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复习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梳理复习 浮力的综合计算(课件)

中考物理梳理复习    浮力的综合计算(课件)

图乙中木块漂浮,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3 N。
(2)由F浮=ρ水gV排得,图乙中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
V排=35V=ρF水浮g=1.0×103
3N kg/m3×10
N/kg=3×10-4
m3,
则木块的体积:V=5×10-4 m3。
(3)木块的密度:

ρ=mV
=gGV
=10
3N N/kg×5×10-4
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20×10-6 m3=0.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G-F浮=4 N-0.2 N=3.8 N。 (3)由图乙可知,当h′=5 cm时,金属块刚好浸没,即金属块的高度为
5 cm,此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5×10-2 m=500 Pa。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5 m=5×103 Pa。
(2)由题意知,小船装有18 N沙石时,处于漂浮状态,小船的质量忽略
不计,细绳的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则小船此时受到的浮力:F浮=G沙
+F拉=18 N+2 N=20 N,
由F浮=ρ液gV排得,小船排开水的体积:
V排=ρF水浮g=1.0×103
3.(2023·广东深圳)如图,亮亮同学将盛水的烧杯放在电子台秤上,台 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将一个物块投入水中,漂浮时台秤示数为375 g(如 图乙),物体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用力将物块压入浸没在水中,此时台 秤示数为425 g(如图丙);将物块继续下压,从丙到丁物块下表面受到水 的压力增加了0.8 N,整个过程水始终未溢出,请问说法正确的是( )

浮力(复习课)

浮力(复习课)

练习:1.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下沉时,它们受到 的浮力比较 ( ) A.密度大的受到的浮力较大 B .在水中下沉慢的受到的浮力较大 C .在水中下沉得越深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甲、乙受到的浮力相同
D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决定于它受到的重 力和浮力的大小; 浮沉条件: 从二力比较
(1)上浮,F浮>G物 (2)下沉,F浮<G物 (3)悬浮,F浮=G物 从密度比较
公式:F浮=F向上-F向下 条件:下表面一定要有气体或液体
三、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 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 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
公式:F浮 = G排液 = ρ 液V排g 物理意义:
浮力大小只跟液体密度 ρ 液和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与物体本 身的密度、体积、质量和所在的深 度无关)
一、浮力
1、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 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F浮=G物-F拉
练习:弹簧秤上挂一物体,在空气中称示数14.7N, 浸没在水中称示数为4.9N,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多少N?
解:F浮=G物-F拉=14体)里的 物体受到液体(气体)对物体向上或向下的 压力差
液体密度 9、密度计是测定-------------的仪器,它浮在不 一定 同液体中受的浮力是----------的,在密度较大 较小 的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玻璃管浸入 小 液面下的深度越------。
5、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F>G时,物 体将 上浮;当F<G时,物体将 下沉 ; 当F=G时,物体将 漂浮或悬浮 。 6、一物体在空气中称重为37牛,浸没 到水中称重为12牛,则物体受的浮力 25牛 是 。 7、潜水艇是靠改变 升降的。 自身重力 来实现 浮沉的。气球是靠改变 自身体积 来实现

浮力专题复习——液面变化问题公开课获奖课件

浮力专题复习——液面变化问题公开课获奖课件

总结
一. 纯冰浮于纯水上,熔化后液面无变化。
二. 二. 冰中具有杂质,熔化在纯水上时: 三. 若ρ杂>ρ水,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四. 2. 若ρ杂≤ρ水,冰熔化后液面不变。
五. 三. 纯冰浮在不一样样密度液体表面上时: 六. 若ρ液>ρ水,冰熔化后液面上升。 七. 2. 若ρ液<ρ水,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第19页
在水面上。若将铁块取下,放入试管内
部后,试管仍漂浮。则它们受到浮力大
小将
不变,水面将 不变 ,容器底
受到水压强将 不,变试管底受到水压强

变。大(选填“变大”、“变
小”、“不变”)

第17页
3、如图所示,木块下吊着一铁块悬浮 在水中,假如将绳子剪断,当木块 和铁块都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 压强和压力变化状况是( D)
浮力专题(二)
第1页
一、浮冰问题
第2页
1、漂浮在水面上冰融化,液面怎样变 化?


分析:


图A

图B
水水 水
图C
第3页
分析:
水面与否变化,只要比较V排和V水即可。
推导:
∵F浮=G冰(漂浮条件) F浮=G排=水gV排 G冰=G水= 水gV水 ∴ 水gV排 = 水gV水
∴V水=V 排
∴水面不变
第4页
第15页
练习:
1、某公园为游客提供休闲纳凉环境,在
公园湖面上修建一所凉亭。工人将船上木料
卸到水中,水面将
,不将变船上石料卸
到水中,水面将
。下公降园工人为了
清理湖内淤泥,将淤泥装到船上,这时湖中
水面将
,将船开上到升湖边,并将船上

浮力复习-完整版PPT课件

浮力复习-完整版PPT课件

再见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F浮__G ρ液__ρ物
F浮__G ρ液__ρ物
F浮__G ρ液 __ρ物
F浮__G ρ液__ρ物
(2012长沙27题3分)如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 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时,小球漂浮;当把它放入 乙液体中时,小球悬浮。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3 产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思考:左图中物体(漂浮)受 到的浮力与各个面所受压力的 关系。
F浮=F向上
问:1沉入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 力?
F浮=G-F
2如右图所示,水中有一物块与容器 下表面紧密接触,它是否受到浮力?
搁浅的船只
考点2 阿基米德原理(水平一)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
考点3 浮力的应用(水平一)
1、轮船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 重力 ,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来表示。轮船排水量是 指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 质量 。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 重力 来实现浮沉的。
3、热气球和飞艇: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密度, 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考点4 物体的沉浮条件(水平一)
浮力复习
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沉浮条件 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原理
水平二 水平四(8年未考) 水平一 水平一 水平一
考点1 浮力 (水平二)
1 定义: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 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这个力叫做浮 力.
2浮力方向: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浮力2022年(全国通用)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浮力2022年(全国通用)

3
二、阿基米德原理
考向一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浮力的大小
典例三:(2021·广东中考真题)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他 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 ,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
3
二、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清单
要点诠释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2个、水、圆柱体(A)、盐水。 【实验原理】(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2)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 。 【实验步骤】一、实验装置如图。
3
二、阿基米德原理
3
三、物体的沉浮
考向一 物体沉浮的条件
典例一:(2021·湖南衡阳市)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的小球而材质不同的小球
,把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它们在水中所受浮力相等的是(C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3
三、物体的沉浮
考向一 物体题)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
3
三、物体的沉浮
知识清单
要点诠释:浮力的应用 3.密度计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来工作的,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它受到的浮力总等于 它的重力,由于密度计制作好后它的重力就确定了,所以它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都 相同,根据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则越小,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 大;反之待测液体密度越小,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则越大,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小,所以密 度计上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之浮力部分课件

压强和浮力专题复习之浮力部分课件

水 FA <G 物
水银 FB =G 物
例11:
如图所示,在一个充气的气球内有一小 钢珠,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 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 气球( C ) A.仍能静止 B.向上运动 C.向下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三、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 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 F浮 = G排 =ρ液gV排 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 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 液体(或气体)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找错)
六、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及判断在液体中的位置。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 3、根据二力平衡列出等式。 4、分别代入公式
例2、如图是四个体积相同而密度不同的小 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情况,试比较他们所受浮 F A<F B<F C=F D 力的大小________
*例3、一实心铁块,分别投入水和酒精中,静 止时如图所示。试比较他们所 受浮力的大小 F水浮>F酒浮 ______
G
例9:
—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 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与 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 图(乙)中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浮力F和铁 块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像是( A )
F浮=ρ液gV排
例10:
A、B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分别放入水 和水银中,当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 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A、FB,则比较浮力的大 小是:( C ) A.FA>FB B.FA=FB C.FA<FB D.无法比较
V排=V浸=V物
V排=V浸<V物

浮力复习课件

浮力复习课件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F2
5、实验室测量浮力 称重法: F 浮= G – G
二、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气体) 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被物体 排开液体的重力。
提示:
• 、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重力 • 2、计算公式: F浮=G排液=液gv排 • 3、适用范围: 液体和气体
三、物体的浮沉(力的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1) F浮> G物、上浮 最终漂浮(F浮= G物 ) (2)F浮< G物 、物体下沉 最终沉底 (3) F浮= G物 、悬浮 即物体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
物体的浮沉(密度条件)
(1) ρ物<ρ液 上浮 最终漂浮(F浮= G物 )
(2) ρ物> ρ液 物体下沉 最终沉底 (3) ρ物=ρ液 悬浮
四、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重法:F 浮= G – G ’
(2).阿基米德原理:F浮=G 排液 = ρ液 g v排
(3).浮沉条件: F浮 = G物 悬浮 F浮 = G物 漂浮
ρ液 =ρ物
ρ液 > ρ物
(4).压差法:F 浮= F 2 - F1
五、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能够浮 在水面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 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既排开水的重力增 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 工作条件:漂浮在液面 • F浮=G物
一、浮力的概念
1、液体(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 具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 做浮力.
强调:在液体中:上浮的物体,下沉的物 体;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物体运动或静 止;浸在哪种液体中都可受到浮力的作 用。
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液体或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

人教版物理七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件

人教版物理七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件
则此时二它受、到浮的力浮的力计为 算5方N法。:
为什么有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上浮,而有的
物体放三入、水物中体会的下浮沉?沉条件及应用
这要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上浮:F浮>G物 ;ρ液 > ρ物 (2)下沉:F浮<G物 ;ρ液 < ρ物
(3)悬三浮:、F物浮=G体物的;ρ浮液 沉= 条ρ物 件及应用
2、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例题】
2、如下图所示,潜水艇能够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
__自__身三_重_ 、量 物体来实的现浮的沉;潜条水件艇在及加应速上用浮过程中,
应 (减填少“增加”或“减少”)水舱中的水,未露 出水面之前,所受的浮力将__不__变__ (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潜水艇露出水面之后继续上浮的过程, 所受的浮力将__变__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同一艘轮船,由江河驶到大海,浮力 空心 , 但由于液体的密度 变小,所以排开液体的体 积 变大,所以船身会 浮起一些 。
2、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2)潜水艇
潜水艇是三靠、什么物方体法的实现浮上沉浮和条下件潜的及?应用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2、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3)气球和飞艇
或悬浮”)。当物体静止时它所受的浮 力是 10 N。
2、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轮船三用、钢物铁体制的造浮,沉钢条铁密件度及比应小用大,
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①轮船是利用“空心”的办法增大 可以利用的浮力。
②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m排)表示。 (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复习课课件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四、浮力的复习课(1~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综合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和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能力方面的要求.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总结规律,和对各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在思想教育方面.
(1)学生通过对阿基米德的了解受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应用本章知识解决些日常生活中各种有趣的问题,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讨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章重点是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2.难点(1)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利用它们来解决综合性问题.
难点(2)浮力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现象,但又有不少生活经验干扰学习正确的知识,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注意纠正那些非科学性的经验和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浮力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密度、压强、二力平衡、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求同学们通过复习能进一步正确理解、熟练掌握浮力的应用.
演示3个实验:
[演示1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演示2]将鸡蛋放入盛清水玻璃杯中,这时鸡蛋沉入水底、然后向杯中加浓盐水,鸡蛋上升.
[演示3]一只装有一块石头的塑料小船浮在一个盛水的玻璃大容器中,若将石头投入水中后,大容器中的水面会如何变化
以上3个实验现象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浮力知识来解释.引导学生回答:实验1是因为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当浮力大于气球的重力时,气球上升.实验2是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密度,所以鸡蛋沉底,当鸡蛋密度小于盐水密度所以会上浮.第3个实验学生们会有“上升”、“下降”、“不变”三种答案.认为“上升”的学生解释:因为石头原来在小船上,没
有V
排放入水中有v

了,所以水面上升.认为“下降”的学生解释:小船因
载重量减小而向上浮起所以使水面下降了.认为“不变”的学生解释:石头使水面上升,小部使水面下降,有使水面上升的因素,也有使水面下降的因素,所以水面不变了.
当老师演示后:结果是水面下降了.
老师解释:要用到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等我
们上完这节复习课后同学讨论再得出答案.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1.本章词语解释:(老师写出词语后由学生来回答.然后投影到幕上)(1)上升:物体在液体中向液面运动的过程.
(2)下沉:物体在液体中向容器底部运动的过程.
(3)漂浮: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下为V


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以上为V


(4)悬浮: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 V
排= V


(5)沉底: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个支持力.
(6)浸没: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与悬浮的区别是可以有其他物体的帮助.
(7)浸入: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入液体中.
(8)浮体:凡是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叫浮体.
2.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3.浮沉条件:
状态漂浮悬浮沉底上浮下沉
力的关系F
浮=G

F

=G

F

>G

F

>G

F

<G

密度关系ρ
液=ρ

ρ



ρ



ρ



ρ



(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
浮=F
向上
-F
向下
式中表示浮力等于物体在液
体中受到液体对它的上下表面压力差。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

(2)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将挂在弹簧称下的物体浸入液体中静止后
有:F

=G

-F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G



g·V

这个式子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

(4)根据物体漂浮、悬浮的条件有:F

=G
物⇒ρ液g·V物=ρ物g·V 物。

这个式子只适合浮体。

5.物体A在液体中处于同一直线上三力平衡时的情况:
力的平衡式:F

+F

=G
A
,F

+F

=G
A
,F

=G
A
+G

,F

=G
A
+F

,F

+F

=G
A
.
在解一些综合性的浮力计算题时,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会列出力的平衡
式,然后将式中的F

、G
A
展开成F



g·V

,G
A

A
g·V
A
,再将已知量分别代入式中列成方程组解出所求的未知量。

6.例题。

例1 解答刚上课时的第3个实验:当石头放在小船上时,船与石头漂
浮,受到的总浮力为F

=G

+G
石。

当石头投入水中:∵ρ



,所以石头沉
入水底,石头受力浮力为F
浮1
<G

,而船仍漂浮,船受的浮力为F
浮2
=G

,这
时船与石头受的总浮力为;



V
g
F
F'

<
'


V
V<
',液面会下降。

例2 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将它全部浸没在密度为×103千克/米3的某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零,求此物体的密度
分析:本题有多种解法:学生讨论后选以下3种解法:
(1)根据弹簧秤示数为零,可知此物处于悬浮状态,由悬浮
条件可知:ρ



=×103千克/米3
(2)由公式F

=G

-F

,即F

=G

-0⇒F浮=G⇒ρ液gV物。

因为V

=V

所以ρ


液。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体积再求其密度:G

=mg=1千克×牛/千克=牛。

根据 G

=F



gV
排。

V

=3
3
3
3
10
85
.0
1
/
10
85
.0
8.9


千克


物⨯
=

=
g
G
ρ。


=

=
=
=
-
85
.0
10
85
.0
1
1
3
3米
千克


物V
m
V
m
ρ103千克/米3
让学生讨论以上三种解法的优缺点得出:第1种解法最简单,但它要求对物理规律了解得比较深刻。

第2种解法由公式推导也较简单也易想到。

第3种解法按部就班、分步求解、条理清楚,但比较繁琐。

(三)课堂小结
1.浮力部分的内容适合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

2.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阿基米德原理是液体静力学中的基本定律。

内容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
力,原理的前一半内容是讲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及浮力的方向,
后一半内容是讲浮力的大小。

即F
浮=G



g·V
排。

由公式可知:浮
力大小只与V
排和ρ

有关,与物体本身重力、质量、密度无关。

4.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很重要的一步。

四、说明
1.浮力部分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难点,也是中考考核时难度大的部分,所以建议复习时用5节课进行。

第一、二节主要进行概念、定律的复习并配备一些例题。

第三、四、五节上习题课解一些综合性习题时要注意归纳解题方法、明确解思路和解题步骤,防止死记乱套公式。

2.沉底的物体若物体与容器底之间没有液体时就不再受浮力,因为浮力的实质是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上下表面压力差而产生的,当下表面不受压力时就不受浮力。

3.蚊子能停在水面,涂过石蜡的针能静静浮在水面,这是由于受到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不属于漂浮物体。

(石景山古城中学管静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