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剂
6 第一节 着色剂

第一节 着色剂
6、铬黄(铅铬黄) 、铬黄(铅铬黄)
化学成分
铬酸铅或碱性铬酸铅与硫酸铅的混合物 铬酸铅或碱性铬酸铅与硫酸铅的混合物
性质
柠檬黄色至桔黄色之鲜艳粉末,有毒; 柠檬黄色至桔黄色之鲜艳粉末,有毒; 不溶于水和油,可溶于无机酸和碱,贮存时应与酸 不溶于水和油,可溶于无机酸和碱,贮存时应与酸 性和碱性物质隔离。
4、镉红(硒红) 、镉红(硒红)
化学组成
硫化镉和硒化镉的混合物 (CdS/CdSe) CdS/CdSe)
性质
火红色粉末,色彩鲜艳;
色光随硒化镉含量而异,有纯红色、橙红色、暗色和蓝 光红色等不同色光品种。
耐光性、耐热性、耐水性、耐溶剂性、耐碱性优良 ,溶于酸中放出硫化氢和硒化氢等有毒气体。
第一节 着色剂
1、二氧化钛(钛白粉) / TiO2 、二氧化钛(钛白粉)
性质
无臭无味,无毒的白色粉末; 无臭无味,无毒的白色粉末; 根据结晶形式,分为金红石型和锐钛型;
用途
白色颜料中着色力最强的品种,具有优良的 遮盖力和着色牢度; 用于干橡胶时,用量可达40份。 用于干橡胶时,用量可达40份。
Titanium dioxide
第一节 着色剂
三、有机着色剂
1、1001 汉沙黄 3、1138联苯胺黄 1138联苯胺黄 5、5302橡胶大红 5302橡胶大红 7、酞青绿G 、酞青绿G 9、醇溶苯胺黑 2、耐晒黄10G 、耐晒黄10G 4、3138甲苯胺红 3138甲苯胺红 6、立索尔宝红BK 、立索尔宝红BK 8、酞青蓝B 、酞青蓝B
第一节 着色剂
浓缩色料(色母料)
是以树脂为载体,经混配而配入大量的颜料或染料; 市售的产品有粒料和方粒料;并分为专用型和通用型两类。 专用型浓缩色料的化学结构能与所加工之树脂相匹配;通用型浓 缩色料可用于数种不同的树脂。
着色剂标准

着色剂标准一、色彩类别着色剂可以根据其色彩类别分为多种类别,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其中,天然色素又可分为植物提取物和动物提取物,而合成色素则是由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的。
不同的色彩类别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二、颜色稳定性着色剂的颜色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代表着该着色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颜色的变化程度。
颜色稳定性好的着色剂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其颜色的一致性,而颜色稳定性差的着色剂则可能会出现褪色、变色等现象。
三、溶解性着色剂的溶解性也是其重要的指标之一。
好的溶解性能使得着色剂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充分溶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染色效果。
同时,溶解性好的着色剂也能更好地与其他物质相容,减少沉淀和分层现象的发生。
四、适用范围着色剂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种食品、药品、化妆品、玩具等行业。
不同的行业对于着色剂的要求和使用量也不同,因此选择适合的着色剂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五、使用量着色剂的使用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使用量不足会导致颜色不够鲜艳,而使用量过多则可能会对产品的口感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选择着色剂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量。
六、安全性着色剂的安全性是其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着色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确保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需要注意着色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七、环境保护着色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着色剂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选择环保型的着色剂。
同时,需要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八、储存和运输着色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储存温度、湿度、防晒等条件,避免出现变质或损坏现象。
同时,需要注意包装的安全性,防止出现泄漏和污染现象。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确保运输车辆的清洁卫生,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九、质量标准为了保证着色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
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色泽、香气、口感、安全性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
常用着色剂

常用着色剂着色剂亦称食用色素,是使食品直接着色,以改善食品色泽的呈色物质。
根据产品来源分为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
天然色素由天然的动植物体中分离而得,其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稳定性较差;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的着色剂,虽然具有色泽稳定、鲜艳、成本低、色域宽的优点,但在合成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工原料及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残留等问题,难免对产品的质量增加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在使用中应严格控制使用。
色淀是由某种合成色素在水溶液下与氧化铝混合吸附后,再经过滤、干燥、粉粹而制成的改性色素。
1、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O₂,俗称钛白粉,多用于光触媒、化妆品,能靠紫外线消毒及杀菌,现正广泛开发,将来有机会成为新工业。
二氧化钛可由金红石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
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
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可以产生一种很光亮的、硬而耐酸的搪瓷釉罩面。
二氧化钛可制作成光催化剂,净化空气,消除车辆排放物中25%到45%的氮氧化物,可用于治理PM2.5悬浮颗粒物过高的空气污染。
食品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二氧化钛可以作为所有的食品白色素,最大的使用量为1g/kg Sec. 73.575二氧化钛。
色素添加剂二氧化钛可以安全用于一般着色食品中,服从下列规定:(1)二氧化钛的数量不超过食物重量的1%。
(2)按照法令的401条所公布的特殊标准,不得使用的着色食品,除非有类似的标准允许添加色素。
(3)对于着色食品,食用的色素添加剂二氧化钛可以含有适当的稀释剂,作为安全的色素添加剂,如下:二氧化硅,作为分散助剂,含量不超过2%。
产品适应:凉果类、果冻、油炸食品、可可制品、巧克力、巧克力制品、硬制糖果、抛光糖果、胶基糖果、膨化食品、糖果巧克力制品包衣、蛋黄酱、沙拉酱、果酱、固体饮料、魔芋凝胶食品等[2]2、红曲红:红曲红(Monascus colours,red rice starter)红曲色素。
第九章着色剂、发色剂和漂白剂

(4)叶绿素铜钠 ) 天然叶绿素稳定性差。 叶绿素经提取后,再经铜化、成盐可得到稳定的叶绿素铜钠。 墨绿色、有金属光泽的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 1%溶液pH为9.5 ~ 10.2。 着色能力强,色泽鲜艳。 LD50:小鼠口服>10g/kg; ADl 0~15 mg/kg 配制酒、糖果、青豌豆罐头、冰淇淋:0.5g/kg 注意事项:遇硬水或酸性食品或含Ca食品,可产生沉淀。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4、亮蓝(水溶性非偶氮类色素 、亮蓝 水溶性非偶氮类色素 水溶性非偶氮类色素) 食用色素1号 红紫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有金属光泽;无臭; 0.05%中性水 溶液呈亮监色;可溶于乙醇、甘油、丙二醇;耐光、耐热性 强;在柠檬酸、酒石酸,碱中均稳定;耐氧化性、微生物性 均强。 LD50:小鼠口服>2g/kg(bw) ADI:0--12.5mg/kg(bw) 安全性高 使用同前。 最大用量:0.3g/kg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二)着色剂溶液的配制 着色剂粉末直接使用时不方便,在食品中分布不均匀,可能形 成色素斑点,经常需要配置成溶液使用。 食品有液态、酱状及固态之分,对液态、酱状食品一般使用混 合法(食品与色素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对不能搅拌的固态食品 (将色素溶液涂刷在欲着色的食品表面)。 合成着色剂溶液一般使用的浓度为1%-10%,过浓则难于调 节色调。 溶液应按每次的用量配制。 配置时,着色剂的称量必须准确。 配置着色剂水溶液所用的水,通常先将水煮沸,冷却后再用, 或者应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过的水。 配制溶液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剩余溶液保存时应避 免日光直射,最好在冷暗处密封保存。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五、常用食用着色剂
(一)食用合成着色剂 1、苋菜红 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苋菜红(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酸性红、杨梅红、鸡冠花红、蓝光酸性红、食用红色2号 紫红或暗红棕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 0.01%水溶液里玫 瑰红色;溶于甘油及丙二醇,不溶于油脂;耐光、耐热性强; 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在碱液中则变成暗红色。 与Fe、Cu接触易褪色,易被细菌分解,对氧化、还原作用敏 感,故不适用于发酵食品及含还原性物质的食品。 LD50:小鼠口服>10g/kg(bw) ADI:0—0.5mg/kg(bw) 可用于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糖果、糕点等,最大使用 量0.05g/kg 冰淇淋、雪糕:0.025g/kg
着色剂

电线电缆
4.1.1 对电性能的影响
无机颜料一般不会降低塑料的绝缘电阻,某 些颜料如柠檬黄等还能提高塑料的绝缘电阻,而 有机颜料大多会降低塑料的绝缘电阻。所以用无 机颜料填充的塑料要比用有机颜料填充的塑料的 电绝缘性好,这是因为无机颜料中的不纯物可溶 解于增塑剂而形成离子性物质,从而降低塑料的 绝缘电阻率。炭黑、钛白粉、铬黄、酞菁蓝、酞 菁绿、永固红等均系较适用的电缆用颜料。
粒状着色剂
2.3 按化学结构分类
着色剂按结构分类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 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 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 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2.3.1 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是传统塑料着色剂,尽管其着色力 差,但是其耐热性、耐候性、耐迁移性优越,且 价格低廉;尽管其含有重金属,毒性问题导致用 途受到限制,但在塑料着色领域中仍占据重要的 地位。按化学结构分,无机着色剂主要有以下 几类:金属氧化物,如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钛、三氧化二铬、 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锑等;炭黑;金属硫化 物,如硫化镉、硫化汞等;铬酸盐,如铬黄和铬 橙。
色淀类颜料 主要是少数萘酚磺酸(羧酸)类 红色色淀颜料,由于分子极性较大,有较好的热 稳定性和高的着色力,可以用于加工成型温度中 等的树脂着色。 酞青类颜料 其具有优异的耐热、耐光和耐候 性能,高着色力及耐迁移性能,而且价格低廉。 主要有酞青蓝和酞青绿2种,色谱单调,但其用于 高密度聚乙烯大型制品会引起变形和变脆。
炭黑
二氧化钛
2.3.2有机颜料
不溶性偶氮颜料尤其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单、 双偶氮颜料,分子中含有多个极性取代基,如甲 基、硝基、卤素、酰胺基等,或者杂环取代基, 如苯并咪唑啉酮基团以及偶氮缩合类颜料。色谱 范围主要为黄色、橙色和红色,尤其是以3,3— 二氯联苯胺为原料生产出一些有机颜料适用于多 种塑料的着色剂,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
着色剂

电线电缆
4.1.1 对电性能的影响
无机颜料一般不会降低塑料的绝缘电阻,某 些颜料如柠檬黄等还能提高塑料的绝缘电阻,而 有机颜料大多会降低塑料的绝缘电阻。所以用无 机颜料填充的塑料要比用有机颜料填充的塑料的 电绝缘性好,这是因为无机颜料中的不纯物可溶 解于增塑剂而形成离子性物质,从而降低塑料的 绝缘电阻率。炭黑、钛白粉、铬黄、酞菁蓝、酞 菁绿、永固红等均系较适用的电缆用颜料。
颜料
染料:可溶于水、油、有机溶剂,分子内一般 都含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具有强烈的着色力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主要用于纺织印染,在 塑料中着色应用很少,原因是耐热性、耐光性、 耐溶剂性差,即在塑料的加工温度下易分解;制 品使用过程中容易渗出、迁移导致串色等。使用 于纺织印染中的水溶性或反应性染料不适用于塑 料着色;仅油溶性、醇溶性染料可考虑使用。如 耐热性要求不高时,可用偶氮染料等。
以PVC塑料为例;一般稳定剂对颜料的影响最大 ,所以在配方中要根据稳定剂的类型来选择着色 剂。另外,金属猛、铁、钴、镍、铜、锌对PVC 的脱氯化氢起促进的作用,使PVC发生降解,因 此不宜使用含这些金属的颜料。炭黑在软质PVC 中有防止热老化的作用,在硬质PVC中能促进热 老化,因此在使用中必须使用有效热稳定剂来加 以改善。
4.2着色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塑料主要是通过添加 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 来着色的,要求其具 有较高的着色强度和 艳度,良好的透明性 、遮盖性、分散性、 耐候性、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电气性 能和环保性能。
五颜六色的塑料
着色力
着色力大小决定着着色剂的用量。一般来说,着色力 随着着色剂粒径的减小而增加,有机颜料的着色力比无机 颜料的高,当彩色颜料与白色颜料并用时,着色力可以得 到显著提高。目前,超细有机颜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5着色剂

果子露等种类。
33
34
2.胭脂红 (ponceau,ponceau 4R ,08.002)
食用红色1号,又丽春红4R,苋菜红的异构体。偶氮类。 色泽特征 性质与性能:对光和酸较稳定,但对高温和还原剂的耐受性很差,能 被细菌所分解,遇碱变成褐色 毒性:无致肿瘤作用。ADI为0~4mg/kg 。 使用:主要用于饮料、配制酒、糖果等。
日落黄 (sunset yellow)
21
二、着色剂的发色机理
亮蓝 (brilliant blue)
靛蓝
(indigo carmine)
22
Part 3: 着色剂的种类和分类
23
三、着色剂的种类和分类
种类:我国批准使用的约63种。
* GB2760-96:58种(不包括不同方法生产的同一着色剂) * 增补品种:5种(97年2种,98年2种,04年1种)
《食品添加剂》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着色剂
(colorants/coloring agents)
2
内容
* 着色剂的定义和作用(definition and role) * 着色剂的发色机理(coloring mechanisms) * 着色剂的种类和分类(varieties and classification) * 着色剂的特点*(attributes) * 使用着色剂注意事项*(notice proceedings) * 常用着色剂的特性与使用( properties and use)(自学)
着色剂

着色剂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
食用合成色素主要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按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两类。
前者有苋菜红、柠檬黄等,后者有赤藓红和亮蓝等。
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几乎全是水溶性色素。
此外,在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中,还包括它们各自的色淀,色淀是由水溶性色素沉淀在许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通常为氧化铝)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
我国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其中β-胡萝卜素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发现的完全相同的色素。
叶绿素铜钠则是由天然色素叶绿素经一定的化学处理所得的味绿素衍生物。
至于二氧化钛,则是由矿物材料进一步加工制成。
近来,由于食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各国实际使用的品种数逐渐减少。
不过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品种安全性甚好。
现将一些国家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列于附表8-2。
食用天然色素是来自天然物,且大多是可食资源,利用一定的加工方法所获得的有机着色剂。
它们主要是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品种甚多。
但它们的色素含量和稳定性等一般不如人工合成品。
不过,人们对其安全感比合成色素高,尤其是对来自水果、蔬菜等食物的天然色素,则更是如此,故近来发展很快,各国许可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均在不断增加。
此外,最近还有人将人工化学合成,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发现的色素完全相同的有机色素如β-胡萝卜素等归为第三类食用色素,即天然等同的色素(Nature-identical Colours)。
现将我国许可使用的着色剂按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分别介绍如下:以下是着色剂类别:·植物炭黑·蓝锭果红·姜黄·茶黄色素·茶绿色素·多穗柯棕·藻蓝·高梁红·玫瑰茄红·金樱子棕·红米红·红曲米·罗卜红·花生衣红·辣椒橙·辣椒红·柑桔黄·NP红(NP Red)·天然苋菜红·桑椹红·红曲红·密蒙黄·紫胶红·酸枣色·沙棘黄·紫草红·葡萄皮红·藏花素·栀子蓝·姜黄素·Cowberry Red·玉米黄·菊花黄浸膏·可可壳色·红花黄·焦糖·黑加仑红·黑豆红·甜菜红·落葵红·橡子壳棕·二氧化钛·柠檬黄铝色淀·柠檬黄·日落黄铝色淀·日落黄·叶绿素铜钠盐·胭脂红铝色淀·胭脂红·新红铝色淀·新红·靛蓝铝色淀·靛蓝·诱惑红铝色淀·诱惑红·赤藓红铝色淀·赤藓红·β-胡萝卜素·亮蓝铝色淀·亮蓝·苋菜红铝色淀·苋菜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为红曲菌产生的色素,为混合物,属于氧茚并类化 合物。 红曲色素均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水溶液、乙醇和乙醚等 溶剂。 红曲色素可具有较强的耐光、耐热等优点,并且对一些 化学物质有较好的耐受性。 红曲色素是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之 一。 该产品应用于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雪糕、冰棍、 冰淇淋、饼干,果冻、果汁、膨化食品、调味类罐头、酱 菜、糕点、火腿的着色,也可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的着色, 为红色着色剂。
5.日落黄sunset yellow
日落黄(sunset yellow FCF)的呈橘黄 色 ,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 于油脂。 耐光、耐酸、耐热,在酒石酸和柠檬酸 中稳定,遇碱变红褐色。 ADI为0-2.5mg/kg体重。可用于饮料、 配制酒、糖果等,最大允许使用量为 100mg/kg食品。
4.叶绿素铜钠盐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叶绿素铜钠盐是将提取的叶绿素,经过皂化、铜化等反应,并 经过精制而成。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一切绿色植物中,现在多以植物(如菠菜等) 或干燥的蚕沙为原料提取出叶绿素,再经科学方法加工提纯得到天 然叶绿素衍生物――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钠盐已被国际有关卫 生组织批准用于食品上,也是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 已列入到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 性状:暗绿色水溶性液体或墨绿色粉末。 特点:具有天然绿色植物的色调,着色力强,对光、热稳定性 稍差,但在固体食品中稳定性较好,在PH<6的溶液中有沉淀产生, 本产品比较适用于中性或碱性(PH值7~12)食品中。 应用范围:青豌豆罐头、果蔬汁、果肉饮料、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冰淇淋、冰棍、果冻、糕点上彩装、饼干、糖 果。 参考用量:一般为0.2‰~1‰。
这种色素无致肿瘤作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 用卫生标准规定胭脂红最大允许用量为 50mg/kg食品。主要用于饮料、配制酒、糖果 等。
3.柠檬黄tartrazine
柠檬黄即食用黄色5号,为水溶性色素。 对热、酸、光及盐均稳定; 耐氧性差;
遇碱变红色,还原时褪色。
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7.5mg/kg体 重。 最大允许使用量为100mg/kg食品。
虫胶红酸为鲜红色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溶 液的颜色随pH而变化,pH小于4为黄色,pH4.5~5.5为橙红色, pH大于5.5为紫红色。虫胶红酸易与碱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生 成沉淀,在酸性时对光、热稳定,在强碱性溶液(pH>12)中 易褪色。常用于饮料、糖果、罐头着色,我国允许的最大使用 量为0.5g/kg
着色剂
即食用色素,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
剂。
分类:天然色素、合成色素。
着色剂的分类
食用色素分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 天然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
无毒害。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了最 大使用量。 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姜黄、红花黄色素、辣 椒红色素、虫胶色素、红曲米、酱色、甜菜红、叶 绿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由于其对光、热、酸、 碱等敏感,所以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很容易褪色和 变色,影响了其感官性能。因此在食品中有时添加 合成色素。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汁(味)饮料、 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青梅、山楂制 品、渍制小菜,最大使用量0.05g/kg;用于红绿丝、绿 色樱桃(系装饰用),最大用量0.10g/kg。
2.胭脂红
胭脂红(ponceau 4R)即食用红色1号,是苋 菜红的异构体。 胭脂红为红色水溶性色素。 对光和酸较稳定,但对高温和还原剂的耐受 性很差,能被细菌所分解,遇碱变成褐色。
感,耐光性、耐热性、耐铁离子性较差。
[药理作用] 1.利胆: 本品或其钠盐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时, 可减少犬固体成分的含量而 增加胆汁分泌量。但在其整个胆汁分泌周期中, 胆盐、胆红素、胆甾醇排泄的绝 对总量增加, 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 2.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3.其它: 口服5-20mg/kg时, 能抑制肌肉注射20mg/kg5-羟色胺引起的豚鼠胃损 害。对扑热息痛引起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
4.靛蓝
靛蓝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食用色素之一。 靛蓝的水溶液为紫蓝色,在水中溶解度较 低,溶于甘油、丙二醇,稍溶于乙醇,不溶 于油脂。 对热、光、酸、碱、氧化作用均较敏感, 耐盐性也较差,易为细菌分解,还原后褪 色, 染着力好,常与其他色素配合使用以调色。 靛蓝的ADI<2.5mg/kg体重。 最大允许使用量为100mg/kg食品。
二.人工合成着色剂
1.苋菜红
苋菜红属偶氮磺酸型水溶性红色色素。 对光、热和盐类较稳定,且耐酸性很好, 但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变为暗红色。 对氧化还原作用较为敏感。 能使受试动物致癌致畸。 苋菜红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用量为 50mg/kg,主要限用于糖果、汽水和果子 露等种类。
毒理学依据
[备注]:同一色泽的色素如混合使用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单一 色素允许量,固体饮料及高糖果汁或果味饮料色素加入量按该产 品的稀释倍数加入。
2. 虫胶色素(紫胶红素) laccaic acid
虫胶色素是一种动物色素,它是紫胶虫在蝶形花科黄檀属、梧 桐科芒木属等寄生植物上分泌的紫胶原胶中的一种色素成分。 在我国主要产于云南、四川、台湾等地。 虫胶色素有溶于水和不溶于水两大类,均属于蒽醌衍生物。 溶于水的虫胶色素称为虫胶红酸,包括A、B、C、D、E五种组 分.
[使用限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 用于调味酱时最大使用量0.05g/kg; 用于高糖果汁(味)或果 汁(味)或果汁(味)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 彩装、青梅最大使用量0.05g/kg; 用于红绿丝、染色樱桃(系装 饰用),最大用量0.10g/kg。
6.焦糖色素Caramel pigment
焦糖色素是糖类化合物,由蔗糖、糖浆等
加热脱水生成的复杂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混 合物,是我国传统使用的色素之一。 我国已经明确规定加胺盐制成的焦糖色素 因毒性问题不允许使用,非胺盐法生产的 焦糖色素可用于罐头、糖果和饮料等。
7.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作为一种食用油溶性色素,其本 身的颜色因浓度的差异,可涵盖由红色至黄色的所 有色系,因此受到食品业相当热烈的欢迎。其非常 适合油性产品及蛋白质性产品的开发,如:人造奶 油、胶囊、鱼浆炼制品、素食产品、速食面的调色 等。而经过微胶囊处理的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 水溶性色素,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可应用。另外, β—胡萝卜素在饲料、化妆品等方面有重要用途。
6.亮蓝
红紫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有金属光泽,无臭。易溶于水 (18.7g/100mL,21℃),呈绿光蓝色溶液,溶于乙醇 (1.5g/100mL,95%乙醇,21℃)、甘油、丙二醇。耐 光、耐热性强。对柠檬酸、酒石酸、碱均稳定。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我国《食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 定:可用于高糖果汁(味)、果汁(味)饮料、碳酸饮 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装;染色樱桃罐头(系装 饰用,不宜食用)。用于青梅、虾(味)片,最大使用 量0.025g/kg;用于冰淇淋,最大使用量0.022g/kg;用于 红绿丝,最大使用量0.1g/kg。
[用 途] 抗菌,解毒 姜黄色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 主要成分为姜黄素,约为姜黄的3%~6%,是植物界很 稀少的具有二酮的色素,为二酮类化合物。 姜黄素主要用于肠类制品、罐头、酱卤制品等 产品的着色,其使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而定。 另外,在熟肉制品、罐头等食品生产中还常用萝卜 红、高粱红、红花黄等食用天然色素作着色剂。我国国 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 定,萝卜红按正常生产需要使用;高粱红最大使用量为 0.04%;红花黄为0.02%。
8.辣椒红素
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依来源和制法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辣 味; 可任意溶解于丙酮、氯仿、正已烷、食用油中,易溶于乙醇,稍 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对热稳定, 着色力强,色调因稀释浓度不 同由浅黄至橙红色。 主要应用于食品、着色品,主要应用于食品、肉制品、榨菜腌菜 制品等方面。辣椒红是利用现代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从高寒地区辣椒 里提取出的辣椒红色素,品味高,辣椒红含量>98%;无辣味。该产 品广泛应用于食品着色、化妆、医药等领域。 在日本,辣椒红应用于油脂食品、调味汁、水产加工品、蔬菜制 品、果汁、冰淇淋等,用量为0.05%—0.2%。 FAO/WHO(1984)规定,辣椒红可用于加工干酪,用量按正 常生产需要;黄瓜,用量为0.03%(单用或与其他色素合用量)。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 辣椒红可用于冰淇淋、糕点上彩装、雪糕、冰棍、饼干、熟肉制品、 人造蟹肉、酱料、糖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8.赤藓红
C20H6I4Na2O5· H2O红色或红褐色颗粒或粉末,无臭,易溶 于水,溶于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不溶于油脂,耐热性、耐碱性、 耐氧化还原性好,耐细菌性和耐光性差,遇酸则沉淀,吸湿性差。 具有良好的染着性,特别是对蛋白质染着性尤佳。根据其性状, 在需高温焙烤食品和碱性及中性食品中着色力较其他合成色素强。
常用的着色剂
天然色素
• 姜黄素 • 虫胶色素 • 红花黄色素
合成色素
1. 苋菜红
2. 胭脂红 3. 柠檬黄 4. 靛蓝 5. 日落黄 6. 亮蓝 7. 新红
• 叶绿素铜钠盐
• 红曲色素 • 焦糖色素 • 胡萝卜素 • 辣椒红素
8. 赤藓红
1. 姜黄素
一、天然着色剂
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丙二醇,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在碱性时呈红褐色,在中 性、酸性时呈黄色。对还原剂的稳定性较强,着色性强(不是 对蛋白质),一经着色后就不易退色,但对光、热、铁离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