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化介绍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州市是中国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州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广州市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市制定了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录了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后人了解和学习。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含了各个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音乐舞蹈、戏曲表演、传统节日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广州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传统工艺方面,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许多独特的工艺,如广彩、葡萄花雕、陶艺等。
广彩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陶瓷工艺,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
葡萄花雕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雕刻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致的雕刻而受到广泛赞赏。
陶艺则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以其精湛的陶瓷技艺和独特的造型而备受推崇。
在音乐舞蹈方面,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音乐舞蹈,如广东音乐、广东曲艺、粤剧等。
广东音乐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调而闻名。
广东曲艺则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曲艺表演形式,以其生动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而深受观众喜爱。
粤剧是广州市的一种传统戏曲表演形式,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独特的唱腔而备受推崇。
在传统节日方面,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了许多具有广州市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广州花市、广州灯会、广州庙会等。
广州花市是广州市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盛大花卉市场,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花卉。
广州灯会是广州市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灯饰展览,各种精美的灯笼和灯饰点缀着广州的夜空,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广州庙会是广州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举办的传统庙会,各种传统的游戏和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参与。
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记录了广州市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市不仅可以传承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
广州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广州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摘要:一、广州概述二、广州精神标识三、广州文化精髓四、广州文化交流与传承正文:广州,作为我国南方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从广州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广州的文化内涵。
一、广州概述广州位于广东省中部,濒临南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窗口。
广州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14 年,秦朝就在此设立南海郡。
从那时起,广州就成为了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广州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风景名胜,如白云山、越秀山、陈家祠、光孝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二、广州精神标识广州精神标识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多元文化。
其中,广府文化是广州最具特色的文化,广府人以其独特的语言、饮食、艺术等特色,为广州文化注入了活力。
广州精神标识体现了广州人民务实、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品格。
三、广州文化精髓广州文化精髓主要体现在艺术、饮食、建筑等方面。
在艺术方面,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艺术形式享誉海内外。
在饮食方面,广州拥有深厚的美食文化,如广式早茶、粤菜等,成为了国内外游客来广州必不可错过的美食体验。
在建筑方面,广州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如广州塔、白天鹅宾馆等,都是广州建筑艺术的杰作。
四、广州文化交流与传承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历来注重文化交流与传承。
广州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广州艺术节、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加强了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
同时,广州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如粤剧、广东音乐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广州优秀的文化遗产。
总之,广州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广州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广州城市文化的瑰宝。
广州文化简介

广州文化简介
广州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也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广州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已有“南越国”;西汉时期,广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宋时期,广州作为重要港口而繁荣发展;明清时期,广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广州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粤剧。
粤剧是广东最有特色、最受欢迎的地方戏曲,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
在广东主要有三种:粤曲、粤剧、潮剧。
粤曲流行于岭南地区及海外华侨中,素有“南歌”之称。
粤曲由南音演变而来,与北路梆子同出一源,以广东语言为基础,吸收了其他地方戏的特点而形成的。
因其唱腔和曲牌基本是由四种声腔组成,故称“四色戏”或“四音戏”。
粤曲是广东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地方戏曲。
广州文化发展迅速,现代化进程加快。
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化程度最强的城市之一。
—— 1 —1 —。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广州,位于中国南方,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广州的独特之处。
一、美食文化广州被誉为“美食之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粤菜是广州的代表菜系,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广州的早茶文化也是一大特色,人们喜欢在早晨一起品尝各种点心和茶饮。
著名的广州特色小吃有叉烧包、虾饺、炖品等,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二、岭南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
广州的工艺品以陶瓷、漆器、雕刻等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广彩陶瓷,以其鲜艳多彩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此外,广州还有独特的花灯艺术和木雕工艺,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珠江夜景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拥有壮丽的珠江夜景。
夜晚,珠江两岸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反射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夜晚的珠江河畔,人们可以漫步在河边的步行街,欣赏着灯火辉煌的夜景,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和活力。
四、文化底蕴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州博物馆是广州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陈家祠、光孝寺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变迁。
五、民俗风情广州的民俗风情独特而丰富。
广州人民热情好客,喜欢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
例如,每年的春节期间,广州会举办盛大的花市和花车巡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广州还有传统的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六、城市景观广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和城市景观。
广州塔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耸入云,成为城市的地标。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公园和花园,如越秀公园、荔湾湖公园等,人们可以在这些绿色的城市绿地中休闲娱乐。
广州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无论是美食文化、岭南文化,还是珠江夜景和城市景观,都展示了广州独特的魅力。
来到广州,您将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活力,体验到广州人民的独特风情。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广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形成了广州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风土人情在广州人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美食文化美食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美食以粤菜为代表,以其细腻、清淡、鲜美、健康的特色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广州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白云山文化娱乐广场的海鲜自助,松林院的荔枝肉,飞得楼的牛腩饭等等。
二、客语文化广州的客家文化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客家人渴望讲自己的家乡话,他们一致认为广东话的发音是“酸”的,而客家话的发音则是“甜”的。
广州的许多街道和地名都有着独特的客家文化色彩。
三、古传民俗广州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提灯笼、春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每一个都代表着广州人民的智慧及勤劳。
其中,提灯笼节是广州较为有名的节日,这是广州一年中最具传统和特色的节日之一。
四、粤剧文化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其艺术形式独特,表演方式细腻,音乐舞蹈也非常美妙。
广州的一些剧院常常会演出粤剧,并有不同主题的演出,例如爱情、历史等。
五、传统手工艺广州是中国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其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传统手工艺品包括了珠串、西关画、蜡染、刺绣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六、自然旅游广州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包括白云山、南沙湿地、琶洲湿地等。
广州人喜欢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放松自己的心情,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广州的自然魅力。
综上所述,广州的风土人情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话题,它与广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无论是在美食、民俗、文化、自然旅游等方面,都能够感受到广州都市气质和豁达胸怀。
广州文化传统特点

广州文化传统特点广州,作为中国的南方大都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广州的文化传统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建筑、饮食、语言、传统节日等等。
首先,广州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浓厚的文化传统。
这座城市拥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它体现了广州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广州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它们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其次,广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菜以其清淡鲜美、烹调精细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广州人喜欢用新鲜的食材,注重烹饪技巧和食材的原味。
广州的小吃更是数不胜数,每一种小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成为了广州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此外,广州的语言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特点。
广州话是岭南话的一种,它有着独特的音韵和词汇,是广州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州话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广州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传统。
最后,广州的传统节日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广州人民欢庆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广州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狮、龙舟赛等,让广州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总的来说,广州文化传统的特点体现在建筑、饮食、语言、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这些特点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让广州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希望广州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广州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广州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实用版)目录一、广州城市精神标识二、广州文化精髓三、广州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正文一、广州城市精神标识广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其精神标识可概括为“包容、创新、务实、奉献”。
这一精神标识既彰显了广州的城市品格,又凸显了广州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
1.包容: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无论是民族、文化还是宗教,广州都以开放的姿态接纳。
广州人热情好客,尊重不同文化传统,这种包容性使得广州在多元文化交融中不断焕发生机。
2.创新: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在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广州都表现出强烈的欲望和能力,这使得广州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3.务实:广州人讲究实际,注重实效,这种务实精神渗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广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务实高效的发展。
4.奉献:广州是一座具有浓厚公益意识的城市,广州人乐于奉献,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在扶贫、教育、环保等公益领域,广州人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广州文化精髓广州文化精髓可以概括为“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创新文化”。
这些文化既包括了广州的历史传统,也包括了广州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型文化。
1.岭南文化:广州地处岭南,其文化深受岭南地域特色影响。
岭南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养生、保健,这些特点在广州的文化传统中得以体现。
2.广府文化:广州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广府文化以粤语为主要方言,强调家庭观念、人情味,具有独特的饮食、建筑、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
3.民俗文化:广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春节的花市、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等,这些民俗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广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4.商业文化: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业重镇,商业文化在广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广州的商业文化强调诚信、务实、创新,这使得广州在商业领域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广州的特色

广州的特色广州是中国南方的大城市,拥有独特的文化、美食和旅游资源。
以下是一些广州的特色:1.广州塔:广州塔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高达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
广州塔的观景台提供了俯瞰全城的视野,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2.珠江夜游: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夜幕降临时,乘船游览珠江,欣赏两岸的夜景,是一种非常浪漫和舒适的体验。
3.早茶文化:广州的早茶文化是其独特的传统之一。
在茶楼里,人们可以品尝各种点心,如肠粉、叉烧包、糯米鸡等,同时享受悠闲的茶点时光。
4.广式点心:广州的广式点心以其品种繁多、口味独特而著名。
例如虾饺、烧卖、糯米鸡等,都是经典的广式点心,值得一试。
5.广州美食:广州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粤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
在广州,你可以品尝到各种粤菜和其他地方的美食,如炖汤、烧烤、火锅等。
6.广州购物:广州是购物的天堂,北京路、天河城等购物中心和步行街提供了各种商品和品牌选择。
此外,广州的传统市场和夜市也是购物的好地方。
7.越秀公园: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公园之一,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种植物、湖泊和古建筑。
8.岭南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种文化融合了中原和南方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学和风俗习惯。
在广州,你可以欣赏到各种岭南特色的文化艺术表演和展览。
9.广东话:广州话(又称广东话)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也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广州生活或旅行时,尝试学习一些基本的广州话用语,将有助于你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体验当地文化。
10.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盛会之一,每年在广州举行。
在广交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展示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合作与交流。
以上只是简要列举了广州的一些特色,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探索的地方和体验的文化活动等待您去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剧【粤剧】地方戏曲。
流行于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
东南亚、美洲华侨聚居地区时有演出。
明代弋阳腔、昆腔相继流传到广东,清初徽班、湘班又在广东风行,这些剧种相互影响,并吸收南音、粤讴、木鱼、龙舟等广东民间曲调,于清雍正年间汇合形成粤剧。
腔调以梆子(相当于西皮)、二黄、西皮(相当于四平调)为主。
粤剧是广东主要剧种,深受广东、广西粤语地区人民喜爱,其活动中心在广州市。
主要演员有马师曾、薛觉先、红线女等,代表剧目有《苦凤莺怜》、《贼王子》、《搜书院》、《关汉卿》、《王昭君》、《花染状元红》、《闯王进京》等。
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以广东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发展完善起来的地方民间音乐。
广东音乐在演奏上使用装饰音和"加花"所产生的音色和风格,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
20年代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30年间,广东音乐创作乐曲多达300首以上,其中约50首至今仍流传于海内外。
世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之说。
这期间的主要作曲家有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等。
1949年后,广东音乐又有进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如刘天一、余其伟等。
从60年代起,他们分别到过苏联、东欧、日本、美国、西欧各国演奏,使广东音乐远播芳馨,为祖国赢得荣誉。
粤曲【粤曲】广东曲艺首推粤曲演唱。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约有150年历史。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音乐性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不长念表,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主要喉腔。
粤曲流行区域极广,以广东省及港澳地区为主要活动基地。
凡在粤籍华侨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广东木偶戏【广东木偶戏】中国木偶戏始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元、明、清。
古时称"傀儡戏"。
广东木偶戏,大约在元代由闽西传入潮州。
明、清两代,粤西的吴川、电白、高州、化州、廉江一带木偶戏相当兴盛,因此,人们称粤西地区是广东的"木偶之乡"。
1949年后,木偶戏艺术得到很大发展。
1956年,广州市创办广东省木偶剧团,创造出有南国特色的木偶艺术。
木偶造型各异,精雕细刻,栩栩如生。
剧目创作主要有《芙蓉仙子》、《张羽煮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等。
广东木偶剧团的木偶艺术,在国内、国际上享有盛名,曾获罗马尼亚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银质奖章。
粤讴【粤讴】用广州方言写的一部说唱文学,为清朝招子庸所著。
招子庸(1791~1846)字铭山,广东南海人。
长于诗歌,通晓音乐,善作粤讴。
他运用"南音"的唱法,增添文学词藻,使粤讴流行广泛,成为雅俗共赏的粤曲形式之一。
该书的主要内容,多为描写男女爱情之作,如《解心事》、《相思病》、《薄命多情》等。
但也有一部分是以政治时事为题材的,如《颠地鬼》、《义律鬼》、《颂林制军》等,思想性较强。
1904年,香港总督金文泰把《粤讴》译成英文,传播到欧洲。
他认为这些《粤讴》与希伯来民歌具有同样不朽的文学价值。
南音【南音】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
有说它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吸收扬州弹词(吴声)等曲种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为了与广东以外的吴声区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调)名之,它比木鱼、龙舟的音乐性强,因而作为独立的曲种出现在舞台上的机会很多。
南音的句格、声韵要求相当严整,有伴奏、快板与过门音乐,旋律婉约优美,有着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
早期的南音传唱范围多在文人雅士之中,传统作品也多是伤春怨梦之作。
其中以《客途秋恨》、《叹五更》等最为流行,迄今传唱不衰。
1949年后,产生了《沙田夜话》等优秀作品。
八音班【八音班】粤曲产生、衍变和发展的150年,大体上经过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为"八音班时期"。
八音班演唱粤曲始于道光初年。
那时,粤剧未能满足广大农村观众要求,便出现了以粤曲清唱为主、人数不多的八音班。
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八音班十分盛行。
据清光绪三年(1877)的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达500多人,仅广州即有20多个八音班。
八音班的人数由8人至30人不等,除为民间的喜庆、迎神等活动演唱外,还常到农村或小城镇演出。
有些较小型和业余性质的八音班,将乐器放置在一个如花轿模样的大柜里,演奏时抬着柜"游行",只奏不唱,人称锣鼓柜。
这种形式多见于粤中山区。
木鱼【木鱼】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
演唱时,不必伴奏,只用一段刳空了的硬质木头敲击作声,以为节奏。
这段木头,俗称"木鱼"。
因此,这种演唱形式即称"唱木鱼"或"唱木鱼书"。
木鱼的流行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主。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这些地区的妇女都有演唱长篇木鱼书的习惯。
作为一个曲牌,木鱼在粤剧、粤曲中经常使用,但终未能作为独立的曲艺品种出现在舞台上。
传统木鱼书作品不乏佳作。
木鱼以四句为一小段,反复循环。
小段中的每句末字平仄安排均有严格限制。
龙舟、南音、板眼等的结构与它大体相同。
龙舟【龙舟】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的常用曲牌。
又称"龙舟歌"。
它的产生主要有两说:一是清乾隆年间,顺德县的一个破落大户子弟首创;二是清康熙年间,"天地会"等组织为开展宣传而编创。
流行方式则以市井传唱为主,演唱者多为男性民间艺人。
演唱时有小锣鼓伴奏,传统作品则以短篇为主。
私伙局【私伙局】在广州市的一些街道里,有些爱好戏剧、曲艺者,茶余饭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以曲会友。
曲艺界称这种自发的群众娱乐组织形式为"私伙局"。
"私伙局"盛行于清末民初,特别在素有"戏曲之乡"之称的荔湾地区更为普及。
现在,荔湾区每年都举办荔枝湾广东民间音乐、曲艺"私伙局"交流大赛。
涌现了和声、新蕾、华林、红棉等30多个业余乐社,约有500多人,经常与港澳地区的曲艺同行开展交流演出活动。
1989年,广州市也举办了第一届广东民间曲艺"私伙局"交流大赛,盛况空前。
咸水歌【咸水歌】广东沙田区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白话渔歌"。
主要流传于中山、斗门、番禺、顺德、东莞、台山、珠海及广州等地。
此外,广东沿海其他地区如阳江、电白及香港长洲岛、澳门等地有与"正宗"咸水歌曲调相近的渔歌。
上述这些地区长期同大海的咸水打交道,有谓咸水歌之得名即与此有关。
咸水歌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单乐段,或由四个乐句组成复乐段。
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而以后者为主。
对唱采用男女互答形式。
问答双方的曲式结构是一样的。
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
男的结束句多有"姑娘嘿"一语;女的结束句则多有"兄哥"一词。
传统的咸水歌内容以情歌为主。
广雕【广雕】指广州的雕刻工艺品,其中的象牙雕、玉雕和木雕享有盛誉,驰名世界。
广州的象牙雕素以精雕细刻著称,在国际上声誉卓著。
在1915年的万国博物展览会上,广州象牙球曾荣获手工艺特种奖状。
1949年后,牙雕技艺有了显著进步。
象牙球现已可雕45层,层层活动,同时还镂满了人物、花卉、鸟兽,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广州玉雕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继承了宋代巧色玉的传统,创造了"留色"的特技,显出了原玉的天然颜色,特别精美。
广州的玉雕多选用翡翠玉,刻成花鸟虫和各种人物。
1949年后,广州玉雕有了新发展,涌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名艺人辈出。
木雕也是广州传统的民间工艺。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陈家祠,集中了木雕艺术的精华,特别是清代潮州金漆木雕神亭、香炉罩,体现了工艺精巧、玲珑剔透的独特风格。
近年来生产的九龙床,在靠背上雕有9条游龙,工艺精湛,令人赞叹。
广彩【广彩】"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和江西瓷器的风格不同,主要表现在能够运用中国织锦图案,以颜色鲜明、绚烂著称。
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于1956年建立,产品花色品种从过去4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种,其中仿古的"双凤朝阳"、"汉宫秋月"、"鹅蛋寿字"以及创新的"堆花儿童乐"、"游河乐趣"等最著名。
作品中既有纤细的工笔表现手法,也有大胆豪放的表现手法,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广彩从清代开始已行销国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广绣【广绣】中国刺绣工艺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广绣,号称全国"四大名绣"。
广绣始于唐代。
据史籍记载,广东在唐代有个14岁的女艺人卢媚娘,在1尺见方的绢上,绣出了7卷《法华经》,字体比粟米还小。
可见广绣既有悠久历史,又有卓越的技巧。
它以构图匀称、色彩浓烈、富于装饰性而著称。
广绣大体上分为两大行:一是丝绒刺绣,一是盘金刺绣。
这两大行的广绣各有不同特点,但同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丝绒行有很多老艺人,都是刺绣能手。
1949年后培养了不少新秀,还挖掘出30多种传统针法。
盘金刺绣是以金线为主,辅以彩线刺绣,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雍容华贵,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广绣产品曾在第十届国际服装会议展出,获得好评。
沙湾飘色【沙湾飘色】番禺市沙湾飘色已有100多年历史。
清咸丰年间,在广东各地的流浪艺人,每逢酬神庙会,便打扮成戏曲人物,造型表演,叫做"赛色"或"彩色"。
后来,"赛色"又发展为马上装扮的"马色",水上装扮的"水色",而装扮在柜台上,由多人抬着游行的就成为"飘色"。
沙湾飘色素有色彩艳丽、色梗幼细、造型大方、装置奇妙、内容含蓄的特点。
沙湾飘色共有100多板,每板飘色都用2~3个小孩扮演,上面凌空的叫"飘",下面坐着的叫"屏",全靠一条长1米余,粗2~3厘米的钢条支撑,这叫做"色梗"。
飘色每板的造型都各有其故事情节。
在"飘色"游行时,每两板"飘色"之间便配有一台八音锣鼓架,形成声、色、艺组合表演的流动立体舞台。
人们看过"飘色"之后,还可按其内容追溯故事,回味再三,其乐无穷。
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广州有春节逛花市的习俗。
它是由古代的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