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选择
谈德州市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选择问题

贝 :。 9993 0 (+ 6瓣 0S = 9. × 1 三 98 0 2
=
+ 10 2 0 0
j _ z )l 。 7 6
)
1 0 0. 3 2 i 0 0 8 1 n。
《 城市测 量规范》 . . 明确规 定 : 2 14条 城市平 面控制测 量坐标 系统
由以上推算可 以得 出 , 如采 用 18 9 0西安 坐 标 系 , 央经线 中
1 的选 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2 5c k 为原则 , . m/m 并根据城 17边长归 化 至 参 考椭 球 面再 投 影 至 高 斯 平 面 上 的变 形 值 为 +3 m/m, 出了 2 8m k 超 5mm/ 的要求 。 l ma 市地 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定 。 1如投影于抵偿高程面 上 的高斯正 形投影 3度带 的平面 直 ) 。 1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2 5c l 时 , ) . m/ ma 应采用高斯正形投影
后 选 取 了德 州 市 平 面 控 制 网 坐标 系 统 。
关键词 : 投影长度变形 , 斯正形投 影, 一 3带, 面控制 网坐标 系统 高 统 。 平
中图 分 类 号 : 1 4 U4 2 2 文献标识码 : A
0k A 取 y=1 m; 为 R k 城市平面控制 网坐标系统 的选择 是一切测 量工作 的基础 , 是 6 m; y为测距 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增量 , A
当△ 为负值 时 , 由于 Y ≥4 m令 Y 0 5k w=Y +A , 0 y 上式则可 为测距边 方向椭球面法截弧的 曲率 半径 , 平均 曲率半 径 R 近 写 成 , +A ) 一 V =20 0 用 ( y O 3 , 似代 替 。 德 州 市 驻 地 平 均 纬 度 B = 3 。 6 ,故 R = 7 2
城市测量

谢谢大家 !
数字线划图测绘
图根控制测量宜在各级控制点下进行,可采 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和全站仪极坐标法。 图根点高程测量采用图根水准、图根三角高程或 卫星定位测量方法。 当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增补测站点。
数字线划图测绘
采用摄影测量测绘数字线划图包括:影像获 取、像控点布设、像控点测量、野外调绘、空中 三角测量、定向建模、数据采集等过程。 像控点的平面位置可采用全野外测量、区域 网加密。地物点的平面位置宜采用数字摄影测量 工作站、综合法测图等方法测定。建筑区和基本 等高距为 0.5m 的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和等高 线宜由外业测绘;其余地区可采用平高区域网加 密,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测绘。
日照测量
新订的《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工程测量专 业新增了日照测量专业。日照测量是为规划管 理日照分析提供测绘数据的测量活动。 日照测量包括:建筑物平面位置、楼顶高 度、各层阳台的高度、室内地坪和室外地面高 程、窗户、阳台宽度、1~3 楼层层高等。 建筑物平面位置一般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 测量,地坪和地面高程采用水准测量,建筑物 及阳台高度一般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悬高测量 方法。
地形类别
高程中误差
平
地
丘陵地
≤ H/2
山
地
高山地
≤ H
≤ H/3
≤ 2H/3
数字线划图测绘
线划图测绘可采用全野外方法或摄影测量方 法,也可利用同一区域更大比例尺的、现势的线 划图进行编绘。1:500、1:1000、1:2000线划图 测绘内容: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等 要素,并应着重表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 项要素。
控制测量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为二、三、四等
CJJ08-1999[城市测量规范]学习
![CJJ08-1999[城市测量规范]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7426f6c6941ea76e59fa0418.png)
CJJ08-1999[城市测量规范]学习2.1.3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视城市和测区的规模均可以作为首级网。
首级网下用次级网加密时,视条件许可,可越级布网。
2.1.4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为原则。
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定。
可按下列次序选择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1. 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统一3°带的主子午线经度由东经75°起,每隔3°至东经135°。
2. 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依次采用1)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黄海平均水平面或城市平均高程。
3. 面积小于25km²的城镇,可不经投影采用假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2.1.8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2. 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5cm。
2.1.9 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首级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不宜小于30°,当受地形限制时个别角亦不应小于25°;2. 当三角网估算精度偏低时宜适当加测对角线或增设测距边以提高网的精度;3. 加密网可采用插网锁或插点的方法,一、二级小三角可布设成线形锁。
不论采用插网或插点的方法,因故未作联测的相邻点的距离,三等不应小于3.5km,四等不应小于1.5km,否则应改变设计方案。
4. 各等级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三角形的中心附近,同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1:3,对于单插点,三等点应有6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有两个交角为60°-120°的外方向。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正文1

第一篇城市勘察 1 城市测量1.1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2.1.3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GPS网、三角网和边角组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则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当需布设一等网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2.1.4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为原则,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定。
2.1.5 城市平面控制网未能与国家三角网联结,或联测国家点确有困难时,应在测区中央附近采用GPS定位或测定天文方位角,作为城市控制网的定向依据。
2.1.6 城市平面控制网观测成果的归化计算,应根据观测方法和成果使用的需要,采用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或继续沿用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2.1.9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等级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9的规定。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1.92.1.10 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2、各等级边角组合网中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10的规定。
边角组合网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1.10附录A 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A.0.1 1980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a=m短半轴b=.2882m 扁率α =1/298.257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959 第二偏心率平方e’2 =0.947 A.0.2 1954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 1 -长半轴a=m短半轴b=.0188m 扁率α =1/298.3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e’2 =0.4683A.0.3 WGS-84大地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长半轴a=m短半轴b=.3142m扁率α =1/298.第一偏心率平方e2 =0.013 第二偏心率平方e’2 =0.2232.2.7 各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
公路测量坐标系的选择

摘要:高等级公路勘测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路线定线与放线、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路基路面防护排水勘查、沿线设施勘测与调查、环境保护勘测与调查、临时工程勘测与调查、征地动迁勘测与调查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和研究上述前六项内容。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勘测;内容一、平面控制测量1、测量坐标系为了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需要建立测量坐标系。
常见的测量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
⑴大地坐标系。
地面上一点的位置(如P),可用大地坐标(L,B)表示。
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以起始子午面(即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面)和赤道面作为在椭球面上确定某一点投影位置的两个参考面。
如图1所示,过地面某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大地经度,用L表示。
规定从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由0°至180°称为东经;向西为负,由0°至180°称为西经。
过地面某点的椭球面法线(PP)与赤道面的交角,称为该点的大地纬度,用B表示。
规定从赤道面起算,由赤道面向北为正,从0°到90°称为北纬;由赤道面向南为负,从0°到90°称为南纬。
⑵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投影面上,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都是直线。
以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交点O作为坐标原点,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轴X,规定X轴向北为正;以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轴Y,Y轴向东为正,这样便形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
图1大地坐标系图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中,除中央子午线外,各点均存在长度变形,且距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
为了控制长度变形,将地球椭球面按一定的经度差分成若干范围不大的带,称为投影带。
带宽一般分为经差6°、3°,分别称为6°带、3°带。
⑶WGS—84坐标系。
如图3所示,图3 空间直角坐标系以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指向符合右手规则。
投影面与投影带的选择

s 0
2 H m H抵 ym s s1 s2 s 2 s0 0 R 2Rm
y H H m H 抵 2 Rm 2 ym H抵 H m 2Rm
19
2 H m H抵 ym s s1 s2 s 2 s0 0 R 2Rm
2 ym H抵 H m 2Rm
ym 40893.843m
2 ym H抵 H m 169m 2Rm
因为选定A点为控制网缩放的不动点(相当于在抵偿面内的“坐标原 点”,该点的坐标保持它在3°带内的国家统一坐标)。所以有:
工程测量投影面与投影带的选择(重点)
• 1999年《城市测量规范》规定: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 系的、相对独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 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城市平面 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不 大于2.5cm/km为原则,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 均高程而定。
3
(2)将参考椭球面上边长归算到高斯投影面上的变形影响:
1 ym s 2 2 Rm
s0
2
s0 s s1为投影归算边长,即在参考椭求面上的长度。
在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长度。
s 2 1 y m s0 2 Rm
2
由公式可以看出:s 2 的值总为正,即椭球面上长度归算 2 至高斯面上,总是增大的, s 2 值与 y m 成正比而增大, 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变形愈大。
3、面积小于25k㎡的城镇,可不经投影采用假定平面直角坐 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2
知识习题解答

工程测量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测量在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C ),在施工阶段主要任务是( A ),在运营管理阶段主要任务是( B )。
A.建立施工控制网和设计目标的位置放样B、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观测C、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D、控制测量2、铁路、公路的勘测工作分为( B )。
A、规划、初测和定测三个阶段B、初测、定测两个阶段C、地形图测量和中线测量两个阶段D、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两个阶段3、工业企业勘测设计阶段,一般( C )比例尺地形图用于初步设计阶段,( D )比例尺地形图用于施工设计阶段。
A、1:10000B、1:5000C、1;2000D、1:10004、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为( C )。
A、施工放样B、施工控制网的建立C、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和施工放样D、建筑物的变形观测5、施工控制网通常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投影面通常采用( C )。
A、国家坐标系参考椭园B、任意假定平面C、该地的平均高程面D、大地水准面6、施工控制网的多余观测数越大,控制网的( A )越高。
A、内、外部可靠性B、灵敏度C、图形强度D、观测难度7、工程控制网的二类优化设计是( B )。
A、网的图形设计B、观测值的精度设计C、网的基准设计D、网的费用设计8、常用陀螺经纬仪定向测定的方位角是( B )。
A、真方位角B、坐标方位角C、磁方位角D、独立坐标系的方位角9、进行1:1000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图根点(包括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应达到每平方千米有( C )。
A、4个点B、8个点C、16个点D、32个点10、在平坦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1;500比例尺地形图为( A ),1:1000比例尺地形图为( A ),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为( B )。
(此题非单选)A、0.5米B、1.0米C、2.0米D、4.0米11、工程平面测图控制网精度设计的依据是使平面测图控制网能满足1:500比例尺测图精度要求,要求四等以下(含四等)控制网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 A )。
测量规范及应用

nk m 1 l总 m (m 1) s 2 S
l独 (m 1) s
l必 n 1
(4)必要基线数为:
(5)多余基线数为:
l多余 l独 l必 (m 1) s (n 1)
1 (6)同步闭合环和重复基线:r l总 l必 m (m 1) s (n 1) 2
(7)独立闭合环个数:
r独 l多余
n k 6 1.6 4 m 3 1 1 l m ( m 1 ) s 3 2 4 12 (2)总观测基线数总为: 总 2 2
(1)观测时段数s为: S
(3)独立基线数为: (4)必要基线数为: (5)多余基线数为:
2.高程控制测量
2.1 水准测量
2.高程控制测量
2.1 水准测量
2.高程控制测量
2.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电磁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 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
2.高程控制测量
2.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2.高程控制测量
全站仪水准测 量新方法
La
VDb VDa Lb B A
3.地形图测量
3.2图根控制测量
解析图根点的数量,一般地区不宜少于下表规定
3.地形图测量
3.2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导线测量,宜采用6″级仪器1 测回测定水平 角。其主要技术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3.地形图测量
3.2图根控制测量
对于难以布设附合导线的困难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 支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可用6″级经纬仪施测左、右角 各1 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边长应往 返测定,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导线 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选择
(一)投影长度变形 城市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选择决定于网中投影长度变形。
平面控制网中的观测边长D 归化至参考椭球面上时,其长度将缩短△D 。
设归化高程(该边两端点高出于椭球体面的高程)为H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为R ,则有下列近似关系式:
R H
D D =△ (2) 椭球体上的边长S 投影至高斯平面,其长度将放长△S ,设该边两端点的平均横坐标为
y m ,则有下列近似关系式:
2
22R y S
S m =△ (3) 以上两项长度变化的相对数值的共同影响称为投影的长度变形:
R H R y S V m S -=22
2 (4)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的选择应满足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
2.5cm/km (即1/40000)。
因此城市平面控制网要采用国家统一3°带坐标系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城市中心地区位于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主子午线附近; 2) 城市平均高程面必须接近参考椭球面或平均海水面。
同时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城市为数不多。
因此,应根据城市所在地理位置及城市地面平均高程按下列次序选择坐标系统:统一3°带坐标系,抵偿坐标系,任意带坐标系。
对于面积小于25km2的小城镇,长度元素归化至城市平均高程面上,可以不经过高斯投影改正,直接在平面上进行计算。
(二)统一3°带坐标系和任意带坐标系 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的采用体现于网中边长和方向观测值的化算方面。
统一3°带坐标系统的长度归化,是把已经化算到两端点测站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D ,归算到参考椭球体面上。
距离归化的相对改正值计算公式为:
m m R h H D D
+-=△ (5)
式中 D △――归化改正值;
m
H ――两端点测站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平均高程;
h ――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
m
R ――参考椭球面在测区内的平均曲率半径,可按测区的纬度查表2。
统一3°带坐标系统的高斯投影长度改化公式为:
⎭⎬
⎫
⎩⎨⎧++=2222
24)(21m m m R y R y S s △ (6)
式中 S ――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
s ――投影至统一3°带高斯平面的长度;
y m ――边长S 两端点在统一3°带高斯平面上的横坐标的平均值;
y △――边长S 两端点在统一3°带高斯平面上的横坐标的增量。
在城市三、四等平面网的长度改化中,(6)式右端第三项可以略去。
统一3°带坐标系统,二、三等网的方向观测值进行高斯投影的方向改化,按下式计算:
)2)((6212121.2
y y x x R m
--="ρδ )2)((621122
2.1y y x x R m
+-=
"
ρ
δ 四等网的方向改化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m
m y x x R )(22122.1
1.2-=-="
ρδδ
(8) 上式中 1.2δ――测站点1向照准点2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1.2δ――测站点2向照准点1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值;
X 1、y 1、x 2、y 2――1、2两点在统一3°带高斯平面上的坐标值; y m ――1、2两点在统一3°带高斯平面上的横坐标平均值; R m ――参考椭球面在1、2两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
参考椭球体平均曲率半径 表2
任意带坐标系统的边长和方向观测值的化算和统一3°带的不同之处为:在高程归化时以城市平均高程面代替参考椭球面,在高斯投影的距离改化和方向改化时以城市中心区的某点的子午线代替统一3°带的主子午线来计算横坐标值。
这样可以使城市地区的边长的高城归化和距离改化的改正值明显减小,使不超过投影长度变形的限差。
(三)抵偿坐标带 抵偿坐标系为利用长度的高程归化和高斯投影的距离改化符号相反的特点,建立抵偿地带,使投影的长度变形小于规定的1/40000。
根据(2)、(3)及(4)式,如果测区的归化高程H 和控制边长的两端点的平均横坐标存在下列关系:
2
22R y R H m = (9)
则长度的投影变形就会得到抵消(V S /S=0),如果容许V S /S=1/40000,则存在一个抵偿地带。
根据(4)式,并设R=6371km ,可以算出抵偿带东西边缘的横坐标值:
2029
12742±=H y m
(10)
式中ym 和H 均以公里为单位。
由此算得抵偿地带的高程和相应的横坐标区间如表3。
由此可见,对于某一地区的平均高程只存在一定的抵偿地带,并且其东西宽度随地区
高程的增大而愈来愈狭窄,城市地区往往不会正好在这一范围内。
用人为地改变归化高程来使与高斯投影的长度改化相抵偿,但并不改变统一3°带的投影改化方法,称为抵偿高程面的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抵偿坐标系。
采用抵偿坐标系时,选择归化高程的修正值ΔH ,使
2
202m m
R y R H
H =+Δ (11) 式中 y 0――城市中心地区某点的在统一3°带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值。
设Hc 为经过抵偿修正后的归化高程值,则
2
2
2m c R y H H H =+=Δ (12) 例如某城市的中心地区的精度λ=120°35′,纬度φ=30°00′,城市平均高程H=5m ,按经纬度从表2中查得R m =6376.5km 。
按主子午线经度为120°的统一3°带投影,则Δλ=35′用下式计算城市中心地区横坐标的近似值
φ
Δλcos 857.10=y
(12)
式中y 0以公里为单位,Δλ以分为单位。
将以上数据代入,算得y 0=57.9km 。
按公式(12)及(13)算得:
m H c 26310005.63752)9.57(2
=⨯⨯=
H Δ=263-5=258m
将该地区的长度元素归化到参考椭球面上空258m 处的抵偿高程归化面上,然后再按统一3°带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则在城市中心地区(横坐标值为57.9km 处)地面控制点之间的投影长度变形完全抵消(投影长度比为1)。
采用抵偿坐标系的城市地区仍有东西宽度的限制。
设城市地区东西边缘与中心地区的横坐标差为Δy ,投影长度变形限制为1/40000,则
400001
2)(22
20220=+-m
m R y y R y Δ (15) 设R m =6371km,则上式成为:
2029
)(202
0=+-y y y Δ
(16)
根据(16)式,按不同的0y 可以计算得东、西边缘的横坐标值E y 、w y 。
例如当
km y 9.570=时,算得km y E 73=,km y w 36=,抵偿坐标系的东西宽度为39km 。
平面控制网采用抵偿坐标系的实质是将统一3°带的坐标系统中长度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缩放,因此这两种坐标系统的坐标换算是比较方便的。
设S 为统一3°带系统的长度元素,S c 为抵偿坐标系统中的长度元素。
两种坐标系统中长度元素之比为:
m
m c R H R S S Δ+= (17)
设缩放系数
m R H
q Δ=
(18)
则
q S S c
+=1 (19)
抵偿坐标系统和统一3°带坐标系的坐标换算按以下公式计算:
)(0x x q x x c -+= )(0y y q y y c -+= )(0x x q x x c c --=
)(0y y q y y c c --=
式中 x 、y ――统一3°带坐标系统中的控制点坐标;
c x 、c y ――抵偿坐标系统中的控制点坐标;
0x 、0y ――城市中心区的投影长度变形完全被抵消的点的坐标(在两种坐标系中具
有同样的坐标值)。
例如某城市中心区的0y =57.9km ,H=5m ,不处于抵偿地带。
今在国家统一3°带坐标系统的三等三角点下布设四等导线,采用抵偿坐标系。
将国家点的统一3°带坐标换算为抵偿
坐标系统的坐标及其反算列于表4和5。
抵偿坐标系化算为统一3°带坐标系坐标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