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专项练习题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诗中写的是张继夜泊枫桥的情景。
枫桥即今江苏省常熟市枫桥。
唐代的枫桥,因其美丽的风光而有“江南第一桥”的美誉。
文章描绘了夜晚枫桥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哪个地方?2.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什么意境?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 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 枫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
2. “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寂静的夜晚中,诗人通过钟声传递出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表达了要想有清澈的水,必须有源头不断地涌出活水的意思。
4. 诗中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金钱成为空虚的象征。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D.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猛。
C. 月亮躲进了云层。
D.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村庄。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冬天的雪。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能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B. 他的成绩为什么这样好?C. 他为什么能这样勤奋?D. 他为什么能这样成功?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勤奋工作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工作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快。
D. 他跑得像箭一样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
B. 他聪明且勤奋。
C. 他聪明,勤奋。
D. 他聪明,且勤奋。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星星一样闪耀。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必考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花枝招展(zhāo zhǎn)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碧空如洗(bì kōng rú xǐ)略知一二(lüè zhī yī èr)C. 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D. 遒劲有力(qiú jìng yǒu lì)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喜闻乐见(xǐ wén lè ji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限制化工企业排放污染物。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面银镜,照亮了寂静的夜晚。
B. 这座山峰犹如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
C. 她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D. 他的智慧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精彩绝伦(jīng cǎi jué lún)无与伦比(wú yǔ lún bǐ)B.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惊险刺激(jīng xiǎn cì jī)C. 胸怀壮志(xiōng huái zhuàng zhì)壮志凌云(zhuàng zhì líng yún)D. 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精神抖擞(jīng shén dǒu sǒu)5.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蹉跎(cuō tuó)箴言(zhēn yán)踌躇(chóu chú)B. 翩跹(piān xiān)剽悍(piāo hàn)蹂躏(róu lìn)C. 踯躅(zhí zhú)饕餮(tāo tiè)峥嵘(zhēng róng)D. 恣意(zì yì)踌躇(chóu chú)桀骜(jié 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的尊敬。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大家的喜爱。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迅速地冲向终点。
B. 她的笑容如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C. 他的话语像春风一样,温柔而和煦。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10. [此处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类似题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2.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________。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________的诗句。
4. 请写出《论语》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_。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可根据需要添加]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5分)2. 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3.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或思想?(10分)4.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
高一期末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期末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B. 踌躇满志(chóu)C. 恣意妄为(zì)D. 桀骜不驯(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D. 他的话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不紧不慢”。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临危不惧”,勇往直前。
C. 他做事总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 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话算数。
4. 下列古文中,属于“赋”的文体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出师表》D. 《桃花源记》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小说的代表作。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明代小说的代表作。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元代小说的代表作。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宋代小说的代表作。
6. 下列诗句中,属于杜甫的作品的一项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D. 他做事总是不慌不忙,真是“不紧不慢”。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优秀?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他做事总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 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话算数。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导语:本文为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同学们复习语文知识,提升考试成绩。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下列诗句的诗人是谁?“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A. 李白B. 王之涣C. 白居易D. 杜牧答案:B2. 下列作品是鲁迅创作的是:A. 《霜》B. 《入夜》C. 《荆轲刺秦王》D. 《红楼梦》答案:B3.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下一句是:A.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B. “有爸的孩子像个豆腐”C. “没有妈的孩子像个宝”D. “没有妈的孩子像个逃”答案:A4. 下面哪位不是明代的文学家?A. 杨慎B. 杨时C. 杨荣D. 杨生答案:D5. 下列古代诗歌中,不属于汉赋的是:A.《关山月》B. 《前出塞》C. 《塞上曲》D.《边塞风光》答案:A6.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四字成语的是:A. 爱屋及乌B. 过五关斩六将C. 杯弓蛇影D. 抛砖引玉答案:B7. 下列文章的体裁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剧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代诗集?A. 《桃花源记》B. 《全唐诗》C. 《三国演义》D. 《孙子兵法》答案:B9.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哪篇典籍?A.《礼记》 B.《孟子》 C.《论语》 D.《尚书》答案:C10.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古道西风瘦马”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朝辞白帝彩云间。
”答案:C二、阅读理解题(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 题目:下面哪部作品是鲁迅的小说?阅读材料:在一次地震中,唐亮的家被房屋压塌,唐亮不幸去世。
他的母亲失去了孩子的依靠,悲痛欲绝。
她认为地震预示着灾难即将来临,她嘱咐其他家人也要择日迁徙,不料其他人却并不相信。
A. 《祝福》B. 《孔乙己》C. 《狂人日记》D. 《草地》答案:C2. 题目:下列哪部作品是《红楼梦》的续书?阅读材料: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中心,表现了封建贵族世家的兴衰历程与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
语文高一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毫无边际美轮美奂世外桃源B. 息息相关谈笑风生呼风唤雨C. 炽热恬静神采飞扬D. 沉鱼落雁翩翩起舞豁然开朗2.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一项是()A.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3.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我读起来津津有味。
B.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
C.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D. 你这个人真懒,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4. 下列词语中,与“闭月羞花”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美若天仙B. 国色天香C. 风华绝代D. 貌若天仙5. 下列名篇名句中,出自《离骚》的一项是()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 登鹳雀楼C. 荔枝叹D. 长恨歌6.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很固执,一旦认定的事情就九头牛也拉不回。
B.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D. 他的表达能力很强,讲话总是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7. 下列词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一鸣惊人B. 一举两得C. 一挥而就D. 一蹴而就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一直是班级的佼佼者。
D.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要努力拼搏,勇往直前。
9.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个人真自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B.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C. 你这个人真懒,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问题: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解答: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为主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思考。
问题:鲁迅的作品主题是什么?解答:鲁迅的作品主题是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_________》以描写战争中壮士的英勇事迹而闻名。
解答:登高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_________、玩灯笼等。
解答:月饼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的诗歌风格。
解答: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形象丰满,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语言直接生动,意境独特。
2. 请简述《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以及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解答:《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和残酷。
四、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对2.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错五、作文题(共1题,20分)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作文。
解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专项练习题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
下面是2019 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专项练习题,来一起练习吧!一、(共12 分,每小题2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霎时(sh a )纤细(qi a n)瞥见(pi e )揠苗助长(y a)B. 哽咽(y e )窈窕(ti a o)镣铐(1i a o)夙兴夜寐(s u)C. 造诣(y i )怅然(ch a ng)茎叶(j i ng)卓有成效(zhu o)D. 肄业(s i )祈祷(q i )商榷(qu e )混混沌沌(h u 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蜕变磐石潜意识沧海一粟B. 签署彷徨谛造者情随事迁C. 嘉宾会晤常春藤游目骋怀D. 点缀贻误镇静剂祟山峻岭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来的。
②外人每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③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
A. 感触指摘保障B. 感受指正保障C. 感受指摘保证D. 感触指正保证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群风华正茂的小学生,干劲可真大,只一会儿便把老年公寓打扫得干干净净。
B. 即使在最平凡的风景之中,人们也应当找得到与自己的心灵息息相关的地方来。
C. 民主生活会上,他信誓旦旦,表示不再夸夸其谈了,可不久,这老毛病就又犯了。
D. 这时的他已不再是人民公仆,穿着囚服,正襟危坐在审讯室里,成了一名囚徒。
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普遍带着非常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在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B. 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大教堂,它以结构匀称、外型美观著称于世,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C. 作为上任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使经历了30 年风雨的中美关系正走向成熟。
D. 巴金忘情地投入他所构设的青年文学世界,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年轻人共鸣的。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骚体”的奠基人;《离骚》是“骚体”诗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 《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这四个作品的作者依次是曹操、陶渊明、王羲之、苏轼。
D. 郁达夫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其“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按原文填空(任选4 小题)( 共8 分,每空1 分)7.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 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3)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4) 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5)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面登仙。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任选 5 小题)( 共10分,每句2 分)8. (1)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躬悼译文:(2)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背度译文:(3)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意致译文:(4)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性译文:(5)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察盛译文:(6)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凌译文:四、文言文阅读(共10 分,每小题2分)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 ,完成9—13 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盖音谬也谬:错误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头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D. 此余之所得也得:心得10.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C.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①于人为可讥②余于仆碑12.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B. (故)不出,火且尽C.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D.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13. 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作者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也就是“花山”,其用意是为后文发表议论做伏笔。
B. 作者进洞后看见许多奇特的景象,但由于自己的畏惧,以致未能在洞中走得更远。
C. 在作者看来,要达到预期目的,一定要具备三个重要条件,这就是“志”“力”“物”。
D. 作者由山名读音的辗转讹误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而提出“深思”“慎取”的观点。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0分)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完成14—16 题3 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语文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4. 下列对选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这句话是全文的纲,起总领下文的作用,因为文章主体是围绕两个“对于”展开的。
B. 马克思首先是革命家,故本句先言“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
C. 句中两个“对于”先后从革命理论和革命斗争实践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巨大贡献。
D. 文中的这句话从对象和程度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15. 下列对选文中加点的“这样”和“这”指代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 “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以及其在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
C. “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都不是浅尝辄止”一句。
D. “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
16. 请概括出第三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在选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分)答:六、作文(50 分)17.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最经典的场面,就是安德烈公爵躺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他的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什么东西使他又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河流。
这就是美的力量。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请你以“美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记叙文。
第II 卷综合能力测试(50 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0 分)1. 用斜线(/) 给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5 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的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②画谷③偃竹④记》)注:①蜩(ti a o)腹蛇蚹(f u ):蝉后腹一条一条的横纹,蛇所蜕的皮。
这里是用来形容笋的。
②文与可:北宋画家,擅长画竹。
③ (y u nd a ng)谷:山谷名,以盛产得名。
④偃竹:仰斜的竹子。
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 —(3) 小题。
(15 分)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阮籍①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