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学·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 )
农业生态系统除了具有从自然生态系统 之外, 继承下来的 自然环境组分 之外 , 还有 人工环 境组分 . 无论是水体 , 土体 , 气体甚至辐射 , 无论是水体, 土体, 气体甚至辐射,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都或多或少受到人类不同 程度的调节和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禽舍, 程度的调节和影响 .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禽舍 , 温室, 仓库, 厂房, 住房等生产, 加工, 温室 , 仓库 , 厂房 , 住房等生产 , 加工 , 贮 存和生活设施都会成为系统内生物生活环境 的一个组成部分. 的一个组成部分 . 设施中的环境与自然环境 相比, 相比 , 温 , 湿 , 光 , 养分等条件都受到较大 的改变,而目有独特的特点. 的改变,而目有独特的特点.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 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 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 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 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 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称为生态系统.简言之, 称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 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 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Natural Ecosystems Net Productivity Trophic Interactions Species Diversity Genetic Diversity Nutrient Cycles Stability (resilience) Human control Temporal Permanence Habitat Heterogeneity Medium Complex High High Closed High Independent Long Complex Agroecosystems High Simple, linear Low Low Open Low Dependent Short Simple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涉及到生物多样性、陆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
它既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农田:农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农田的土壤和水质状况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2. 作物:作物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部分。
作物的选择和种植方式决定了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多样化的作物种植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农业系统的风险。
3. 动植物: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对土壤肥力的改善、病虫害的控制以及传粉和授粉作用起着关键作用。
保护和增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多样性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外界压力的能力。
4. 农业活动者: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是决定其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农民的知识、技能以及农业管理和经营模式,决定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生态效益。
农业活动者应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平衡发展农业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需求。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以下列举几个重要功能:1. 保持土壤和水资源: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植被保护和循环利用农田中的水和养分,减少水土流失和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农田的植被覆盖也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维持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多样性对维持食物链、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生境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农业经营和管理能够保障农田中的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3. 提供食物和营养:农业生态系统是粮食和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种植方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营养。
农业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发展起来的生产活动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因此,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和意义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农业生产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生态系统。
它包括作物、养殖物种、土壤、水源以及与其相互关联的生物、能量、物质等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农业生产涵盖了许多农产品种类,以及众多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农业生态系统。
2. 循环性: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循环利用,形成自然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
3. 整体性: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整体。
4. 平衡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农业生态系统由以下要素组成:1. 作物:主要指用于食物或经济目的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
2. 养殖物种:包括家禽、畜牧等养殖的动物。
3.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对植物生长和养殖动物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水源:提供了农作物生长和养殖动物所需的水分。
5. 气候: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需要考虑气温、日照、降水等气候因素。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原则为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下是应遵循的管理原则:1.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避免单一作物、单一品种的种植或饲养。
2. 施肥管理: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病虫害控制:采用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的方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安全。
4. 轮作休耕: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和休耕,减少土壤疲劳,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1.3农业生态系统

(二)农业环境组分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干预下的生态系统,除了具有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下来的自 然环境组分之外,还有人工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是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下来的, 包括由大气环流和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光照、降水、温度等,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 质和土壤水分等因素。这些环境组分通常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干预,甚至大气成分 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是水体、土体、气体,甚至辐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都 或多或少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广义的人工环境包括所有受人类活动影响 的环境,可以分为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 1.人工影响的环境 人工影响的环境是在原有的自然环境中,人为因素促使其发生局 部变化的环境。 2人工建造的环境 人工建造的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进 行模拟或塑造的环境。 (1)无土栽培环境。 无土栽培通过人工创造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 (2)大棚﹑温室环境 通过建造大棚和温室来控制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 (3)集约化养殖环境 通过建造畜舍、 禽舍控制饲养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 湿 度和光照条件、最大限度地节约饲料能量、提高家畜、家禽的生产力。
根据各种资源的时间节律和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从时间上合理搭 配各种类型的农业生物,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形成农 业生态系统随着时间推移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结构,这就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时 间结构。
时间结构是根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节律与环境因子的节律性变化安排农 业生产,进行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时间结构,从时间方面有利于更 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面。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物质循环和营养网络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和养分循环,通过营养网络,农作物 获取养分,同时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物多样性保持
2 气候调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至关重要。
农业生态系统可以通过释放氧气、吸收二 氧化碳等调节气候。
3 土壤保持
4 自我修复能力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和环 境因素。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生物群落和环境因 素的组合。它包括农作物、土壤、水资源、气候等多个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农作物
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各种农田 植物。
土壤和土壤生物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其中包含有益 生物和微生物。
有机物
包括农业废弃物、化肥、农药等对生态系统 有影响的有机物质。
水源
包括灌溉水和降水等水资源,是农业生态系 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光合作用和能量流
光合作用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农作物可以将光能转 化为化学能,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系统
可持续农业
采取可持续农业实践,减少对 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水资源保护
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 费。
轮作和休耕
采取轮作和休耕等农业管理措 施,保护土壤和生态系统的质 量和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可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
生态农业知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农业知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土壤、作物、农业机械、水源、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生物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所有生态系统中最受欢迎的之一,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以满足人类的食品需求。
但是,农业生态系统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人类活动等。
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由土壤、作物、农业机械、水源、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这种结构有助于为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组成部分的作用。
土壤土壤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植物生长的场所,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土壤是由不同类型的岩石、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组成的。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对植物、动物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不同的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了复杂的网络,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改进土壤肥力,储存和释放水分和养分,调节土壤酸碱度等作用,从而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物植物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物包括了大量的水果、蔬菜、谷物、树木等,它们有着不同的生长周期和适应能力,同时,植物也需要依赖于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才能得以保持生长和发展。
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包括了用于种植、收获和加工农产品的设备和机器。
这些设备和机器通常是由燃油、电力或其他能源提供能量,它们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设备和机器的使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水源水源是生命之源,对农业生态系统同样非常关键。
水对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发展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农业活动需要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管理方式来节约水资源的消耗。
动物动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动物是人类食品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动物排放的尿液和排泄物在土壤成分和循环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并举例说明

什么是农业生态系统并举例说明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人类经营和利用的农业土地、水域、生物等自然资源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它不仅包括了作物、畜禽等农业生产要素,还包括了土地、水源、空气、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农业生产,同时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面列举一些农业生态系统的例子:1. 水稻种植生态系统: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生态系统中包括了水稻田、水稻种子、水稻根系、微生物等要素。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水量、施肥、拔草等,以保证水稻生长健康,并保持生态平衡。
2. 果树种植生态系统:果树种植生态系统包括了果树、土地、气候、水源、生物等要素。
在果树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施肥、喷药、修剪等,以保证果树的健康生长,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3. 畜禽养殖生态系统:畜禽养殖生态系统包括了畜禽、饲料、饮水、环境等要素。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饲料、饮水、防疫等,以保证畜禽的健康养殖。
4. 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水产养殖生态系统包括了水产、水质、水温、养殖环境等要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水质、水温、饲料等,以保证水产的健康养殖。
5. 茶叶种植生态系统:茶叶种植生态系统包括了茶树、土地、气候、水源、生物等要素。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施肥、修剪、采摘等,以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6. 蔬菜种植生态系统:蔬菜种植生态系统包括了蔬菜、土地、气候、水源、生物等要素。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施肥、灌溉、防虫等,以保证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7. 水果种植生态系统:水果种植生态系统包括了水果、土地、气候、水源、生物等要素。
在水果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施肥、灌溉、防虫等,以保证水果的品质和产量。
8. 蚕桑种植生态系统:蚕桑种植生态系统包括了桑树、蚕、土地、气候、水源、生物等要素。
在蚕桑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施肥、修剪、养蚕等,以保证蚕桑的产量和品质。
9. 花卉种植生态系统:花卉种植生态系统包括了花卉、土地、气候、水源、生物等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04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推广
生态农业是一种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模式,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推广,可以促进农业的绿色转型,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法规建设
为了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将加强相关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农业管理条例, 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坏农业生态系统行为进行惩罚。
农业生态系统的教育与普及
教育普及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农 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土壤质量提升
通过合理轮作、种植绿肥 等措施,提升土壤质量, 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 壤环境。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保护
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 体污染和过度开采,保护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喷 灌、滴灌等,提高灌溉水 的利用效率。
水土保持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植 树种草、修建梯田等,减 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地生 产力。
净化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通过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可以净化空气和水质,减少环境 污染。
农业活动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可以通过堆肥等方式转化为肥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 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提供休闲与文化价值
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提供物质产品,还具有休闲和文化价值 ,如乡村旅游、农家乐、农业体验等,为人们提供了亲近 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
03
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之间、环境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 2概括起来,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答:(1)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2)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提出• (3)系统论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4)生态工程原理及技术应用•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 3进入90年代,生态学研究热点集中在什么方面?• 答: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社会经济发展主题。
• 4农业生态学的性质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答:• 任务: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问题,探讨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生态学的根本任务。
•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1. 概念: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系统的层次性和有序性、系统的结构• 2.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答: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组分包括:太阳辐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土壤。
• 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别有哪些?• 答: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 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 4.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答:1、生物组分2、环境组分• 5.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别有哪些?• 答:结构: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结构2、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3、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价值流、• 6.农业生态系统有那些特点?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区别:• 1、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3、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5、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7、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8、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9、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服从的规律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10、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第三章生物种群1概念:种群、种群密度、天然密度、生态密度、环境容纳量、环境阻力、种群调节、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调节、种间调节、生态对策、邻接效应2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2、种群的数量特征3、种群的遗传特征4、邻接效应3种群的增长模型类型及发生条件?答:一、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食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其增长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
)包括:1、种群离散增长模型2、种群连续增长模型二、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4举例说明种群间相互关系类型。
答:一、正相互作用1、互利共生2、偏利共生3、原始协作、4种间结合二、负相互作用1、竞争2、捕食与寄生3、化感作用5什么是生态对策?类型?不同对策生物生态特征?答:1、生态对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
2、一类是生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值率(r)高,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用于多种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
另一类是生物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不具较大扩散能力,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常保持在最大环境容纳量(k)的水平。
3、r对策生物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k对策生物具有稳定环境的作用。
6简述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作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3、蜜蜂与虫媒授粉的互利作用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第四章生物群落1概念:生物群落、群落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群落的交错区(生态交错带)、边缘效应、生态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顶极群落、2、生物群落结构理论及其农业应用。
答:1、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群落的水平结构3、群落的时间结构4、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5、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3群落演替的原因与类型答: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是群落内部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1、外因演替,①气候性外因演替②土壤性外因演替③生物性外因演替④人为演替2、内因演替4典型旱生演替系列是什么答:①第一群落阶段②苔藓群落阶段③草本群落阶段④木本群落阶段5简述顶级群落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的利用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4、建立仿自然演替群落结构的人工群落5、农田杂草防除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1概念:耗散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生态金字塔、林德曼效率及十分之一定律2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答:人工辅助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燃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
它的投入可以大大强化和辅助生态系统中生物对太阳光能的固定、转化和流动。
3什么是耗散结构?并简述耗散结构理论。
答: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持续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表述了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不断交换,增加系统的负熵,使系统保持有序状态和一定的稳定性。
4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有几种类型?答: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
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5生态系统的能流路径有哪些?答:第一条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取食消化,称为二级生产者;二级生产者又被称为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所取食消化,称为三级生产者;还有四级五级生产者等。
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蚀食物链;再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到腐蚀食物链;再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无机物质。
第三条路径:无论哪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5、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能流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能量流动分析是对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转化、散失过程的描述,一般多采用的是模型图解法。
步骤:第一步,确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确定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第三步,确定各组分之间的实物能量流动或输入输出量。
第四步,将实物量换算为能量。
第五步,绘制能量流动图。
第六步,能量流动分析7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调控途径是什么?答:扩源、强库、截流、减耗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1概念: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库、物质流、周转率与周转期、循环效率、、食物链的生物学放大作用、生物浓缩•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两大类型• 答: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3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的来源及损失途径。
• 答:来源,一是生物固氮,即通过豆科作物和其他固氮生物固定空气中的氮;二是化学固氮,即通过化学工厂将空气中氮合成氨,再进一步制成各种氮肥。
也有少量氮在空气中闪电时氧化而成硝酸,随降雨而进入土壤中。
• 损失:一是挥发损失,即由于有机质的燃烧分解或其他原因导致氨的挥发;二是氨的淋失,主要是硝态氮由于雨水淋洗而损失;三是在水田中或土壤通气不良时,硝态氮受反硝化作用而变成游离氮,导致氮素损失。
• 4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干扰及引起的环境问题?• 答: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大气库中CO2浓度的剧增。
• 5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干扰,与氮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6、人类活动对磷循环的影响与磷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 答:主要表现为土壤供磷能力因有机质分解及取走收获物而逐渐下降,而施用磷肥可有效补充有效磷。
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及肥料淋失会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
• 7农业生态系统物流模型的建立(基本步骤)• 答:• 8、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有哪些?• 答:1、种植制度中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的作物及其类型• 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3、农、林、牧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使秸秆还田。
• 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的归还率。
• 9.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农业面源污染、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农药施用对环境的污染、农牧生产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章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农业资源的分类• 答: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2、农业资源的特点• 答: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和综合利用原则• 3、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控制• 答:• 4、论述中国现阶段面临的生态问题。
第九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1概念:生态系统的稳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阈值、生态平衡、生态容量• 2自然系统稳态机制?• 3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有哪些?• 答:1、生态失调在结构上的标志• 2、生态失调在功能上的标志• 4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答:一是自然原因,如气候条件突变,灾害性病虫害的突然的发生;二是人为原因,如人们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工业“三废”污染等,而人为因素常常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 5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有哪些?• 答:一、增加组成成分的多样性• 二、不超过生态阈值• 三、优化食物链结构• 四、人为调控生态环境• 五、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 答:•• 7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 答:一方面,农业生态系统从自然界继承了自我调节能力,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农业生态系统承载了经济、社会服务职能,受人类在不同层次的干扰和调控。
因此,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和稳定,取决于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人类技术调控手段。
•第十章• 国外替代农业理论• 答:尽可能减少现代工业产品尤其是化工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减轻工业产品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充分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组织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自身良性循环和长久发展。
• 生态农业• 可持续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中国生态农业的定义和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