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荷马史诗两大英雄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伦理形象比较之新探

荷马史诗两大英雄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伦理形象比较之新探作者:胡曦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摘要:在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分别是交战双方最具重量级的英雄。
出于种种原因,历来读者喜欢在伦理道德层面上贬阿褒赫。
笔者认为,加在阿身上的一些贬词有失公允,赫也是缺点纷呈的英雄。
本文尝试从处理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的视角,从孝爱、情爱等感情的模式,从勇武信义、坦荡磊落等军人行为准则几方面重新评判阿、赫的伦理形象,得出两人都不很符合文明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只是阿更符合野蛮时代的英雄观的结论。
关键词:荷马史诗;阿喀琉斯;赫克托耳;英雄;伦理;道德荷马史诗享誉全球,作为被马克思所称道的“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它不仅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代表着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不仅是人类处在野蛮时代的全盛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非同一般的价值,更包含着古希腊最初伦理道德思想的萌芽,为日后希腊人的伦理道德观,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伦理道德观树立了典范,可算是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活水源头。
[1]荷马史诗乃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在《伊利亚特》里,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分别是交战双方最具重量级的英雄,尤以阿为主角中的主角(按:《奥德赛》中这两位英雄都已离世,主角成了其他英雄,但阿的鬼魂仍有出场,其伦理观、价值观仍有展现,算对《伊利亚特》中其伦理形象的补充,本文也将涉及,故标题用“荷马史诗”不用“《伊利亚特》”)。
尽管赫常被当作阿的衬托或参照定位,可历来读者或出于对胜利的侵略者的愤慨,对失败的反侵略者的同情,或因对阿某些极端行为印象过深,或因认真阅读的是荷马史诗的节选版、改编版而非完整版、原版,往往情难自禁地在伦理道德层面上褒第二主角赫克托耳而贬第一主角阿喀琉斯。
虽也有人从生活和艺术的双重角度出发,评价阿的形象更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富感染力,却仍是以赫比阿品德高尚,性格完美,符合理想的伦理观、普世的价值观为前提的。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doc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都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形象特征。
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英雄之一,他是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军队最强壮的战士之一。
他的形象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大的战斗能力。
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最强壮的战士之一,他几乎没有对手。
他可以信手拈来地击败任何敌人,并在特洛伊战争中打败了许多特洛伊军队的军官和士兵。
2. 冷酷的个性。
阿喀琉斯是一个冷漠、骄傲和冷酷的人。
他不在乎他的朋友,也不在乎他的敌人。
他只关心自己的荣誉和战斗能力。
3. 美丽的外表。
阿喀琉斯不仅是一个强大的战士,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人。
他有一张精致的面孔、金发和蓝色的眼睛。
相比之下,阿喀琉斯的对手——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象特征:1. 家庭、爱和卫国的热爱。
赫克托耳是特洛伊王子,他非常热爱他的家庭和他的国家。
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战士,而且是一个聪明、机智和有爱心的人。
2. 高尚的品格。
赫克托耳是一个高尚的人,他不会毫无理由地杀人,也不会愚蠢地挑战更强大的敌人。
他只在有道理的情况下战斗,并且总是尊重他的敌人。
3. 忠诚并魄力十足。
赫克托耳非常忠诚于他的家庭和国家,他愿意为他们而战斗。
而且,他有勇气面对强大的敌人,并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保持镇定。
总的来说,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征各具特色。
阿喀琉斯强大的战斗力和冷漠的个性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战士,而赫克托耳的高尚品格和忠诚使他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国王和领袖。
两个人物在独特的个性中,都表现出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主义和荣誉感。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1.阿喀琉斯形象: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
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
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
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
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
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
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
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
外国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

1、阿喀琉斯形象: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
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
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
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
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
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
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
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另一方面,残暴鲁莽、傲慢任性
他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的好友被杀后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了嗜杀的恶魔,母亲警告他:为朋友复仇将导致他在战场上丧生。但他依然不予理睬,见了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幼便杀便砍,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在同杀死帕特洛克罗斯的赫克托决战时,赫克托曾哀告说:当决战的一方死亡时,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不睬,残暴地将赫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罗斯陪葬。后来他再次进攻特洛伊城,不顾太阳神阿波罗的劝阻,还对阿波罗口出狂言,最终被帕里斯暗箭射死。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篇2]
翻开《希腊神话》在这些神奇的传说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神话本身,而是从早期人们意识中折射出来的西方思想的孕育和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化。而要了解早期的西方文化就要通过分析作为战争题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因为他们身上能体现出当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阿喀琉斯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具有希腊民族精神的性格的代表,他身上几乎体现着奥林匹斯神系中男性神祗的一切基本特征。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下一页查看。
阿喀琉斯也是一个具有善良的同情心,对敌人的恻隐之心,比如当赫克托父亲跪在他面前,泪流满面地吻着那双杀死自己儿子的手,泪流满面地哀求允许他赎回自己儿子的尸体时,阿喀琉斯忽然想到自己那年迈的父亲是多么珍爱自己,推己及人,竟激动地大哭起来,不仅赫克托的尸体交还给普里阿摩斯,而且答应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举行葬礼。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你更欣赏谁?请阐述你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
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个就是阿喀琉斯,他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
先知的警告让他的母亲担忧从而将他化装成女孩子但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
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
作为一敌一我,他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
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形象分析:一、英勇善战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
最新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你更欣赏谁?请阐述你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
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个就是阿喀琉斯,他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
先知的警告让他的母亲担忧从而将他化装成女孩子但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
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
作为一敌一我,他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
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形象分析:一、英勇善战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
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

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一、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耳在西方文学史上,赫克托耳是作为阿喀琉斯的衬托或参照而定位的。
实际上,在《伊利昂纪》中他们分别是交战双方的主将,代表着不同的古代英雄类型。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赫克托耳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的古代氏族英雄形象。
阿喀琉斯“冲冠一怒为红颜”,因阿伽门农夺走他的女俘而“愤怒”,任性退出战争,这从个人而言,固然有其充分的理由,但阿喀琉斯却是希腊一方举足轻重的战将,因而这种无视希腊人整体利益而意气用事的结果,导致希腊联军节节溃败,几乎覆亡而赫克托耳以群体利益为重,他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既身先士卒英勇赴战,对敌我的强弱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又对特洛伊的生死存亡,对母亲、妻子和弟媳海伦皆极富责任感。
众所周知,特洛伊战争的直接起因是赫克托耳的风流弟弟帕里斯诱拐了全希腊最美艳的女子海伦,战争的深层原因则瘫族岭解体阶段异族部落之啦相缄和掠夺财汽赫克托耳虽知因此耐发的战争是己方理曲并有严重的后果,但他并不视海伦为红颜祸水之类的妖孽,而是尊重这位前斯巴达王后恰如其份,毫不怨恨她给全体特洛伊人带来的十年麻烦和毁灭的阴影,表现出感人的男子汉风度和深明大义的英雄襟怀。
尽管赫克托耳就性格而言是比阿喀琉斯更完美的人,但他不幸生于以普力与武功论英雄的荷马史诗时代,因此当他面对着更为神勇一的阿喀琉斯时,他为群体献身的高度责任感便转换成强烈的悲剧色彩他无可选择地走向与阿喀琉斯的决斗,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在《伊利昂纪》中,有三个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了赫克托耳「的完美性格中所蕴含的悲剧性前述的海伦、赫卡柏和安德洛玛克。
赫卡柏是赫克托耳之母,她在儿子参战问题上表现出一种豁达大度的战争女神的英雄气概,率领特洛伊妇女在希腊大军兵临城下的困境中祈祷雅典娜赐恩,鼓励儿子英勇杀敌,而阿喀琉斯之母戒提斯虽为女神,言行却与凡间之母无异—一她在战争问题上待阿喀琉斯如同婴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你更欣赏谁?请阐述你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
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个就是阿喀琉斯,他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
先知的警告让他的母亲担忧从而将他化装成女孩子但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
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
作为一敌一我,他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
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
无论是他在十年的征战中率领船队攻下了十二座城市,劫持克律塞伊斯,逼死国王的战功,还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都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
从侧面来说:当阿喀琉斯由于女奴事件罢战的时候,特洛伊人的攻击使希腊人死伤无数,一改之前大举胜利的局面,从阿喀琉斯罢战后希腊人的溃不成军充分说明了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
二、忘我的残暴
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他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被特洛伊人杀死的时候,他愤怒之极,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尸体堆成山,就连河道都被尸体阻塞了,当河神出来劝和的时候他甚至提起长矛去刺杀河神。
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决斗之前,赫克托尔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便恳求胜利者不要凌辱失败者的尸体,但被阿喀琉斯一口回绝。
在战斗结束时,阿喀琉斯剥下赫克托尔血淋淋的甲衣,并用牛筋穿透他的双脚,一路驾着马车,拖着尸体,扬长而去。
战斗前后,他都没有给予他的对手足够的尊重,赫克托耳如同一只小鸡一样被身为鹰的阿喀琉斯斩杀。
三、潜在的天真温和善良
在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之后,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央求他归还尸体,当阿喀琉斯看见普里阿摩斯苍老的脸庞时,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他抚摩着特洛伊国王的额头,劝慰老人,并且为自己凌辱尸体的行为道歉。
他亲自清洗了赫克托尔的身体,将其放在车上,并承诺十二天之内不会攻城,因为他要给特洛伊人足够的时间悼念他们的英雄。
无论是阿喀琉斯和朋友之间的温情,还是他对于特洛伊老国王的歉意,我们都不难看出这时的阿喀琉斯不是一位残忍的杀人魔,而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可靠的兄弟,一位具有同情心的善者,只是这种天真温和善良的情绪被他对于战争及冒险的渴望所压抑。
四、对于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敏感
战争的第十年,因为阿伽门农抢占了他的女囚,阿喀琉斯愤然退出了战斗,并说我绝对不会为你们再打仗,因为我不能被你们瞧不起。
从这以后,不论特洛伊人怎么攻打希腊,希腊人又是如何的死伤无数,阿喀琉斯就是按兵不动。
作为一名将领,因为这么小的一件事情而不顾民族的利益,可见他的自私之心。
还记得在帕特洛克罗斯被杀之后,他将所有的愤怒都迁怒于特洛伊人,而不曾想过正是自己的自私才导致好友的死亡。
而他如此自私的原因则是因为他的极强的荣誉感。
作为一名英雄,他认为自身的尊严和荣誉是最重要的事情,甚至高于民族的利益,可以说他走入战场只是为了留名千古,而不是为了国家而战。
个人本位的核心,以及英勇善战、忘我的残暴、潜在的天真温和善良和对于个人尊严及荣誉的敏感构成了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而正是因为这些,才给我们展现出这是一个人,一个完整而富有生气的人。
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与阿喀琉斯相类似,作为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的赫克托耳在战争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心思缜密,善于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策略以达到最终目的。
比如在某次战争中,“赫克托尔十分焦急,他调集军队猛攻壁门,并举起一块巨石,投向那壁门。
门板碎成木片,他第一个冲了进去,他的战士也随之猛冲,希腊人惊慌万状,纷纷逃到楼船上去”,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骁勇与果敢。
二、重情义
赫克托耳爱家人,爱兄弟,爱妻子儿子。
当他的弟弟帕里斯带走了希腊的王后从而引发了连续10年的特洛亚战争的时候,为了收拾他弟弟的烂摊子,他义无反顾地拿起了盾牌和长矛。
他爱他的孩子,爱他的妻子,在他出战之前,他跟他的儿子温柔的告别,他把儿子抱在怀里抚弄着,一边向宙斯和其他的神祷告起来,通过这些文字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即“铁汉柔情”。
他是一个战争英雄,同时更是一个慈父,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兄弟,一个好儿子,他不是为一个人而战,是为了他的国家,他的子民,他的家人而战,他肩负着责任,他因背负着责任而战而更让我敬佩。
三、为人民及国家的荣誉而战
赫克托耳爱他的家人,爱这片生活的土地,更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因此为了捍卫这片土地,为了保卫家园,他必须为荣誉而战。
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他既身先士卒英勇赴战,同时对敌我双方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
因此,当阿喀琉斯来和他决斗的时候,即使他知道自己获胜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依旧拿起来长矛和盾牌,他没有躲避,没有退缩,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凡人中的精英,不应回避生活的挑战。
”
四、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史诗中的很多描写突出了古希腊文明中的人本位思想,即鼓励人们遵从自己的欲望,直白的表现出对权力的追逐和对欲望的渴求,于是有了阿喀琉斯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过分看重与敏感。
而赫克托耳的以人为本,是指他站在人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史诗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赫克托耳听从先知的忠告,先是到部队巡行,鼓励将士们的斗志,让他们稳住,不要退却;然后又回到城中组织长老和妇女向神祈祷。
这正体现出赫克托耳把这种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思想放到了战斗中,因此他的形象更为高大,他是与全城人民的生命联结在一起的,因此当他死亡的时候也就显得更加的悲壮。
总的来说,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有相同的部分,也有截然不同的部分,相比之下,我更加欣赏赫克托耳,理由如下:
一、虽然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都是战场上的战神,但是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阿喀琉斯可以说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英勇突出表现为个人的勇猛,而这种勇猛中往往带着残忍和血腥,我认为他的胜利只是个人对于荣誉的欲望的一种表现。
与之不同,赫克托耳的英勇是建立在与战士的浴血奋战上的。
“赫克托耳身体复员后重返战场,率领特洛亚人冲破了希腊人的阵势,把他们重又杀退到船舶边”。
在史诗描写中,赫克托耳出战过大大小小的战争,无不是他带领着将士们奋力杀敌的场面,描写壮丽而感人。
所以,我更喜爱赫克托耳式的英雄,他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英雄是真真切切存在于世界上的。
二、虽然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都重视感情,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阿喀琉斯的重情主要体现在他重视友情上,就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一样特别仗义,比如:“阿喀琉斯得知帕特洛克罗斯的死讯痛不欲生,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他用双手抓起地上的黑土,把它撒在自己的脑袋上;他又用土涂他那美丽的脸庞,然后滚在地上,像个被打倒的巨人似的躺在那儿”。
从这一段描写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阿喀琉斯听到朋友被杀害后的悲痛和绝望,以及他的纯粹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意气。
阿喀琉斯身上没有所谓的国家荣誉意识,所以他会为了一个女奴和主将阿伽门农闹翻并拒绝出战。
这也是他与赫克托耳区别的地方,后者因为背负着责任而战并且从不逃避从不退缩从而更让我敬佩。
三、……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