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合集下载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2008-04-2516:33分类:施工技术规范字号:大大?中中?小小9?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9.1?一般规定9.1.1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工程应按本章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内容和要求执行,其他等级公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9.1.2质量管理包括所用材料的标准试验、铺筑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工序间)。

9.1.3必须建立、健全工地试验,质量检查及工序间的交接验收等项制度。

试验、检验应做到原始记录齐全,数据真实可靠。

9.1.4工地试验室应能进行所用基层材料的各项试验,还应具备进行现场压实度和平整度检查的能力,应配备弯沉测量的仪具和路面钻机。

9.1.5各个工序完结后,均应进行检查验收。

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

凡经检验不合格的段落,必须进行补救,使其达到要求。

9.2?材料的标准试验9.2.1在组织现场施工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包括土)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必须对拟采用的材料进行规定的基本性质试验,评定材料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9.2.2对用做底基层和基层的原材料,应进行表9.2.2所列的试验。

9.2.3对初步确定使用的底基层和基层混合料,包括掺配后不用结合料稳定的材料,应进行表9.2.3所列的试验。

表9.2.2底基层和基层原材料的试验项目试验项目材料名称目?的频?度仪器和试验方法含水量土、砂砾、碎石等集料确定原始含水量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含水量快速测定仪颗粒分析砂砾、碎石等集料确定级配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材料配合比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筛分法液限、塑限土、级配砾石或级配碎石中0.5mm以下的细土求塑性指数,审定是否符合规定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测液限;滚搓法塑限试验测塑限相对毛体积密度、吸水率砂砾、碎石等评定粒料质量,计算固体体积率使用前测2个样品,砂砾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碎石种类变化重做2个样品网篮法或容积1000ml以上的比重瓶法压碎值砂砾、碎石等评定石料的抗压碎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同上集料压碎值试验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土确定土是否适宜于用石灰或水泥稳定对土有怀疑时做此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易溶盐试验有效钙、氧化镁石灰确定石灰质量做材料组成设计和生产使用时分别测2个样品,以后每月测2个样品石灰的化学分析水泥标号和终凝时间水泥确定水泥的质量是否适宜应用做材料组成设计时测1个样品,料源或标号变化时重测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水泥凝结时间检验方法烧失量粉煤灰确定粉煤灰是否适用做材料组成设计前测2个样品烧失量试验表9.2.3底基层和基层混合料的试验项目试验项目目的重型击实试验求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规定工地碾压时的合适含水量和应该达到的最小干密度,确定制备强度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试件所应该用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确定制备承载比试件的材料含水量承载比求工地预期干密度下的承载比,确定材料是否适宜做基层或底基层抗压强度进行材料组成设计,选定最适宜于用水泥或石灰稳定的土(包括粒料);规定施工中所用的结合料剂量;为工地提供评定质量的标准延迟时间对已定水泥剂量的混合料,确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据此确定施工允许的延迟时间 ?9.3?铺筑试验段9.3.1在底基层和基层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试验段。

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工程施工

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工程施工

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工程施工高速公路作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

路面基层工程施工是高速公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平整度。

本文将从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工程施工的概述、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述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工程施工是指在路基上铺设一层或多层基层,用以承受车辆荷载并传递到路基。

基层材料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石灰稳定土等。

基层工程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项指标。

二、施工技术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要求和技术标准。

同时,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和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

2. 基层材料制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 基层摊铺:基层摊铺应采用摊铺机进行,确保摊铺厚度均匀、平整。

在摊铺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摊铺速度和温度,避免出现冷接缝和离析现象。

4. 压实:基层摊铺完成后,应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确保基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压路机的组合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基层材料的特性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5. 接缝处理:在基层施工过程中,接缝的处理是关键环节。

应采用热接缝技术,确保接缝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基层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材料质量。

2. 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厚度、平整度、密实度等指标,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

3. 验收环节:工程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四、环境保护在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1. 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料应进行妥善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2. 施工机械应采用低排放、节能环保型设备,减少尾气排放。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生活隐居百家号17-10-1401:30路面工程的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

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不同面层的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常用的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的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

半刚性基层的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

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路拌法常用的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

路面(基层、底基层)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路面(基层、底基层)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200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标题为:路面(基层、底基层)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路面(基层、底基层)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 前言路面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路面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在路面工程施工中,基层和底基层是路面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路面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都受到它们的影响。

因此,对基层和底基层的监理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 2. 工程监理相关规定路面基层、底基层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该按照下列相关规定进行监理:1. 《公路路面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G H20-2014)中有关基层、底基层工程验收条款;2. 《公路工程验收规范》(JTG B01-2014)中有关工程验收内容及验收标准的规定;3. 工程建设标准化与验收管理办法》(JGJ/T 99-2015)中有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规定;4. 工程监理实施技术规范》(GB 50300-2013)中有关工程监理程序的规定。

## 3. 工程监理实施内容路面基层、底基层工程监理实施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 确认施工方案并监督实施情况:监理人员应当在审查施工方案时仔细研究路面基层、底基层工程的施工技术路线、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等,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监理人员应严格监督施工方案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2. 确认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监理人员应当对所有的材料交货单、检验报告、质量证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认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3. 检查基层、底基层工程施工情况:监理人员应常规检查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工程的施工情况,包括材料的铺设厚度和密度、操作情况、施工质量等。

4. 检查路面基层、底基层工程验收:监理人员应在施工单位完成半干硬基层或底基层工程施工的基础上进行验收,对基层、底基层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路面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路面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路面工程的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1填隙碎石的单层铺筑厚度宜为10〜12Cm,最大粒径宜为厚度的0.5〜0.7倍。

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用作底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63mm o填隙料可用石屑或最大粒径小于IOmm的砂砾料或粗砂,主骨料和填隙料的颗粒组成可参照有关规范的规定。

2 .级配碎石宜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碎石和石屑掺配拌制而成,其粒料的级配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应接近圆,应符合相滑曲线。

用于底基层的为筛粉碎石的级配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

级配碎石用做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8%;用做底基层时,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6%。

3 .级配砾石或天然砂砾用做基层或底基层,其颗粒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直接近圆滑曲线。

1备料。

根据基层的宽度、厚度及松铺系数,计算粗碎石用量。

填隙料用量约为粗碎石用量的30~40%o2,运输粗碎石:由远到近将粗碎石按规范计算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上。

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

4 ,摊铺: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粗碎石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

应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5 .撒铺填隙料和碾压。

(分干施工法和湿施工法)Q)干法施工1)初压:2)撒铺填隙料3)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慢速碾压,将全部填隙料振入粗碎石间的孔隙中。

4)再次撒布填隙料:5)再次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按前述进行碾压。

6)再次碾压后,表面必须能看得见粗碎石。

如填隙碎石层上为薄沥青面层,应使粗碎石的棱角外露3~5mm,7)当需分层铸筑时,应将已压成的填隙碎石层表面粗碎石外露约5~10mm,然后在上摊铺第二层粗碎石。

8)填隙碎石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用12~15t三轮压路机再碾压1~2遍。

在碾压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蠕动现象。

在碾压之前,宜在表面先洒少量水。

(2)湿法施工1)开始工序与干施工法要求相同。

2)粗石层表面孔隙全部填满后,立即用洒水车洒水,直到饱和,但应注意避免多余水浸泡下承层。

JTGT F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4.1.8 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宜采用 重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
3.4 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
4.2 强度要求 4.2.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 强度与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 4.2.4 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应符合表4.2.4 的规定。
3~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3.5~4.5
3~4
2.5~3.5
5~7
4~6
3~5
强度的均值、变异系数和代表值
半刚性材料强度标准无上限。 控制强度代表值,不仅控制强度的平均水平,
更是控制施工的均匀性。
平均值(MPa) 5.45 6.00 6.65 7.45
变异系数 5% 10% 15% 20%
代表值(MPa) 5.00 5.01 5.01 5.00
原材料单一粒径筛分备料
粗集料单一粒级专用筛分机
3.3 原材料要求——讲解
3.7.3 细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表3.7.3的规定。
表3.7.3 细集料规格要求
规格
工程粒径
名称
(mm)
9.5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XG1
3~5
100 90~100
2. 修订内容说明
2 修订内容说明
此次修订的重点
在总结十余年来公路基层施工技术发展经验和相关科研 成果的基础上,经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以提 高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为核心,以修建耐久性路面基层为目 标,吸收了近些年在基层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熟的新 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完成本细则的修订工作。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一、标准适用范围长临高速公路路面工程LM1-LM7合同段。

基层、底基层都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施工。

二、基层、底基层施工1、材料1.1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h,终凝时间不少于6h并不大于10h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宜为32.5级、42.5级,为满足基层、底基层7天抗压强度要求,宜优先选用42.5级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

如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

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七天,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气温高于30℃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宜不高于50℃;高于5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气温低于15℃,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应不低于10℃。

水泥的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1。

水泥质量技术指标表2-11.2 基层、底基层集料用作基层、底基层的集料可采用各种硬质岩石加工成的碎石,粗、细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2-2、表2-3规定生产和使用。

基层、底基层用粗集料规格要求表2-2基层、底基层用细集料规格要求表2-3基层和底基层粗的技术要求见表2-4,细集料塑性指数不大于17,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25。

基层、底基层用粗集料技术要求表2-4建议基层、底基层采用如下各规格集料进行备料,生产过程中通过筛分试验和试配情况,根据破碎方式和石质的不同,对个别筛网孔径可作调整,调整范围宜为1~2mm。

①基层(5档):20~25mm(G3)碎石、10-20 mm(G8)碎石、5~10mm(G11)碎石、3~5mm碎石(XG1)、0~3mm (XG2);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1×31mm、22×22mm、11×11mm、6×6mm、3.5×3.5mm。

②底基层(4档或5档):20~30mm(G2)碎石、10-20 mm(G8)碎石、5~10mm(G11)碎石、0~5mm(XG3)[或3~5mm碎石(XG1)和0~3mm(XG2)];4档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5×35mm、22×22mm、11×11mm、6×6mm;5档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5×35mm、22×22mm、11×11mm、6×6mm、3.5×3.5mm。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路面基层)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路面基层)
-25
2.36
1骨.18 架密实型0.6集料级配0.075
级配采用骨架密实结构
1.1.4 试验步骤 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二灰碎石混合
料击实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求得最佳含水量及相应的最 大干密度,按最大干密度的98%和最佳含水量,计算用中1 5cm×1 5cm试模成型试件的用量,每种配合比在相同条件下 各制1 3个试件,采用标准养护箱在20±20C条件下保湿养生 6d,浸水1d,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 1.1.5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石料的最佳掺配比例及组成设计, 进行生产试拌工作,确定生产配合比。 1.1.6 调整后的级配,如表3所示。红字列为关键筛孔. 1. 1. 7 调整后的验证
二灰碎石集料级配范围一览表
骨架密实型集料级配
二灰碎石集料级配范围一览表
100
80
660kg
60
735kg
40
75
20
180kg 180kg
0
31.5
26.5
19
9.5
4.75
30kg
130kg 5kg
80kg
-50
在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同时, 严格控制O.075mm以下的集料含量, 增加4.75mm以上粒径的骨料含量, 以使级配料中粗骨料含量大幅度 增加,形成骨架,并按级配要求 缩小范围取下限,保证级配和强 度,减小收缩,
1.1.2配合比设计及验证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及验证配合比设计按照规 范要求分三阶段进行: 1.取经检验合格且有代表性的材料送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进 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利用实际材料及施工拌和机械进行 施工配合比设计,即生产配合比。 3.拌和站按照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取混合料进行试验,检 查其筛分曲线、无侧限强度等是否满足生产配合比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基层、底基层施工标准
一、标准适用范围
长临高速公路路面工程LM1-LM7合同段。

基层、底基层
都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施工。

二、基层、底基层施工
1、材料
1.1 水泥
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h,终凝时间不少于6h并不大
于10h 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宜为32.5 级、42.5 级,为满足基层、底基层
7 天抗压强度要求,宜优先选用42.5 级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

如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

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七天,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气温高于30 C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宜不高于50 C;
高于50C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气温低于15C,水泥进入拌
缸温度应不低于10 C。

水泥的技术指标要求见表2-1。

水泥质量技术指标表2-1
用作基层、底基层的集料可采用各种硬质岩石加工成的
碎石,粗、细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2-2、表2-3规定生产和使用。

基层、底基层用粗集料规格要求表2-2
基层、底基层用细集料规格要求表2-3
基层和底基层粗的技术要求见表2-4,细集料塑性指数
不大于17,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25
基层、底基层用粗集料技术要求表2-4
建议基层、底基层采用如下各规格集料进行备料,生产过程中通
过筛分试验和试配情况,根据破碎方式和石质的不同,对个别筛网孔径可作调整,调整范围宜为1〜2mm
①基层(5 档):20〜25mm( G3)碎石、10-20 mm ( G8) 碎石、5〜10mm( G11)碎石、3〜5mm碎石(XG1)、0〜3mm
(XG2;
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1 x 31mm 22x 22mm 11 x 11mm 6X 6mm 3.5 x 3.5mm。

②底基层(4档或5档):20〜30mm( G2)碎石、10-20 mm( GS)碎石、5〜10mm( G11)碎石、0〜5mm( XG3 [或3〜5mm碎石(XG1 和0 〜3mm( XG2 ];
4档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5 x 35mm 22 x 22mm 11
x 11mm 6x 6mm 5档碎石加工对应筛网孔径:35x 35mm
22 x 22mm 11 x 11mm 6 x 6mm 3.5 x 3.5mm。

1.3水
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饮用水
可直接作为基层、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用水。

拌和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符合表2-5的规定。

基层、底基层用非饮用水技术要求表2-5
(1)为防止混合料离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强度,应 严格控制
集料最大粒径,其中水泥稳定基层最大粒径不大于 26.5mm,水泥稳定底基层最大粒径不大于
37.5mm 。

依据《公
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20-2015),用于基层、 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级配应符合表
2-6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
表2-6
通过下列筛孔(mm )的质量百分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