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doc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doc

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K课程标准2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木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K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

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备尽其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各组分配角色,陈述、讲解木组的研究成果,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1'1豪感, 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K教学重点难点』木课知识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日豪感。

如何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木课教学的难点。

K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内容为设定教学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用交互的形式。

教学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或老师讲课的顺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面。

学生准备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日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北师大版七上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word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上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word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上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word 教学设计南安东方学校刘秋英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

本节课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本节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专门是在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强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进展的基础之上的。

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聪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自豪。

因此学好本节课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慧才智和专门的制造力,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子目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要紧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进展作出的庞大奉献和产生的庞大阻碍。

第二子目是“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要紧介绍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第三子目是《九章算术》。

本子目则是介绍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

通过平常的阅读积存和影视作品的阻碍,他们对本课内容已有初步了解,但熟悉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全面系统的讲述。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但有较强的求知欲。

据此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弓I发学生的爱好,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形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讲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进展做出的奉献和产生的阻碍。

明白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明白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北师大版七上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课前预习预习时顺便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东汉改良造纸术的科学家是(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班超2.张仲景在写成的《》一书中,全面论述了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被后人尊称为“”。

3.想一想,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进展有什么奉献?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那个地址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纸张的发明最先出此刻( )A.秦朝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5.最先制成“麻沸散”的医学家是,他被后人誉为“”。

6.东汉时的中医学名著是《》,数学名著是《》7.《九章算术》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8.请将下列人物与对应成绩连接起来。

蔡伦写成《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发明“麻沸散”华佗改良造纸术9.阅读下列材料:“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请回答:(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这段话是张仲景写哪本书的宗旨?该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何地位?(3)他被后人尊称为“ ”。

10.列举秦汉时期的科技功效。

11.张仲景在205年开始撰写《伤寒杂病论》,他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刻。

有的史书上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快乐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华佗是208年被曹操杀害的。

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何?12.纸普遍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利用“再生纸”,这有什么重要意义?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一、单项选择题13.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奉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D.华佗14.此刻常常利用的人工呼吸等急救方式最先记载于哪本书(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 D.《本草纲目》二、填空题15.东汉时期,改良造纸术,后来人们为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良的纸称为“”。

16.成书于时期的《九章算术》一书,系统总结了从到 (时期)的数学成绩。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发明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理解它们对世界科技的影响。

2.掌握一定的历史叙述和分析技能,发展《史》课程的叙述能力。

3.增强历史文化自信心,培养敬畏科学技术的态度。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发明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如造纸术、造船术、指南针、火药等,并分析它们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

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

教学重点:1.认识中国古代一些先进技术的发明和科技成就。

2.掌握造纸术、造船术、指南针的发明背景、发展、影响及其意义。

3.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认识古代发明对现代科技的贡献。

2.能够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 Warming up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先通过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世界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从而引出古代科技对现代科技的贡献。

2. 课堂讲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造纸术、造船术、指南针的发明背景、发展、影响及其意义。

•造纸术介绍造纸术的发明时间、发明地点、发明者、发明过程和影响等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清代亿万富翁吕祖宾家族和宁波东钱湖富豪沈阳嘉,两个家族因纸而富的故事。

•造船术介绍造船术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对航海技术的重要贡献。

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中国造船术的发展历程。

•指南针介绍中国古代制作和使用指南针的历史渊源、发明发展及其在探险、航海、民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引导学生理解罗盘在古代航海和导航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探讨罗盘的原理和作用。

3. 小组讨论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科技成就对现代科技的贡献,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针对三个方面的话题展开讨论,分别是:•古代科技发明的意义及其对现代科技的启示;•古代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影响;•古代中国陶瓷的造型艺术和技术精湛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7《先进的科学技术》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7《先进的科学技术》学案 北师大版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知道秦汊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

3.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共同探究】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整理】填表: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简表【拓展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 )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东汉2.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

下面哪个人的发明过程具有这样的特征( )A .李冰B .蔡伦C .张仲景D .华佗3.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 B .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4.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①针灸 ②外科手术 ③创制“麻沸散” ④ 研究中医理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5.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B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C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6.《九章算术》成书于( )A .春秋B .战国C .西汉D .东汉7.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 .华佗B .张仲景C .扁鹊D .孙思邈8.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 B.简化制作过程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到而又便宜 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二)列举题1.你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请讲给大家听一听。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上至以恒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描述。

请你结合课本上的译文,仔细思考,看看能得出哪些信息。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2)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2)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内容标准】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认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知道《九章算术》。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四大发明,能够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2、了解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 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3、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展开自由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课前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

3、整理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学科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并制作成简单的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事迹,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1、本课的主题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它是昌盛的秦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特别是在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2、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七上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七上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作业布置
课外实践作业:参照汉代造纸工序,用树皮、破布等做原料,尝试造纸。
教后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秦汉时期昌盛的文化,扩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方面能使用大量的图画和视频,使课程不至于单一枯燥,增添动感,提升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结合现实,增加历史的现实功能。
不足之处,在各个条目的过渡中比较生硬,没有做到自然、顺滑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上课的过程,发现自己的其他方面知识比较缺乏,造成不能顺利讲解课文;同时,上课时应该大胆创设情境,大胆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让学生做主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了解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3、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4、思考这些先进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等问题,逐步形成以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伤寒杂病论》重要意义: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
(2)“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华佗
教师: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
学生: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时间,而华佗208年就被曹操杀害了。
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课程设计:张姚梅
授课人员
初中二年级学生
授课学时
1
授课主题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小关中学:余江海
教学目标:
1、熟记课文相关知识点。

2、采用朗读、串讲和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作为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和客观评价历史的价
值取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语:(书面略)
二、课文朗读:
1、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各自由教师划分的板块。

2、朗读:
3、教师针对各组朗读情况作点评。

三、课文知识:
由教师归纳,学生用笔在书上勾画,书上没有或不全面的,学生在书上作好笔记,以便于复习。

四、课文串讲:
由教师对该课文内容作串讲,学生作好相关笔记。

第二课时
五,理解分析:
1、由学生对教师所设置问题作举手抢答。

2、教师设置问题:
六、作业关:
完成教师设置问题。

(注:完成理解关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对知识让学生增加印象,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复习和巩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

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各组分配角色,陈述、讲解本纪的研究成果,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知识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何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
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内容另设定教学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用交互的形式、教学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或老师讲课的顺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面。

学生:
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
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2、协助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指导自学探究法
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适当给予点拨。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秦汉)前几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民族交往,哪位同学能总结秦汉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大一统)秦汉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昌盛,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这个时期的科技文化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那么,在科技领域中究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当我们学完这一课,你一定会被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所震撼,你也一定会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讲授新课
课前准备说明: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每组推荐两名同学组成评委,老师公布评价标准与规则。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第一组)
小组主持人:只要提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四大发明。

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随时与我们相伴。

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纸张出现的,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带来了什么?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纸出现之前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学生A:多媒体演示——甲骨文、金文、竹简、丝帛的图片、文字,并配有解说。

提问:根据刚才的演示,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
演示:东方朔进谏汉武帝所用的竹简需两个大力士抬着进宫(图片),说明其笨重。

主持人:随着两汉经济的恢复,文化的发展,学校的兴建,读书的人多了起来,竹木的和丝帛越来越不能适应书写的需要。

因此,时代需要一种既简便又能普及使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便应运而生。

学生B:我国最早的纸的发明过程。

我国人民自古种桑养蚕,西汉养蚕业尤为发达。

劳动人民在长期制作处理茧丝的过程中发明了絮纸。

工匠们在漂絮时发现有一些残絮遗留在席子上形成一层薄膜,晾干后就成为一张薄薄的丝棉片,可以用于书写。

后来人们改用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同样的操作过程,制造出最早的纸。

演示:西汉早期麻纸(放马滩出土的纸)。

它反映出西汉的造纸技术己有相当水平,但西汉的纸使用起来还不太理想,质脆,书与不流畅。

当时人们还谈不上重视它,只把它作为一种废物利用的副产品看待。

到东汉,造纸技术有了突破和创新,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学生C:造纸术的改进和普遍使用。

演示:“蔡伦像”、造纸原料(树皮、麻头、胶布、旧鱼网)。

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料,扩大了原料来源,使纸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105年,蔡伦正式将这种纸献给朝廷,从此在全国推广,人称“蔡侯纸”。

蔡伦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演示(文字):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l00人》其中蔡伦被
学生D:汉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演示:图片,配合讲解。

主持人:当中国发明和广泛使用纸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用什么作为书写材料呢?请我组E同学为大家介绍。

学生E:造纸技术的传播。

演示:造纸术外传示意图(动态、按时间顺序)。

主持人:关于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已给大家讲解完毕,请大家思考,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老师适当点拨、评价,给予鼓励)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医学(第二组)
主持人: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另一个奇葩,秦汉时期名医辈出,其中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是东汉两大名医。

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医圣”张仲景。

学生A: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学生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

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使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

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学生B:讲述一个有关张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

(掌声鼓励)
主持人:有人说“医学之有张仲景,犹如儒学之有孔仲尼”,可见其在医学界的
学生C:“神医”华佗。

学生演示:“华佗像”和《五禽戏》。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

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

他还创制了一套模仿虎、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即“五禽戏”,至今还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良多。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有关华佗行医的故事?(学生介绍完毕,老师评价、鼓励)
数学(第三组)
主持人:请问你们从小到大都学过哪些数学运算方法?(学生回答略)
我们的祖先在征服自然的长期劳动与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发明和发现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运算方法和技巧,秦汉时期成就最大的是《九章算术》。

学生演示:《九章算术》图片及简介。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书中记载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其中有关负数的运算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在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算术。

《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的形成。

隋唐时传入朝鲜、日本,现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造纸术、医学、数学三方面学习了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同学们,你学完这节课,面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这些神奇的发明、创造,你有何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引导。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拨:人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人是人的上帝”。

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反过来,先进的科技文化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今天我们要“科技兴国”。

课堂评价
评价标准:(1)课前材料收集的详实、丰富程度;(2)小组成员的合作、参与情况;(3)课堂中陈述的观点是否科学合理;(4)表现形式是否多样、独特。

评价过程:各组评委逐项亮分,学生发表意见,最后师生确定总分,选出最佳小组、最佳成员,将分数记入档案。

布置作业
制作表格,归纳、整理本课所学的科技成就。

(巩固所学历史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

设计的表格形式不限,但力求科学合理、新颖独特。

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收入档案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