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的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软件工程考试题(含答案)

软件工程考试题简答题1、什么叫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2、什么叫软件危机?软件危机包含哪两点?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包括两点:(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一方面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具体表现如下:(1)软件是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
(2)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大。
(3)轻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轻视软件维护的错误观点和方法。
3、什么叫软件工程?1968 年在第一届NATO 会议上的早期定义:“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1993 年 IEEE 的定义:“①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②进而研究①实现的途径”。
我们国家最近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4、两种软件工程方法学开发软件时要建立哪些模型?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
常用的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需求稳定,而且可以预先指定)原型模型(需求模糊或者随时间变化)增量模型(分析员先作出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用户参与逐步完善)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与原型化模型结合起来,并加入了风险分析)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5、软件过程模型有哪些?简述它们的特点。
过程模型分为五大类: 1.管理过程模型。
2.瀑布模型(又称为生命周期模型)。
3.增量过程模型:包括增量模型,,RAD模型。
广西财经学院《软件工程》期末试卷真题

《软件工程》期末试卷一、单选题1.“软件危机”是指(C)A.计算机病毒的出现B.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活动C.件开发和维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D.人们过分迷恋计算机系统2.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之间最好是(D)A.控制藕合B.公共藕合C.内容藕合D.数据藕合3.下面关于PDL语言不正确的说法是(B)A.PDL是描述处理过程怎么做B.PDL是只描述加工做什么C.PDL也称为伪码D.PDL的外层语法应符合一般程序设计语言常用的语法规则4.详细设计与概要设计衔接的图形工具是(D)A.DFD图B.程序图C.PAD图D.结构图(SC图)5.下列关于功能性注释不正确的说法是(B)A.功能性注释嵌在源程序中,用于说明程序段或语句的功能以及数据的状态B.注释用来说明程序段,需要在每一行都加注释C.可使用空行或缩进,以便很容易区分注释和程序D.修改程序也应修改注释6.计算机系统就是:(C)A.主机,显示器,硬盘,软驱,打印机等B.CPU,存储器,控制器,I/O接口及设备C.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D.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7.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主要与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关:(C)A.软件在计算机中很难识别,存在磁盘中也看不到B.软件设计对人的智商要求很高,也要求很高的资金投入C.软件产品本身的特点与其它工业产品不一样,而且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用的方法不正确D.软件很难理解,硬件也很复杂8.软件开发瀑布模型中的软件定义时期各个阶段依次是:(B)A.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需求分析B.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C.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问题定义D.以上顺序都不对9.软件维护的四类维护活动是:(A)A.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抢救性维护和辅助性维护C.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辅助性维护D.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抢救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10.可行性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A)A.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B.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C.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操作可行性D.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时间可行性11.测试的关键问题是(D)A.如何组织对软件的评审B.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C.如何采用综合策略D.如何选择测试用例12.软件维护困难的主要原因是(C)A.费用低B.人员少C.开发方法的缺陷D.得不到用户支持13.快速原型是利用原型辅助软件开发的一种新思想,它是在研究(A)的方法和技术中产生的。
软件工程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适用于______系统。
A.需求不确定性高的B.需求确定的C.管理信息D.实时2.原型化方法是一种_______型的设计过程。
A.自外向内B.自顶向下C.自内向外D.自底向上二、填空题(每题2分)1.在JSP方法中解决结构冲突的具体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模块都是用同一张表,这种耦合称为____________。
3、一个模块把数值作为参数传送给另一个模块,这种耦合方式称为_______。
4、一个模块内部各程序段都在同一张表上操作,这个模块的内聚性称为________。
5、软件项目计划是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结果产品。
但由于可行性研究是在高层次进行系统分析,未能考虑软件系统开发的细节情节,因此_________一般在需求分析阶段完成后才定稿的。
6、_______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它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7、同一个类中的共享是指同一个类中的对象有着相同的_______和相同的_______。
8、通过____,可以确定组成软件的过程实体。
通过______,可以定义和实施对模块的过程细节和局部数据结构的存取限制。
9、______图描述分层图中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内容。
10、基于IDEF0图的设计也是结构化设计技术之一,它以系统的功能模型和信息结构为基础设计______。
11、________图是描述物理模型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号表示系统中各个元素,表达了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信息流动情况。
12、_____是用来代替被测试模块所调用的模块,它的作用是返回被测模块所需的信息。
13、静态冗余常用的有:______和________。
14、软件结构是以______为基础而组成的一种控制层次结构。
15、软件设计阶段产生的最重要的文档之一是________。
软件工程简答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简答题及答案软件工程试题整理_ 简答题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首先需要进行概要的分析研究,初步确定项目的规模和目标,确定项目的约束和限制,把他们清楚地列举出来。
然后,分析员进行简要的需求分析,抽象出该项目的逻辑结构,建立逻辑模型。
从逻辑模型出发,经过压缩的设计,探索出若干种可供选择的主要解决方法,对每种解决方法都要研究它的可行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研究每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㈠技术可行性:对要开发项目的功能、性能、限制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技术风险有多大,项目是否能实现。
㈡经济可行性:进行开发成本的估算以及了解取得效益的评估,确定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开发。
㈢社会可行性: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存在任何侵犯、妨碍等责任问题,要开发项目的运行方式在用户组织内是否行得通,现有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操作方式是否可行。
2、什么是模块的影响范围?什么是模块的控制范围?他们之间应该建立什么关系?一个模块的作用范围(或称影响范围)指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一个模块的控制范围指模块本身以及其所有下属模块(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的集合。
一个模块的作用范围应在其控制范围之内,且判定所在的模块应在其影响的模块在层次上尽量靠近。
如果再设计过程中,发现模块作用范围不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可以用“上移判点” 或“下移受判断影响的模块,将它下移到判断所在模块的控制范围内”的方法加以改进。
3、非渐增式测试与渐增式测试有什么区别?渐增式测试如何组装模块?非渐增式测试与渐增式测试的测试方法有以下区别:㈠非渐增式测试方法把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完成模块的单元测试,后一阶段完成集成测试。
而渐增式测试往往把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和在一起,同时完成。
㈡非渐增式需要更多的工作量,因为每个模块都需要驱动模块和桩模块,而渐增式利用已测试过的模块作为驱动模块或桩模块,因此工作量较少。
㈢渐增式可以较早的发现接口之间的错误,非渐增式最后组装是才发现。
自考《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信息:指加工以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3.物流:物品从供给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4.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
5.事物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构成了事物流。
6.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物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7.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8.企业外部信息:又称外源信息,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
9.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10.常规性信息:又称固定信息,指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信息。
11.偶然性信息:又称突发性信息,是反映企业非正常事件的无统一规定或格式的非定期信息。
12.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使用和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力的过程。
13.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4.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5.分解方法:把被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分解成许多人们可以容易处理和理解的细小部分,并通过对这些被分解的部分进行研究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这种处理方法就是分解方法。
16.系统方法: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关系,这样的方法叫系统方法。
17.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信息。
模块输入输出

A
B
C
D
18
3. 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 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是针对模块而言的;
一个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它本身及其所有下属模
块的集合。
A
B
C
D
E
19
3. 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 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的关系
判断的作用范围和模块的控制范围,直接影响系 统模块的复杂性和可修改性;
结构化设计要求:对于任何一个判断,其作用范 围应该是这个判断所在模块的控制范围的一个子 集。
查询学生成绩
学号
记录 查找成 位置 功信息
查找学生记录
10
2. 模块结构图
❖ 模块结构图的主要成分
辅助控制符号
❖条件调用符合:在箭头的起点标以菱形;
❖循环调用符号:在箭头起始处加一环状箭头;
❖在结构图中条件调用所依赖的条件和循环调用的循环 控制条件通常都无需注明。
A
A
B CD
B CD
11
2. 模块结构图
z
max
int max( int x, int y) {
…… return z; } void main( ) { …… int a = max( 3, 4) ; …… }
9
2. 模块结构图
❖ 模块结构图的主要成分
控制信息
❖带涂黑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一个模块传送给另一模块的 控制信息,箭头附近写控制信息的名字;也可能有没 有圆圈的小箭头,表示不加区分的数据。
协调模块 EE F F
(d)
14
2. 模块结构图
❖ 模块结构图的类型
内导结构:是结构图中数据以最低层模块输入, 并逐级向高层传递,高一层模块接收低一层模块 的输入。
软件工程各章作业习题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参考答案

软件工程各章作业习题的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软件危机开发软件由于管理混乱,加入软件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造成软件开发失败。
2:软件工程过程指获取、供应、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时要实施的过程、活动和任务。
3:软件生成周期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测试、使用与维护4:有哪些软件周期模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
5:软件计算机程序及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6:个体手工劳动个人编写程序7:小生产合作方式多人编写程序8:软件的特点是一种逻辑产品,软件的生产主要是研制,软件产品不会用坏,软件生产主要是脑力劳动,软件的成本高。
9:软件文档有关程序的功能、设计、图形资料等等。
第二章:三. 名词解释1.可行性研究以最小代价,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确定该软件项目是否能够开发, 是否值得开发.2.技术可行性主要研究开发的软件技术风险有多大3.经济可行性主要研究开发成功后能否得到应有的效益4.社会可行性主要研究开发的软件是否存在责任和侵权, 以及与当前管理制度, 人员素质, 操作方式的矛盾能否解决.四.问答题1.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首先初步确定项目的规模, 目标, 约束和限制条件, 决定系统的主要功能, 进行简要压缩, 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对每种方案提出意见.2.可行性研究有那些步骤确定任务;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作出系统流程图;作出开发计划。
3.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减少开发大型软件的风险,缩短开发周期, 减小投资, 减少使用资源,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确定该软件项目是否能够开发, 是否值得开发.第三章三. 名词解释1. 需求分析指开发人员为了准确地理解, 表达用户的要求, 通过调查, 分析, 把系统的功能, 性能等方面准确地表达出来2. DFD数据流图四. 简答题1.什么是需求分析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开发人员为了准确地理解, 表达用户的要求, 通过调查, 分析, 把系统的功能, 性能等方面准确地表达出来基本任务:(1) 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功能和性能;(2) 可以把一个复杂问题按某种方式进行划分, 并能逐步细化, 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化,软件的功能域,数据域都可以划分;(3) 建立模型.2. 简述结构化分析的步骤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分析整个系统,有效的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对于复杂, 规模大的应用系统,采用先抽象后具体, 先全局后局部的思想,有利于把握系统的总体目标, 结构和功能.第四章:三. 名词解释1. 软件设计确定软件结构,选择好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结构设计2.模块化把复杂问题划分为模块的过程3.信息隐蔽指模块内部处理细节和内部数据用某种手段隐蔽起来,外部模块不能随便访问4.模块独立性希望一个模块越独立越好,每个模块完成独立的功能,与其他模块联系越少越好5.耦合性指软件结构中模块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6.内聚性模块内部各部分执行功能组合在一起的相关程度7.模块的控制范围一个模块对下属模块的控制8.模块的作用范围指模块之间的作用,但两个模块间是平级的9. 软件结构以需求分析文档为依据,解决实现软件体系结构四. 简答题1.什么是软件概要设计,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以需求分析文档为依据,解决实现软件体系结构。
模块的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 模块TOP 的控制范围 是:TOP、X、T、B、A、 B1、B2;
• 模块B 的控制范围与作 用范围相同,均为:模块B、 A、B1、B2;满足控制范 围与作用范围的原则,而 且,判定的作用范围恰好 在判定所在模块的下一层。
影响范围超出控制范围的改进
• 在系统结构中向上移动判断点的位置,以 扩大模块的控制范围
• 将具有判断功能的模块合并到它的上层调 用模块中,从而提高判断点位置
• 在结构层次中,将受到某判断模块影响的 模块下移,使其处于判断模块的控制范围 之内
实例:根据应用范围与作用范围原理,判断图中各设计
• 显然,图(a)不满足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的原则,模块F 的作用范围 不在控制范围之内。图(b)中模块TOP 虽然满足上述原则,但其作用范围 所涉及到的模块不是直接的。所以也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 因此,合理的模块设计,不仅要满足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的原则,而 且作用范围所涉及到的模块还应该是直接下属模块。
模块的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授课:木木造人
模块的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 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受该模块内部的一个判定影响的所 有模块的集合,只要某一模块中含有一些信赖于这个判定的 操作,那么该模块就在这个判定的作用范围之中。
• 模块的控制范围包括该模块本身及所有的下属模块的集 合。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它与模块本身的功能 并无太大关系。
• 系统设计中,对于模块的控制范围和作用范围有两条规 则: • 1. 所有受模块M的一个判定影响的模块应从属于模块M, 即对任何一个内部存在判定调用逻辑模块,其作用范围应是 其控制范围的子集。 • 2. 受模块M判定影响的模块,最好局限在模块M本身或 其直属下级模块,即做出判定调用的模块与属于该判定作用 范围的模块在系统的层次上不能相隔过远,否则会增大模块 间的块间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