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平面镜成像实验题目38820

合集下载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含答案).docx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含答案).docx

平面镜成像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 8-1 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A. 1m B. 2mC. 3m D. 4m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 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 21∶ 10B.10∶ 21C. 10∶ 51D.12∶ 016.图 8-3 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 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A. v B.2v C.v/2D.0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入射角是00 0 ,反射角也是0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11.如图 8-4 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 , 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 、“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 ________________ ,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 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 ,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 1.5m 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 _______m.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平面镜.1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光污染,来自舰丽的玻璃幕墙》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面玻璃幕就像平面一,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一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幕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就被烈的反射光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在客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患⋯⋯(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填人横: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出了科学性的,将句子找出来.(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居民生活来的不便或危害的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防光染?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 8-5 所示,上A点停着一只,而地上有几个小虫,那么,从上的P 点下来吃地上的哪个小虫再到面的笆上的B点它的路程最短。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打印版)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打印版)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A. 正立、等大、虚像B. 倒立、等大、实像C. 正立、放大、虚像D. 倒立、缩小、实像2. 当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时,像的大小会如何变化?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3. 以下哪个条件不是平面镜成像的必要条件?A. 物体与平面镜平行B. 物体与平面镜垂直C. 物体与平面镜接触D. 物体与平面镜不透明二、填空题4.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5. 当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关于镜面对称,且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______。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四、计算题7. 假设有一个物体距离平面镜2米,求物体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五、实验题8.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六、论述题9. 论述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参考答案:1. A2. C3. C4. 垂直5. 等6.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当光线从物体射向平面镜时,它们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形成虚像。

7. 物体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2米。

8.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放置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2) 观察物体在镜中的像;(3) 测量物体与镜面的距离以及像与镜面的距离,比较两者是否相等;(4) 移动物体,观察像的位置变化,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关于镜面对称。

9. 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应用,如梳妆镜、后视镜等。

它们帮助人们观察自己的形象,或者观察后方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注:以上内容为练习题示例,实际教学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题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实验题

1.“探究平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实验小组用蜡烛、玻璃板、直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能透光, 便于确定像的。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只点燃蜡烛A, 移动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 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 火柴(选填“能”或“不能”)被点燃。

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如果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 B蜡烛应远离玻璃板cm, 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 正确的是A. 为了便于观察, 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 蜡烛A的像会变大C. 移去蜡烛B, 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 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 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取完全一样的蜡烛A.B, 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蜡烛B至某一位置时, B与A的像恰好重合, 这说明像与物大小, 用光屏替换蜡烛B, 光屏上接收不到A的像, 说明玻璃板所成的像是像.(2)“潜望镜”是平面镜的重点应用之一, 小明认为潜望镜成的像与物左右相反, 试为他选择一个合理、简便的验证方案(选填序号).①绘制光路图来分析.②用潜望镜观察一同学, 让他挥动右手, 判断像中哪只手在挥动.4.小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 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 小丽移动蜡烛B, 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确定了的位置。

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 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一、单个物体的平面镜成像1. 物体放置在平面镜前,物体和物像的距离为10cm和25cm,求平面镜的焦距以及物像的放大倍数。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公式1/f = 1/v + 1/u,其中v为像距,u为物距,f为焦距。

已知v=25cm,u=10cm,代入可得1/f = 1/25 + 1/10,求解可得f = 1/((1/25) + (1/10)) = 16.67cm。

物像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m = v/u来计算,代入可得m = 25/10 = 2.5。

2. 物体放置在平面镜前,物体的高度为2cm,物像放大了1.5倍,求平面镜的高度和物像的高度。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公式m = v/u,如果物像放大了1.5倍,则m = 1.5,物体的高度为2cm,代入可得1.5 = v/u = h'/h,其中h'为物像的高度,h为物体的高度。

解方程可得h' = 1.5 * 2 = 3cm。

3. 物体放置在距离平面镜10cm的地方,物体的高度为3cm,求物像的高度和像距。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公式m = v/u,已知u = 10cm,h =3cm,代入可得m = v/10 = h'/h,解方程可得h' = m * h = 1 * 3 =3cm。

根据像距公式v = u,可得v = 10cm。

二、多个物体的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前依次放置两个物体,物体1放置在离平面镜10cm的地方,物体2放置在离平面镜30cm的地方,求物体1和物体2的像距和物像的放大倍数。

解析:物体1的物距u1 = 10cm,物体2的物距u2 = 30cm。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公式1/f = 1/v + 1/u,代入可得1/f = 1/v1 + 1/u1,1/f = 1/v2 + 1/u2。

根据像距公式v = u,可知v1 = u1 = 10cm,v2 = u2 = 30cm。

解方程可得1/f = 1/10 + 1/10 = 0.2,求解可得f = 5cm。

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一、单选题(共9道,每道10分)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观察到的像,下图中作图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即沿平面镜所在直线折叠,物体和像会完全重合;且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像应该用虚线。

故正确答案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2.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

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答案:B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作图方法: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3.如图所示,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 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则下列步骤合理的排序是( )①连接S与O,作出入射光线②连接,与平面镜的交点记为O③做关于平面镜MN的对称点S④连接O与P,作出反射光线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答案:B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方法: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根据这个特点作出发光点S;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上,因此连接,得到OP即为反射光线;连接SO,为入射光线。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4.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A.通过a、b的直线上B.通过a、b像的直线上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答案:B解题思路:如下图,眼睛观察到a、b的像重合,其实质是两个物体的像、及人眼在一条直线上。

故人眼应该在通过a、b像的直线上。

平面镜成像 习题 (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 习题 (含答案)
A.远离平面镜B.变大了C.大小不变D.变小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当某同学走进镜面时,他的像也靠近镜面,但像的大小不变,故C正确。
【点睛】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点睛】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括物态变化、平面镜成像特点、声音频率和比热容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规律。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的光一定是平行的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光的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A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
A.甲12:01乙10:51丙10:51B.甲10:51乙10:51丙10:51
C.甲12:01乙15:01丙12:01D.甲10:21乙12:01丙10:21
A.3mB.5mC.4mD.6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详解】
人与镜距离2m,人与视力表距离1m,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m+1m=3m,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3m,所以视力表的像离人的距离为3m+2m=5m。
4.刘艳同学对于如图所示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C.物体的大小有关
D.物体放的角度有关
15.把手指头按在平面镜的厚玻璃上,若手指尖与它的像的距离 是6mm,则平面镜玻璃的厚度为( C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子时,则 ( D ) A.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
N O2
即∠2+∠3+∠1+∠4=180°
即∠AO1O2+∠O1O2B=180°, AO1为入射光线,O2B为反射光线. 即AO1∥O2B且反向.
4.平面镜MN前有一个点光源S,图中 S’ 已给出从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光
线SO和SO’,在图中画出它们的反射
光线并根据反射光线确定点光源S在
平面镜里的像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汽车的车头灯是用平面镜 B.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面镜 C.太阳灶用的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镜是用凹面镜
3.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 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 A ) A.10点45分 B.1点15分 C.7点15分 D.7点45分
12.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 像是 虚__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 的大小是 不_变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13.如图所示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其中 甲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点燃的蜡烛,乙为平面镜所成 的像.为确定像的位置.此时需拿一支未_点__燃_(选填 “点燃”或“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 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 _乙___(选填 “甲”或“乙”)完全重合.
4.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___不__变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平面镜成像--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平面镜成像--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平面镜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是正立的虚像。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作图镜在中央,物像两旁,物实像虚连线虚,连线与镜必垂直。

实像与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在光屏上呈现。

(2)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实像和虚像都能够被人观察到或用照相机拍摄到。

凸面镜与凹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利用凸面镜可以观察到更大的范围,常被应用于路口拐弯镜、汽车后视镜等。

(2)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使光的能量集中,常被应用于太阳灶、台灯、手电筒、探照灯的反光装置等。

(3)光在凸面镜和凹面镜上发生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清澈平静的湖面上方,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距变小,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大C.像距变小,像不变D.像距不变,像不变2.老师指导爱米在舞蹈室镜子前跳舞,爱米看到自己在镜中的“舞姿”美妙,同时和镜中的老师相视而笑。

关于这个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在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B.镜中的“舞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爱米离镜越远,镜中的“爱米”就越小D.镜里“舞姿”和爱米舞姿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3.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大小变化以及他与像的间距正确的是()A.像变大,1.5m B.像变小,2mC.像不变,4.4m D.像不变,3.6m4.如图所示,是司机从后视镜中,看到的一辆汽车的车牌,则汽车的实际车牌号为()A.B.C.D.5.小明发现自己在一面大平面镜中成了一个完整的像,但一不小心将镜子打缺了一个角,那么此时小明()A.不能在镜中成像B.能成像,但不完整C.能成一个完整的像,但是比较小D.成像没有影响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实验(cgy)(11·陕西)30.(1)如图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答案:虚(11·贺州)17.(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与A完全相同而未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答案:像与物大小(11·长春)19.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答案:无关变短(11·宁德真题)2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图所示使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这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

当A向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答案:大小靠近(11·南平)2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图中的B应选用__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

(2)蜡烛A在B中所成的是________像(填“实”或“虚”)。

答案:(1)薄玻璃板(2)虚(11·聊城)12.小峰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1)大小(2)A(3)虚(11·威海)20.(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答案:(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用刻度尺量出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看A和A’、B和B’、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11·宿迁)2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__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__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 玻璃板.答案:(1)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远离(11·连云港)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___________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1)①(2)重合(3)不能接收到像(看不到像)(11·山西)37.小豪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申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造成的;(3)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________。

答案:(1)较黑暗(2)玻璃板较厚(3)不变(11·莆田)2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加,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答案:(1)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2)到玻璃板距离大小(3)不能不能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11·大连)2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盒。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3)做完某次实验后,四个小组都将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记录在白纸上,如下图所示。

则正确的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__(选填“亮”或“暗”)。

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答案:(1)刻度尺(2)垂直(3)C (4)暗 C(11·鞍山)28.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11·烟台)25.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玻璃板与纸面没有垂直(2)利用刻度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分别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所得数据(或将纸面、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11·锦州)28.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 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答案:(1)便于找到虚像的位置(2)反射(3)靠近不变(4)不能虚像(11·宜昌)3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

(1)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______;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

他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2)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不能(2)评分说明:第(1)问每空1分;第(2)问全对2分,光线没有箭头无分;虚实线不分无分。

扬声器的原理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声能的过程.具体是扬声器中的线圈通电时,其线圈就会产生磁场,线圈就受磁场力的作用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鼓纸的振动.鼓纸排开空气发出声动圈式话筒是电磁感应,将声音引起的空气震动,是线圈振动,产生感应电流。

总结: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有:电磁起重机,动圈式话筒,发电机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原理工作的有: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