效值;Pref为参考声压,一般取 2×10-5Pa,这个数值是人耳所能听到的1 kHz声音的最低声压,低于这一声压,人 耳就无法觉察出声波的存在了。
第五节、人耳的听觉感知特性
由于人耳听觉系统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类 对它的生理结构和听觉特性还不能从生理解 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 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心 理声学和语言声学。 人耳对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范围 称为可听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感
泛指木管和铜管乐器的质感而言。这些乐器 都是空气通过管状物而发出声音的,大规模 弦乐演奏时会有空气波动的感觉,也表现为 空气感。
细节再生
即音场内各种声音让人们耳朵听到的能力。 有些扬声器非常敏锐,任何细微的杂音都再 生得一清二楚;有些扬声器本身振动很迟钝 或大量得失真而把声音的细节掩盖过去。细 节再生越多的器材当然越好。
外耳道是一直径约0.7cm,长约3cm,外耳道的 终端为鼓膜 2)作用
其作用是将声波传导到鼓膜,从而使鼓膜在声波 激励下振动。外耳道相当于一个声管,它具有共 振特性,它的自然谐振频率约为3000HZ。 由于外耳道的共鸣以及人头对声音反射、衍射现 象的影响,使人耳对3000Hz左右的声波的感觉灵 敏度特别高。
返回
1、耳廓
1)定义
耳廓,又称耳壳,就是我们看到的耳朵,耳廓呈不对称 形 。
2)作用
耳廓主要起收集声波的作用,并且起着区分前 后声源的作用。
由于耳廓的形状能使不同方向来的高频声具有不同的 反射情况,因此对高频声声源产生定位作用,尤其对 区分来自前、后方的声音起着重要作用。
返回
2、外耳道
1)定义
返回
在强声极作用下,人耳会有不舒服及疼痛的感 觉。各人能容忍的声压级上限与其在噪声中暴 露的经历有关,未经历过强噪声的人,极限约 为125dB ;有经常处于强噪声环境中经历的人, 可达135~140dB 。通常,声压级在120dB 左右 时,人就会感到不舒服;130dB 左右耳内会有 痒的感觉;达到140dB 时耳内会感到疼痛;当 声压级继续升高时,会造成耳内出血,甚至听 觉机构损坏。

由空间感音场相结合,便产生解析力这一概念。 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节再生与层次感, 例如由前向后一排排的层次感就不是由解析力 造成的。暗部的层次指低电平时的解析力。音 乐细微的变化,都能表现得很清楚,这说明器 材的解析力很好。在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 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电平时的解析力。综 合低电平与高电平的解析力,就是总的解析力。
返回
5、定位感
就是人声或乐器发生点之间由确定的音
响感觉。 如果说音响发飘,就表示定位感不好。 靠音场中两侧的乐器定位通常会较好, 而靠音场中央的乐器定位会较差,这也 是环绕音效果加中间声道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个中间声道对定 位感也会有很大改善。
返回
6、速度与暂态反应
§7-1 听觉系统
声波通过人耳转化成听觉神经中的神经
脉冲信号,传到人脑中的听觉中枢,引 起听觉。因此,人们对声音的判别主要 是由人耳感官的结构、特性造成的。 人耳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即外耳、 中耳和内耳。
返回
人耳结构图
人耳结构图
返回
一、外耳
外耳 由最外面的耳廓、外耳道组成,到
鼓膜为止。
返回
质感
由空间感引申产生了乐器和人声的质感、空 气感。 质感是指乐器或人演奏、演唱时因接触、摩 擦、敲击吐气之后让人足以听出它是某种东 西的感觉。例如鼓棒敲在钹上,觉得钹可以 听出是金属做的,它的真实感很高,所以就 说它的质感很好。早期许多数字录音的小提 琴因缺乏琴弦摩擦的质感而像电子乐器般, 就说它质感不好。
2、密度与重量感

声音的密度,对于同一种物质的概念是相同的, 只是效果不同,声音密度大,听起来会感到厚 实而饱满。 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有 真实感。 较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 段的饱满有关。
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具有重量感,很多音响爱好者都希望得到很好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
对应于每一个频率,基底膜上都有一个共振 点,而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基底膜振动的最 大振幅位置是不同的,这表明它对频率有一 种分析作用。
•在基底膜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 元——毛细胞,它们在基底膜振动作 用下会发生变形,形成神经脉冲信号, 并通过听觉传导神经传至大脑听觉中 枢,进一步进行分析,从而使人听到 声音。
中耳还可以通过听骨的运动把外耳的空
气振动和内耳中的淋巴液的运动有效地 耦合起来,从而起到阻抗匹配作用。
返回
三、内耳
内耳是听觉的主要部分,由耳蜗和半规
管组成,其耳蜗作用是对声波进行分析, 将声能变换成神经能传入人脑的听觉中 枢。(例:声音的大小变化、语言识别、 音调高低的变化)
返回
耳蜗
1、定义
返回
2、鼓膜
是一个浅锥形的软膜,它的顶点朝向中 耳内部。 鼓膜的振动推动中耳室中三块互相连接 的小骨头——听骨运动。
鼓膜的面积约为 0.8cm ,厚度约为 0.1mm ,
返回
3、听骨
即位于中耳室中三块互相连接的小骨头。 这三块小骨头分别叫锤骨、砧骨和镫骨, 它们起杠杆放大作用,将鼓膜的振动传 到内耳入口处的椭圆窗膜上。与鼓膜相 连的是锤骨,然后是砧骨和镫骨,这三 块听小骨作关节状连接。听小骨上附有 能对强声起反射作用的肌肉,使强声减 低后再传入内耳,起到保护内耳的作用。
响度与响度级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推荐标准,
响度与响度级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LgS(宋)=0.03P(方)-1.2 (这一规律在20-120方内成立) 由式可知: 40方为1宋(Sone),2宋比1 宋响1倍,3宋比1宋响2倍,依次类推。
的能力,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的形体展 现的能力。 想象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突, 更具立体感,音像轮廓的阴影跟清楚。
返回
8、对比性
音效在很多方面是以对比产生效果的。
强弱对比即为动态对比,是大声与小声 之间的对比。一般而言,强弱很接近的 细微对比称为动态对比。

常说古典音乐的动态很大就是指它的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摇滚乐虽然声大,但它大小声起伏并不大,所以说它的动态对 比并不大。强弱很接近的细微对比称为动态对比。
第一章 人耳的听觉特性
§7-1 §7-2 §7-3 §7-4 人耳的听觉系统 人耳的听觉的感受性 人耳的听觉的度量 人耳的听觉特性
目录
声学讨论声的产生、传播和接受,声的性质以及声音与其他物质的作用。而声的接受,不论是通过什么途径,也不管是通过什么方 式,最终是被人听到。所以离开了人耳的听觉就谈不上声学。对于一个失聪的人,世界是寂静无声的。
耳蜗的外形有点象蜗牛壳,它是卷曲了2.75 圈的螺旋形骨质小管。小管是中空的,是神 经纤维的通道。耳蜗内充满了淋巴液。
2、结构
耳蜗中间有骨质层和基底膜把它隔成两半, 分别为前庭阶和耳鼓阶。
3、工作过程
当声波引起听骨的振动,并通过卵形窗膜使 淋巴液运动传到基底膜上时,会使基底膜上 与该声音频率相应的部分产生共振。 当入射声音频率低时,振动向耳蜗深处传播, 激励深处的基底膜共振。 当入射声音频率较高时,振动会中途衰减, 只有靠近耳鼓室的基底膜共振。
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极大的
强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 弱对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指各种乐器的相关大小 不能离谱。正确的音场是近乎现场大小,正确 的比例是各种乐器相互之间的合理比例,而不 是以现场按比例去缩小。

例如低音大提琴不能占据整个音场,大鼓不能把整个乐队淹没。
返回
二、中耳
中耳 是鼓膜内侧的空腔部分,它由感觉
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和容纳鼓膜及听骨 的鼓室组成。
返回
1、中耳室
中耳室,也叫鼓室,其内充满了空气,
体积约为 2 cm3,它通过欧氏管与鼻腔相 连。 平时欧氏管封闭,当鼓膜内外的压力失 去平衡时,欧氏管打开,从而形成了一 个沟通鼓室和鼻腔的大气通道,以宣泄 鼓室内压强的剧增,使鼓膜内外气压恢 复平衡。
大的变化,而且和声音的声压级也有关 系。一般年轻人可以听到约 20000Hz , 中老年人只能听到 12000~16000Hz ,最 低频率下限通常认为是 20Hz ,人对低于 20Hz 的声波感觉主要是身体的振动而不 是听觉。
返回
二、可听声压极限
人类听觉感受性有极宽的动态范围,是
0~140dB ,在用纯音做测试实验时,一 般正常年轻人在中频附近的最小可听极 限大致相当于参考压强为20μ Pa的0dB, 一个人最小可听极限即听阈的提高,表 示其听觉灵敏度的降低。
声压越大,被激发的神经脉冲信号数也 大,从而使人感到的响度越大。若长期 在强声压级作用下工作,毛细胞会因为 拉伸应力而疲劳以至损坏,这种损坏是 不可能恢复的。
§7-2 听觉的感受性
一、可听频率极限 二、可听声压极限 三、最小可辨阈 四、感受性的体现
返回
一、可听频率极限
对于可听频率的上限,不同的人有相当
§7-3听觉的度量
一、声强的主观感受—响度 二、频率的主观感受-音高(音调)
返回
一、声强的主观感受—响度。
响度 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受。用
符号S表示 。

对于同一强度的声波,不同的人听到的效果并不一致,因而对响度的描述有很大的主观性。在客观的度量中, 声音的强弱是声波的振幅决定的,但是响度与振幅并不完全一致。响度不仅决定于振幅的大小,还决定于频 率的高低。振幅越大,说明声压级越大,声音具有的能量也越大,而响度则说明听觉神经刺激的程度。事实 上,很强的声音不一定就很响,因为人耳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不过是20HZ~20KHZ,即使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相同的声压级耳不同频率的声音,人们听起来也会感觉不一样响。
响度
为了得以对响度根据需要进行计量,
特定义响度的单位为“宋”。根据定 义:声级为40dB的1000Hz标准音的主 观感受规定为响度等于1宋。
为了把声音强弱的客观尺度与再此声音
刺激下的主观感受的强弱联系起来,引 人了响度级的概念:
响度级的概念
声音的响度级,在数值上等于与标准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