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规范管理以便有效地防止原料、产品受不洁物品的污染以及原料与包装产品之间发生交叉污染;防止不同品种农药之间可能产生交叉污染,确保农药产品的质量和药效,避免危害农作物,保护公司和客户的利益。
2. 适用范围:所有可能对产品、原料产生交叉污染的过程和行为。
3. 管理职责3.1品管部是公司防交叉污染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编防交叉污染控制程序,负责关键岗位(产品包装线切换以及不同产品切换时公用的管路及设备)设备清洗切换的监管及现场确认,管控一切有关交叉污染的过程与行为;3.2属地车间或部门负责人负责编写不同产品清洗切换流程,技术部负责审核各产品清洗切换的管理规定,并形成文件下发给个生产车间;3.3生产部/生产车间负责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并根据防止交叉污染相关规定实施切换清洗作业,并监督管理各自管辖区域内的一切有可能产生交叉污染的过程和行为,对清洗过程、取样及记录进行现场监管和确认;3.4质检部负责检测方法确认以及清洗液和后续产品中前期产品残留量的样品检测;3.5储运部负责对原辅料及成品按照除草、非除草的药性进行分类分区存放。
4. 定义4.1 污染: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4.2 交叉污染:指农药在生产、返工、存储和转运过程中混入了其它组分和物质,由此引起药害,违反法律规定或交易合同条款等重大质量事件。
5. 控制程序为做好防交叉污染,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交叉污染风险评估包括对生产装置和在装置内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所有产品,制剂生产单元设计布局,生产单元的分隔,清洗要求和清洗能力,生产和分析实践。
上述方面的任何改变都需要重新进行交叉污染风险评估。
5.1布局与规划5.1.1对于共用的生产设施应拥有所有产品切换之间的TCL(残留难度数值)表并及时更新,公司应拥有同时生产的TCL表并及时更新;5.1.2非除草剂不可与除草剂共线,而且生产单元应独立和采用实体墙完全隔离,不允许有直接的进出口。
《卫生标准》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

FSSP/SSOP-A富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卫生操作标准程序(SSOP)A版受控状态:编制:审核:批准:批准时间:2011年1月10日发布时间:2011年1月10日目录0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控制 (3)02食品接触面卫生控制程序 (5)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7)04洗手、手消毒和卫生设施控制程序 (10)05防止外来污染物污染控制 (12)06化学物的标识、储存和使用控制程序 (15)07员工健康的控制程序 (16)08虫害、鼠害控制程序 (17)09包装储运过程 (19)0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控制程序1目的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直接接触产品或产品表面的水,其水源要安全卫生或经过处理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的生产用水是未受手污染的,以保证本公司生产产品的风味.2使用范围厂区及车间内用水3控制程序3..1水源卫生3.1.1车间内加工用水采用自备水井供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GB5749).3.1.2纠偏行动周围环境及污水遭破坏,企业应停止生产,判定破坏时间,将前段时间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食品安全性。
只有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方可重新生产。
3.1.3记录卫生防疫站部门的水质检测报告。
3.2水质的检测3.2.1加工用水安全卫生,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
3.2.2每年至少二次送样到寿光卫生防疫站进行水质检测。
3.2.3车间出水口由设备部人员连续编号,均标识清晰。
3.2.4品控员对水每日进行感官检测(包括色、嗅、味、可见物),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质量技术中心经理;每周抽查一次微生物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按不同编号抽取出水口的水检测,保证一年对所有的出水口都检测到,并将结果记录《微生物化验报告》。
3.2.5监测频率:每周一次。
3.2.6纠偏措施水质检不合格,质量技术中心门应立即采取消毒方案,进行连续监控。
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时,才可以生产。
3.2.7记录微生物化验报告。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3.1改)

1 目的防止不卫生的物品或不适当的员工操作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及其它食品接触面,确保本厂生熟产品加工区有效隔离,并减少因工厂设计不良造成的交叉污染。
2 适用范围本控制程序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需要卫生安全控制的环境、设备、产品及个人卫生。
3 职责3.1配送中心负责原材料与成品的隔离贮存与发放。
3.2各生产车间负责各包工区环境卫生、设备、产品以及员工卫生。
3.3办公室负责公共区卫生管理3.4品保部负责卫生监督检查;加工中心管理组负责生产作业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3.5各生产车间负责废弃物的处理。
3.6 HACCP小组负责每月对生产车间防止交叉污染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程序4.1生产作业区的设置4.1.1根据产品的卫生安全控制需要,设立相应的外包装作业区、一般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
4.1.2对清洁作业区要实行有效隔离防护,对人、物、气流控制,并有明确的标识。
4.1.3清洁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器具,必要的器具要定置管理。
4.2操作人员要求4.2.1员工在接触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之前必须保持手的洁净。
4.2.2员工在处理废弃物或其他污染物后,必须进行双手的清洗、消毒。
4.2.3从低卫生要求区进入到高卫生要求区工作,必须作好相应的清洗、消毒程序,达到高卫生要求区标准才能进入。
4.2.4对进入清洁作业区的操作人员要进行控制,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清洁作业区。
4.3. 器具、设备及包装材料的要求4.3.1. 生产线设备的清洁按《设备清洗消毒规范》执行。
4.3.2. 一般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的器具不得交叉使用。
4.3.3. 食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废水、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地面及其他不卫生物品时,必须立即消毒和清洗。
4.3.4. 用于生产、调配、包装等设施与器具使用前应确认已被清洁消毒。
4.3.5. 已清洗过的设备和器具应避免再受污染。
食品容器必须放置离地面15厘米以上。
4.3.6. 生产用水的水管不使用时应将水管放在水管架上。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重庆鑫锦腾化工物流有限公司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一、目的
搞好仓库的卫生管理,防止因交叉污染而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二、范围
适用于产品仓储过程。
三、职责
3.1仓储部负责程序的制定。
3.2仓储部负责对员工进行规范操作及卫生培训,负责仓储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负责对仓储装卸设备进行常规维护。
3.3 安全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的监督检查。
四、工作程序
4.1 防止仓库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污染
4.1.1 控制要求
按照货物要求储运过程中严格分开。
4.1.2 监视要求
a)储存过程中随时监视。
b)安全部不定期抽查。
4.1.3. 纠正措施
检查中发现问题,由抽查员跟踪解决。
存在交叉污染隐患的车间布局或加工流程由质量技术部重新调整或改造。
4.2 防止新员工培训不合格造成的交叉污染
4.2.1 控制要求
办公室安排各部门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的危险品安全生产操作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4.2.2监视要求
安全部对新人上岗时检查其有无上岗证。
4.2.3 纠正措施
没有危险品运输安全生产操作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
需接受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
4.3防止员工行为不当导致的交叉污染
4.3.1 控制要求
a)在生产区内,禁止吃东西、吸烟、随地吐痰。
b)各工序人员尽量减少串岗;
c)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4.3.2 检测要求
仓储主管上班前/生产中随时进行抽查。
4.3.3纠正措施
对员工不良的卫生习惯,不良的个人行为予于制止并责其纠正。
17-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文件编号:XSJ/QG-03-03-2008版本/修改号:A/0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页码:第1页共3页1.目的:防止加工操作人员、原料和废物、工器具、包装材料及区域间的交叉及二次污染。
2.范围:适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生产环境、原辅料、包装材料、操作人员、工器具不卫生而造成交叉污染。
3.责任人:1、生技部负责制定防止交叉污染规章制度。
2、车间生产班组长负责检查操作人员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办公室负责处理违纪人员的处罚。
4.预防交叉污染程序:4.1产品流程控制4.1.1严格按照产品工艺流程,要求从原料→印刷→复合→熟化→制袋→包装的顺序进行,不可任意调整加工步骤,生产加工过程的产品必须严格在其加工步骤相对应的区域内进行。
4.2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4.2.1厂房内部设计与布局应满足良好食品卫生操作规范要求,并做到人流、物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4.2.2不同清洁加工区,操作人员不得相互串岗。
4.2.3不同清洁区使用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
4.2.4原料、成品在加工、包装、贮存的过程中要严格分离,防止原料、污染物与成品一起堆放,造成交叉污染。
原料包装材料入库前先检查是否有外包装破损,如果发现有应及时通知生技部评估处理后,再决定是否入库。
4.2.5物流流向要按工艺流程图,原料和操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的通道,应分设二处避免交叉污染。
4.2.6原料进车间之前一定要清理干净包装袋上的灰尘。
4.2.7车间不得堆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操作人员喝水用的茶杯有专一地方存放。
4.2.8生产过程中产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了地面及其不卫生物品时,应为不合格产品。
4.2.9已成型的产品避免再受污染,直接放入周转箱内,通过传递仓送入包装间。
4.2.10落地受污染的原料不准掺和使用,修边整理后的产品要干净,产品中不能留有异物。
4.2.11包装袋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应放置在洁净的垫仓板上。
4.2.12未加工的原料,和已加工的成品必须分开存放。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一、目的:
为防止饲料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影响本厂产品的安全卫生,特制定本程序。
二、控制程序
1、生产车间布局合理,分设为生产区、大宗原料库、成品存放库、小料存放库、包装材料存放库。
2、在原料的接收后分类堆放,不同原料、不同日期所进原料垛位间留至少30cm的距离;
3、在原料使用时,提升按照原料的物理性状分别从不同的提升机提升、除杂、过筛,然后通过不同分配器进入相应的仓位;
4、一种原料提升过后需继续要提升另外一种原料时,相应设备空转10分钟后再提升另外一种原料;
5、原料的粉碎:粉碎完一种物料后,如果要继续粉碎另外一种原料,必须在前一种原料粉碎过后再空转5分钟后再粉碎下一种原料;
6、原料的混合:混合完一种饲料后再继续
接着混合下一种时,混合机要保持空转5分钟。
此外,混合机每两周要打开清理一次;
7、小料和液体添加过程中,小料必须在单独的房间配制,并且员工必须带口罩和手套,各种液体添加实行单独管道输送;
8、制粒:生产完一个品种的饲料接着生产另外一个品种时,要停机对制粒机进行清理,然后生产下一品种。
9、打包时,每一品种的编织袋和标签要摆放在不同位置;一个品种打包结束,下一个品种开始前要彻底清理打包缓冲斗等设备;10、生产过程中待处理料要单独堆放,并用标牌标示;
11、生产加工完毕,各工作岗位人员要进行卫生清理,班长检查合格后才能下班离岗;。
防止交叉污染管理控制程序

4.5.3排水沟应略有倾斜度,以保证车间排水的通畅,排水的方向从清洁区向非清洁区方向排放。
4.5.4为防止昆虫爬入车间和避免下水道腐臭的气体进入车间,车间的地漏或排水沟的出口应使用U型、P型、S型等有存水弯的水封。
4.5.5车间内无生产污水聚积,清洁消毒后的污水应集中通过管道直接排入下水道,要防止溢溅,要配置防止污水倒流的装置,员工应及时将污水排放干净。
4.3.7员工要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入厕后必须洗手。洗手时应使用无味液体皂液。干手设备使用原纸、消毒毛巾或者烘手器。
4.4 物流的控制
4.4.1物流通道与人流通道分开。
4.4.2拒收质量不合格的原料、包装物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车辆、工器具运输装载的原料、包装物
4.4.3对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如推车、篮筐等)实行严格的定置管理,与产品接触的容器(如篮筐、托盘、盒、桶等)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不同工序、不同用途的器具用不同的颜色或特定的标识、编号来加以区别,以免混用。
6 记录
6.1卫生检查记录
4.3.3个人物品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间。
4.3.4在生产区内,禁止吃东西和吸烟。公司内严禁随地吐痰。
4.3.5各工序人员尽量少串岗、流动现象。清洁区在生产期间,不得打开未装有纱窗(软帘)的窗户或门。准清洁作业区等区域的员工、工器具等不得流向清洁作业区。
4.3.6生产车间使用的工器具、清洁工具应分离使用,禁止混用、混放,不得对产成品造成交叉污染。
4.4.10不得将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品与原材料混装、混运,防止造成污染。
4.4.11过程中局部发热、霉变或含杂物较多的原材料,要其及时分离、筛选处理。
4.4.12投料时发现变质的原辅材料要拣出作废料处理,生产过程中跌落地面的原辅材料要剔除被污染部分才能再投入生产。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哪里
何时
方法
参阅
记录
员工
员工
品保部
工程部
各车间
车间及
车间外
围Hale Waihona Puke 车间进入车间前工作中
生产过程前、中、后
1.生产车间内员工,直接接触食品或食品接触面的手部应按规定频次清洗、消毒。如果有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工作,经清洗、消毒后方可继续工作。
2.生产车间内员工严禁不按规定通道行走。生产各工序员工严禁任意串岗、离岗,以免造成交叉污染。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或进入其他岗位时,必须按《洗手消毒流程指引》等规范执行洗手、消毒及更衣程序。
多鱼食品(深圳)有限公司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文件编号:
版次:
第2页共2页
第1次修改
制定日期:
修订日期:
标题:防止交叉污染控制程序
目的:防止原材料、生熟产品;生产设备、工用具、容器间的交叉污染。
范围:公司范围内所有车间。
谁
哪里
何时
方法
参阅
记录
车间主
管及员
工
车间
车间设计布局时
生产过程中
使用前、中、后
3.车间内各工序进出通道及车间外围门窗干净,并保持关闭。排气、换气必须由非污染区向污染区流动,不得逆流。
4.原料用水(冰)与其他生产用水、污水严格分开。
5.品保部定期检查供排水系统,确认供水管同污水排放管道及其他污染源不存在交叉污染。
《洗手消毒流程指引》
《作业人员卫生规范》
《车间环境卫生规范》
《每日卫生检查表》
4.各工序使用的设备、工器具、容器应加以标识区分,并实行定置管理存放,不得随意混用,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文件编号: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页码:第1页共3页
1.目的:
防止加工操作人员、原料和废物、工器具、包装材料及区域间的交叉及二次污染。
2.范围:
适用于整个加工过程中生产环境、原辅料、包装材料、操作人员、工器具不卫生而造成交叉污染。
?
3.责任人:
1、生技部负责制定防止交叉污染规章制度。
2、车间生产班组长负责检查操作人员有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3、办公室负责处理违纪人员的处罚。
4.预防交叉污染程序:
产品流程控制
严格按照产品工艺流程,要求从原料→印刷→复合→熟化→制袋→包装的顺序进行,不可任意调整加工步骤,生产加工过程的产品必须严格在其加工步骤相对应的区域内进行。
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
厂房内部设计与布局应满足良好食品卫生操作规范要求,并做到人流、物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不同清洁加工区,操作人员不得相互串岗。
不同清洁区使用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
原料、成品在加工、包装、贮存的过程中要严格分离,防止原料、污染物与成品一起堆放,造成交叉污染。
原料包装材料入库前先检查是否有外包装破损,如果发现有应及时通知生技部评估处理后,再决定是否入库。
物流流向要按工艺流程图,原料和操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的通道,应分设二处避免交叉污染。
原料进车间之前一定要清理干净包装袋上的灰尘。
车间不得堆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操作人员喝水用的茶杯有专一地方存放。
生产过程中产品接触的器具设备表面被污物等污染时,或碰到了地面及其不卫生物品时,应为不合格产品。
?
已成型的产品避免再受污染,直接放入周转箱内,通过传递仓送入包装间。
落地受污染的原料不准掺和使用,修边整理后的产品要干净,产品中不能留有异物。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文件编号: 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页码:第2页共3页
包装袋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应放置在洁净的垫仓板上。
未加工的原料,和已加工的成品必须分开存放。
严格区分和标记原料,成品的不合格品和合格品。
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或落地产品要装入指定的废弃物桶内不得回收使用,废弃物桶应加盖,以防止污染空气,每天及时清理干净。
原料、包装材料、成品仓库应保持通风、清洁、干燥、产品堆放在垫仓板上并有标识,做到先进先出。
运输车辆要保持干净,车辆内不得运输与产品无关的物品。
>
车间卫生员每天下班后开启紫外灯对生产车间、更衣室进行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3工厂设计、预防交叉污染。
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生产区布局,按产品工艺流程设计,不同的加工区域都要隔离。
生产车间、包装间、要做到人流和物流分开,注塑成型后的产品应通过传递窗进入包装间。
预防产品交叉污染,加工人员的卫生控制。
生技部要制定操作人员卫生制度,并公布上墙。
操作人员上班前要按洗手、消毒程序操作。
洗手、消毒程序,先用清水冲洗双手→充分涂擦肥皂或洗手液→清水冲干净→消毒液(消毒液浓度50—100PPM)浸泡10—30秒→清水冲干净→双手烘手机烘干。
注塑成
型操作人员的手按要求两小时消毒一次。
#
参观者、设备维修人员等也应遵守上述洗手、消毒程序。
在以下情况下要进行再洗手、消毒:
1、接触到身体其他未清洁部分或不干净物品后。
2、上完洗手间后。
3、咳嗽、打喷嚏、吃饭后。
4、处理完垃圾、交接班时。
5、处理过脏设备和工器具。
6、开工前进入车间及连续工作4小时后
【
5.监控:
车间生产班组长每天要检查以下内容:
1、操作人员的手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洗手,工作衣、帽、口罩是否干净。
2、操作人员在加工操作和工器具管理是否按规定进行。
3、以上六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洗手、消毒是否做到。
4、掉落在地面上受污染的产品是否作为合格产品存放。
6.纠正措施:
上班前由生产班组长,召开全体员工碰头会,互相检查个人卫生及生产安全卫生的有关
事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发现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洗手、消毒,车间班组长应责令其返回洗手、消毒,并对其进行
卫生教育,先警告一次算一小过,三次警告算大过扣工资。
发现原料、成品仓库不卫生,应及时通知仓库保管员进行整改直至检查合格。
7.记录:
《车间卫生检查表》
】
防止交叉污染控制 文件编号: XSJ/QG-03-03-2008 版本/修改号:A/0 宁波新世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页码: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