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社区某网友对许巍的评价
许巍的故事

许巍的故事
许巍,中国流行摇滚歌手、词曲创作人和音乐制作人,被誉为中国摇滚的"百
年老店"。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力量与情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许巍出生于1966年,青少年时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学吉他并开始
自己的音乐创作。
1988年,他参加了中国第一届摇滚歌手大赛并获得第二名,这
是他走上音乐之路的转折点。
从那时起,他开始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唱,逐渐建立起了他的音乐事业。
许巍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思熟虑的歌词而闻名。
他的歌曲旋律简洁
明了,富有张力,常常直击人心。
他的歌词充满哲理和情感,触动人们对生活、爱情和社会等话题的思考。
他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对人性的深思。
除了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许巍也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和新人培养。
他积极参与
音乐节目的评委工作,为年轻歌手提供机会展示才华,并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
他希望通过培养新人,为中国音乐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尽管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许巍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坚持和热爱。
他的音乐
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海外也有一大批粉丝。
他的歌曲如《曾经的你》、《魂断蓝桥》等经典作品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一。
许巍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执着和激情的故事。
他用自己的音乐传达了对生活的感
悟和思考,与听众分享他的情感和态度。
他的音乐是一种力量,激励着无数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追求我们的梦想,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谈谈许巍

谈谈许巍在我的酷狗列表里,有一列是许巍。
这一两年很少听他的歌,听过《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赵雷、宋冬野、南无乐队后,回过头来最爱的还是许巍李健。
我是在初中看湖南卫视的歌友会,认识许巍的,那时他还没那么出名,也就在那次歌友会上我知道了田震唱出名的《执着》是许巍写的。
我听着许巍唱《执着》,唱一些我不记得的歌曲,听他讲他高中退学去各地走穴,每月工资二十元,至今住八平米的房子,我被他吸引了。
后来上了高中,正好许巍发行专辑《时光。
漫步》,我买了一盒磁带,好像是三块钱,当然是盗版。
后来我看到二十块钱一盒的磁带,我想不会吧,这么贵?因为在我记忆中磁带都是三五块钱的。
那张专辑买回来,我用我的复读机不断地听,《旅行》《蓝莲花》《礼物》《时光》《漫步》《完美生活》,正面听完听反面,一遍又一遍。
那时我也听朴树、老狼、高晓松等校园民谣,所以我一直把许巍当做校园民谣来听,没觉得他是个摇滚歌手。
上大学时MP3里下的也是他的歌及一些民谣,以至于班里女生听了我的MP3后都觉得和我有代沟。
一直断断续续听许巍,只要是遇到有关他的访谈节目我都看,渐渐地我知道他高中退学走穴一年多后,便以文艺兵被招到了部队,在那里也认识了他的女朋友,他女朋友是军官,而他是个摇滚青年,又在部队那样的环境,反差可想而知,据说后来在街上走他们都要相隔一两米,许巍走在后面更像是被他女朋友领着的小朋友。
部队退伍后许巍的女朋友留在了部队,而许巍要为生活而奔波去了泉州的歌厅做了个乐手,许巍的女朋友家庭反对,觉得他不靠谱。
或许留给部队女朋友的只剩下那首他为她写的《执着》吧!许巍在泉州做了三个月的乐手,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后来听到黑豹出的专辑,他突然感觉自己有了一个方向,自己可以去写歌。
回到西安开始创作歌曲,组建“飞”乐队,那时他在西安以高产的创作一流吉他技术广受欢迎。
九四年许巍带着《青鸟》和《两天》两首歌来到了北京。
那时李健还刚上清华,高晓松回忆,他们一个圈的人说,西安来了个许巍,还来了个张楚,听了许巍唱《两天》、张楚的《姐姐》,高晓松顿时觉得太好听了!许巍也很幸运地以他的才华签约红星唱片公司,九七年出了第一张唱片《在别处》,卖了五十万张,但是许巍还是没钱,因为这张专辑他做了五年。
听许巍的歌的感言

听许巍的歌的感言
听许巍的歌的感言
许巍是一位深受中国乐坛喜爱的音乐人,他的歌曲深情而真挚,旋律动人且充满力量。
每当我听到他的歌声,我仿佛能够感受到一股温暖和安慰,这种感受让我深深地被他的音乐所吸引。
首先,许巍的歌曲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歌词通常流畅而深邃,道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歌曲中常常探讨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
每当我听到他的歌声,我仿佛能够跟随他的音乐,进入一个梦幻而又真实的世界。
其次,许巍的音乐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
他的歌曲中常常融入了一些社会关怀和正能量的元素。
例如,他的《曾经的你》歌曲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旅行》歌曲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些歌曲中蕴含的力量和鼓励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勇敢,激励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生活的价值。
最后,许巍的音乐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的音乐融合了摇滚、流行、民谣等多种元素,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歌声磁性而有力,让人陶醉其中。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每当我听到许巍的音乐,我都会被他的
创作才华所折服,同时也被他的音乐所感染。
总之,听许巍的歌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不仅仅来自于他的音乐本身,更来自于他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
通过他的音乐,我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更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的音乐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听许巍的歌是一种心灵的治愈和启发,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总结]浅谈汪峰与许巍_音乐天地_天涯社区
![[总结]浅谈汪峰与许巍_音乐天地_天涯社区](https://img.taocdn.com/s3/m/301af1ef19e8b8f67c1cb9a5.png)
谢谢大家!
作者:跨世纪败家子 回复日期:2002-3-11 22:48:53
昨天找到了许巍的《执着》,正版的CD才10块(旧的)。
老子还没死 老子跨世纪
作者:旧时王榭 回复日期:2002-3-11 22:50:16
楼上与咱的经历类似,我也是先喜欢上了汪本科的歌,后来又听了许浪子,也是爱不释耳!
我有好几天没有听到许巍的歌了 现在非常想听 还有汪峰的《青春》
作者:小雷 回复日期:2002-4-14 19:41:11
题目太操蛋。象什么作业似的。
作者:风鸟灵 回复日期:2002-4-15 17:21:19
喜欢汪峰的“花火”专辑
作者:柯斌 回复日期:2002-4-15 19:58:31
晚安,北京。
最近的喜欢。
作者:我是王凯 回复日期:2002-4-3 20:32:06
都很喜欢……
作者:kashiwazaki 回复日期:2002-4-4 13:19:55
两天
作者:我要找到你lichao 回复日期:2002-4-14 15:58:51
作者:我要找到你lichao 回复日期:2002-3-16 18:24:10
怎么了?那首歌很好啊!听你的意思是你不喜欢了!!!
作者:玉蜀黍 回复日期:2002-3-16 21:56:19
而且那一年里面很多歌不错啊,比如今夜,浮躁.
作者:就这样吧- 回复日期:2002-3-16 22:52:06
两个人的歌都不错,只是很久没有找到他们的新专辑。
作者:洗衣粉 回复日期:2002-12-17 19:49:53
我有一张许魏的CD 很不错嘛
故乡 那一年
情人 今夜
许巍的个人资料

许巍的个人资料许巍,中国内地摇滚音乐歌手,2010年在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上被组委会授予“中国十年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的荣誉。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许巍的个人资料吧!许巍的成长故事1968年7月21日,许巍生于陕西省古城西安。
1984年:许巍十六岁时开始练习吉它,接触摇滚乐。
1986年的4月:获西安市第一届吉它弹唱大赛二重唱一等奖,这之后他写出了平生的第一支歌。
1988年:许巍接触到了摇滚乐,受到巨大的冲击,从此便立志做音乐人。
1990年底:许巍从部队复员开始了职业吉它手的生涯,他的吉它技巧是西安音乐圈中公认最出色的之一。
许巍的人物评价许巍在音乐道路上经历坎坷,1994年底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北京寻求机会的时候,他的音乐才华就备受圈内人瞩目,之后便是签约,推出专辑并获奖,他的作品《两天》的歌词还被文学专家选进《中国当代诗歌文选》。
在外人看来,许巍已然踏上一条飞黄腾达的成功之路,却不知道在这一路上许巍经历了什么样的迷茫、绝望、穷困和艰难,一度,不堪压力重负的他曾深陷抑郁症的痛苦之中。
他的才华与命运不公际遇之间的反差,令众多关心他的人感喟不已,也正是因为如此,朋友和亲人的关心和鼓励,最终帮助许巍成功地重返乐坛。
如今的许巍也算得劫波渡尽到达了安宁的彼岸,2003年,在第三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最终夺得包括“最佳摇滚乐歌手”、“最佳摇滚乐专辑”在内的四项大奖。
这一次的辉煌,标志着许巍成为业界和大众都认可的著名音乐人的开始。
许巍的经典语录1.“其实我也喜欢这个版本,毕竟乐队化的东西出来比较有劲,但是可能广告商更喜欢清新的箱琴版本。
做音乐时间久了,难免会对市场的判断有一些疑惑,所以我特别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
”2.“最近创作很多,我在录小样时突然发现自己前一段写了很多歌,粗略统计了一下居然录了12首歌。
现在我刚把小样交给公司,如果公司没有太多的意见,我想马上就可以进入录制阶段了。
公司希望我能在10月前后推出这张唱片,我一定要保证品质,但是无论如何,年底之前我的新唱片也会和大家见面了。
许巍

1.许巍,一个纯粹的歌者。
以前听许巍的音乐,感动得能让人哭;现在听他的音乐,温暖得能让人睡着了.“我不需要别人来捧我,也不需要别人来打击我。
我早就做好准备,如果有一天大家不让我唱了,我就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
”说此话时,手上带着一串佛珠的许巍保持着微笑。
喜欢听许巍的音乐,浮躁的时候,让人安静;黯然的时候,让人振奋。
孤寂与狂野、冷漠与热烈、逃避与寻找、麻木与思考,或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与挣扎,让人震撼。
拂去尘埃的清澈与宁静,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淀与积累,好听。
曾经的茫然、浮躁、黯然、晦涩,曾经的喜和悲、爱与痛。
现在是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一种渐趋平和的心态来回顾和整理,这是快乐的!许巍是一个不断在自我世界中行走的旅人,作为一个孤独的跋涉者,一段旅程的终点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很多人的感觉功能已退化为麻木不仁的时代,在这个不之感动为何物的时代,只能用"卓而不群"来形容许巍。
总是难忘的只有那些曾经给我们真正感动过的东西。
此外,在茫茫人生中,究竟还有些什呢?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巍是一个特殊的音乐人,说起他,更多的人能说出一堆故事,和许巍的歌有关的故事,他的故事里有你,有我,有每个普通人的影子一直想写一下许巍,只是觉得自己不见得了解他多少。
喜欢听他的音乐,听他低沉沙哑却温暖的声音。
听他的歌,会自然的莫明的被感动,甚至每次听他的歌,会泪流满面,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催化着敏感的神经,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世界不能折射的光芒在照耀着温暖着内心深处的寒冷和孤寂,灵魂的感动莫过于心在悸动,血液在流淌才会证明生命是鲜活的,才会一同哭泣一同悲凉一同冷眼看世界。
回首故乡来时的路,一路跌跌撞撞,不知道许巍竟然能够唱到我的最痛处,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坚强的忘记贫穷忘记眼泪忘记故乡忘记回望,无坚不摧的硬度只想保护自己的尊严不被受伤,今天却被许巍的音乐打击的七零八落,一种无孔不入的境地。
音乐游子——许巍

那天晚上翻看经典歌词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许巍的《时光》,电脑上流淌的文字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于是又重新听了一遍歌曲,娓娓道来的歌词仿佛在讲述着你我的故事,流畅舒缓的旋律让我的思绪一度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段最美好的时光。
曾经听人说过,许巍的歌适合在夜晚,独自一人,静静听。
我很认同,在这样一个有些浮躁、节奏紧张、压力倍增的社会,我们需要许巍,需要他的音乐来净化我们的心。
音乐,是许巍的命。
从16岁爱上摇滚开始,这个爱音乐的西安少年就一直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追寻驰骋。
很多歌迷都感动于许巍音乐中渗透的执著。
但是从1982年接触音乐到现在,许巍走过了一段非常坎坷的道路,有过贫穷艰难,患过重度抑郁症一蹶不振……而最后许巍终于走出了困境,找到了自己,并且以自己的力量激励着很多一时在音乐道路上迷茫的人。
首先为大家推荐许巍的第二张专辑《那一年》。
这张专辑被许多朋友认为是中国摇滚史上最好听的一张唱片。
也许,它不是最深刻、最有开创性、最另类、最叛逆或者最狂野,但它却是最好听,而这就够了。
许巍的孤独、许巍的忧郁、许巍的卓而不凡就从这张专辑中最好听的天才的旋律中流淌出来。
整张专辑依旧展现了许巍敏锐、感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孤寂与狂野、冷漠与热烈、逃避与寻找、麻木与思考,或许就是这样的矛盾与挣扎,才让许巍得以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
接下来为大家推荐的是许巍的第四张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曾经是“愤青”的许巍,已经成长为一个更稳重的音乐家而不再是单纯的校园歌星,作为华语乐坛的新一代精神领袖,许巍出道10年,历练3年,许巍终于完成酝酿三年的全新创作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这是一张具有平衡之美的专辑,十一首歌曲在重与轻、急与缓、淡与浓之间达到了和谐与统一,那些音符的后面正是自在跳动着的许巍的一颗平常心——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谁知道,保有一颗平常心是多么的难得;这是一张返璞归真的专辑,它明确地表明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无论环境怎样改变,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对于许巍来说,那一向意味着这样的词语——简单、善良、纯粹、光明、希望、真诚--而在专辑中不过是化为了最直接的行为:用心歌唱。
许巍歌评

许巍歌评许巍的歌,1997年的专辑《在别处》,专辑里,淡淡的忧伤,裹杂的是一份难以名状的沧桑,曲子中流露出对未来的向往、信心、不确定、忧郁、又满是希望。
不过整张专辑,听来,还是略微存在一丝压抑,但也不乏浪漫的我行走,我快乐,有种独步江湖,闲云野鹤的味道。
当时的许巍,大概是处在了一个人生的转折口吧,在人生的低谷,徘徊,但是正在走上一个辉煌高度的路上,是故,忧郁的气质,彷徨的探索味道更浓烈,给有此经历的人听,可以听到那心口说出的话,很理解,但若给欢乐的女孩子听,未免唐突佳人,徒增忧郁气质,甚而心头压抑。
《在别处》这只曲子最为代表。
其实曲子谈的不是爱情,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抉择,留恋过去又对未来不确定。
到了下一章专辑2000年的《那一年》包括鼓点,调子,曲律,都更加成熟,更透露出一份欢快的鼓点,整张专辑快乐欢愉的情绪明显在背景乐中体现。
不过我最爱的还是《故乡》,吉他的g调和铉,扰人心魄,又不丢失厚重的力量感,对故乡的思恋,不正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总结,只有当你离开那份给你人性积淀,奠定基调的故土的时候,你往前冲,向前走,寒冷的夜晚,当你受伤,你才回头看故乡,故土又神一样的给你疗伤,增加力量。
我看来,也不是讲爱情的歌曲,自古以来,诗词歌赋,你看似是言谈儿女情长,其实,本质是透露一份作者做人,做事的态度,对生活的看法。
《故乡》故乡那个姑娘可谓是许巍的人性本源,即原我,而路上的他,正是那漂泊的本我。
而《九月》,似乎,作者遇到某些问题,困难,但是还是不丢那份浪漫,困难面前,笑一笑,还要去看海,这份心态,才是可乐的精神。
最爱的莫过于2002年《时光-漫步》,最爱的也是《时光》,许巍终于走到了一个高度,曲调祛除了那些烦躁的杂音,那些简单的快乐,更多了一份睿智的理解,作者这个时候,生活怕是很安逸了,也有了一番回头看过往艰难的情怀,带有总结性质的歌曲,你听,会发现歌曲的调子放慢了,节拍不紧张了,很悠闲,松适的味道,这种味道,也是30过后的人士才有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涯社区某网友对许巍的评价先不做乐评家,做一个听歌的人,分析别人的时候也来一点自我分析———对我来说,许巍属于不用任何音乐/理论/思想分析,一听我就会喜欢的歌手,对他的亲近就像亲近自己本性中的某个软弱局部。
他经常不是高于而是低于,不是精神而属于口味,顶多不超过性情、感性局部,像是某种癖好。
因为把音乐当成上升、探险、发现的事儿,我永远不会想听许巍,但一旦听了一定又会很着迷。
他的不思进取和创作中许多跟不思进取一样的烂毛病多得简直每听一句都会感到,却不会影响我强烈的痴迷。
总之他属于那类老套、没刺激、没新景但令我狂迷的歌手:如果不因为约稿,我永远不会想写他;如果大家都说他的好,我一定要猛揭他的缺乏;而如果大家都开口大骂,我一定会说起他的迷人之处。
许巍是一种瘾。
但许巍有几点还是让我没想到:他那么好听,居然没成万人迷;在我的印象里他受欢送得简直俗滥,简直滥了街,居然还一直小众着,一直没得到体育馆的号召力;他这样一个好听得像蜜糖的人居然被人当成另类,还居然差点养活不了自己;他穷得撑不下去、崩溃得像是就要放弃的时候居然开始红了,他开始红的时候大家开始开骂了,老FANS开始倒戈了,像是他是因为投降、因为变节才开始红的。
假设是许巍都不能红,还有谁能够红?假设是许巍都不能成为群众的爱、都不能养活自己,那么谁还能够养活自己?这优质的流行干将差点没能混下去的事实,只能反衬出这超滥的中国音乐界,这超胡搞的流行群众,这超看不懂的全民娱乐的时代!男邓丽君,摇滚版的靡靡之音为了交这篇作业,上上个星期,从十年前的《两天》开始,我开始了重听。
第一张红星版的合辑,第二张合辑;《在别处》、《那一年》、《时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十年四张专辑,这一听居然再度被许巍深陷。
那几天的中午我躺在地板上,听着许巍在耳朵里轰鸣,什么也不想做,只是迷醉。
这种病症像极了当年听邓丽君。
许巍的音乐跟邓丽君风马牛不相及,但在音乐给人的感受上,二者逼似。
许巍有一种令人深陷的力量。
他的歌不只是醉人,而是麻醉人;不只是沉醉,而是沉陷;不只让人着迷,而是让人萎靡;不只让你欲罢不能,还让你感到有被腐蚀、被化骨的那种效果。
这几个句子,把主语换成邓丽君,结果是一样的。
而且,我只在这两个人身上,发现这同一种病症。
它简直是我们的天敌,是人性的虚弱本身,是天赐的抚慰!所以我赞许巍是“男邓丽君”,是摇滚版的靡靡之音。
许巍和邓丽君还有一点是一样的,他们的唱都给人一种错觉:好似所有歌都是一样的,一从他们嘴里跑出来全像是一个调子,像前面歌曲的三胞胎四胞胎。
具有同化魔力的演唱者不少,但具有像他们俩这样的同化魔力,我也没见过第三个。
因为这种同化魔力,许巍的歌曲,我只记住了《两天》(因为是他的第一首)、《执著》(因为田震先唱过)、《蓝莲花》(因为“蓝莲花”那一句),《小鱼的理想》(这首歌的歌名、歌词和旋律是许巍作品里最个性化的)、《悠远的天空》(完全不一样的许巍及其新乐境)、《曾经的你》(只有一个极简单的句子加一个绕梁三日的滴哩哩哩哩哩,所以记住了),其他的,看到歌名我想不起歌声,听到歌声我想不起歌名,虽然我听了不下十遍。
相同背后的不同,民谣身影后的先锋试奏许巍的所有歌曲都混淆不清、界线不明,与他那种“永恒”、“遥远”、“今夜”、“简单”、“故土”、“九月”、“方向”、“温暖”的歌曲取名方式有关,更与有这样歌名的歌曲里千篇一律的风景季节、晨昏早晚、理想希望、失望绝望等描写和词汇有关。
它像是一个人心绪的不同片断,许巍从来没有走出来过;像意识浮想的一条河,流经昨天今天,流经去年前年,却始终是这同一条河。
从音乐层面看,许巍嗓音的魅力,许巍的创作手法,也强化着这种千篇一律。
嗓音的音色特征、感人魔力不好说,它所拥有的象征却说得出来,甚至在听者承受的层面,听者所感受到的,实际上就是这象征本身。
邓丽君的声音是相思,是二人世界的缱绻;许巍的声音是孤寂者的思绪,是时间流逝神思飘飞,是一个人独对自己的孤独忧伤冥想。
我想也许正因为是这,它才令听者深陷和麻醉吧。
许巍的创作,根本上是一个套,吉他的套,在吉他中一个和弦一个和弦地走。
但非常厉害的是,许巍作的套非常套人。
他的每一个旋律都是入耳难忘的,那么顺那么巧又那么别致,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挑钩,碰你一下,在脑子中萦回不去,盘绕不绝;另外,那旋律又似说话,与语言的韵律、节奏相一致;又带一点点口音,这口音也是一个挑钩,将熟悉和顺畅挑开一点小异样,刺着你,钩着你,绕着你。
这是非常有侵蚀力的民谣,余音绕梁。
在歌唱中说西安话的许巍,在口音、嗓音、作曲魅力、人格象征等强大感召力之下,就把其他地方都给掩盖了。
所以,以下事实明显,却往往不被人看清:首先,许巍音乐的核心是民谣,十年不易;但是其器乐上的变革千里万里,以专辑为单位考量,四张许巍风格迥异。
《在别处》(1997年专辑)是一张英式噪音吉他作品。
这是当时最吵闹的中国猛乐,又厚又重又脏的噪音流把中国摇滚青年全震住了,而噪音包裹着的民谣,甜美得简直可以把人化掉。
如果你能理解它,如果你恰好有与许巍相一致的心境,你一点不觉得它吵,而感到那声响恰如其分,感到那声响正应对了你那颗心,应对了血脉贲张、***翻涌、稀里哗啦的情绪大雪崩、心中渴望呐喊出全世界最大声音的内心轰鸣。
它是可以代替人哭泣的,比真正的哭泣更尽兴。
迄今为止,它依然是代表许巍最恰当、最强大的专辑。
许巍本质上是孤寂的,许巍就是一种孤寂———外表冷漠内心狂热,而巨大的噪音,最能酣畅淋漓地表达孤寂者内心最压抑、最强大的情绪奔流。
《那一年》(2000年专辑)音乐中突出的,是清冷、清亮中回荡的电音吉他,真正有野心的却不是它,而是键盘,键盘是这张专辑创造、自在、无拘无束地作出了先锋性探索的局部,初现出大师级的配乐智慧。
它的操作者张荐,现在已经成为备受欧洲先锋音乐界瞩目的中国艺人。
但这样的探索却被许巍的歌声完全盖掉了。
除非特别注意才能听到,《那一年》的键盘是多么地不一样。
当所有的键盘手都在歌手身后制造音景———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张荐却配合着歌曲作临时、微妙、极微和点缀式的发挥,制造着即兴、无调、非曲式、非乐句的声响实验。
《时光·漫步》(xx年专辑)可能是最中规中矩的,其主要配乐和吉他演奏变成了梁剑峰,思路真正转向民谣,转向基于原声特质的乐器演奏。
从音乐想法上看,它可能是所有专辑中最没有追求的,就为给你听几首好歌,听几首扎扎实实的伴奏。
但它的温暖,它的克制,它的贴切,它的实力,它的动听,都没方法轻视。
而且,梁剑锋吉他演奏的华美、开放、多样、敏锐、灵动,实实在在是吉他音乐的一个标高。
这一回,许巍的民谣风格再没人会误认了。
这是许巍的标准照,是里里外外的民谣摇滚作品。
《每一刻都是崭新的》(xx年专辑)似乎在延续《时光·漫步》,有时也确实是在延续《时光·漫步》。
但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变化:许巍的心境变大了,乐境也变大了。
吉他演奏者固然编了不少曲,重要的变化却不是吉他思路所主宰的。
它在格局上像是要流行音乐化,变得折衷、平庸、圆滑,其实却暗暗包容不少新东西,与以电子、实验为主的中国实验音乐崛起的场景暗暗相应。
总之,十年四张专辑,在许巍超强同化力的同一种歌声遮蔽之下,悄悄发生着中国内地音乐实验的碎语。
1997年的主角是李延亮(吉他)、张亚东(键盘);2000年的主角是张荐(键盘);xx年是许巍自己导演,作出从民谣摇滚向“大乐”飞升之势,尤其上海音乐家赵光境界宏大的最后一曲(《悠远的天空》),预示着未来很可能会变得不一样的许巍。
投降派许巍,是单人世界的慰藉这些年,许巍的音乐,从重,变轻,变得更轻。
许巍的风格,从硬,变软,变得更软。
许巍的心境,从黑暗、苦闷,变温暖变明亮,近两年更变得平和、欢喜、达观。
与此同时,从第三张专辑开始,“倒许”声浪渐起。
这些“倒许党”,无一例外都曾经是许巍的狂迷,他们现在不满的是:许巍不摇滚了,许巍变甜了,许巍不愤怒了,许巍不是那个热爱的许巍了,许巍变节了,许巍向这个商业、世俗的世界投降了。
但我听许巍,从未觉出这个人有真正的变化。
反倒是狂迷们一直以来对许巍的通行认定,大多似是而非。
比方,许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许巍是一个一直坚守的人不假,但许巍算哪一门子理想主义?他的理想除了坚持唱下去,坚持作音乐,坚持奋斗养活自己、乃至有一天能站上万人欢呼的大舞台,有没有其他内容?再比方,许巍一直走在路上。
这是许巍歌里的形象。
许巍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人,一个走在路上追求梦想的人,一个向着远方独行的浪子,但他唱这些的时候,可并没有真的走在路上呵。
走在路上,其实是许巍的梦还遥遥无期的象征。
当许巍的死忠歌迷说许巍理想主义、说他一直行吟在远方路上的时候,许巍其实躲在北京郊区的小屋里深居简出、不近世事,几乎终日只与自己和吉他相伴。
他唯一的一次出走,是1994年离开老家西安到北京,仗着琴艺和音乐上的才能,渴望翻开一片江山,之后,他再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再没有离开以他的小屋为中心的活动半径。
许巍确实是有梦的,他喜欢做梦,也算得上是在追求梦。
如果说他有理想,他的理想同所有人一样,不过是希望以才能证明自己,甚至铸就一段人生辉煌。
人总是要有梦的,不自觉这梦还会将凡俗的向往高尚化,将个人的坚守理想化。
不甘于平庸和现状,在对未来的愿景中把世界描画得很美好,想象自己有一天变成万人景仰的大英雄:“那理想世界就像一道光辉”,温暖着内心,慰藉着痛苦。
这差不多就是许巍的理想主义了。
对这个梦许巍一直坚持,也不算松懈,经历了黑暗/灰暗/徘徊/无望/绝望/山重水复之后,现在他的梦眼见要实现了,原来同病相怜着的那些听乐人,却一下厌弃了这宿主的柳暗花明,厌弃了他的转机与开朗,觉得这是丢掉了理想,开始堕落了。
其实许巍一直都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有一个原因。
许巍并不是一个尚行动的人,而是一个喜欢面壁的人。
如果他所向往的不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