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上册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1)

变换公式:
U=IR
R=
U I
I
R
U
注意:
1:I.U.R必须是针对同一对象而言.
2:只能说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 反比,不能反过来说.
3:欧姆定律只适用电能只转换为内能电路。
1.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 在情势上类似,说“电阻R跟电压成 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 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Ⅰ2 U2 R2
I1 I I1 I2
=
R2 R1+R2
= R2
R1
例:电阻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两端所加电压
为24V,如果R1=80欧,通过R2的电流为0.2A,
求R2=?
U1=24V R1=80欧
R2=?
解法一:如图所示
因为 U2=U1=U=24V
所以 R2=
U2
Ⅰ2
=
24V
0.2A
=120欧
变式1:灯泡的电阻为6Ω,需要4V的电压, 现有6V的电源,需要____(串联或者并联) 一只___的电阻。
变式2:电阻R1和R2串联,R1∶ R2=3∶ 1, 如果电路两端的总电压是12V,那么R1两端 的电压是( ) A.4V B.3V C.8V D.9V
并联等压分流计算题 Ⅰ1 U1 R1
变式5:一小灯泡标有“2.5V 5Ω”若要把它接到 10V电路中正常工作,应______联一个_____Ω的电 阻;若把它接入2A电路中,应______联一个_____Ω的 电阻.
变式6: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R1:R2=3:4。则S闭合时,甲、乙两电压表
示数之比U甲:U乙与S断开时甲、乙两电流
串联分压练习: 如图 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影响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因素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因素对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
- 一个物体(如小球)
- 测量器具(如卷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地点,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2. 准备一个与物体相同的高度的支架,并固定好。
3. 将物体从支架上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4. 记录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并计算自由落体速度。
5. 更改物体的质量,重复步骤3和4。
6. 更改物体的高度,重复步骤3和4。
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对自由落体速度有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慢,较小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快;较高的高度下落速度较快,较低的高度下落速度较慢。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物体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而在同一重力作用下,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速度只受到重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
自由落体速度受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和较高的高度会导致较慢的自由落体速度,而较小质量的物体和较低的高度则会导致较快的自由落体速度。
实验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对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或者引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观察自由落体速度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物理欧姆定律实验

九年级上册物理通常会学习到欧姆定律的实验。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欧姆定律实验示例:
实验材料:
-一个直流电源
-一个电阻器(可变电阻)
-一个安培表(用于测量电流)
-一个伏特表(用于测量电压)
-连接线
实验步骤:
1. 将电阻器连接到电路板或实验台上。
2. 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阻器的一端相连,将负极与另一端相连。
3. 将安培表连接在电路中,用来测量电流。
将伏特表连接在电阻器两端,用来测量电压。
4. 调节电阻器的电阻,记录下不同电阻值时的电流和电压。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
6. 分析数据,验证是否符合欧姆定律的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电阻值。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正确接线,避免短路和电路过载。
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器的不同取值,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欧姆定律。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欧姆定律实验示例,实际的实验设计可能会有所不同。
学校和教师会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报告要求。
建议您参考学校或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以确保正确进行实验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探究电流和电压 电阻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定量关系.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
实物连接图:
1,保持R不变,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
2.保持U不变,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
实验器材: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1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的定值电阻3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各一个,导线根
实验记录数据表格:
R=
U/V
I/A
1
2
3
实验记录数据表格:
U=V
R/
I/A
1
2
3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位于.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数变化,使其分别为1V,2V,3V.读出在各种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表中.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先将10 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中,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位于.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记下此时的电流值.
3.断开开关,将定值电阻换为20 ,此时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2V,应该向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再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4.断开开关,将定值电阻换为5 ,此时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2V,应该向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再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数据分析:
1.横向分析数据,对同一电阻,无论电压和电流如何变化,电压和电流的比都是的.
2.纵向分析数据,对同一电阻,电压变成原来的倍,电流也变成原来的倍.
数据分析:
1.纵向分析数据,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变成原来的
倍,电流变成原来的倍.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总结一、实验教学目标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教学内容力学实验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简单机械等实验。
热学实验包括热量的传递、比热容的测定、热机原理等实验。
电学实验包括电路的组成、欧姆定律、电能的产生和应用等实验。
光学实验包括光的反射、折射、透镜成像等实验。
三、实验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验教学实施实验准备认真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实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严谨的实验习惯。
实验总结每次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实验中的得失。
五、实验教学效果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物理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实验器材不足部分实验器材数量不足,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实验报告质量不高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书写不规范,分析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增加实验器材投入争取学校支持,增加实验器材的投入,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加强实验操作规范培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提高实验报告要求提高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七、下学期工作计划继续加强实验教学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使用天平将物体放在盘中。
2. 调整天平,使指针指向零刻度。
3. 记录下质量值,并注意保持精确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内部涂上一层液体(如水)。
2. 将物体放入中,观察液体的上升高度。
3. 通过计算液体的位移差,确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三:探究物体在不同表面滑动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在不同表面滑动时的特点,认识滑动摩擦力。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表面材料的坡道。
2. 将物体放在坡道上,观察物体的滑动情况。
3. 比较不同表面材料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所得,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表面材料对物体滑动的摩擦力影响不同。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速度,了解速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平滑的倾斜面。
2. 将物体自顶部释放,观察物体通过不同位置所用的时间。
3. 通过计算时间和位移的比值,确定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速度。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实验汇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体及其运动的特性。
请同学们认真参与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课教学计划

15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演示
第十一周
16
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演示
第十三周
17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分组
第十四周
18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
分组
第十五周
苏科版《物理(wùlǐ)》九年级(下册)
单元
序号
实验名称
演示或分组
指导完成时间
电功和电热
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分组
第二周
2
探究焦耳定律
演示
第三周
3
测电笔的使用
演示
第四周
4
保险丝的作用
演示
第四周
电磁转换
5
磁体的性质
演示
第五周
6
磁场的方向
演示
第五周
7
磁场分布
演示
第五周
8
磁化钢针
演示
第五周
9
电流的磁效应
演示
第六周
10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演示
第六周
11
研究电磁铁
分组
第六周
1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
演示
第七周
13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6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演示
第六周
7
机械能、内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
第七周
8
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演示
第七周
9
燃料的热值
演示
第八周
电路初探
10
组成一个串联和并联电路
演示
第九周
11
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时间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时间和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物体的下落时间,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实验材料- 直尺- 计时器- 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钢珠等)实验步骤1. 将直尺竖直地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2. 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直尺的顶端,确保它们垂直下落。
3.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物体下落所需的时间。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每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相应增加。
- 通过绘制长度和下落时间的曲线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其长度呈正比关系。
即,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随之增加。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一步探讨物体的浮力特性。
实验材料- 天平- 直尺-- 测量筒- 不同材质的物体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使用直尺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体积。
3. 将物体放入中,并记录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4. 将物体轻放到测量筒中,记录筒中的液体体积。
5. 计算物体的体积差(筒中的液体体积减去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差,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均为2g/cm³。
- 密度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说明密度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得到。
以上为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实验内容和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实验(一)
1、在连接电路时,如发现有连接错误,很多同学习惯于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其实,有时只要思考一下,拆除或改接某些导线就能解决问题。
现在考考你,如图14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
(1)如果合上开关,将出现_______现象(选填“断路”或“短路”).除了两只灯都不亮以外,还会造成_______的不良后果
(2)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拆除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串联的准确电路。
请在要拆除的那根线上打上“×”号
2、物理课上,小明探究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他还想知道并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规律,于是在课后请你和他合作实行了以下探究:
(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各电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你的猜想是:;理由是: .
(3)设计实验:图为两个灯泡并联的电路图,用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灯泡L1、L2以及电源两端的电压.请在图上添加测电压的电压表.所需的实验器材有: .
(4)实行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实行实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论证:(只要求粗略地写出分析和论证的思路,即怎样得出结论的) .
(6)实验结论:两个灯泡L1、L2的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7)实验评估:上述实验中,小明只实行了一次测量,得出的结论偶然性的机会很大.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你将建议小明怎样做? . (8)实验问答:如果电源电压为3V,那么根据探究的结论,灯L1的电压为 V,灯L2的电压为 V.结合实验结论分析:测量电压时,电压表为什么要与被测电路并联。
3、我们已实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请在图7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7乙,值为__________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填“丙”或“丁”).(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同学想利用图甲的实验原理测“220V 40W”的白炽灯的额定功率,如果要使实验可行,请对原理图中实验器材的规格提出一条合理的要求.
[答题示例]:电压表的量程至少要220V.
答:.
(6)如果在家里做测白炽灯功率的实验,因家里一般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能够利用家庭中都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更方便.
4、下图8是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所要的器材,估计小灯泡的电阻是10欧左右,请按要求连好电路,并画出相对应的电路,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1)要求滑片P向B移动时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之前,滑片P应移至___________(填A或B端)
(3)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指向如图9中的甲和乙所示,被测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图8
图9
5、某实验小组使用下列器材来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待测小灯泡(额定电流0.5A,额定功率不大于1.5W)、电压表(3V、15V双量程)、电流表(0.6A、3A双量程)、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等,如图10所示。
(1)请你在实物图中把电压表连入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端,这样做能对电路起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
(3)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3V,则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