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手风琴曲谱 根据河北民歌改编)
《对花》音乐课课件

《对花》的历史背景
《对花》起源于明朝时期,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至 今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唱。
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和唱腔,但基本形式和表达内 容保持一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花》的艺术价值
04
《对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与内容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对花》的演唱技巧,包括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等 方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 动参与、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树立合作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
教学方法与步骤
《对花》的咬字吐字
清晰咬字
在演唱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字的发音清晰,避免含糊不清。
情感表达
通过歌曲中的歌词表达情感,使听者能通过歌词理解歌曲所 要传达的情感。
《对花》的音色与力度
音色
通过掌握嗓音的色彩,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力度控制
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力度控制得当,使歌曲的强弱对比明显,增加歌曲的 感染力。
导入新课
学习新歌
分组合作
情境表演
评价总结
播放《对花》音频,展 示河北民歌的音乐风格 和文化背景。
通过听唱、模唱、教唱 等多种方式,学习《对 花》的演唱技巧。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 合作学习,探究歌曲中 的难点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 ,展示《对花》的演唱 效果。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 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
《对花》的评论与影响
01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3. 能够演奏《对花》的简单乐谱。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对花》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会演奏《对花》的乐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准确表达音乐传达的情感;2. 学会演奏《对花》中的乐谱。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乐谱复印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欣赏过的一首音乐,让他们描述这首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印象。
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对花》。
2.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目的。
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中传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曲调、速度和表现手法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3.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乐谱向学生展示《对花》的乐谱,并简要讲解旋律、音符、节拍和连线等基本的乐谱元素。
然后,通过逐小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并且学会演奏这首音乐作品。
4. 音乐欣赏与情感表达结合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解析和学习,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对花》这首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感,如绘画、写诗等。
5. 演奏音乐作品《对花》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奏。
首先,要求学生按照乐谱进行个别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奏自己的部分。
然后,分小组进行合奏,最终整合全班的演奏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运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理念,扩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程度;2. 引导学生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才能。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3. 评估学生对乐谱的掌握程度和演奏技巧。
《对花》PPT课件3

讨论安徽《对花》的特点
(1)歌曲是用安徽方言演唱的。 (2)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民歌《对花》与安徽民歌《对花》的共同之处
都是一问一答,都各自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欣赏浙江民歌《对花》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真的。 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世界上20%的人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而80%的人是占小一便宜吃大亏,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源于那20%。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够枝叶茂盛。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尚的行动。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 基 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积极应战、顽强应战,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立争取。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四年级音乐欣赏
《对花》
用节奏进行对花
( 山丹丹 )花开红艳艳
( 茉莉
)花开万里香
( 芝麻
)花开节节高
春天里来( 百花 )开
( 向日葵 )花开朝太阳
腊月里来( 梅花 )花开
( 牵牛花 )花开像喇叭
欣赏安徽民歌《姑嫂对花》
小姑子!么事子?我打个花来个你猜猜。大嫂子!小姑子!你打的 花名是啥子来?什么子开花面朝东呀,面呀面朝东呀面呀面朝东 呀,此字向下你来猜什么子花儿开?大嫂子!小姑子!你打的花名 我晓得。葵花呀开花呀葵花子开花面朝东,葵花子开花呀葵花开 花面朝东葵花子花儿开,葵花开花面朝东葵花子花儿开。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对花》︳人音版 (五线谱)

课题:《对花》课型:唱歌课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
歌曲为4拍。
歌曲是流传于4中原地区的问答歌,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生活知识的内容。
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演唱形式。
对歌的演唱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生活常识等,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体,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歌曲《对花》的音乐很有特点。
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下滑音、倚音),使歌曲的风格与特点更为鲜明和突出。
同时歌曲的旋律不断地重复出现,给整首歌曲带来独特的地方色彩。
歌曲中模仿锣鼓的“七不弄冬采冬采”拟声词的运用给歌曲增添了趣味性和舞蹈性。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对花》体会问答形式歌曲。
2.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节奏。
3.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中原民歌的韵味和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1、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歌曲中的装饰音的把握。
3、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学具准备:钢琴、双响筒、铃鼓、多媒体教学过程:口语训练内容及方法:口语训练主题:给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花,它一般在什么季节开放?口语训练方法:举手发言一、你问我答1、师生问好2、歌曲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留给大家两个问题。
看看谁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曲(1)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答(2)师: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样的特点?生:答3、复听歌曲师: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首歌曲是一首问答形式的歌曲。
那么同学们,你们听出了歌曲里面提的4个问题分别是什么吗?(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并播放歌曲)生:答(教师课件展示出四个问题)师:真是个仔细的孩子,能找出这首歌曲中的问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首歌曲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用这种问答的形式,做一个小游戏。
4、节奏练习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
(1)X · X X X X·X X X X -(2)X X X X X X X · X X -师:同学们注意听好了。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说课稿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五年级音乐下册的简谱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对仗工整、对答如流的演唱形式,展现了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歌曲内容丰富,歌词中包含了大量的花卉名称,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花卉知识都有很大帮助。
同时,歌曲的旋律简单易懂,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在五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花卉名称和歌曲中的对仗形式,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花卉知识,熟悉对仗形式,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演唱和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知道歌曲中的花卉名称和对仗形式。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花卉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中的花卉名称和对仗形式。
2.原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花卉名称和对仗形式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黑板、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花卉知识,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教学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对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创作展示:鼓励学生结合所学花卉知识,创作自己的歌曲,进行展示和交流。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对花》、花卉名称、对仗形式等,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对花人音版五线谱1.docx

《对花》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2.能准确的演唱和表演音乐,准确分辨乐器。
3.通过欣赏音乐,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表演。
教学难点:1.通过欣赏感受音乐意境及准确的表演。
2.分辨两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一、导入:猜谜语导入孩子们,上课前我要和大家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请听题(师:什么开花白又香?什么开花节节高?什么开花红似火?)生:茉莉、芝麻、杜鹃师:孩子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它的外形和特征。
师:那你们能把刚才猜谜语的内容拍手有节奏的回答出来吗?我们来试一试。
师生:一问一答师总结:唱歌者以对猜花名,或者互相问答的方式比赛智力、传授知识、娱乐游戏就是“对花”。
师: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先生作曲的管弦乐《对花》—出小课题师:“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选自《炎黄风情》组曲中的一首。
《炎黄风情》由《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太行春秋》6个组曲24首乐曲组成,以脍炙人口的民歌和绚丽多彩的管弦乐色彩,向听众展示出一幅幅汉族人民的生活画卷。
而“对花”就选自《燕赵故事》里的一首。
二、欣赏音乐引子:聆听这段音乐,你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生:热闹,壮观,欢腾……师:大家听的很认真,也说的非常的好,这么欢腾热烈的场面是人们在对歌唱上准备“对歌”呢,而旁边的观众在为他们呼喊、助威,场上真是热闹非凡。
第一部分:1.完整聆听第一部分,说情绪。
生:欢快、活泼2.师:聆听音乐1,您们能听出乐曲中是那两件乐器在“对花"吗?生: ....师:不错,乐曲是双簧管和长笛在对花,(和生一起回顾乐器音色)(出示两种乐器的图片).师:再次聆听音乐1,感受乐器音色。
双簧的音色:温暖宽厚,长笛的音色:柔和飘扬3.师:请大家用动作模拟乐器的“对花”。
(回顾乐器演奏动作)随音乐表演。
(听到什么乐器就做出相应的演奏动作)分组模仿乐器表演。
4.师:这段音乐是采用的河北民歌《对花》的旋律(聆听河北民歌《对花》)生用“li”轻声哼唱。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对花》章节。
《对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间歌曲,歌曲以对唱形式展现了鲜花的美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歌曲学唱、对唱技巧、音乐欣赏、节奏练习及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及对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唱技巧的掌握,音乐节奏的准确表现。
教学重点:《对花》歌曲的学唱,民间音乐特色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音乐教材、PPT、节奏卡片。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种类的鲜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鲜花的认识,进而引出《对花》歌曲。
2. 歌曲学唱(15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对花》,学生跟随学唱。
b. 分组练习,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进行对唱练习。
c.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指导,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3. 例题讲解(15分钟)a. 分析《对花》的节奏特点,进行节奏练习。
b. 选取歌曲中的典型乐句进行讲解,分析旋律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熟悉旋律和节奏。
b. 教师挑选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创作实践(10分钟)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对花对话。
b.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评价、学习。
b.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首关于鲜花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对花》2. 歌曲特点:民间歌曲,对唱形式,节奏明快3. 重点节奏:X X X | X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鲜花为主题,创作一首歌曲或一段对话。
2. 答案示例:学生创作的歌曲或对话,要求符合音乐节奏,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唱《对花》,使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特色,提高音乐素养。
人教版音乐八下《对花》ppt课件2

水秀中华
13
• 刚才听的那首歌同学知道歌曲名字是什 么吗?
• 听完后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水秀中华
14
《梦水乡》
• 《梦水乡》它保留了原来兴化民歌的风格, 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是一首具有浓郁 水乡民歌风格的新民歌。它既具有浓郁的水 乡古风特色,又有现代歌曲魅力,曲调优雅 流畅,委婉曲折。
水秀中华
4
欣赏(1)回答问题
•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一问一答式
• 歌曲中歌唱者唱了几种花?
3种 蟠桃花、柳茶花、酸桃花
水秀中华
5
酸桃花
水秀中华
6
蟠桃花
水秀中华
7
柳茶花
水秀中华
8
欣赏(2)
• 请你指出歌谱中在以前的 课上我们没出现的音乐符 号,并猜一下它的意思是 什么?
水秀中华
9
????(思考)
水秀中华
18
15
《梦水乡》有着南方小调的音乐特色, 给我们带来水乡景色的柔美。
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北方民歌你能感受 到什么呢?北方和南方的民歌又有什么 特色呢?
水秀中华
16
连线
•
•
音 域宽 广
•南 方 优雅清丽 北方
小
调 高亢粗犷 小调
•
委婉细腻
水秀中华
17
作业
• 河北民歌不仅《对花》一首,还有许多 耳熟能详的歌曲。课后呢就请同学们学 唱另外一首歌曲《小白菜》并且能说一 说其中所讲的故事。
• 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 习,我们游历了我们国家 的一些地方,你们能回想 一下有哪些地方吗?
水秀中华
1
水秀中华
2
•《对 花》
水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