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3年生物传感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生物传感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经成为了医疗、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热门应用。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增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峻,生物传感器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本文将对生物传感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掌握该行业的动向和市场前景。
一、生物传感器的引入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动物或植物做感受元件制成的传感器,通过采集、分析和传递信息,可以对环境、食品等进行监测和识别。
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检测一些特殊化学物质,还可以检测生物样本,例如体液、细胞等,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低成本等优点。
因此,在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生物传感器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生物传感器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30亿美元,其中医疗领域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主要由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32%、31%和27%。
2、市场应用生物传感器通过对生物样本和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生产等领域。
其中,医疗市场是生物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它可以应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监测和诊断。
因此,生物传感器在医疗领域的市场价值巨大。
3、发展动态生物传感器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快。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生物传感器也在快速更新。
例如,介电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新型技术在生物传感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生物传感器在智能医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4、市场竞争生物传感器市场竞争激烈。
生物传感器行业寡头企业众多,长期以来在整个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美国生物传感器企业Abbot、Johnson & Johnson、Medtronic等、德国Siemens等国际知名巨头企业是生物传感器行业的领导者。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体内的生化过程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装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前景变得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探讨生物传感器在医学、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领域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通过监测人体的生理参数,如血糖、血压和心率等,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提高治疗的效果。
其次,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药物疗效的监测。
通过测量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医生调整药物的剂量,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
例如,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疾病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二、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空气和水质监测。
通过检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或者水中的微生物数量,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环境污染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其次,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土壤肥力的检测。
通过检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农民确定合适的施肥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外,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生物多样性的监测。
通过检测某一特定生物标志物的存在与否,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不同生物群落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食品安全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通过检测食品中细菌或者病毒的存在与否,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大众的健康。
其次,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或者重金属含量,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的食品,减少食品中毒的发生率。
另外,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食品的质量检测。
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或者添加剂的含量,生物传感器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真实质量,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生物传感器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从医疗保健到环境监测,都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精度和便捷性。
本文将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生物传感器技术是通过利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元件,实现生物分子与传感器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检测信号的转换。
其原理是将特定的生物分子,如酶、抗体、DNA等与传感器上的探测元件进行特异性捕捉和识别,从而实现对于生物分子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与传统的化学传感器相比,具有生物特异性、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等优点,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疗、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目前,生物传感器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血糖检测、细菌检测、肿瘤检测、污染物检测等方面。
同时,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向着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方向发展,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三、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泛。
在医疗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在食品安全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环境监测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实时地了解环境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研究人员们还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检测精度和便捷性。
相信在未来的不久,生物传感器技术将为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贡献。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一、本文概述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集成了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的设备,其在生物、医学、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综述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分类、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创新技术和研究成果,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机制和主要构成部分。
接着,我们将根据生物识别元件的不同,对生物传感器进行分类,并详细讨论各类生物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分析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生物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如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寿命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展望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其在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关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的全面视角,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相结合,对生物物质进行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的新型分析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分子识别过程(如酶促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核酸杂交等)与信号转换器(如电化学电极、光学器件、压电晶体等)相结合,通过生物识别元件与待测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信息转化为可检测的电信号、光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生物传感器的核心技术包括生物识别元件的制备与固定化技术、信号转换与处理技术,以及传感器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技术。
生物识别元件的制备是实现生物传感器特异性与灵敏度的关键,常见的生物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核酸适配体、细胞和组织等。
信号转换与处理技术是生物传感器将生物识别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电信号的核心,常见的信号转换方式有电化学转换、光学转换、热学转换等。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传感器构建、信号放大和检测仪器的开发。
传感器构建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分子的修饰和载体材料的选择。
生物识别分子可以是抗体、酶、DNA等,通过与目标物质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
载体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电化学活性、生物兼容性、稳定性等因素,常见的载体材料有玻碳电极、金属薄膜等。
信号放大主要通过引入纳米材料、纳米结构或功能材料,增强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
检测仪器的开发旨在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和实用性,主要包括微流控技术、传感器阵列和便携式检测仪器等。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血糖仪是最常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之一,用于测试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心肌酶等,辅助临床诊断,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在食品安全方面,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分析程序,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具有快速、灵敏和简单的优点。
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毒素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此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
例如,可以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水体中的有毒金属离子、有机物污染物等,为环境污染监控提供有效手段。
另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为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帮助。
总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检测技术。
随着传感器构建、信号放大和检测仪器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在医学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具有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便携性等优点,可以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原理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基于生体过程或生物材料与物理信号或化学信号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一种检测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生物识别元件(如抗体、酶、核酸等)与物理或化学传感元件(如电极、有机分子等)之间的作用。
通过生物识别元件与待测物质之间的特异性反应,产生信号变化,进而被物理或化学传感元件检测到并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分类根据生物识别元件的类型,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分为抗体传感器、酶传感器、核酸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
抗体传感器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和分析。
酶传感器则是利用酶与底物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和分析底物的存在和浓度。
核酸传感器通过测定DNA或RNA的序列或特定结构来实现对目标核酸的检测。
细胞传感器则基于细胞活性和代谢产物的变化来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
三、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血糖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和调控。
DNA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遗传病的早期诊断。
此外,生物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如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和种类,以及水质、空气质量等的监测。
在食品安全方面,生物传感器可以大大提高食品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四、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性能和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生物传感器技术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首先,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物质。
其次,传感器将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化,方便实时检测和现场应用。
此外,多功能和多参数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也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实现复合分析和全面监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医疗、生物学、环境监测等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程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年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生物传感器技术只能以医学检测为主要应用领域,主要是用于血液、尿液等生物样品的分析检测。
20世纪90年代,生物传感器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扩大了应用领域。
除了医学检测,还用于农业生产、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多个领域。
而如今,生物传感器技术又进一步扩展到了新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前景1.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中,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最广泛的。
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健康状况,如血糖、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重要指标。
通过体外生物传感器设备,患者可以在家中在线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2. 环境监测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环境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检测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有害气体等。
也可以检测水质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
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危害物质含量,及时发现并给出解决方案,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而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化学品、细菌和病毒等。
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发现食品卫生问题,以及生产、贮存和运输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1. 微型化随着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尺寸越来越小。
目前,微型化已经成为了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主要趋势。
通过微型化,生物传感器系统可以变得更加便携,可以嵌入移动设备和智能照明系统中,以实现更加便捷的监测。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成分作为感受元件的一种生物医学检测技术。
它将微生物、细胞、酶、抗体和DNA等生物成分与传感器晶片相结合,在体内外对某些生物过程和生化反应进行跟踪、诊断、检测、监测和控制,被誉为医学检测技术的第三次革命。
生物传感器应用广泛,包括医学、环境、农业、食品等领域。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是当前生命科学的一个热点领域。
一、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生物成分和传感器晶片的相互作用,将生物过程和生化反应转化为电学或光学信号输出。
生物成分作为感受元件,可以特异性识别被检测物质。
传感器晶片作为转化元件,可将生化信号转化为电学或光学信号输出。
生物成分和传感器晶片有多种组合方式,包括微生物传感器、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核酸传感器等。
二、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1.医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如临床诊断、药物研发、疾病监测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血糖传感器。
血糖传感器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避免频繁采血的痛苦,减轻病人的负担。
此外,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病原体检测、癌症标志物检测等医学领域。
2.环境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污染物传感器可以测量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水质、空气质量等,能够监控环境污染信息,提醒大众加强环境保护。
3.农业生物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
农业生物传感器可以监测温度、湿度和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作物,调整农作物生长过程,提高农作物产量。
4.食品生物传感器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食品传感器可以识别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化学添加剂等,避免消费者食用不安全的食品。
三、生物传感器的技术难点虽然生物传感器技术有许多应用前景,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
1.感受元件产率低生物成分的制备是生物传感器的核心技术。
某些生物成分的制备非常困难,其产率往往比较低。
为了提高制备产率,需要开发更高效的生物制备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研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对生物传感器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利于生物传感器的自身发展,同时有利于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广泛推广。
因此有必要详细说明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在医学、军事、食品、农业等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具有传感器不可替代的地位,利用生物中独特的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检测出相关物质。
生物传感器相对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度、成本低廉、运用普及度高、污染程度小的特点。
因此,研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2.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
Gronow将生物传感器定义为一种含有固定化生物物质(如酶、抗体、全细胞、细胞器或其联合体)并与一种合适的换能器紧密结合的分析工具或系统,它可以将生化信号转化为数量化的电信号。
生物传感器一般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生物分子识别元件(感受器),是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体、组织切片、细胞、细胞器、细胞膜、核酸、有机物分子等);二是信号转换器(换能器),主要有电化学电极、光学检测元件、热敏电阻、场效应晶体管、压电石英晶体及表面等离子共振器件等。
当待测物与分子识别元件特异性结合后,所产生的复合物通过信号转换器转变为可以输出的电信号、光信号等,从而达到分析检测的目的。
3.生物传感器的具体应用
3.1 制药方面
生物传感器在生产药物时具体作用表现为对具体进行生化反应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可以及时的测量有关生化反应的各项数据,并将它及时反馈给系统。
在抗癌药物及癌症治疗方面,生物传感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中对癌细胞进行培养,并把用相应药物与之发生反应,通过生物传感器对实验数据进行测量,来具体观察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
在不同药物间的对比中,选出最具有抗癌性的药物。
3.2 食品方面
在具体的食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生物传感器及时对有关数据进行测量。
在啤酒发酵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啤酒的质量与口味,我们必须要对啤酒的有关性质进行有效测量。
目前,生物传感器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电极和氧化膜。
生物传感器利用它独有的氧化膜把乙醇的含量以氧气的浓度体现出来,对于食品来说,食品的鲜度是作为食重要参考指标。
传统测量食品鲜度的方法就是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来评价一种食品的鲜度。
但这种方法受人的主观性太强。
因此人民要通过一定的侧耳量指标来说明。
食品鲜度的测量与乙醇浓度的测量方法相似,都是通过一定的电极把相关的物质反应出来,并测量该物质的浓度,从而体现食品的鲜度。
3.3 军事方面
生物传感器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谷氨酸的测量,所以必须及时准确的测量谷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生产能力。
1980年谷氨酸生物传感器问世以来,生物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生化武器的战争中,侦检、鉴定和监测是生化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打好生化武器战争的必要条件。
因此,生物传感器凭借着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特点,成为了生化战争中不可缺少的装备。
1981年诞生的乙酰胆碱传感器和某种麻醉剂传感器,可以测量较多数的病毒。
例如,委内瑞拉病毒、流感病毒等。
近期,美观相关科学机构研究出来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同时检测出22种不同的病毒,这是生物传感器应用的又一巨大进步。
用DNA探针的方法来生产出的生物传感器,反应迅速灵敏、特异性强,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传统生化武器的及时测量。
随着单克隆抗体和微电子学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生物传感器的能力和适用范围也不断提高。
3.4 诊断方面
对于生物体内的多项指标,例如:核酸、蛋白质、维生素、酶、葡萄糖、激素等。
在现代医学检验中,这些项目是临床诊断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利用生物传感器可以及时转缺的测量这些指标、因此,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痛风病患者来说,有了生物传感器,就可以在家里对自身的状况进行检测。
在医学领域,我国已经自主研发了多种生物芯片,如,地中海贫血检测生物芯片、丙型肝炎病毒分型检测生物芯片、苯丙酮酸尿毒症检测生物芯片和肿瘤基因检测生物芯片等。
4.展望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生物单元的引入,生物结构固有的不稳定性、易变性,生物传感器实用化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目前真正商品化的生物传感器还很少。
因此人们做出了许多努力设想来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性能。
从而使其应用更广泛。
4.1 选择性
可从两个主要方面提高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一是改善生物单元与信号转换器之间的联系以减少干扰;二是选择、设计新的活性单元以增加其对目标分子的亲和力。
如在酶电极中加入介体或对酶进行化学修饰可提高这类电极的选择性,其中介体或用于修饰的物质大都具有一定的电子运载能力。
受此启发,一些研究者设想将酶活性中心与换能器之间用一些分子导线通过自组装技术连接起来以消除电化学干扰。
另外,随着计算化学的发展,更精确地模拟、计算生物分子之间的结合作用已经成为可能。
在此基础上就可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筛选出选择性和活性更好的敏感基元。
4.2 稳定性
克服生物单元结构的易变性,增加其稳定性,最常用的手段是采用对生物单元具有稳定作用的介质、固定剂。
研究表明选用合适的溶胶-凝胶作为生物单元的固定剂应用于酶电极,可大大提高生物单元的稳定性。
从而提高生物传感器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3 灵敏度
对于一些特定的分析对象,已研究出一些能大幅度提高灵敏度、降低检测限的方法。
如基于酚-醌氧化还原电对进行循环氧化还原来放大信号而将苯酚的检测限降至10-9数量级的气相微型生物传感器。
Turner等人研制的一种以NDA为敏感源的传感器,利用液晶分散技术将DNA聚阳离子配合物固定在换能器上,所有能影响DNA分子间交联度的化学和物理因素均能被灵敏地捕获,并反映为一个强的、具有/指纹0结构的圆二色谱吸收峰。
在用NDA-鱼精蛋白配合物测量胰蛋白时,检测限低至10-14mol/L。
随着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军事和过程监控等方面应用范围的扩大,对生物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获得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成本低的生物传感器,人们正着力于下面的研究与开发。
功能材料是发展传感器技术的重要基础。
由于材料科学的进步,人们可以控制材料的成分,从而设计与制造出多种用于传感器的功能材料。
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性能除了由功能材料决定外,还与其加工工艺有关,集成加工技术、微细加工技术、薄膜技术等的引入有助于制造出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的敏感元件。
对于复杂体系多种组分的同时测定,生物传感器阵列提供了一种直接、简便的解决方法。
人们正尝试用干涉、三维高速立体喷墨、光刻、自组装和激光解吸等技术发展多功能集成传感器,在尽可能小的面积上排列尽可能多的传感器。
目前,国外市场上已有可同时测定血液中6种组分的便携式分析仪和可测定16种组分的固定式分析仪。
5.结语
本文对生物传感器的具体含义做出了具体的阐述。
同时向读者具体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医药、军事方面的具体应用。
从而使读者认识到生物传感器在科学中巨大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同时,作者对未来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针对生物传感器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要求。
这既为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又为未来生物传感器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了具体的说明。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毛斌,刘斌,李工农,韩根亮,刘国汉.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04).
[2]徐善玲.新型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顿文涛,李勉,李燕,李聪,赵仲麟,袁超.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3(04).
[4]蒋雪松,许林云,卢利群,沈飞,周宏平.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23).
[5]李博.生物传感器的部分应用介绍[J].科技经济市场,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