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的发生和信号产生电路
lm358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LM358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设计与应用》一、引言在电子领域中,波形发生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路,它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波形信号,包括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等。
LM358作为一款宽幅增益带宽产品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被广泛应用于波形发生器电路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LM358设计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产生电路,并简要介绍其应用。
二、LM358正弦波产生电路设计1. 基本原理LM358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振荡电路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通过LM358的高增益和频率特性,结合RC滤波电路,可以实现较为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2. 电路设计(1)LM358引脚连接。
将LM358的引脚2和3分别与电容C1和C2相连,形成反馈电路,引脚1接地,引脚4和8分别接正负电源,引脚5接地,引脚7连接输出端。
(2)RC滤波电路。
在LM358的输出端接入RC滤波电路,通过调节电阻和电容的数值,可以实现所需的正弦波频率和幅值。
3. 电路测试连接电源并接入示波器进行测试,调节RC滤波电路的参数,可以观察到稳定的正弦波信号输出。
三、LM358方波产生电路设计1. 基本原理LM358方波产生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LM358的高增益和高速响应特性,结合反相输入和正向输入,实现对方波信号的产生。
2. 电路设计(1)LM358引脚连接。
将LM358的引脚2和3分别与电阻R1和R2相连,引脚1接地,引脚4和8分别接正负电源,引脚5接地,引脚7连接输出端。
(2)反相输入和正向输入。
通过R1和R2的分压作用,实现LM358反相输入和正向输入,从而产生方波输出。
3. 电路测试连接电源并接入示波器进行测试,调节R1和R2的数值,可以观察到稳定的方波信号输出。
四、LM358三角波产生电路设计1. 基本原理LM358三角波产生电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LM358的反相输入和正向输入结合,实现对三角波信号的产生。
2. 电路设计(1)LM358引脚连接。
将LM358的引脚2和3分别与电容C1和C2相连,引脚1接地,引脚4和8分别接正负电源,引脚5接地,引脚7连接输出端。
波形发生电路原理

波形发生电路原理波形发生电路是一种电子电路,用于产生特定形状和频率的电压或电流波形。
它通常由活动元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被动元件(例如电阻、电容)组成。
波形发生电路的原理基于信号的周期性。
一般来说,波形发生电路需要一个参考信号(例如时钟信号、振荡器信号),根据参考信号的周期和幅值来产生期望的波形。
具体的原理取决于所采用的电路拓扑和元件类型。
常见的波形发生电路包括正弦波发生器、方波发生器、矩形波发生器和三角波发生器等。
下面以正弦波发生器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1. 整体思路:正弦波发生器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反馈机制,将一个信号通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再输入到自身,形成一个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2. 振荡器电路:正弦波发生器的关键是振荡器电路,它负责产生频率恒定的振荡信号。
常见的振荡器电路包括LC振荡器、晶体振荡器、RC振荡器等。
以LC振荡器为例,它由电感(L)和电容(C)构成,并配合放大元件组成正反馈网络。
3. 放大器电路:振荡器电路生成的振荡信号较弱,需要经过放大器电路放大后才能得到理想的输出。
这里可以采用放大器电路,如共射放大电路或运算放大器等。
4. 滤波器电路:放大器电路放大信号后,仍然会存在一些杂散信号或高频成分。
因此,需要使用滤波器电路,如低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将不需要的信号滤除,只保留所需的正弦波信号。
通过以上的电路组合,正弦波发生器可以实现将一个参考信号转换成期望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输出。
实际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和电路拓扑,以实现所需的波形。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波形发生器可能有不同的电路原理和参数设置,本文所述仅作为示例,具体应用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提供各种频率、波形和输出电平电信号的设备。
它在测量、测试、调试和维修电子设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振荡器:这是信号发生器的核心部分,用于产生所需的信号波形。
振荡器可以是晶体振荡器、LC 振荡器或 RC 振荡器等,具体取决于所需的频率范围和波形。
2. 波形产生电路:波形产生电路用于将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转换为所需的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
这可以通过使用滤波器、放大器、比较器等电子元件来实现。
3. 频率调节电路:频率调节电路用于调整信号的频率。
这可以通过改变振荡器的元件参数、使用频率合成器或锁相环等技术来实现。
频率调节通常可以通过手动旋钮、按键或外部控制信号进行。
4. 幅度调节电路:幅度调节电路用于调整信号的输出电平。
这可以通过可变增益放大器、衰减器或外部控制信号来实现。
幅度调节可以使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强度的信号,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
5. 输出电路:输出电路将生成的信号传递到外部设备或测试装置。
它可以包括放大器、滤波器、隔离器等,以确保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6. 控制和显示界面:信号发生器通常配备控制和显示界面,用于设置和显示相关参数,如频率、幅度、波形类型等。
这可以通过旋钮、按钮、显示屏或连接到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来实现。
除了以上基本组成部分,一些高级信号发生器还可能包括调制功能、扫描功能、数字信号生成能力、存储和调用波形的能力等。
这些附加功能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总之,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振荡器、波形产生电路、频率和幅度调节电路、输出电路以及控制和显示界面。
这些部分协同工作,以产生各种频率和波形的电信号,为电子测试和调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电子科大模电 第8章-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2. 电路组成
不符合相位条件 不符合幅值条件
1)是否可用共射放大电路? 2)是否可用共集放大电路? 3)是否可用共基放大电路? 4)是否可用两级共射放大电路?
输入电阻小、输出 电阻大,影响f0
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使 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且Ri大、 Ro小,对f0影响小
应为RC 串并联网路配一个电压放大倍数略大于3、输入电 阻趋于无穷大、输出电阻趋于0的放大电路。
若C C1且C C2,则
U i
U f
f0
2π
1 LC
C
与放大电路参数无关
若要振荡频率高,则L、C1、C2的取值就要小。当电容减 小到一定程度时,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将并联在C1和C2上,影 响振荡频率。 特点:波形好,噪声特性也不错; 是分立元件LC振荡器 最为常用的电路(包括其改进型)。
回差电压: U UT1 UT2
(3)窗口比较器: 有两个阈值电压,输入电压单调变化时输出电压跃变两次。
4、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工作区
电路特征:集成运放处于开环或仅引入正反馈
无源网络
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的特点: 1) 净输入电流为0 2) uP> uN时, uO=+UOM uP< uN时, uO=-UOM
第八章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第八章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8.1 正弦波振荡电路 §8.2 电压比较器 §8.3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8.4 信号的转换
§8.1 正弦波振荡电路
一、正弦波振荡的条件和电路的组成 二、R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LC正弦波振荡电路 四、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一、正弦波振荡的条件和电路的组成
必要吗?
波形产生电路与变换电路

通常定义矩形波为高电平的时间T2与周期T之比为占空 比D, 即
D T2 T
第八章 波形产生电路与变换电路
R
RW
RW′
图
VD2
8–5
△
uC
- ∞ Ro
+
占
C
+
uo
空 比
可
调
R3 VDz3
R2
VDz4
±Uz
电 路
D T2 RW' rd1 R T RW rd1 rd2 2R
第八章 波形产生电路与变换电路
8.1.3 锯齿波产生电路
R3
△ △
R2
- ∞ Ro A1 +
uo1
+
VDz3
C VD1
RW′
RW VD2
-∞
A2 + +
uo
R′
VDz4
±Uz
R″
图 8 – 8 锯齿波产生电路
第八章 波形产生电路与变换电路
uo uo1
Uz
R2 R3
U
z
O
R2 R3
Uz
-Uz
T1
T2
第八章 波形产生电路与变换电路
8.1.2 三角波产生电路
R3
R2
C
△ △
- ∞ Ro A1 +
uo1 R
-∞
+ VDz1
A2 + +
uo
R′
±Uz
VDz2
R″
图 8 – 6 三角波产生电路
第八章 波形产生电路与变换电路
1. 工作原理
uo1
+Uz
O
t
-Uz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产生

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设计课 程 名 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院 部 名 称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电气及其自动化(2)班 学 生 姓 名 李丽 学 号 1104102067 课程设计地点 C206 课程设计学时 1周 指 导 教 师 赵国树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目录1、绪论 (4)1.1相关背景知识 (4)1.2课程设计条件................................................... . (4)1.3课程设计目的.......... (4)1.4课程设计的任务 (4)1.5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5)2、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5)2.1原理框图 (4)2.2总体设计思路 (5)3、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5)3.1 正弦波产生电路 (5)3.1.1正弦波产生电路 (5)3.1.2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6)3.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 (8)3.2.1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图 (6)3.2.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8)3.3 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 (11)3.3.1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11)3.3.2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13)4、电路仿真结果 (13)4.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 (14)4.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4)4.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5)5、设计结果分析与总结 (16)1、绪论1.1相关背景知识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生产测试、仪器维修和实验室,还广泛使用在其它科技领域,如医学、教育、化学、通讯、地球物理学、工业控制、军事和宇航等。
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通用信号源。
1.2课程设计条件以本学期学习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为知识背景,我们知道通过放大器、比较器等元器件可构成集成电路、反馈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等一系列组合放大电路。
波形发生器原理

波形发生器原理波形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各种波形信号的电子设备,它在许多电子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通信、测试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
波形发生器的原理是基于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通过不同的电路结构和控制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波形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等。
波形发生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振荡电路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周期性信号。
振荡电路是由放大器、反馈网络和反馈元件组成的。
当反馈网络和反馈元件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放大器就会产生自激振荡,输出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波形发生器可以通过调节反馈网络和反馈元件的参数,来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波形信号的产生。
在波形发生器中,常用的振荡电路包括晶体振荡器、RC振荡器和LC振荡器等。
晶体振荡器是利用晶体谐振的特性产生稳定的高频信号,适用于需要高频率和稳定性的场合。
RC振荡器是利用电容和电阻构成的振荡网络产生信号,适用于低频和中频范围。
LC振荡器则是利用电感和电容构成的振荡网络产生信号,适用于需要较高频率和较高稳定性的场合。
除了振荡电路,波形发生器还需要一些控制电路来实现对输出波形的调节和控制。
比如,通过控制电压控制振荡电路的频率和幅度,通过数字控制接口实现对波形发生器的编程控制等。
这些控制电路可以使波形发生器具有更灵活的功能,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总的来说,波形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各种波形信号的电子设备,它的原理是基于振荡电路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对输出波形的调节和控制。
波形发生器在电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许多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希望本文对波形发生器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波形发生电路

波形发⽣电路实验⼗波形发⽣电路⼀、实验⽬的:1、掌握波形发⽣电路的结构特点和分析、计算、测试⽅法。
2、熟悉波形发⽣器的设计⽅法。
⼆、实验仪器:1、双踪⽰波器2、信号发⽣器3、数字万⽤表4、交流毫伏表5、直流电源三、实验原理及测量⽅法:⾮正弦波产⽣电路,⼀般由电⼦开关(电压⽐较强),外加反馈⽹络构成闭环电路形成。
常⽤的波形发⽣电路有⽅波、三⾓波、锯齿波发⽣器等。
1、⽅波发⽣器电路如图1所⽰,集成运放和电阻R 2、R 3、R 4构成滞回电压⽐较器,作为电⼦开关使⽤,R 1、C 相串联作为具有延迟作⽤的反馈⽹络,整个电路是⼀个闭环电路。
设电路刚加电时,Uc =0,且滞回⽐较器的输出电压为Uz ,则集成运放同相输⼊端此时的电位为223()Z R U U R R +=+⽽同时Uz 通过R 1向C 充电,Uc 由零逐渐上升,当Uc>U +时,Uo 从Uz 跳变为-Uz ,则223()Z R U U R R +=-+同时,电容C 通过R 1放电,使Uc 逐渐下降,⼩于U +时,Uo ⼜跳变为Uz ,回到初始状态,如此周⽽复始,产⽣振荡,输出⽅波。
图1 ⽅波发⽣器该⽅波发⽣器输出的⽅波振荡周期21322ln(1)R T R C R =+2、占空⽐可调的矩形波发⽣电路通常将矩形波⾼电平的时间与周期时间之⽐称为占空⽐。
⽅波的占空⽐为50%。
如果需要产⽣占空⽐⼩于或⼤于50%的矩形波,则应设法使⽅波发⽣电路中电容的充电时间常数与放电时间常数不相等。
图2电路中利⽤⼆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构成占空⽐可调的矩形波发⽣电路。
C1100nF图2 占空⽐可调的矩形波发⽣电路该电路发⽣的矩形波振荡周期2132(2)ln(1)w R T R R C R =++占空⽐'1112w w R R T T R R +=+ 调节电位器Rw 可使输出矩形波的占空⽐变化。
3、三⾓波发⽣电路上述⽅波发⽣器中Uc 的波形近似三⾓形,但其线性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