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的检查分析

2.马兜铃酸-中药
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
AA
中 青木香 药
CFDA
广防己
47种中成药
24种中药材
[1] /WS01/CL1991/215893.html
[2] 天/W仙S0藤1/CL1991/215894.h关tm木l 通
含马兜铃酸的植物
2012
马兜铃酸的毒性---一类致癌物质
肾毒性
➢2017 Science 《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 与台湾和亚洲其它地区肝癌相关》 ➢赞同和质疑同时存在,尚无直接有 力支撑数据
➢1993年,比利时减肥药事件 ➢2003年,龙胆泻肝丸事件
内容
1.马兜铃酸是什么? 2.与中药有什么关系? 3.药典是怎么规定的? 4.检查方法有哪些?
1.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
O
马兜铃酸(AA)为硝基菲类有机酸化合物
O OH
O
NO2
R1 –H
–H –OH –OH –OCH3 –H
–H
R2 –H
–H –H
–H
–H
–OH –OCH3
R3 –OCH3 –H –H –OCH3 –OCH3 –OCH3 –OCH3
R1
R3
R2
A B C D E 7-OH 7-OCH3
D=50 本品马兜铃酸I含量小于0.01%,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对杂质限量的要求。
小结
马 兜 铃 酸
结构 毒性
检查方法
硝基菲类有机酸
O
肾毒性
O
O
OH NO2
肝毒性
对照法
限量检查法
R1
定量测定法
比较法
R3
哪些中草药含有马兜铃酸

而 在 1 9 8 1 年 德 国 学 者 报 道 马 兜铃
酸 有 致 突 变 性 2 0 世 纪 90 年 代 ,
首先
在
比
利
时
报
道
了"
马
兜
铃
酸
肾
病
A A
(
A A "
N )
,
N
患 者 晚 期 常 伴 发
泌 尿 系 肿 瘤 提 示 马 兜 铃 酸 具有 致 .
突 变 及 致 癌 的 风 险 。 毒理 学 研 究 证
原 代 谢 并 与 D N A 形 成 加 合 物 使 ,
R AS 基 因 和 P 5 3 基 因 突 变 进 而 ,
癌 诱 发
变 。
" 传 统 中 药 中 常 见 成 分 马 兜 铃
酸 及 其 衍 生 物 导 致 很 多 亚 洲 人 患
肝 癌 的 可 能 " 最 近 科 学 杂 志 的 这 ,
马 兜 铃 的 果 实 ) 、 青 木 香 ( 马 兜 铃
的根
).
天仙藤
马 兜 铃 或 北 马 兜
(
铃 的 地 上部 分 > 、
关木通
( 东 北 马
兜 铃 的 藤 茎 ) 。 除 此 以 外 民 间 习 用
的 寻骨风 朱 砂莲 淮通 南木 香
、
、
、
、
青 香 藤 白 金 果 榄 等 也含 有 马 兜 铃 .
失 音 咯 血 痔 疮 肿 痛 等 一 般 配
、
、
,
杏 仁 苏 子 款 冬 花 等 用 于 治 疗 急
、
、
性咽炎 、
急 性 支气管 炎。
现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马 兜 铃 主 要 对呼 吸 系 统 ,
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

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马兜铃酸,赫赫有名的肾脏杀手,它创造了一个医学名词“中草药肾病”。
它造成的肾损伤无法恢复,它对敏感患者只需极小剂量就可导致肾衰竭。
含该成分药材在欧美全面禁用。
含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制造了十万例以上肾衰竭。
目前,36种含有马兜铃酸的治疗咳嗽胃疼为主的中成药依然在合法出售。
清单如下:喘息灵胶囊、肺安片、复方蛇胆川贝散、鸡鸣丸、鸡苏丸、京制咳嗽痰喘丸、七十味松石丸、青果止嗽丸、润肺化痰丸(鸡鸣丸)、十三味疏肝胶囊、胃福颗粒、消咳平喘口服液、新碧桃仙片、止嗽化痰胶囊、止嗽化痰颗粒、止嗽化痰丸(部颁标准10册)、止嗽化痰丸(药典2000版一部)、止嗽青果片、和胃降逆胶囊、香藤胶囊、杜仲壮骨胶囊、杜仲壮骨丸、风湿宁药酒、复方风湿药酒、复方拳参片、祛风除湿药酒、三蛇药酒、伤湿镇痛膏、少林正骨精(酊剂)、神农药酒、益肾蠲痹丸、金朱止泻片、朱砂莲胶囊、保胃胶囊、复方胃痛胶囊、九龙解毒胶囊马兜铃酸用途:可用于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疖病、痤疮等,多与抗生素等配合使用以加速痊瘉。
此外尚可用于肿瘤病人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数下降。
马兜铃酸药理:1. 抗肿瘤: 多次腹腔注射, 可抑制大鼠腹水型癌的生长, 但对小鼠肉瘤-180、大鼠肉瘤-45、肉瘤-M-1及大鼠癌-RS-1无效, 对小鼠肉瘤-37、肉瘤-AK的生长亦有一定抑制作用[7,8]。
2. 免疫作用: 有增强吞噬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6,9,10]。
3. 其它:0.1-1% 溶液滴入兔眼结膜囊或皮下注射均无刺激作用。
静脉注射1-10mg/kg时, 可使麻醉猫升高血压, 心率无变化; 40mg/kg 则猫心跳先停, 后停呼吸, 最后死亡。
对离体兔耳及肾的血管有一定收缩作用, 能兴奋离体兔肠、在位兔肠及在位猫子宫。
小鼠静脉或腹腔注射30到50mg时, 可使直肠温度降低2-2.5°C, 持续24小时[11]。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哪些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哪些
马兜铃酸又叫马兜铃总酸,属于一种硝基菲羧酸,为致癌物。
有些中药中含有大量此类物质,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等等。
在临床中需要应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剂量,避免长期大量及过量的服用,临床常用的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通常该成分的含量非常少,临床使用相对比较安全,极少引起不良反应,确实因病情的需要,需长期服用,也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定期行血常规、肝肾功等检查,如果患者盲目地加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出现下降,肝肾功脏器损害,同时也增加患癌类的机率。
目前研究证实马兜铃酸是有一定的肾毒性,容易损伤肾脏,所以食物或者药物含有马兜铃酸,应尽量地避免食用。
治疗剂量药物含有马兜铃酸的含量较少,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肾脏损伤。
“马兜铃酸致癌事件”带来的警示与思考

“马兜铃酸致癌事件”带来的警示与思考作者:刘国信杨果平来源:《科学养生》2018年第01期近日,“马兜铃酸”成了热搜词。
2017年10月18日,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旗下的《转化医学》子刊发表题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整个亚洲的肝癌广泛相关”的封面文章。
文章称,研究人员通过对全世界共计1400多个肝癌样本的测序分析,得出了亚洲肝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暴露存在相关性的结论。
在国内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不算少见,那么,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究竟还能不能用?如何看待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呢?何为马兜铃酸?危害有多大?马兜铃酸也被称为马兜铃总酸、增噬力酸或木通甲素,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癌性和肾毒性的硝基菲羧酸。
这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曾广泛被用作中草药。
据相关资料,自然界中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植物主要为马兜铃科植物,共8属约600余种。
我国产4属约70余种,包括马兜铃属、马蹄香属、细辛属、线果兜铃属植物,但也不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马兜铃属的中草药具有利尿、抗感染、消炎和抗蛇毒等功效。
最常见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主要有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和关木通等等。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和中成药曾用于治疗风湿、痛风、伤口化脓等多种病症,并广泛应用在减肥和减轻女性经期症状上。
不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
最初报道见诸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只因是个例并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1992年,比利时爆发了一起医疗事故,该国很多妇女因为服用香港生产的一款“减肥中药”而导致急性肾衰竭。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发表研究论文认为,这些妇女的肾衰竭是因为减肥中药中一种叫“马兜铃酸”的成分导致的。
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量中药都含有“马兜铃酸”,所以国外把这种肾病叫做“中草药肾病”(国内把这种病称为“马兜铃酸肾病”),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此后,澳大利亚、德国、埃及、委内瑞拉、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相继出现相关报道。
马兜铃酸疑云:治病良药还是癌症元凶

10月中旬,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登上了美国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封面。
论文称,在中药里广泛存在的马兜铃酸成分与肝癌有关。
结论一出,随即引发舆论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
一份含马兜铃属药材的药品名单在网络热传,个别自媒体称“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是导致中国人肝癌高发的罪魁祸首”的文章也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那么,马兜铃酸真的会导致肝癌吗?含马兜铃酸的药是否都不能吃了?传统中药又是否安全?引发舆论风波的论文题为《台湾及更广亚洲地区的肝癌与马兜铃酸及其“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我们的祖先试图为解决病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后人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只有正视传统中医药存在的不足与短板,才是清醒的理性表现;相反,漠视世界性的科学争议与现代化标准的挑战,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马兜铃酸疑云:治病良药还是癌症元凶图/东方IC马兜铃酸风波起衍生物广泛相关》(下称“论文”)。
《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编辑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为题推荐了这篇论文。
马兜铃酸是一种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
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全世界一共有600余种。
在论文发表前,科学家们就在努力寻找证据,希望在分子层面证明马兜铃酸的毒性。
2013年,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发现,马兜铃酸会引发泌尿道上皮癌,每百万基因可导致150个突变点。
而英国和美国的研究数据显示,抽烟引发肺癌的突变点仅为每百万基因8个到10个。
通过对患者全基因组/转录组的测序,科学家们找到了与马兜铃酸相联系的突变位点。
他们指出,马兜铃酸可以将基因中的A核酸改写成T核酸,使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并逐渐演变成癌症。
这就好比马兜铃酸在犯罪现场留下了指纹———如果能在某位患者的基因组上检测到这种“标签”,也就能说明他的癌症是马兜铃酸导致的。
10月发表的论文以同样的方法对全世界1400多个肝癌样本进行了检测,并发现了上述突变。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的含量马兜铃酸是一种肾毒素,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但也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
在应用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时,应当严格控制其用量,尽可能避免其毒副作用。
本文基于一种马兜铃总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目前市售的几种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以指导临床用药。
标签:马兜铃酸含量中药材马兜铃酸为硝基菲类有机酸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与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此外,在依靠吸食这类植物生存的蝴蝶体内,也存有一定量的马兜铃酸。
此类马兜铃科植物曾广泛地被中医作为原生药材入药。
但同时马兜铃酸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致病因素,有相关的文献报道,马兜铃酸是一种肾毒素,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等严重疾病,同时还具有致癌作用及致突变作用。
2017年10月27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一份致癌物清单中,马兜铃酸、含马兜铃酸的植物均在其列。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治疗中,因服用过量的马兜铃酸而导致肾衰竭的病例也不在少数。
一、测定方法本次测定以马兜铃总酸的含量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市售的不同产地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材中马兜铃总酸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種较为常用的定量测定、鉴别与杂质检查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待测物质处在不同波长时的吸光度获得待测物质的吸收光谱,结果以绘制波长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图呈现。
与其他测定方法相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测定工作所涉及的仪器设备较为简单,操作也较为方便,选择性好,同时能够较快地获得结果,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次测定选择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型号为SP-752型,所测中药材为购于江苏等地的青木香,购于陕西等地的马兜铃,购于吉林等地的关木通,购于东北等地的辽细辛。
无水乙醇、甲醇、甲酸、乙酸乙酯、盐酸均为分析纯。
二、测定步骤及结果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在马兜铃科植物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二者被认为是马兜铃属以及细辛属植物产生毒素、致癌的重要因素。
马兜铃酸_精品文档

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来源、性质与应用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是一种天然化合物,是由多种含马兜铃属植物中的毒素引起的。
这种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也因其毒性而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马兜铃酸的来源、性质以及其在应用中的相关事宜进行探讨。
1. 来源马兜铃酸是一类在草本植物马兜铃属(Aristolochia)中发现的有毒化合物。
马兜铃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
受到人们关注的马兜铃属植物主要有中草药中的天南星(Aristolochia debilis)、马兜铃(Aristolochia clematitis)等。
马兜铃酸主要存在于这些植物的各个部位,包括根、茎和叶,特别是根部含量较高。
2. 性质马兜铃酸是一种强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两种。
这两种化合物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具有一定的毒性。
马兜铃酸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游离形态和结合形态两种状态。
前者容易被人体吸收并导致中毒,后者相对较稳定。
马兜铃酸的毒性主要与其抗DNA剪切酶活性和致突变性密切相关。
3. 应用领域3.1 药用尽管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毒性,但由于其在中药领域的独特应用价值,仍然被广泛使用。
马兜铃酸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疼痛、妇科疾病和中毒等症状。
然而,由于其毒性,使用马兜铃酸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用量和方法。
3.2 化学研究马兜铃酸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领域。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马兜铃酸被广泛用作药物设计、合成化学和有机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马兜铃酸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药物,或者用于其他领域的应用。
4. 潜在风险虽然马兜铃酸在药用和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毒性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马兜铃酸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并且与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不良反应有关。
因此,在使用马兜铃酸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并与其他药物或化合物进行搭配使用,以减少其潜在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兜铃酸-I对大鼠慢性肾损害作用的研究一、立题依据马兜铃酸-I (aristolochic acid,AA-I)是马兜铃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国内外都广泛使用马兜铃属植物入药,常用于抗风湿、利胆、利水和妇科疾病的治疗,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有文献报道过量服用中药关木通(Aristolochia manshu-fiensis Kom,AMK)引起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1,而关木通中的主要肾毒性物质是马兜铃酸-I,因此近年来马兜铃酸的肾毒性作用、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其中肾毒性作用为研究热点。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建立马兜铃酸-I肾损害大鼠模型,探究马兜铃酸-I对大鼠的慢性肾毒性反应,对于今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理马兜铃酸-I具有毒性蓄积作用,其引起的相关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病变,后期可导致间质纤维化的形成2。
随着小管间质纤维化渐渐导致肾小球硬化、荒废,最后达到终末期尿毒症,这一过程急缓与马兜铃酸服用剂量明显有正相关。
因此,按马兜铃酸-I 使用剂量和服用时间的不同,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可分为3种类型:1.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其为短期大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引起, 死亡率高。
临床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伴肾性糖尿及低渗透压尿, 尿酶升高, 尿常规显示蛋白尿伴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
且常有肾外表现, 如消化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 血液系统表现贫血、血小板减少, 肝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异常等。
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间质水肿。
急性肾功能的发病机制少尿2.慢性马兜铃酸肾病为持续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引起, 也可由重症急性马兜铃酸肾病不愈发展而来。
表现为首先出现夜尿多, 而后逐渐出现各种肾功能衰竭症状。
尿化验常出现肾性糖尿, 低渗透压尿, 轻微蛋白尿, 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 肾功能呈进行性损害。
后期出现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 常伴轻至中度高血压及贫血。
B 超常发现肾脏体积缩小。
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萎缩或消失。
3.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常发生在持续或间断小剂量服用数月后产生。
表现为乏力、口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等, 肾小管酸中毒, Fanconi 综合征, 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 尿渗透压降低。
病理表现主要肾小管变性及萎缩3。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四组大鼠用不同剂量的马兜铃酸-I灌胃培养,建立马兜铃酸-I慢性肾损害大鼠模型4。
在实验过程中,对大鼠尿液、血液及肾脏等相关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记录,以探究马兜铃酸-I慢性肾损害的作用机制。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雄性Wistar大鼠44只52.实验药品:AA-I制剂(含量〉98%,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46-200204,以0.5 %羧甲基纤维素钠将其研磨成相应浓度的混悬液)6、乙醚3.实验仪器:离心机、血球自动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分析天平4.其他:注射器、手术器械、1.5ml EP管、采血器具、棉球、平皿、生理盐水等四、实验步骤1.适应性培养大鼠5d,称重,记录;2.按照统计学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1只)、小剂量组5 mg/ (kg·d)(11只)、中剂量组15 mg/ (kg·d)(11只)、大剂量组30 mg/ (kg·d)(11只),AA-I以3 mg/ mL 为高剂量浓度等比稀释,大鼠按每100 g 体重灌胃给予受试药混悬液1 mL,1次/1d,连续20天7;3.每天对大鼠进行一般检查,每隔1天测量一次体重,记录数据;4.15d给药后,在动物笼中收取24h尿,进行尿液检测;5.16d时,各组取出1只大鼠做预实验,保留血液、尿液及大鼠双肾;6.末次给药后,在动物笼中留取24h尿液,进行尿液检测;7.20d时,剔除不正常大鼠,各组留取8只大鼠,进行试验;8.用乙醚麻醉大鼠,仰卧位固定,剖开腹腔;9.进行腹腔动脉取血,取血不足时,迅速打开胸腔,进行心尖取血,进行血液检查;10.采血后,立即剥离双肾包膜取新鲜肾脏,进行肾脏检查。
一般检查: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重、皮毛颜色、精神状态、排泄量等;尿液检查:1.24h尿量采用量筒计量;2.采用尿液分析仪测量尿蛋白(PRO)和葡萄糖(GLU)8。
血液检查:1.将取得的血液分成两部分;2.一部分血液加入肝素抗凝物质混匀后,在血球自动分析仪中,检测白细胞(WBC)、红蛋白(RBC)计数;3.另一部分静置1h,在离心机3500r/m离心10min,静置30min,取上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UN) 、肌酐(Crea) 、尿酸(UA) 指标9。
肾脏检查:1.肉眼观察,光镜观察大鼠肾脏切片;2.用分析天平称重;3.计算脏器系数(脏器重量/体重)10。
五、结果分析1 大鼠体质量及状态变化随着喂养时间延长,对照组大鼠体重稳定增长,而实验组大鼠体质量减轻,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减轻的更加明显,此结果与之前报道的关木通能够减轻体质量相一致。
在试验的后几天,实验组均出现精神萎靡,畏寒卷缩,活动度减少,竖毛,毛色干枯,甚至有些大鼠会死亡,且这种现象随着剂量上升呈加剧趋势。
2 大鼠尿量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前十天各组尿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实验的进行,实验组大鼠的尿量由多至少,到第20天,尿量与正常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提示马兜铃酸有利尿作用,但长期用药后,利尿作用减弱,而后逐渐出现各种肾功能衰竭症状。
3 尿液指标检测(尿葡萄糖(GLU)、尿蛋白(PRO))结果尿液检测结果显示,比起对照组,实验组尿蛋白、尿葡萄糖指标均偏高,逐日增加,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提示马兜铃酸作用后,肾功能发生明显损害,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功能降低,大量血浆蛋白,尤其白蛋白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产生大量蛋白尿。
4 血液指标检测结果表现为红细胞数(RBC)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机体贫血的程度与肾衰病情轻重程度平行。
目前研究认为,随着肾组织破坏的加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相对缺乏或不足,这是造成CRF机体贫血的重要因素之一。
5 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血尿素氮(BUN) 、肌酐(Crea) 、尿酸(UA))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增加,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对照组大鼠的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马兜铃酸重毒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尿酸不能由肾清除,导致尿酸排泄障碍,出现高尿酸血症。
6 肾脏大体标本观察和光镜检查大体标本观察: 4组大鼠肾表面光滑,未见凹凸不平。
3组马兜铃酸实验组肾皮质变薄,肾脏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肾脏系数下降。
光镜观察:对照组肾小球、小管结构清晰、形态正常,无异常病理表现;马兜铃酸实验组主要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可见肾间质呈多灶或大片状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或消失,肾小球基底膜呈缺血性皱缩。
六、结果讨论马兜铃酸肾病是由于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而导致的快速间质性纤维化,马兜铃酸本身具有肾脏毒性和致癌性11 。
国内长期使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因此阐明其对肾脏的潜在毒性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组通过持续小量给大鼠灌胃AA-I,建立了慢性的马兜铃酸肾病模型。
实验可见,马兜铃酸-I的慢性肾毒性有以下特点:(1)表现为精神萎靡,畏寒卷缩,活动度减少,竖毛,毛色干枯,甚至有些大鼠会死亡。
(2)尿量明显增多,各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随着实验的进行,尿量逐渐减少,最后于正常对照组持平。
(3)尿葡萄糖、尿蛋白等尿液指标均偏高,逐日增加,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4)红细胞数下降,机体出现贫血症状。
(5)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等肾功能指标增高,(6)肾脏皮质变薄,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光镜下病理表现为寡细胞性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我们观察到在应用马兜铃酸后,短期内可导致大鼠增重缓慢,随着剂量增多及时间延长,体质量还有减轻的现象,尿量明显增多,这可能是马兜铃酸被用作利尿、减肥药的药理作用基础。
尿量后期减少,出现尿葡萄糖、尿蛋白等含量增高,原因可能是马兜铃酸-I损伤肾小管造成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尿液浓缩能力下降,对原尿的重吸收减少,这与本实验中所得肾脏组织形态学检验结果相符合。
血尿素氮(BUN)、肌酐(Crea)增加,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马兜铃酸中毒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尿酸不能由肾清除,导致尿酸排泄障碍,最后出现出现高尿酸血症。
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肾脏病理也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后期小管结构紊乱严重,并出现严重的灶性萎缩及间质早期纤维化。
随着对肾脏器官损伤的进行性加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缺乏,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表明有一定程度贫血的存在,机体免疫力低下,这与试验所见的小鼠精神状态萎靡、活动减少、毛色干枯相符合。
综上所述,AA-I主要毒性器官在肾脏,除损伤肾小管外,对肾小球也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可引起全身性中毒性反应。
这些毒性机制各不相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木通、广防己、汉防已、马兜铃、青木香、寻风骨、铁线莲等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马兜铃酸,因此在应用这些中草药时也须谨慎。
为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我们应充分认识含马兜铃酸药物的潜在危害。
纠正天然药物无毒或毒性小的偏见, 同时避免以偏概全, 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扩大化。
临床用药时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1] Chwei-Shlun Yang, Ching-Ha0 Lin, Shu-Horng Chang,et al. Rapidly progressive fibroslng intestitial nephritis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herbal Drugs. AmJ Kidney Dis. 2000,35:313-318.[2] 王巍巍,张金元,程劲.丹参对马兜铃酸肾损害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及ACE、ACE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2):109-112.[3] 石秀兰.含马兜铃酸药物对肾损害及防治[J]. 2006,2:37.[4] 郑法雷,张晓明,黄庆元等.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095-1100.[5] 徐晓月,张陆勇,江振洲等.马兜铃酸Ⅰ肾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6):336-339.[6] 马红梅,张伯礼,徐宗佩等.关木通肾毒性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6):404-409.[7] 尹广,刘正钊,刘志红等.不同剂型、不同剂量马兜铃酸药物导致马兜铃酸肾病临床病理特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7):664-667.[8] 安翠平,李贵连,李宝全等.肾脏早期损伤尿液检测指标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35(6):915-917.[9] 程虹,谌贻璞,董鸿瑞等.马兜铃酸损伤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3):222-225.[10] 丁晓霜,梁爱华,王金华等.关木通及其马兜铃总酸对小鼠肾脏毒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3):1019-1022.[11] LORD G M,HOLLSTEIN M,ARLT V M, et al. DNA adducts and p53 mutations in a patient with aristolochic acid-associated nephropathy [J].Am J Kidney Dis ,2004,43(4):11-17. [12] 徐晓月,张陆勇,江振洲等.马兜铃酸Ⅰ肾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6):336-339.[13] 马红梅,张伯礼,徐宗佩等.关木通肾毒性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6):404-409.[14] 邢国振,栾洋,任进等.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酸II肾脏致突变作用比较研究[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论文集.2010:1-15.[15] 王会玲,张金元,黄健等.马兜铃酸对大鼠肾功能和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5):331-335.[16] 安翠平,李贵连,李宝全等.肾脏早期损伤尿液检测指标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35(6):915-917.[17] 李恒,刘志红,裘奇等.马兜铃酸-Ⅰ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1):53-55.[18] 丁晓霜,梁爱华,王金华等.关木通及其马兜铃总酸对小鼠肾脏毒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3):1019-1022.[19] 郑法雷,张晓明,黄庆元等.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095-1100.[20] 董晓凯,张中文,彭晓兰等.马兜铃酸Ⅰ致小鼠肾脏损伤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1,42(4):572-577.[21] 董晓凯,吴国娟.马兜铃酸Ⅰ对小鼠肾脏损伤的影响[C].第二届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暨第六届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首农杯”论坛论文集.2010:262-263.[22] 尹广,刘正钊,刘志红等.不同剂型、不同剂量马兜铃酸药物导致马兜铃酸肾病临床病理特征[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7):664-667.[23] 程虹,谌贻璞,董鸿瑞等.马兜铃酸损伤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3):222-225.[24] 张林,孙东,尹忠诚等.急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微血管损伤的研究[J].山东医药,2010,50(3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