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1)
英汉对比静态与动态

5.静态-ADJ&ADV.IN PLACE OF VERBS
❖使用动词的同源形容词与弱化动词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动词的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 静态与动态
英语—静OR动?
1. Admittance Free 免票入场
2. Out of Bounds 游客止步
3.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闲人免进
4. Danger of Death – High Voltage! 高压危险!
英语-静态STATIVE
3.静态-PREPARATION- PROMINENT
❖ 英语常用介词短语代替动词短语,即“以静代动”
1)他们立刻出动去追击敌人。 They immediately set out in pursuit of the enemy. 2)有人给他撑腰。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3)他在读书。 He is at his books. 4)机器正在运行。 The machine is in operation 5)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4.静态- VERB- WEAKEN
❖动词虚化: 把动词转化或派生成名词,置于虚化动词(have, make, take, do)之后做其宾语,如have a look, take a walk, make attempts, pay visits, do some damages, put up a proposal
英汉静态与动态对比

英语中,名词化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英语名词化简单说来即英语偏重使用名词,即所谓“名词 优势于动词”(preponderance of nouns over verbs) 。 英语趋向于用名词来表达原来属于动词 (或形容词) 所表 达的概念。
She succeeded in this match , so she felt encouraged (这次比赛她获胜了,因而很受鼓舞) . 从英语修辞效果上看,它更多是用以下简单句结 构表达: Her success in this match served as great encouragement to her.
他对总统声明为保持其职位而决心奋斗表示钦佩。
英汉对比之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
在汉语里,动词使用频率高,呈现一种动态特征。 而在英语里,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高,呈现一种静态。
从语法上看, 英语句子是以动词为中心的。但动词的 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汉语句子。周志培对三个翻译材料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 点》及英译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 上的讲话及汉译文、美国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 及汉译文)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英语动词在这三个 材料中所占比率分别为14 %、11 %和15 % , 而汉语 动词所占的比率为则33 %、24 %和25 %。
In terms of economic strength India is far behind.
英语在表示方位或状态的时经常使用out﹑on﹑ over﹑ off ﹑back﹑ up ﹑apart 等副词,而汉语在表示这些状态时往往会 使用动词。所以,汉语一些表示方向或方位的状态动词要转译为 英语的副词。例: 这两个工厂相隔两公里。
英汉互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策略

( 洛阳师范学 院 公共外 语教研部 , 河南 洛 阳 4 12 ) 7 0 2
摘 要 : 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是 由中西文化背景和中西方人士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这一语
言现 象主要体现在表意功能 、 句法 结构 和用词频率 的差异 等方 面 , 翻译 时 , 搞好英语 静态 与汉语动 态之间 的转 换
to i n.
Ke r y wo ds:e h iu ft nlt n;tt etn e c d n mi e d n y tc nq eo a sai sai e d n y;y a ctn e c r o v
英 、 两种 语 言的语 法功 能和 句法 结构 有许 多类 动词 。大 量原来 应该 用 动词 表 达 的概念 除 了用 非 谓 汉
s e y a c sc u e y t e d f r n u t r l a k r u d n a so i kn ewe n p o l n En l h s e k n e ms d n mi ,i a s d b h i e e t l a c go n sa d w y ft n i gb t e e p e i g i p a i g c u b h s c u t e n h n . h s p e o n n i man y r f c e n s n a o n r s a d C i a T i h n me o s i il e l td i y t e x,s ma t s a d wo d  ̄ q e e n E gi a g a e e ni n r c e u n yi n l h ln u g s
语是 动 态 的语 言 , 多 用 动词 的 习惯 ; 语 是 静 态 的 和分词 的地方 , 有 英 汉语 则 直接 由动词 来替 代 。由于 汉语 语 言 , 少用 ( 定 式 ) 有 限 动词 而用 其 他 手 段 表 示 动作 的动词 没有 时 、 、 、 和 人称 等 的形 态 变化 , 以 , 体 态 数 所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 言对比
静态与 动态
形合与 意合
树状与 竹状
主语与主题
试比较以下的汉英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只要用功读书,就能提高成绩。 If one studies hard enough, one will … 国庆节七天我们第一天全家人北京路购物。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seven-day National Day holiday, our whole family … 刮风了,下雨了。 It is windy and rainy.
主语与主题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一下的简单句子掌握这一技巧。 1.I would not believe what he said. 他的话,我可不信。 2.I did not remember a single point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会上讲了什么,我一点也没记住。 3.He is the best singer. 唱歌,他是最棒的。
形合与意合
思考:汉语也 和英语一样具 有基本句型吗?
形合与意合
在不同语言中,句子内部连接或者外部连接几乎都是用三 中手段:句法手段(Syntactic),词汇手段(Lexical equivalence)和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用前两种手段 连接成为形合(hypotaxis),用后一种手段连接成为意合 (parataxis)。 英语句法结构重形合,句中各个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 的连接词语,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句中各个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 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少用连接词语。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兼论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

词, 汉语语法则重在名词。 【他不仅 多次 申明这 一观点 , ”2 而 且针对多数学者英语 以名词为重点 、 以动词为重点的看 汉语 法 , 汉语语法修辞新探》 在《 中专辟 出“ 汉语语法 不以动词为
重点论” 一小节讨论这一问题 j 。 申小龙 比较 了上述 两人 的观点 , 认为之所 以 出现矛盾 , 是 因为二人谈论 的是汉语 的两种不 同的句子类 型 , 同济谈 林
---— —
1 40 ・— - - —
是指在语 法理论研 究层 面上 。而英 汉对 比时 所谈 的英语 的
名词优势与汉语的动词优势 都是指 两种 语言 文本 中使用 名
谓语 、 宾语 、 表语 、 补语 、 定于 和状语 , 形态不变 ; ) 2 汉语 动词
英汉静态与动态研究综述 —兼 译中 — 论翻 静态与动 转换 态的
张 坤 坤
( 山东 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济南 2 00 ) 5 10
摘
要: 英语和 汉语相 比较 而言, 英语名词使 用频率高 , 具有静态优 势 , 而汉语动词使 用频率高, 具有动态优 势。
通过英汉互译文本的对 比分析 , 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验证英语 的静 态优势及汉语 的动 态优 势, 而认识 到这一规律可以
率动词 占优势 ; 英语语法 以动词为重点 , 运用频率名词 ( 介 + 词) 占优势 。[粥‘ ” 】 蛳 综上所 述 , 我们认为 , 主张汉语重在名词 , 英语重在动词
现为英语的名词优势和汉语的动词优势。较早提出这种论
点的是林 同济 ,汉语的特点是动词优势 , “ 英语的特点可说 是
基础都是汉语 的全部句子 , 并不只是一部分句子 ”更重要 的 ;
态优势主要体现在较多使用动词上。我们说“ 较多” 使用 ,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汉英语言对比——静态与动态 (Stative vs.Dynamic)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
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
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
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
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
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
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
汉译英(谓语的确定和否定翻译)

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 2、用名词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大量由动词派生 的名词)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他能吃能睡。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3、用名词代替形容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名词连用) space shuttle flight test program 航天飞机试飞计划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静态与动态( Static vs. Dynamic )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 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英语的静态倾向表现在:
1、名词化 Insulin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我常去北京。 I often go to Beijing. 他常去上海。 He often goes to Shanghai. 他昨天去了常州。 He went to Changzhou yesterday. 从这三个例子看出,汉语的谓语无形态变化, 而英语的谓语有变化。
英译时谓语的确定
1 谓语确定应充分、贴切传达愿意; 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 The economy of China will merge into the tide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economy of China will converge with that of the world. 中央政府不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务。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refrained from intervening in the affairs of the HKSA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never intervened in the affairs of the HKSAR.
英语与汉语——静态与动态的转换翻译

从词类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看,英语和汉语有一个显著的差异: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
也就是说,英语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动词十分丰富,应用广泛而自由。
这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人称与数的限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没有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区别,所以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两方面:句法方式是指用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词汇方式是指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等等。
英译汉——化静为动(在译文中强化汉语的动态色彩)1. 英语名词与汉语的动词的转换名词是英语的优势词,在英语中大量被使用,特别是常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各种动作概念。
由于英语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很多汉语中的动词功能在英语中是用名词来行使的。
而动词是汉语的优势词,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多种成分,没有太多的限制。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有大量的英语名词可以对应成汉语的动词。
例(1) 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译文:看到我国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例(2) She has a great taste for music.译文:她十分爱好音乐。
例(1)中的sight 和sound两个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在翻译时对应成两个动词“看到”和“听到”。
例(2)中的“taste”本是名词词性,在汉语中对应成动词词性。
两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英汉静态与动态的语言特征。
2. 英语形容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英语中的形容词也常常译成汉语的动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系表结构”中用来表达情感、思维、知觉等意义的形容词,常常被译成相应的动词。
同理,汉语中用来表达这种意义的动词也可以译成英语的这种结构。
请看一下几例。
例(5)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meeting us at the airport.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词类运用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来看,英语和汉语有一个显著的差异: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
也就是说,英语中有一种少用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动词十分丰富,应用广泛而自由。
这是因为汉语动词没有人称与数的限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没有谓语动词谓语动词的区别,所以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的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两方面:句法方式是指用非谓语动词(分词、不定式、动名词);词汇方式是指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等等。
英译汉——化静为动(在译文中强化汉语的动态色彩)
1. 英语名词与汉语的动词的转换
名词是英语的优势词,在英语中大量被使用,特别是常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各种动作概念。
由于英语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很多汉语中的动词功能在英语中是用名词来行使的。
而动词是汉语的优势词,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多种成分,没有太多的限制。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有大量的英语名词可以对应成汉语的动词。
例(1) 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
译文:看到我国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例(2) She has a great taste for music.
译文:她十分爱好音乐。
例(1)中的sight 和sound两个名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在翻译时对应成两个动词“看到”和“听到”。
例(2)中的“taste”本是名词词性,在汉语中对应成动词词性。
两例十分典型地体现出英汉静态与动态的语言特征。
2. 英语形容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在进行英译汉时,英语中的形容词也常常译成汉语的动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系表结构”中用来表达情感、思维、知觉等意义的形容词,常常被译成相应的动词。
同理,汉语中用来表达这种意义的动词也可以译成英语的这种结构。
请看一下几例。
例(5) We are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meeting us at the airport.
译文:我们非常感谢你来机场接我们。
例(6) I am doubtful whether she is still alive.
译文:我怀疑她是否还活着。
3. 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介词是英语特有的词类,使用频率非常高。
英语常用介词短语取代动词短语,实现以“静”代“动”,使英语的静态特征尤为显著。
许孟雄教授曾在《英语介词在汉译英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某些情况下, 英语介词是能够用来代替汉语动词的。
”因此在英汉互译时,可以将英语介词或介词短语与汉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直接进行转换,使得译文更加地道。
例(9) Many more visitors than it can comfortably hold pour into it, off the regular streamers, off chattered motorboats and off yachts, all day they amble up the towpath, looking for what?
译文:来客多了,这个小地方就拥挤不堪。
搭班船的,坐包船的,驾游艇的,一批批涌到,从早到晚,通过那条纤路,漫步进村观光,想看什么呢?
例(10) He came to me with a smile.
译文:他带着微笑向我走来。
例(9) 中的“off”本来是从船上下来的意思,这里换上了三个动词“搭”、“坐”、“驾”,非常形象。
例(10)中的“with”也被翻译成动词“带着”,和“微笑”互为动宾,十分贴切。
4. 英语副词与汉语动词的转换
英语中副词的作用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概念等。
英语中在系动词之后用作表语的副词,以及用于复合宾语的副词,往往可转成汉语动词。
而汉语中一些动词在译成英语时可以采用副词,避免了译文出现几个动词同时出现的情况。
例(13) That day he was up before sunrise.
译文:那天他在日出之前就起来了。
例(14) That chair has a broken leg, it will let you down.
译文:那把椅子有一条腿断了,它会使你跌倒。
汉译英——化静为动(将汉语诸多的动词结构转换为英语静态)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介词
这次会议具有重大意义。
This meet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
这项目正在讨论之中。
The project is under discussion..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名词
此时,表示对一种状态的客观描述。
他能吃能睡能说,就是不能干。
He is a good eater ,good sleeper and talker ,but not a good doer.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形容词
汉语中的表示情感、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动词一般译为英语的“be+adj ”的结构
他渴望知识。
He is thirsty for knowledge.
汉语中一些表人或特质的动词可译为“be+有英语动词派生而来的同源形容词”的结构
他们享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待。
They had a reception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汉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副词
基本属于汉译英的逆反过程,有两种特殊情况
汉语动词或动词短语转换为英语以—ly结尾的副词。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反对你马上离开。
Personally I see no objection to your leaving at once.
汉语中表动作发生、进展的副词可译为英语中像似含义的副词。
它们一般在be 后作表语。
那天他们在黎明前就起身了。
They were up before dawn that day .
综上所述,静态与动态的差别是英语与汉语的显著差异。
英语中的动作意义常常借助于名词、形容词、介词或副词来表达,句中少有动词。
相反的,汉语中动词出现频率很高,动词甚至可以充当几种句子成分,因此常常是一句出现若干个动词。
了解了英汉语言的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将二者语言特征加以转换,可以使译文既能更好地忠实于原文,又符合各自的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