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绪论练习题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作业答案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作业答案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作业答案安徽大学1、4.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松软的馒头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炒菜时油烟上升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正确答案) 3、2.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4.研究地球的公转及自转时地球都可视为质点.[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单选题]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m(正确答案)C.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40cm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20min6、80.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向右盘加入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右边,去掉其中最小砝码,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单选题] *A.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横梁重新水平平衡(正确答案)7、67.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光年是时间单位,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B.电子的尺度比原子的尺度大;原子核带负电,电子带正电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D.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答案)8、52.“凿壁偷光”原指凿穿墙壁,让邻舍的烛光透过来,后用来形容家贫而勤奋读书。

下列诗词中与“凿壁偷光”描述的现象相同的是()[单选题] *A.床前明月光(正确答案)B.潭清疑水浅C.池水映明月D.掬水月在手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正确答案)B.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其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就越多D.磁体之间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但磁场并不存在10、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洗澡时,洗澡水的适宜温度约为40℃(正确答案)B.0℃的冰比0℃的水冷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4℃D.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0℃11、7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你认为不能够完成的是()[单选题] *A.测量牛奶的密度B.鉴别金戒指的真伪C.鉴定铜球是否空心D.测一捆铜导线的长度(正确答案)12、78.有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各一个,已知ρ铁=8×103kg/m3,ρ铜=9×103kg/m3,ρ铅=3×103kg/m3。

大学物理实验部分绪论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部分绪论答案

2
10 组数据结果如下: 测量次数 1 1.925 2 1.919 3 1.943 4 1.911 5 1.905 6 1.917 7 1.923 8 1.936 9 1.920 10 1.940 1.9239 平均 测量列的标准误差������ =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 =
∆������ ������
+
∆ℎ ℎ
= 23.75 + 8.84 = 0.31%
0.02
∆S = S ∗ ������������ = 1318 ∗ 0.31% = 4������������2 S = S ± ∆������ = (1318 ± 4)������������2 4) ������������ =
3
1
Vi2
2
������ 200 T = T ± ������ ������
1
(2).因为测量了 6 次,所以满足τ分布,故有: 测量次数 i c������ ������������ = ������������ − ������ ������������2 1 0.203 -0.015 0.00000225 2 0.198 -0.065 0.00004225 3 0.212 0.075 0.00005625 4 0.215 0.105 0.00011025 5 0.192 -0.125 0.00015625 6 0.207 0.025 0.00000625 平均c = 0.2045 ������������ = 0 ������������2 = 0.00037350 测量列的标准误差������ =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 =
0.02 0.02
∆V = ������ ∗ ������������ = 7.28 ∗ 0.47% = 0.03������������3 V = ������ ± ∆������ = (7.28 ± 0.03)������������3

物理实验绪论练习题

物理实验绪论练习题

物理实验绪论练习题(2012 级)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判断选择题(共20 分,每题2 分)将所选结果的标号(字母)填入下表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选择结果1. 下面哪种说法正确?A. 间接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决定。

B. 间接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计算器数码显示位数的多少决定。

C. 间接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所用的单位决定。

D. 间接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其不确定度决定。

2. 某物理量的测量结果为n=1.6532(0.0007),下面对该结果的解释哪种是正确的?A. 表明该物理量的数值有两种可能,即n=1.6525 或n=1.6539 。

B. 表明该物理量的数值是(1.6525,1.6539)区间内的任何值。

C. 表明该物理量的真值有较大的概率位于(1.6525,1.6539)区间内。

D. 表明该物理量的真值不在(1.6525,1.6539)区间内。

3.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以各次测量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这样做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B. 这样做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C. 这样做可以得到该物理量的真值。

D. 这只是处理测量数据的一种方法,不能减小误差,与真值也没关系。

4. 以下关于系统误差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系统误差是没有规律的误差。

B. 系统误差就是指来源于测量仪器的误差。

C. 系统误差是正性误差。

D. 系统误差是可正可负的。

5. 用最小分度为0.2s 的计时器测量时间,一次测量的结果是56.4s,正确的表达式是哪一个?A. 56.4(0.1)s C. 56.40(0.06)sB. 56.40(0.10)s D. 56.4(0.2)s6. 已知D HM24πρ= ,其中M = 276.180(0.020)g ,D = 3.662(0.005)cm,H = 12.180(0.010)cm,M、D、H 这三个测量量中哪一个量的测量对ρ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A. M 的测量对ρ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物理实验绪论

物理实验绪论
• 我们开出的物理实验绝大多数都是综合性实验, 利用多方面知识来达到一个目的。
一、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与作用
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并且与实验技能和方法的进步相联系
1. 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物理量的测定方法
2. 了解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的构造原 理,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3. 基本具备从观察现象、测量数据、分析处 理试验结果到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物理实验绪论
物理实验绪论
一. 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与作用 二. 测量和误差的基本概念 三. 测量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 四.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五、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误差与有效数字练习题
绪论作业:P12:1,5,6,7
前言
•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自然现象 总结提出假设
实验
理论
• 我们大多数实验都是训练同学如何利用物理仪 器和物理原理测量物理参数。例如重力加速度、 表面张力等等。
[例1]测量某一长度得到九个值: 42.35, 42.45, 42.37, 42.33, 42.30, 42.40, 42.48, 42.35, 42.29 (均以毫米为单位)
(这一组数据可能不太好,但作为示例还是可以的)
求置信概率为0.68, 0.95, 0.99时测量 列的平均值,标准差和A类不确定度?
4. 培养自己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二、测量和误差的基本概念
1标准单位、2测量、3真值、4误差
1.测定物理量的大小
标准单位:为了进行测量,必须规定
一些标准单位,如选定质量的单位为公 斤,长度的为米,时间的单位为秒,电 流强度的单位为安培等
2.测量 就是将待测量与这些选作为标准单 位的物理量进行比较,其倍数即为物理量的 测量值。

中山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作业

中山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作业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 》课程报告模板实验 A0 绪来自课作业预习操作记录
实验报告
总评成绩
《基础物理实验(I) 》课程实验报告
学院: 实验人姓名、学号: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专业: 参加人姓名、学号: 上午[ 室温: ] 下午[ ] 晚上[ ] 年级:
相对湿度:
实验 A0 绪论课作业
题 1:采用钢卷尺,分别测量长方形实验桌的长度 L 和宽度 W,数据如下表所示。请 计算实验桌长 L、宽 W、面积������ = ������ × ������的平均值及其实验标准差。要求写出计 算步骤及计算公式,计算时需注意直接测量量和间接测量量计算方法的区别。 次数 i 长度 L/cm 宽度 W/cm 1 180.23 75.15 2 180.20 75.19 3 180.16 75.10 4 180.18 75.12 5 180.19 75.13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编制,仅用于教学。未经允许,请不要擅自在网络上传播。 Page / 2016 年 02 月 19 日更新
题 2:在题 1 基础上,计算桌长 L、宽 W、面积������的扩展不确定度∆������,并将最终结果写 ̅ ± ∆������的形式。计算时需考虑自由度,要求写出计算步骤及计算公式。 成������ = ������ 题 3: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需要测量单摆多次摆动的总时间 t 再计算摆动 的周期 T。假设单摆的摆长约为 800mm,用最小刻度为 1mm 的钢尺测量。测 量者按秒表的反应时间为 0.4s, 秒表最小刻度为 0.1s。 根据不确定度均分原理, 试确定测量 t 时单摆的摆动次数至少需多少次?本题中只考虑 B 类不确定度。 题 4: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实验测量条件如题 3,如果要求重力加速度 g 测量结果的 B 类标准不确定度不大于 1%, 试确定测量 t 时单摆的摆动次数至少 需多少次?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2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2

⼤学物理实验习题-2绪论部分⼀、选择题1、依据获得测量结果⽅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两⼤类,即()A:多次测量和单次测量B: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C: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D:以上三种分类都正确2、以下哪个不属于物理实验()A:利⽤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B:利⽤弹簧秤称⼩铁块的重量C:伽⾥略的斜塔实验D:爱因斯坦发现光的粒⼦性3、对⼀物理量进⾏等精度多次测量()A:误差的平⽅和为最⼩B:测量值(或误差)⼀定遵从正态分布C:测量值(或误差)⼀定遵从均匀分布D:其算术平均值是误差为零的值4、对⼀物理量进⾏多次等精度测量,其⽬的是()A:消除系统误差B:消除随机误差C:减⼩系统误差D:减⼩随机误差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可以减⼩随机误差B:多次测量可以消除随机误差C:多次测量可以减⼩系统误差D: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6、对⼀物理量进⾏等精度多次测量,其算术平均值是()A:真值B:最接近真值的值C:误差最⼤的值D:误差为零的值7、测量结果的标准表达式为X=X±U,其含义为()A:被测量必定等于(x-U)或(x+U)B:被测量可能等于(x-U)或(x+U)C:被测量必定在(x-U)和(x+U)之间D:被测量以⼀定概率落在(x-U)或(x+U)之间8、下列测量结果中,准确度最⾼的是()A :1L =102.3±0.2 ㎝B :2L =103.52±0.05㎝C :3L =1.246±0.005㎝D :4L =0.0056±0.0002㎝9、对某测量对象进⾏多次测量,测量结果为)(x u x x c ±=,其中)()()(22x u x u x u B A c += ,()(x u A 、)(x u B 分别为其A 类不确定度、B 类不确定度。

问被测量的真值落在)](),([x u x x u x c c +-范围内概率为()A .68.3%B .95%C .57.7%D .100%10、对某测量对象进⾏单次测量,测量结果为)(x u x x c ±=,其中)()(x u x u B c ==3A,)(x u B 为其B 类不确定度。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考题及其解答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考题及其解答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考题及其解答一、绪论课最基本应该掌握的内容:(1)数据处理的四种方法: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统计与直线拟合法,另外,还有最小二乘法、计算器法。

前四个是最基本的;(2)误差传递基本方法:对数微分法、全微分法。

具体的传递涉及:正方体、长方体、圆面、圆柱体、球体,两个刻度相减对应的距离的对应的仪器误差;(3)结果表达式的书写的基本要领;一、绪论课1.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量具误差与调整误差、理论误差与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分为可定系统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结果表达式的规范写法与相对误差、三要素:测量值、不确定度和单位;单次测量结果表达式的写法—极限误差;多次测量、仪器误差、仪器标准差、②置信概率(置信度)例(1)测量结果表达式的三要素,是指、、。

例(2)在直接、单次测量的结果表达式中,常用仪器的极限误差Δ作为测量的不确定度,则该结果的置信概率为:()(A)68.3% (B)95.5% (C)99.7% (D)不能确定例(3)某长度的计量测量结果写成:L=25.78±0.05(mm)p=68.3%,下列叙述中哪个是正确的?1待测长度是25.73mm或25.83mm2待测长度是25.73mm到25.83mm之间3待测长度的真值在区间25.73mm~25.83mm内的概率为68.3%4待测长度在25.73mm~25.83mm内的概率是68.3%解:D正确的,因为待测长度的真值应该在25.73mm~25.83mm内的置信概率为68.3%。

2.真值、测量值、误差(绝对误差)的区别例(1)依照测量方法的不同,可将测量分为和两大类。

例(2)1)对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多次测量,其算术平均值是()A.真值;B.最接近真值;C.误差最大的值;D.误差为零的值3.偏差、标准误差、标准偏差、视差的区别4.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有界性、单峰性、补偿性和对称性)、粗大误差例(1)电表未校准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属于()(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粗大误差(D)未知误差5.已定系统误差、未定系统误差、不确定度、总不确定度、标准差传递、仪器误差传递、对数微分法例(2)电表未校准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属于()(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粗大误差(D)未知误差6.误差传递:对数分法、全微分法、7.有效数据:从仪器直接读取,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例(1)某物体的长度为1.366355cm,若用毫米尺测量,其值为cm;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其值为cm;用0—25mm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其值为cm。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作业答案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作业答案分析

265习题答案1. 测读实验数据。

(1) 指出下列各量为几位有效数字,再将各量改取为三位有效数字,并写成标准式。

① 1.0850㎝ 5位 1.08㎝ ② 2575.0g 5位 g 31058.2⨯③ 3.1415926s 8位 3.14s ④ 0.86429m 5位 0.864m ⑤ 0.0301㎏ 3位 0.0301kg ⑥ 979.4362-⋅scm6位 2979-⋅scm(2) 按照不确定度理论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改正以下错误:① 0.30m 等于30cm 等于300mm 。

改正: 0.30m 等于30cm 等于mm 2100.3⨯.② 有人说0.1230是五位有效数字,有人说是三位有效数字,请改正并说明原因。

改正: 0.1230是四位有效数字原因: 以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为起点,从左往右数,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有效数字.③ 某组测量结果表示为:d 1=(02.0800.10±)cm d 2=(123.0800.10±)cm d 3=(002.08.10±)cm d 4=(12.08.10±)cm 试正确表示每次测量结果,计算各次测量值的相对不确定度。

改正: d 1=(02.080.10±)cm %2.0%10080.1002.0)(1=⨯=d E r d 2=(2.08.10±)cm %2%1008.102.0)(2=⨯=d E rd 3=(1.08.10±)cm %1%1008.101.0)(3=⨯=d E rd 4=(2.08.10±)cm %2%1008.102.0)(4=⨯=d E r2. 有效数字的运算(1) 试完成下列测量值的有效数字运算:① sin20°6′sin20°5′=0.34338 sin20°7′=0.34393 所以 sin20°6′=0.343659694=0.3437② lg480.3lg480.2=2.68142 lg480.4=2.68160266 所以 lg480.3=2.681512578=2.6815 ③ e 3.250e 3.249 = 25.764 e 3.251 =25.816 所以 e 3.250 =25.79033992=25.8(2) 某间接测量的函数关系为 21x x y += ,1x ,2x若 ①cmx )1.01.1(1±=, cm x )001.0387.2(2±=;②mm x )02.013.37(1±=,mm x )001.0623.0(2±=; 试计算出y 的测量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绪论练习题(2007)
一、填空题
1. 下列情况产生的误差属于哪一类?(填写“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
电表的接入误差属于;
水银温度计毛细管粗细各处不均匀产生的误差属于;
最小分度后一位的估读误差属于;
测量者的习惯偏向产生的误差属于;
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的误差属于。

2. 一个五位有效数字除以一个三位有效数字,结果的有效数字是位。

对一个六位有效数字开方,结果的有效数字是位。

3. 在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式中,本教材约定包含因子采用分布在概率接近(或等于)
下的数值,k = 。

4. 进行等精度测量时,要求均不发生改变。

5. 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有。

6. 计算时,在测量仪器相关信息缺乏的情况下,Δins可近似地按测量仪器
取值。

7. 进行单位变换时,有效数字的位数 ;进行有效数字运算时,常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应该比其它参与运算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

二、判断选择题
8.在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计算器显示的位数决定。

B.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决定。

C.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其不确定度决定。

D.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所用单位的大小决定。

9.下面的几组数据修约(取四位有效数字)中,完全正确的是哪一组?()。

A.9.53163修约为9.532 , 4.76952修约为4.769
B.310.458修约为310.5 , 15.0054修约为15.00
C.25.0600修约为25.06 , 5.73258修约为5.733
D.62.5149修约为62.51 , 8.21947修约为8.219
10.某长度的测量结果为L= 25.367(0.005)mm,下列的解释中哪种是正确的?()
A.长度的测量值是25.362mm或25.372mm。

B.被测量的真值位于区间〔25.362mm,25.372mm〕之内的可能性(概率)较大。

C.被测量的真值是位于〔25.362mm,25.372mm〕之间的某一值。

D.以上的解释都不对。

11. 下列测量结果的表达式中哪一个正确?( )
A .T = 1.78(0.6)s
B . L = 35.26(0.45)g
C .R = 35.78(0.05)Ω
D .V = 341.52 m/s (23cm/s ) 12. 34213y x N +=,已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N 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
y 和x )()(y u x u 和 A . )()23()()12()(222223y u y x u x N u +=
B . )()23()()12()(2223y u y x u x N u +=
C . )(23)(12)(23y u y x u x N u +=
D . )(23)(12)(2426y u y x u x N u +=
13. 用同一块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第一次测量一个周期为1.6s ,第二次测量连续10个周期为16.3s ,第
三次测量连续100个周期为162.6s 。

下面的哪种说法正确?( )
A .由于用的是同一块表,且每次的测量都是单次测量,因此测得的单摆周期有相同的不确定度。

B .第三次连续测量的周期多,测得的单摆周期不确定度大。

C .第一次只测量了一个周期,测得的单摆周期不确定度小。

D .以上说得都不正确。

三、改正表达式中的错误,并要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正确结果
14. P = 5158(300)g
15. E = 1.93×1011(4.55×109
)N/m 2 16. D = 6371 km = 6371000 m = 637100000 cm
17. H = 29.05×104(1500)km
18. n = 14.6257(0.12)
四、用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9. 116.5-1.42
20. 0.02212
21.
, 26.3=x =x ln 22. 6
.1160.1215040−× 23. 一个正方体长a = 4.35(0.05)cm ,宽b= 2.64(0.05)cm ,高c =3.50(0.05)cm ,
则体积V =
五、绘制实验曲线图(15分)
24. 下面是电阻阻值R 随温度t 变化的数据,请绘出实验曲线。

t (℃)
15.5 26.5 35.0 45.0 54.9 60.0 R(Ω)
2.807 2.919
3.003 3.107 3.155 3.261
六、计算题(15分)
25. 下面是一组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回归系数和,建立回归方程,
a b bX a Y +=并计算相关系数r 。

i X
8.55 19.00 30.27 40.34 55.09 60.40 72.25 i Y 6.50 7.80 9.06 10.62 11.69 13.00 1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