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教案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教学过程1. 教师课件展示下列诗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识:(1)李杜诗篇万古传。
(赵翼《论诗》)(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
2. 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3. 教师解题(课件展示,指名学生读或全班齐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月下独酌李白备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月下独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月下独酌》。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李白。
b. 简介李白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意。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月下独酌》,理解诗歌大意。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月亮、酒、花等。
b. 讲解诗的意境,描绘诗人月下独酌的画面。
c. 解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背诵诗歌a. 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自主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b.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练习a. 学生仿写诗句,运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b. 学生互相评改,提高写作能力。
b. 引导学生欣赏李白的其他诗作,拓展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月下独酌》。
2. 分析李白的其他诗作,体会诗人的创作风格。
3. 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欣赏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李白《渡荆门送别》教案设计

李白《渡荆门送别》教案设计(10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和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力量目标:培育鉴赏古诗意境美和语言美的力量;3、情感目标:培育喜爱自然山水、喜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1、了解写作背景及的相关学问,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在反复诵读、理解诗意的根底上领悟本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3、感悟的家国之思,激发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分析、问答、启发等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步骤:一、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姓欧阳,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代,现在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讨论生,过来京华学校向刘教师学习的。
特别感谢刘教师这段时间的指导和照顾,也特别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和协作。
今日承蒙刘教师的照顾,有幸能够走向讲台给大家上一节课。
感谢刘教师,感谢同学们!二、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几首诗词,一起来背诵。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2、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教师语:这些诗词都透着浓浓的乡情,表达了思念家乡、喜爱家乡的情感。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透着乡情的诗歌。
翻开课本P207,《渡荆门送别》。
三、解题教师问:“渡”什么意思?乘船。
“荆门”是哪里?“荆门”就是荆门山,在湖北。
“送别”,谁送别谁?诗人李白25岁时出蜀远游,家乡的山水送别诗人。
四、介绍1、人物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诞生于碎叶(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
5岁—25岁在四川生活,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
25岁第一次出蜀远游。
42岁在别人的推举下,来到了长安,才华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消遣。
后遭人妒忌,获罪,遭贬谪,途中遇赦。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篇1教学分析:《将进酒》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8篇)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8篇)将进酒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教学难点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
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
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
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明确:略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
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六、作业课后练习第二题。
板书设计:将进酒李白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
初中李白的诗教案

初中李白的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李白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能够解读并欣赏《将进酒》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背景及诗人李白的基本情况。
2. 诗歌的意境、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理解。
3. 诗歌中的名句赏析。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2. 诗歌讲解:详细讲解《将进酒》的背景、意境、主题、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
3. 名句赏析:分析诗歌中的名句,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等,引
导学生欣赏诗句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将进酒》,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感受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欣赏李白的《将进酒》,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
艺术特色。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为后续的诗歌
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读悟结合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今天我们学习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庐山瀑布香炉疑问紫烟流水银河抽烟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庐山瀑布好壮观!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盛唐,青春李白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白生平创作经历,深入解析李白诗歌思想,鉴赏其诗歌艺术特色
2.. 搜集整理李白名诗名句教学重点:
1. 对李白诗歌思想进行分类解说
2. 讲解过程中将生平经历创作思想两者结合
3. 名句整理赏析教学难点:
1. 学生讲解时,目标不一定明确,需要教师点拨
2. 体现语文教学特色,避免成为历史课,不以考据为目的,注重诗歌语言艺术特色导语设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的人被称为诗坛领袖(曹魏三父子,陶渊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但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天才诗人,他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名声之大,响彻寰宇,他的傲气才华令皇帝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谁?今天我们就进入大唐的圣殿,顶礼膜拜一座丰碑——李白教学过程:
每组讲解李白生平经历,名诗,思想
一.李白生平1。
出生碎叶,五岁移居四川青莲乡,二十岁前巴山蜀水漫游,二十岁后仗剑去国漫游全国名山大川,早期到家侠客思想为主
2. 二入长安供奉翰林,思想中融入儒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和纵横家思想。
粉丝是鲁仲连苏秦张仪,结交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上有皇帝贵妃权臣,下有歌女道士隐者平民百姓,生活五光十色,此时积极用世,蔑视权贵。
中晚年; 四处漫游,仍是道家思想思想,超出物外看人间的欢喜悲哀,李白如大鹏展翅晴天,如苍龙蛟龙掀起冲天巨浪,于是盛唐的最强音响彻天地——李白的诗歌
二.李白的诗:诗成笑傲凌沧洲盛唐最辉煌的一面是由李白诗歌表现的,其诗最大特点:清新俊逸豪放具体分类:
1。
自然之子。
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游中度过的,歌颂祖国大好河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余《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蜀道难》
2. 。
自由精神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睥睨一切的心灵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笑傲王侯的气概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天地于怀抱的精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屈势力,蔑视权贵的性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自由洒脱精神的压抑苦闷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容纳万物的胸襟
3.盛唐豪气
酒后竞风采,三北弄宝刀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侠风中的豪气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济公立世的豪气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自傲中的豪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绪万千的豪气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失意中的豪气
五花马,千金裘,呼二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醉境中的豪气
酒中诗仙
青春李白诗歌中最常见的两个物象:月 酒
月代表了思乡之情,更多是虚无缥缈,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之情。
关键字:思乡 酒既是其豪爽性格的物化,又是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创作的催化剂 李白关于酒的诗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 酒是天才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
臣是酒中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把酒顾美人,清歌邯郸曲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举杯消愁愁更愁 综合评价 李白诗 雄浑 劲健 豪放 三.补充李白诗歌名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蓬莱文章建安
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寄愁心与
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总为浮
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后人对李白评价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课后总结: 这节课的设计初衷是锻炼学生独自筛选材
料, 制作课件,课堂讲解的能力, 学生 对李白生平创作思想影响等方面做了详细的
分类, 全面讲解了李白诗歌中的名篇内容和艺术 特色, 比较难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
进行点拨。
体现了枫叶课堂创新要求:相信学生,让学生 自主感知。
但这节课也有
很多不足和缺憾,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选择的课题太宽,学生选择材料时茫然,不会取舍,讲解时无法突出重难点,几个小组 讲解内容有很多
重复,学习效率不高
解决办法: 李校长提的建议很好:事先将整个课题分成若干板块, 每组分工一个板块, 学生 学习目标明确, 整体难度降低, 但对所负责的板块加深了难度, 讲解时也避免了同一内容单 调重复的讲解。
2. 学生做课件前教师指导不够, ,学生讲解不规范,内容凌乱。
解决办法: 事先梳理出授课环节, 明确各组讲解流程, 对每一组要告知重难点体现教师引路 人的作用 3. 由于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内容讲解时,课堂前半节课学生精力集中,学习状态较好,后 半节课内容重复
后学习状态不好,疲倦者不少。
解决办法:学生学习不能只是听说读,还要有记忆的存储,最好的储存办法就是设计题目, 让学生边学边做题,达到加深记忆,学有所得的目的。
4. 教师总结内容不规范,重复前面学生讲解的内容太多 解决办法:展示课件,内容筛选不要面面俱到,但以课题重点为主,做好示范作用。
5,课题是“青春李白” ,而讲解的内容是李白的经历、 思想、诗文。
授课内容与题目不相符。
解决办法: 对非重点内容进行删减, 对李白青春洋溢,个性独立, 气势豪迈的诗歌作为专题 进行讲解,凸现盛唐气象。
古诗文知识点多, 。
学习文本难度较深,教师讲解时学生易厌烦。
给学生分工,让学生自主 搜集整理资遣怀 仙风道骨,酒中谪仙
酒中之落寞 酒中之洒脱 醉中之消极避世 举
杯之无奈自遣
料,竞赛式课堂讲解是一种新的尝试。
但这节课事先准备工作不足,课堂没有突出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善求知。
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的缺憾。
以后无论在公开课还是在日常授课,都要积极准备,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做好指导规范工作。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