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知识

微课微澜

如果从MOOC中抽离系统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考试以及学分认证等评价环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MOOC的核心之一是“基于视频,在10~20分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而这一表述恰恰与另一个概念的定义不谋而合,那就是——微课。

“微”是一种态度,世界的改变不是因为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微课或许将成为触动未来教育变革“微”澜的那一颗小石子。

2013年是中国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元年。MOOC热源于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渗透和冲击。在这个大背景下,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对传统教育和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产生了热切需求。同时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逐渐成熟,也为MOOC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如果从MOOC中抽离系统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考试以及学分认证等评价环节,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MOOC的核心之一是“基于视频,在10-20分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而这一表述恰恰与另一个概念的定义不谋而合,那就是——微课。以“课”的角度审视,MOOC其实是一系列同一课程体系下微课的组合。

微课理念的演变

上世纪90年代,当“Learning Objects”(学习对象)概念传入中国,引起教育技术学者们的关注和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潮流。2011年,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 最早在国外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且开始组织佛山市最早的微课大赛。在他的坚持和推动下,2012年9月“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展演会”召开,在会上他向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力推微课,促成了教育部对开展微课教学的重视。

最初的微课是典型的“草根”,默默无闻在民间生长,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和声音。但是,微课与全球范围内浩浩荡荡的MOOC大潮相遇,2013年微课市场被激发出了诸多创新与改变。在高等教育领域,多种先进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的融入,加之MOOC平台的推动使微课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迅速而广泛地交汇碰撞。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MOOC在中国不再是“坐而言”而开始“起而行”。同时,MOOC 在高校中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微课理解和认识的蜕变。

在最初中小学的微课实验中,微课只是一种微视频课件,但在MOOC的影响下,微课的概念开始向主流延伸。微课不再仅止于对单个知识点的讲授,问答、演示、练习、反馈等互动环节的加入,使其覆盖学习的全过程,并且呈现出向MOOC趋同的特征。

陈斌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最早尝试视频微课教学的老师之一,他是《性与健康》课程的负责人,他介绍说:“由于这门课的内容敏感,在开课之初面临着学生羞于选课,难于发言

和没有女生选课等尴尬局面,”为此陈斌教授尝试通过在线平台实施微课程教育方案,他将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情景模拟与课程网站互动等多种线上、线下教学手段相互结合,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在该校2013级本科毕业生调查中,学生们推选的最受欢迎的三门通识课程,该课程排名第一。根据该课程拍摄的微电影《校内-校外》还获得了年度最佳微电影的奖项。

在微课的实践者眼中,高等教育的微课教学可以发挥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的桥梁作用,可以成为将在线教育与现有课堂教学、科研相互结合,彼此补充的一个切入点。

影响教学管理变革

早在1913年,当时电影刚刚发明不久,发明家爱迪生就预言说,未来学校将废弃书本,而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100年以后,这个语言正在成为现实。2013年6月20日上午,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从卫星传回的高清视频画面上可以看到,航天员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上,通过弹簧的作用测量失重状态下自己的“体重”。航天员王亚平讲解了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失重环境下的质量测量。随后王亚平又将水从水瓶中挤出,水立刻在空中形成一个水球,这是因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所致。这些原理,如果单凭语言文字或者图片表述,非常晦涩,学生很难形成形象化的认知,但通过在太空特殊环境中的演示,不但简单形象,而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从教育技术专业的角度,太空授课是一次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成功尝试。借助情境式教学的微课,远程课程讲授和试验演示、视频教学和互动,多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在短短的10-20分钟内,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将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使浩瀚宇宙,成为了身边的课堂。

高等教育不是单纯的概念学习,它更关注分析、研究等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因此高校微课教学,不会是课堂的延伸,而应该成为教育的智慧化工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焦建利认为:高等教育必须强调微课的目的性——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将微课描述为一种“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以“微课程+微作业+微测验+微学分”为主体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教授黎加厚教授指出,微课所具有的碎片化和草根特征,并不代表可以牺牲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完整和系统的组织设计。相反,碎片化恰恰应该是在系统规划课程进度的基础上,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兴趣化、提高学生关注度和降低学习难度的手段。

从管理的角度看,在高校中开展微课教学,受冲击最大的可能还不是老师和学生,而是教务教学的管理部门。因为微课其实并不需要改变老师的教学,但却要求对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例如原来45分钟一节课的课程设置,在被分割为10-20分钟为单位的课程后,教务部门需要针对新的课程结构进行探讨,对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必要时,还得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排课系统、考试系统重新设计。而翻转课堂的应用,很有可能对高校现有的人事考核系统和教室管理系统造成颠覆式的冲击和改变。

此外,10-20分钟的微课将学校原来的教学节奏成倍提高,老师和学生都必须适应新的教课方式、效率和流程,同时还必须能够将一个知识点前后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这就要求他们在学习上具备知识迁移和逻辑整合的能力。然而,在传统人才培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高校师生,在这些方面的适应能力上存在比较大的欠缺,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微课还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存,如何鼓励老师们积极投身微课教学尝试又能够很好地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同样是对高校管理者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的考验。

遭遇技术门槛

北大、清华在加入edX后,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在线视频开放课程,当媒体对一些“最先吃螃蟹的人”进行采访时,很多尝试了视频课程的老师都说,上视频课比平时的课堂教学难度增加很多。技术是这些老师面对的第一道门槛,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茂松针对MOOC教学强调了5个尚待解决的技术门槛,例如交互式的练习反馈系统、作文评价系统等。微课在中小学的应用模式以讲授为主,而在高校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研究和运用能力,因此在课程中随时插入相关联系和互动反馈功能,作为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结果的评估非常必要。另外,与中小学不同,大学课程的教学成果主要表现为论文的形式,如何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构建问题、练习和反馈机制,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在一个完整课程的微课教学结束后,通过机器或者信息技术手段自动地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价,也都是微课在高等教育中应用能否得到广泛普及的门槛之一。

评价难题集中在学习效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马秀芳教授为自己教授的专业课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设计了一节微课,她将教学重点和难点——“SPSS在教学技术统计中的应用-T检验”做为微课教学核心,采用示范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老师通过视频教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学生自己操作,并探究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微课后发表评论说,这种“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学习方式不但获得软件知识,更能自主探究学习,灵活、实用,因而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一节好的微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评价标准”,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张一春认为,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因此如何评价微课的教学效果,也是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谈到国家开放大学正在建设的“5分钟课程”网站时说:“评价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即学生通过学习实现自己目标的程度,其核心是基于网络,以现代化的手段聚集、推送,从而使更多学习者共享优质教育资源。5分钟既保护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兼顾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实际情况,将成为MOOC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完成每一个5分钟课程的学习,将在自己的学分银行中获得0.01学分,从而使学习的效果得到体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基于学习元理论,提出了自己对微课评价的方法,他将微课的学习划分为学习元学习、引入学习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发表评论和资源评分六个模块。用户可以为每个模块规定不同的权重,权重之和为100%。系统针对参加学习的模块为学习

者赋予相应的分数,以总分确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这一评价方法,实现了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结果反馈的多元化,能相对客观反应学习者学习的效果。

有专家建议微课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通过视频基于网络的流媒体播放;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真实、具体、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多种途径、设备制作;配套材料以及相关的练习、资源等一些列标准。对此南京大学教授张宝辉指出,微课评价体系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不仅对学习效果有所衡量,还需要参考教学过程中多个周期的反馈,甚至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时的心情、学习的态度,都可能成为影响效果的重要方面。

“微”是一种态度,世界的改变不是因为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微课或许将成为触动未来教育变革“微”澜的那一颗小石子。

微课关键在“课”不在“微”

从积极意义上讲,通过微课的传播可以让很多普通的教师脱颖而出,会催生出更多的明星教师。

对于今年从上到下都关注的微课热,我们需要面对和认真思考很多问题。

微课的概念,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learning objects”(学习对象)概念很相似,“learning objects”是指一种基于单一的学习目标,具有完整的知识内容,使教育实践和教育评价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块。“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s”可以认为是一种教学资源,其粒度可大可小,取决于教学目标,彼此间可以完成组装、拼接、可产生出定制化的学习路径,这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提出的“学习元”概念是相同的。

今天,微课热是受到可汗学院利用短小的视频进行教学的形式启发,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微课的初衷,也是为了推动更多的可用优质教育资源出现,鼓励更多的微课由名师制作或集中在某一知识难点和重点。

可汗学院是与现代互联网时代发展相适应而产生的。在自媒体时代,微课对于录制技术和录制设备要求并不高,很多人都可完成微课的制作,所以微课具有很大的普及空间和市场。

微课的概念并不新鲜,但是微课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微课的产生符合今天移动化学习的需要。早期的learning objects更多强调的是个性化学习、针对性、组装和定制。当前由于学习者碎片化学习的需要,目前的微课更多强调一事一议的教育资源,即集中在一个“知识点”的阐释,并不过于强调对于知识资源的组装。从现在常见的微课来看,大多一个视频就是一个文件,讲授一个知识点。从学习角度看,微课比早期的“learning objects”强调更多的是视觉化的展示形态、通过视频这一更形象的载体,使得learning objects有了更好的体现。

在微课比赛中要杜绝形式化,不应偏离教育和教学的核心,不能过于强调技术制作的形式。微课应返

璞归真,只要便于对学习者掌握知识点即可,要杜绝在微课教学比赛中注重形式,忽略教学效果的错误导向。微课教学的重点是要讲清课程的知识点,这是微课的关键。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需要鼓励教师参与,在教师参与微课过程中,可以让教师精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选择、语言表达的高要求,让教师更关注打磨自己的教学能力并提高教学水平。但在高校中,对于微课不要搞运动,不要过于泛滥,只追求数量而不是质量。

从微课制作角度看,因微课时间很短,在教学过程中因授课时间有限,教师对于知识内容的裁剪和表达方式是教师匠心的体现,这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挑战。

另外,对于微课的认识,“微”不一定是微课的重点,微课最重要的是目标性要明确,做为新知讲授的微课与做课程小结的微课讲授方式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从积极意义上讲,通过微课的传播可以让很多普通的教师脱颖而出,会催生出更多的明星教师。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微课或许也会湮没优秀的资源。因为微课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会导致很多优秀教育资源被湮没,不易查用。因此微课的名称很重要,要更易于被检索。

对于微课的评价,使用者的最终选择才是微课的最终评价标准。未来,我国高校微课的发展和遴选,需要参与者精益求精,避免敷衍了事,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打造真正的精品微课。未来微课的发展和价值,在于教师能够利用微课这一工具服务于教学,并利用这一形式来形成连续性的教育服务,更好地成为师生间的教学交流和沟通工具。

微课虽小,应五脏俱全微课较适合职业教育以及成人基于工作场景的终身学习。

对于微课需要深入认识,它是“课”,而不是微型资源,微课虽小,但五脏俱全。第一,微课是一种数字化的教学内容。第二,微课也是一项教学活动,学生如何接受学习,与教学内容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加工也是微课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三,要关注微课的服务功能,真正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要得到教师的解答和支持,要有课后作业的评价,这是一项学习服务。第四,微课需要具有认证,除了专业认证外,还应支持单独课程认证或知识点认证,除了机构认证之外,也支持专家认证,认证不仅仅基于最后的学习结果,还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给予评价。

对于微课的管理和评价需要深入思考。微课评价的关键是要做过程性的评价,不能依赖于最后的考试测验。因为微课包括内容、活动、服务和评价等具体教育活动,在内容学习掌握过程中有学生的参与活动,应该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来形成评价方案。例如学习时间,教师要求学生参与的课堂或课后活动,这些参与微课教学活动留下的数据,需要将过程性的评价和结果性的评价相结合。

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互评很重要,即评价多元化。微课教学的评价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做到评价多元化可以有益于师生参与的热情和评价的客观性。从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更新角度,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也可保证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点、知识框架的构建。学生参与互评,可以使微课的知识内容生成和进化,并不断完善,成为一个知识进化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和评价体系。在一个评价方案中,每个知识点占总课程的分数比例,知识点分值的设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并根据学生自己的具体情况,每个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对于每个知识

点都有过程的考评和测定评价指标,整个学习过程都应该具有活动自动记录。

微课的组织管理有其自身特色。微课将教学内容拆分成小的知识点,非常离散,导致微课不成体系。这就要求微课采用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基于语义技术组织微课内容。知识之间都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如果能够利用语义技术表征这些逻辑关系,将微课通过语义的方式关联起来,就会散而不乱。微课的出现,适应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多个微课可聚合成一门开放性课程,它具有一种基于语义的网状关联关系的聚合机制。学习过程中对于微课的使用应该是深层进化的,学习者应能为微课进行知识贡献,并不断完善、进化和发展。

微课较适合职业教育以及成人基于工作场景的终身学习。在职业教育里应该大力推广微课;在基础教育领域里面微课是个性化、针对性的有益补充;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的知识系统性更强,微课只能作为大学教育内容的补充手段,微课的更多应用由学生制作,和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方式,作为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方式,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知识内容和要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微课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对大学生的知识进行夯实,这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有益。

微课可以融入大学的日常课程教学,可用于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知识类型和知识点,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如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这些教学模式中,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微课来完成,而汇报、讨论等活动,可在课堂上完成。实际上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都可以通过微课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成为辅助学习的教学手段。

应推动微课进入教学实践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不要大起大落,对于微课亦是如此。

微课先天的特征就是碎片化,从产生开始就是与移动学习相匹配的。今天,教育者提倡移动学习是因为学习者具有移动能力,并利用携带的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获得“移动”甚至“无缝”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扩大和延伸。另外,微课资源的学习可以利用比较零散的个人时间,导致移动学习和碎片学习机会的产生。

对于教师而言,在微课教与学中,教师可根据授课的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学可视化手段,使学生对知识难点和要点进行有系统的观察和分析思考来完成学习,在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系统内完成教学。对于学习者而言,微课的设计不能离开用户,不能与学

习者的期望、学习目标和特征分离。学习者是独立的个体,在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自学能力很强的成年个体而言,微课有其优势。

对于微课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人们终身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需要通过学校课程实现,但微课的特征注定了实现系统化教学的困难,所以微课学习的适应范围似乎应该从年龄大的用户向年龄小的用户延伸。对于中小学生,微课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寻求解决途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耐心地引导和培养,要避免微课成为用技术强化应试教育的工具。微课在中小学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从长远看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

今天,在教育技术中,微课是对于传统教育的一种颠覆。高校里发生这种颠覆性、革命性的变化需经较长过程。只有“微课程”得到系统化的设计才能发挥微课最大的作用,让学习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但是由于微课碎片化的特点,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及反思能力不够或不能做到勤于思考,

学到的就只能是“树叶”和小的“枝杈”,因此需要尽快制定微课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相关标准来推进“微课程”系统的设计。近期,国内微课的热潮,得益于“逐利”为特征的教育技术公司的推动。然而,这些受市场规律驱动的企业要想在此领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改变其产品研发和市场化的范式,否则他们是无法获利和生存的。这个变化就是要建立多样化的团队,邀请教育研究者、教师尤其是产品的终极用户的参与,避免手工作坊式的分散开发模式。从目前看,以技术为引导的创新生命周期都相对较短,但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微课有其“门槛低”、灵活和易于推广的优势,不应昙花一现。

高校需要逐步向前推进微课。从追求技术的角度看,对于微课不应简单化。因为技术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技术只是工具并非教育的根本。教育作为知识传授、文化传承等目标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完成。从教育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不要片面化或者模式化,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不要大起大落,对于微课亦是如此。

从政策制定到学校环境构建,学校知识系统人才库的建立,包括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真正进入课堂,才有能力去掌控技术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平衡,利用合理的方法、工具,不断对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培养的教学实践进行摸索。

当前,教育人才队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和教育实践脱节的缺陷,发展过程中和未来需求存在不匹配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与国际接轨,并重视教学实践研究,这是在管理机制上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教育主管单位以及从事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学者的参与和引领,应该最先解决“微课程”进入教学实践这一现实问题。

关于“微课”的基本知识

关于“微课”的基本知识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 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

微课知识

微型课理论学习 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所以它更能表现出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因此它被用在很多赛课活动中,并且它对于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微型课的特点 1、微型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 2、微型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 3、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练习),总结和作业布置四个步骤。 4、在微型课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的应变与调控水平就倍受评委的关注。因而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精炼。 5、有的微型课课堂教学后有答辩。 二、微型课的现存问题 1、不会取舍教学内容,没有重点。讲得面面俱到,在简短的时间内,好像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了,但又是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没有讲清楚。 2、只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对现场教学的生成的调控。 3、因为受时间限制,教师的语速过快。 三、如何上好微型课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更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基本内容紧密结合。考虑这双重因素,以下是我通过这一年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总结的关于微型课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而在上课过程中又要必须遵循的几各方面。 1、精心取舍课题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既然上的是一种微型课,那势必不可能像正常课堂那样大容量的教学,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首先精选课题内容。如果课题切入很小、很具体,这样,上课直接按照课题要求分析探讨就行,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数学、科学等学科;如果课题只是一个课文题目,如语文学科,那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不能就作者、背景、字词、朗读、背诵、思想感情、写法等等都面面俱到,那样时间肯定不允许,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这就要根据教学重点和文本特色确定教学内容,例如上学期我执教的《哈尔威船长》这一课,就是根据课文人物描写突出,展现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以身殉职的伟大品格这一特点,我选择了课文的六、七、八自然段作为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微型课的教学效率。 2、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教学过程要精炼。

微课定义及微课的基本制作要求

微课定义及微课的基本制作要求 一、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用于帮助其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课件”、“微习题”等辅助性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形式 微课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的音频或视频,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creen2swf、屏幕录像专家等。 三、微课要求 (一)、微视频要求 1、“微视频”。时长在5-10分钟左右,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

幕提示。视频格式以MP4为主。 2、微课件要求 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文件格式以PPT为主。可以整合到微视频中。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反映主要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分析与讲解,操作过程演示与示范等,根据实际需要,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二)微课制作要求 微课原创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录制(既可以在课堂进行拍摄,可只拍摄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也可将整节课全程拍摄后再按知识点活动教学环节进行切片处理;也可以用录屏软件录制自己的教学内容)、视频后期编辑合成等各环节。教师也可下载安装微课录制软件,自行完成微课的制作。微视频的录制方式有以下四种: 1、数码设备摄录:教师可借助专业摄像机、数码DV、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电脑摄像头等一切具有视频摄录功能的设备,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场景记录下来。 2、录频软件内陆:通过安装好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在乳山教育网站提供下载)来制作微课。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微课概述

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Micro Course)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时间较短,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扩充等特点。相对传统课堂,微课主要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突出学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微课不仅可以视频形式,也可以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的形式播放,支持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 三、微课的设计元素 当前典型的国内外微课围绕模块进行设计,包括知识点、导学、操作与练习、问题思考、拓展阅读、讨论、作业等元素。 四、微课的制作 微课强调的是便捷和实用,能解决问题的微课就是好微课,所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微课的制作方法有: 1、现有的课例加工,通过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对现有的课程视频进行加工制作。 2、数码照相机、数码手机拍摄。 3、录屏软件录制,如屏幕录像专家、Camtasia Studio等。 4、用iPad录制,在iPad上安装录制软件(如Showme),通过视频及录音进行录制,直接产生知识。 5、录播教室录制。 6、专用软件制作:运用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配上讲解的画外音。Office 2010以上版本在幻灯片放映中可单击“录制幻灯片演示”,另存为WMV 格式的视频文件;也可单击“文件→保存并发送→创建视频”,设置每张幻灯片的放映时间,输出成视频文件。

五、微课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微课的教学设计要以教学设计原理为依据,以普通的课堂教学过程为基础,与微课的教学特点相结合。 1、关键问题一:以学习者为中心 微课是一种提供给学生自主观看、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因此,要牢牢把握“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个核心,无论出于何种使用目的制作微课,都需要明确,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不是老师。要始终关注“学生需要看什么?”、“学生需要听什么?”、“这样表达他听懂了吗?”。 2、关键问题二:微课的选题 微课的选题应把握以下原则: (1)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微视频所教授的课题一定要有针对性。知识点的选取一般是一节课中的教学重点、难点,或者教学中的某个精彩环节,也可以选择平时需要老师反复讲解和强调的内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学生经常提问的问题等。 (2)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3)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微课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小型教学资源,微课的选题必须要小,内容少且相对独立。一个微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般设定一到两个目标即可。目标要尽量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不要设计抽象模糊、大而空泛的目标。 (4)碎片化的组块 微课是一个微型化,碎片化的视频学习资源,视频学习资源碎片化是为了适应学习的碎片化。对于信息含量大的教学主题,可以采用内容分解的方式,化整为零、逐一制作,最后形成系列微课。 3、关键问题三:媒体设计——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 (1)视觉信息的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微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教学信息尽量可视化。一些具备“动态特征”的教学内容,比如:动作技能、操作过程、变化过程等,直接使用视频来呈现教学信息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有些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动态特

微课的定义

一、微课 1、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2、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3、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 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4、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二、选题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三、教学设计要求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 1、适合教学对象 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 2、符合认知过程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

微课设计知识点

微课设计知识点 微课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形式,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来传授知识。微课的特点是信息量小、时长短、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本文将介绍微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目标明确 微课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清晰、具体,能够明确告知学习者他们将能够掌握或达到的技能、知识或能力。目标明确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 知识点二:内容简洁 微课的时间通常较短,因此设计师需要精简掉非必要的内容,只保留核心要点。内容的简洁性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同时,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呈现内容,提供更直观、清晰的学习体验。 知识点三:情感共鸣 在微课设计中,尽量注入情感因素,与学习者建立情感联系。可以通过讲述真实故事、分享个人体验或采用一些感人的图片和音乐来唤起学习者的共鸣,增加学习的吸引力和记忆深度。 知识点四:交互设计

微课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是指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方式。通过设 计问题、互动环节或小测验等,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参与,增加学习 的积极性和深度。交互设计可以是单向的,如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可 以是开放式的,如讨论和案例分析。 知识点五:多媒体运用 微课设计中的多媒体运用十分重要。合理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 多媒体元素,能够增强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合适的 多媒体运用还可以提升微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知识点六:评估方式 微课设计中的评估方式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或讨论等形式来实现。评估方式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能够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 握程度。同时,评估方式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内容,发现和纠 正自己的学习差异。 知识点七:呈现风格 微课设计中的呈现风格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来确定。可 以选择轻松愉快的风格,也可以选择严肃正式的风格。风格的选择应 符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者年龄段的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知识的 传递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知识点八:反馈机制

微课的知识

微课解读 Web2.0时代,信息传递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一系列的“微型”产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仿佛在向我们宣布,世界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了。微课,也就应运而生,然而微课对于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如何来理解一个“微”字?如何利用“微”来解决我们现实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Educause是美国一个教育信息化专业研究机构,专门研究高等教育中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Educause出台了名为做“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XXX”的系列报告,2012年11月分享关于微课(Micro-lecture)的介绍,本文借用它的框架,跟大家分享一些对微课的思考: 一、什么是微课? 根据Educause报告的定义,微课(Micro-Lecture)一段聚焦于单一、严格界定的教学主题的简短的教学音频或视频。微课一般用于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或者混合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所聚焦主题的学习。此外,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资源,学生针对教学中一些关键概念、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或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这些以简短形式呈现的课程可有效地使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聚焦于一个单一的主题,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而且由于学生可以自主掌握音视频的播放进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重点、重复观看某些教学片断。 国内外对微课均有不同的定义,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所提出的的60秒课程,60秒课程设计成概念引入、解释、结合生活列举例子(Kee,1995)。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教学设计到David Penrose提出的,认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写出一个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录制1-3分钟以上的内容录像或音频、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在我国,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定义纷繁复杂,而我们把握其中一些核心元素,凡是符合这些核心元素的,我们都称之为微课: l 一段短的音频/视频陈述; l 围绕一个特定的知识点(一般是重难点); l 运用于混合学习(面对面——网络); l 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 l 具备学习平台与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

微课的必备技能

微课的必备技能 微课是传播知识的微视频,短小精趣,围绕单一知识点而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教程,微课时长一般在5~10分钟。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微课有什么用? 微课的出现使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更容易被扩散。老师们通过网络上传录制的教学微课,一方面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给更多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间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相互探讨学习,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方法。因此才说,微课制作是我们老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微课制作的常用方法 制作微课有很多种方法,主要看老师们是把视频用在何处。如果是用于参赛的,那我们就要准备质量好的、档次比较高的拍摄机器。如果是用于日常学生学习、教师交流的,那用简单的设备例如日常使用的电脑、手机等就绰绰有余了。 下面我们来看微课有哪几种常用的制作方法: 屏幕录制软件+PPT (1)工具与软件:电脑、耳麦(附带话筒)、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或snagit或CyberLink YouCam,ppt软件。 (2)方法: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3)过程简述: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 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便携视频工具简单拍摄(手机+白纸) (1)工具与软件:可进行视频摄像的手机、一打白纸、几只不同颜色的笔、相关主题的教案。 (2)方法:使用便携摄像工具对纸笔结合演算、书写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3)过程简述: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第二步,用笔在白纸上展现出教学过程,可以画图、书写、标记等行为,在他人的帮助下,用手机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尽量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演算过程逻辑性强,解答或教授过程明了易懂。 第三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外部视频工具拍摄(录像机+白板) (1)工具与软件:便携式录像机、黑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2)方法:对教学过程摄像。

微课简介

"微课"简介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微课"的组成 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 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理念以小见大,用微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的让学生动手做 宗旨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

微课知识点

微课知识点 心理微课 一、心理健康简介 1、心理健康的定义: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2、判断心理健康的直观标准:体验+适应+发展 3、提升自我认知;改善人际沟通;管理情绪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二、人际交往原则 1、相互性原则(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黄金法则:你想要人家怎样对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黄金定律的关键在于:你先付出 两情相悦定律 发自内心的喜欢别人 2、交换性原则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 4、尊重;他人评价;赞赏 (1)赞赏必须恰到好处 (2)赞赏要真诚 (3)赞扬行为为本身,而不要赞扬人 (4)赞扬一定要具体,要有的放矢 三、人际冲突的应对 1、观念与立场的不同,利益与需求的冲突,个性与习俗的差异都可能引发人际冲突。 2、人际冲突的概念:是指人们之间的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或者争斗状态。 3、人际冲突的应对模式: (1)对抗型:满足自我需求,却损害了人际关系。

(2)回避型: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也无法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3)迎合型: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得不到满足。 (4)合作型:换位思考 开放、平等、客观的态度; 澄清差异,共同思考如何解决; 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和需求; 有利于建立合作互动的人际关系。 4、如何应对人际冲突 (1)换位思考 (2)对事不对人:三步法:A澄清并界定问题 B找出彼此的需求和愿望 C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3)给情绪降温,做合理的让步(4)当时当地的解决冲突:A直面问题 B坦诚以待 C客观冷静 D立即处理 四、爱情三角形理论 1、亲密:与伴侣亲近和相关联的感觉 2、激情:魅力与生理的吸引 3、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 只具备亲密:喜欢式爱情 只具备激情:迷恋式爱情 只具备承诺:空洞式爱情 亲密+承诺:友谊式爱情 亲密+激情:浪漫式爱情 激情+承诺:愚蠢式爱情 亲密+激情+承诺:完美式爱情(完整的爱情) 4、克服爱情中的非理性信念: (1)把握爱情的真实面目 Love的含义:L; listen 代表倾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