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
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

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中国人大社会学专业2000级学生郭茂灿内容摘要:在关于人们为何会服从规则的问题上,存在着工具性视角和规范性视角之间的争论。
为了对这一争论进行检验和融合,本文在虚拟社区这一新的、具体的情境下研究了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问题。
文章对所收集到的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在虚拟社区中,人们总体上是由于规范性因素而去服从社区中的规则的,其次才是工具性因素。
对这一结论,文章的最后亦做了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虚拟社区规则服从一、理论背景与问题规则(rule)1和规则的建构及服从问题是社会学重要的公众论题(public issues)之一。
对此论题进行相关阐述时,社会学家们基于自身的理论取向和分析视角的不同,主要在两个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第一,是否真的存在着独立于行动者并且对行动者的行为发生制约作用的规则?功能主义的理论传统和逻辑对此持肯定态度,认为规则是先于行动存在的,并且始终对行动者发挥着重要的规制作用。
与功能主义相对的则是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等理论流派的立场。
它们共同地强调了行动者对规则建构的能动性,而且或明或暗的表示了规则并不是独立于行动者存在的,行动本身先于规则。
2对这两种不同的立场进行弥和的理论家当首推吉登斯。
他的“结构化理论”试图表明:规则和行动相互依存,是一种互动过程;规则的产生是由于“社会行为在不断的循环重现中体现出了某种形式化的过程”;它一旦出现,就会对行动者发生影响。
(杨善华,1999:223;沃特斯,2000:113-114)吉登斯这些论述的意义在于,他指出了规则至少部分地独立于行动者;并且,规则至少最终将会真实的存在。
这也就进一步引发了研究者对第二个问题的讨论。
即,对于业已存在的至少部分独立于行动者的规则,人们何以会服从?3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争执并不比第一个问题少。
尽管事实上许多社会学家对此问题并没有做出专门的的论述,但是他们各自的理论旨趣却将他们对此问题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种解释视角:一种是工具性视角(instrumental perspective),一种是规范性视角(normative perspective)。
虚拟社区的管理模式及案例分析

人人网尝试的第三种盈利模式: 电子商务
人人网与淘宝、京东、优衣库网上商城等 合作推出的购物频道"人人爱购"已经悄然上 线。人人网正借此探索继品牌广告、社交 游戏分成之后的第三种盈利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人人网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人人网最大的优势是实名制,以及个 人照片的认证制度。在这里,你可以找到 多年不见的老友,认识素未谋面的新友。 劣势:人人网对个人信息的管理不善,也带 来一些不好的影响。通过一个人的校内, 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性格,他(她)的优缺点 由此一目了然。网络的世界在带来沟通便 利的同时,也让人逐渐丧失了现实生活中 沟通的能力。
5、交换链接,如果你的访问量很高,你可 以利用的你的网站帮助别的网站进行推广。 6,开展线下的商业活动,这也是目前一些 论坛特别是地方性论坛普遍采用的有效方 法,通过开展会员聚会团购等与商家合作。
进一步的发展:
1. 天涯传播意义上是以人文情感为特色的, 它会扩展。 2. 天涯是一个很大平台,扩展到像娱乐、时 尚、体育、商业等领域,而这些都是天涯 需要扩展的领域。 3. 天涯下一步将考虑如何去构建成为 WEB2.0的标志性的网站。
盈利来源:
1、广告。天涯的广告营销产品将借鉴Google adsense的经验,通过植入式的广告营销获得收 益。 2、建立贵宾版面,限制进入特定版面,从而收 取会员费用 3、调查(帮别的公司在你的论坛上做做市场调 查) 4、活动类广告,即在你的网站上做其他网站或 公司的某项活动的广告或链接,让你的网站用户 注册对方的网站或参与其活动,你收取相应的费 用(比如注册一个50元)。
谢谢!
尚未完善的模式
C2C(Consumer to Consumer)网络交易平台 人人的二手交易板块成了在校学生开店的地方。 视频网站 。以前看校内分享的链接可以到原始网 站,而现在的人人已经不允许链接到视频的地址 页面了。说明人人已经开始着手部署了。 猎头公司 很显然,人人具有成为一家优秀的 猎头公司的潜力,它只需单独成立一个部门即可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试卷(二)及答案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医药网”的B2B商业模式是A.以行业资讯服务为主B.以招商加盟服务为主C.以在线交易服务为主D.以项目外包服务为主2、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属于A. B2C模式B. B2B模式C. C2G模式D. C2C模式3、电子商务案例选取的原则是A.以静制动B.动静结合C.与时俱进D.只读经典4、免费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安全的信用中介工具——“支付宝”的B2B网站是A.携程网B.风凰网C.当当网D.阿里巴巴5、利用行业协会作为主要营销方式的交易服务型B2B企业是A.亚马逊B.敦煌网C.阿里巴巴D.环球资源6、沃尔玛中央集权式采购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所属的模式是A.信息平台型B.行业联盟型C.直销平台型D.企业内商务网7、定位为互联网快时尚品牌的B2C网站是A.凡客诚品B.亚马逊C.携程网D.京东商城8、先做大量凋査研究工作,再决定是否购买的消费者属于A.冲动型消费者B.耐心型消费者C.实用型消费者D.分析型消费者9、从主营3C转型为网上综合零售商的B2C网站是A.京东商城B.当当网C.携程网D.凡客诚品10、网络购买过程的起点是A.比较选择B.收集信息C.诱发需求D.购买决策11、淘宝网系统根据记录的客户消费痕迹,分析其购物偏好,然后把信息卖给卖家,卖家再进行精准营销的营销工具是A.旺铺订购B.淘宝直通车C.淘买家D.满就送12、虚拟社区如校友录、博客、百度贴吧等分属三种类别,这三种类别的分类依据是A.按进入社区的限制程度B.按进入社区的人数C.按沟通交流的实时性D.按存在的时间长短13、网络从单向提供海量信息,向民众可主动发布信息、观点的泛媒体平台转变,如以天涯社区为代表的互动型网站。
IT界人士将这一时期的互联网命名为A. SNSB. BlogC. RssD. Web 2.014、表现为互联网上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各公共行政部门的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平台等,这种电子政务平台是指A.政务外网B.政务内网C.政务专网D.办公自动化15、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狹义角度看,数字城市可概括为A.城市 2.0B. 43VRC.未来城市D.智慧政府16、最早推出基于E-mail和手机号码的综合电子支付服务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是A.财付通B.支付宝C.快钱D.贝宝17、下列属于互联网型支付企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A.银联电子支付B.盛付通C.汇付天下D.快钱18、实现电子支票安全性和权威性主要依靠的技术是A.电子签名B.数字签名C.SSL协议D.SET协议19、合同制物流又称为A.第一方物流B.第二方物流C.第三方物流D.第四方物流20、第四方物流管理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这个基本功能被称为A.物流运作B.供应链抒理功能C.供应链再造功能D.运输一体化功能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虚拟社区模式及案例分析

1、定义
虚拟社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 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 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 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定义由 瑞格尔德(Rheingole)做出,他将其定义为“一群主要 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 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 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开第 发一 的个 国国 产内 网成 络功 游运 戏营 也 是 自 主
• • • • 第 一 个 网 上 拍 卖 平 台
• •
第 一 个 网 上 虚 拟 社 区
第 地第 第 一 一 一 个 个 家 免 大 中 费 容 文 电 量 全 子 免 文 贺 费 检 卡 个 索 站 人 主 页 基
网 业 的 多 项 第 一
网易的技术模式
网易虚拟社区采用了许多适用的技术保证会员的 沟通与交流。
比如:网易泡泡2004升级版()超强 的 网络传输功能,超强的密码保护功能 又如:网易公司研发的即时通讯软件(IM,Instant Messaging)
正是网易先进的研发技术和能力支撑了网易多种 功能和服务的实现,带给消费者更明显的利益点, 进一步传达出网易的竞争优势。
区
第二代虚拟社 区是web2.0 社区与图形化 虚拟社区并行 的时代
第三代虚拟社 区是以 second life为 代表的3D虚 拟社区
2.发展现状
发展至今,虚拟社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 不同的互联网发展阶段引发全球性热潮的BBS、 Blog和SNS社区都是虚拟社区的代表;从交友类 3 eBay、 社区Facebook、MySpace到消费型社区 淘宝到QQ、MSN等即时通讯社区再到各种专业 2 2 论坛,用户只需要在这类社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 1 1 随时随地享受聊天、交友、购物、工作以及休闲 活动。虚拟社区拥有巨大的网民基础,社区范围 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 对人类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可以用巨大来形容。 而虚拟社区发展兴盛,也体现了Web2.0所强调使 用者为中心的概念,通过社区成员彼此的分享与 创作,使得网络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网络的虚拟社区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把我们带入了各种各样的虚拟社区。
这些虚拟社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着无穷的魅力。
虚拟社区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可以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比如,我们可以在学习论坛上向别人请教问题,也可以在兴趣小组里和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一起讨论喜欢的事物。
虚拟社区有很多好处呢。
首先,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大了。
以前,我们只能和身边的人交朋友、交流。
但是现在,通过虚拟社区,我们可以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和他们交流,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其次,虚拟社区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在网上,有很多学习资源可以供我们使用。
比如,我们可以观看在线课程、阅读电子书籍、参加学习小组等等。
这些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方便快捷,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虚拟社区还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在文学社区里发表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评价和建议。
如果你擅长绘画,你可以在艺术社区里展示自己的画作,和其他小伙伴一起交流创作心得。
在虚拟社区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
但是,我们在享受虚拟社区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在虚拟社区里,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可能会不怀好意。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我们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虚拟社区虽然很有趣,但我们也不能沉迷其中。
如果我们长时间上网,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要控制好上网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最后,我们要遵守网络规则。
在虚拟社区里,也有一些规则需要我们遵守。
比如,我们不能发布不良信息、不能辱骂他人、不能抄袭别人的作品等等。
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

谢谢观看
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 天涯社区为例
目录
01 一、天涯社区的规则 特点
03
三、提高规则服从率 的对策建议
02
二、规则的服从情况 及原因分析
04 参考内容
标题: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 从——以天涯社区为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重要 平台。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里,社区的规则和规范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 次演示将以天涯社区为例,探讨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2、社会地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穆社区成员的社会地位也在发生变 化。一些原本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成员发现他们的声望和影响力逐渐减弱,而 那些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拥有新思想和新观念的人则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权力。
3、规则制定:随着中穆社区的发展,规则制定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老 成员发现他们已经无法完全理解或适应新的社区规则,而新的规则制定者则逐 渐掌握了更多的权力。
三、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天涯社区作为一个虚拟网络社区,具有广泛的舆 论影响力、商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这些影响力不仅在商业领域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网络社区 的作用和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内容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社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平台。 在这些虚拟社区中,权力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本次演示将以“中穆社 区”为例,探讨虚拟社区中的权力关系。
1、加强规则宣传教育。虚拟社区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社区规则,例 如在社区首页、论坛板块等显眼位置进行宣传,或者通过用户提醒、推送消息 等方式进行告知。同时,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提高用户的规则意识。
虚拟社区话语冲突研究——以天涯社区为例

V 12 o4 0. 1 N .
D c. e 2006
虚 拟社 区话 语 冲 突研 究
以 天 涯 社 区 为 例
刘永谋 夏学英 ,
(. 1 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 北京 1 0 02 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0 8 ;. 0 北京 1 81 0 7) 0
[ 摘要] 以天涯社区为样本, 对虚拟社区话语冲突现状进行了研究。虚拟社区话语冲突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管理人 员与社区 人员之间的冲突, 意见领袖之间的冲突, 普通网民与资深网民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具有普遍性、 激烈性、
对虚拟社 区话语冲突的研究 , 对于虚 拟社 区的建设 和管理都
社区活动了很长时间, 尤其对其中的传媒江湖版和国际观察
版 比较熟悉 , 这样方便确定访谈对象并建立联 系。
Ab ta t Wi i y o mui nea pe tiatl rb snotecr n aeo e i or ofc o ev ta cm nt. sr c : t Ta aC m nya a xm l, hs rc poe t ur ttt fh s us cnl t fh iul o mui h n t 8 ie i h e s t dc e i t r y
在虚拟社区中, 话语冲突非常普遍, 甚至可以说, 话语冲
突是虚拟社区的最 显著 的特征 。 某种意义 上说 , 从 话语冲突
的激烈性往往与虚拟 社 区的人气成正 比。和现 实社会 冲突
天 涯被 评为 “ 国第 一 B S社 区 ” ( ) 户 多。天 涯 白 中 B 。 2用
19 年 3 99 月创办至今, 活跃用户数量接近 20万。( ) 3 3 用户
On t e Dic u  ̄ Co fit i e Vit a mmu i h s o r n c n t r u lCoi 8a x mpe i Tay o h nt a ne a l y
虚拟社区研究现状及展望

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研究”(编号:2003033505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知识共享的虚拟社区的运作机理与创新绩效研究”(编号:Y605173)。
作者简介:柴晋颖,女,1982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王飞绒,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网络组织。
虚拟社区研究现状及展望*The Investigation Status and Forecast of Virtual Communities柴晋颖王飞绒(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杭州)(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杭州)摘要在阐述虚拟社区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切入,对国内外虚拟社区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统计及分析。
认为我国对虚拟社区的应用、绩效评估以及产业化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相对缺乏,研究方法上并不注重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
目前我国在虚拟社区研究及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虚拟社区成员行为方面的定量研究、虚拟社区在知识共享上的运作机制及绩效评价这两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虚拟社区虚拟空间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y)的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虚拟社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购物方式甚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越来越显著地影响着传统社区中的每一个人。
虚拟社区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涉及信息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
然而我国对虚拟社区研究的基本情况是实践起着基本的推动作用,理论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相对滞后。
本文试图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探讨虚拟社区的定义、现有研究的主要方面,并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1虚拟社区定义一个清晰、明确并被大部分学者接受的定义对于虚拟社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使虚拟社区与传统社区、网络上其他信息服务区分开来,为虚拟社区的研究界定了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以天涯社区为例中国人大社会学专业2000级学生郭茂灿内容摘要:在关于人们为何会服从规则的问题上,存在着工具性视角和规范性视角之间的争论。
为了对这一争论进行检验和融合,本文在虚拟社区这一新的、具体的情境下研究了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及其服从问题。
文章对所收集到的经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在虚拟社区中,人们总体上是由于规范性因素而去服从社区中的规则的,其次才是工具性因素。
对这一结论,文章的最后亦做了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虚拟社区规则服从一、理论背景与问题规则(rule)1和规则的建构及服从问题是社会学重要的公众论题(public issues)之一。
对此论题进行相关阐述时,社会学家们基于自身的理论取向和分析视角的不同,主要在两个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第一,是否真的存在着独立于行动者并且对行动者的行为发生制约作用的规则?功能主义的理论传统和逻辑对此持肯定态度,认为规则是先于行动存在的,并且始终对行动者发挥着重要的规制作用。
与功能主义相对的则是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等理论流派的立场。
它们共同地强调了行动者对规则建构的能动性,而且或明或暗的表示了规则并不是独立于行动者存在的,行动本身先于规则。
2对这两种不同的立场进行弥和的理论家当首推吉登斯。
他的“结构化理论”试图表明:规则和行动相互依存,是一种互动过程;规则的产生是由于“社会行为在不断的循环重现中体现出了某种形式化的过程”;它一旦出现,就会对行动者发生影响。
(杨善华,1999:223;沃特斯,2000:113-114)吉登斯这些论述的意义在于,他指出了规则至少部分地独立于行动者;并且,规则至少最终将会真实的存在。
这也就进一步引发了研究者对第二个问题的讨论。
即,对于业已存在的至少部分独立于行动者的规则,人们何以会服从?3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争执并不比第一个问题少。
尽管事实上许多社会学家对此问题并没有做出专门的的论述,但是他们各自的理论旨趣却将他们对此问题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种解释视角:一种是工具性视角(instrumental perspective),一种是规范性视角(normative perspective)。
工具性视角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服从规则,乃是实际利益使然;人们在行动过程中对规则是否服从完全取决于由此所带来的收益和所付出的代价。
社会交换论首先对这一视角做出了暗示。
霍曼斯在论述他的“命题系统”时指出,“某次活动所得到的价值越高,就会越经常地履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正是暗示了行动者对规则是否遵守,取决于人们会不会因之而取得报酬(沃特斯,2000:76)。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也是工具性视角的代表。
科尔曼明确指出,行动者“对规范的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行动本身对行动者的价值,一是行动对接受影响的其他行动者的价值”(洪小泉,1996);他还指出,对规范的服从可以由人们权利大小的变化得到解释(科尔曼,1989:356),从而赋予了行动者很强的功利取向。
与工具性视角相对应,规范性视角的观点认为,人们服从规则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价值内化”的结果;人们对规则的服从是因为内在的价值取向告诉他们这样做是“应该的”,而不在于他们认为这样做对自己有益。
规范性视角的代表无疑仍然是功能主义的立场。
“规范取向”在帕森斯的行动单元里一直有着优先地位,并且,在帕森斯那里,行动者对规则的服从“逻辑地被演绎为个体通过社会化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期望的指引下的角色执行过程”。
(沃特斯,2000:47;杨善华,1999:143)工具性视角和规范性视角之间的这种二元对立,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上升为理论预设和方法论上的争论,即A·亚历山大预设图式中的工具论和规范论之争。
但是在理论层次上,理论预设和方法论本身是无法被证伪的。
因此,虽然上述两种视角加深了人们对服从规则的动因的理解,然而如果要对这两种解释视角进行新的融合乃至检验,较好的策略应该是将其置于具体的情境中,用对经验事实的研究来回答人们对规则的服从究竟是工具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冯仕政,2003)在这方面,美国法社会学家T·泰勒做出了先驱性的努力。
泰勒在回答“人们为什么服从法律”这一问题的时候,将上述两种视角综合起来考虑,提出法律服从的动因可以分为基于工具性的和基于规范性的:前者主要包括“受惩罚的风险”和“同侪的评价”,后者主要包括“个人的道德观”和“合法性观念”,“合法性观念”又可分为“意识到的责任”和“对法律权威的拥护”;并将其操作化为量表进行了具体的经验性研究(冯仕政,2003)。
尽管泰勒的研究并不是直接针对于规则服从问题的4,但是由于法律本身可以视为一种广义上的规则,上述分析框架显然对规则服从问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正基于此,Kenkifer 参考了泰勒的分析框架对人们何以服从交通规则进行了研究。
他提出人们服从交通规则有6种动因:逃避惩罚,自私而且根据奖赏调整行为,参照他人如何行动,相信规则和秩序,遵从规则内在的精神和内容,合法性观念。
(Kenkifer,2003)泰勒和Kenkifer的研究无疑对我们认识“人们何以服从规则”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研究的意义在于而且应该局限于他们为从经验研究出发解决工具性视角和规范性视角之争提供了例证,而不应该夸大到这些研究解决了“人们何以服从规则”的问题。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的出现和迅速扩展则为从经验角度出发研究人们对规则的服从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情境。
事实上,互连网上的虚拟社区的兴起以及它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经验,不光是传统社会学理论必须面对的一个检验环境,而且“极有可能将社会学的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而构成社会学一个崭新的理论范式”(黄少华,2002)。
因此,在虚拟社区的情境下讨论“人们何以服从规则”的问题,不仅可以对工具性视角和规范性视角的争论做出新的检验,而且蕴涵着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反思的可能性。
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本文将问题界定为:虚拟社区中人们何以要服从规则?旨在通过经验性调查,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从而为解决工具性视角和规范性视角之争提供一个新的例证,并试图对规则服从问题做出新的探讨。
二、文献回顾和分析框架文献回顾尽管有研究者在总结当前社会学对于互连网研究的主要议题时将“虚拟空间中的管制和规范”问题列入其中,暗示着虚拟社区中规则问题的重要性(翟本瑞,2002;童星、罗军,2001),但是直接针对虚拟社区中规则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多,甚而有关虚拟社区本身的研究都“尚处于尝试阶段”(崔嵬,2001:7)。
不过,还是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本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类型及其性质最先对虚拟社区进行研究的是Rheingold。
他虚拟社区定义为“一群主要籍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王卫东,2003:17)。
崔嵬在评述这一定义时,认为这个定义并没有给予“虚拟”和“社区”两个概念以充分的说明,他指出虚拟社区至少具有四个特性:一,虚拟社区通过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得以存在,从而排除了现实社区;二,虚拟社区的互动具有群聚性,从而排除了两两互动的网络服务;三,社区成员身份固定,从而排除了由不固定的人群组成的网络公共聊天室;四,社区成员进入虚拟社区后,必须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存在。
(崔嵬,2001:5)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界定,比如定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互连网上形成的,由相互间联系相对密切的人们组成的虚拟共同体”(周德明等,2003),但是都没有超过崔嵬的这一界定的基本范围。
虚拟社区的类型根据沟通的实时性,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类:同步虚拟社区如网络联机游戏,异步社区如BBS等。
虚拟社区最重要的几种形式有BBS、USENET、MUD,在国内则以BBS(Bulletin Board System)为主。
(崔嵬,2001:6)在对虚拟社区的性质进行说明时,崔嵬提出,“虚拟社区是一种与现实社会存在差异的社会实体,虚拟社区会依托现实社会并由此产生对虚拟身份的制约性力量,同时,虚拟社区也会产生自身的规范逻辑”(崔嵬,2001:12)。
他还回顾了审视虚拟社区的三种视角:根据虚拟社区中的匿名性特征认为虚拟社区中完全消除了现实社会的约束感,是“过度自由的乌托邦”;完全把虚拟社区作为现实活动的工具或平台,将虚拟社区视为现实社会中衍生出来的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具;从“数码区隔”的角度出发认为虚拟社区中也存在着固着性的身份,并进一步可以创造出制约虚拟社会行动的规范。
(崔嵬,2001:9-10)他的结论实质上肯定了最后一种研究视角。
另外一些研究者也对虚拟社区和传统社区进行了比较。
比如,李静宜从地域的限制、沟通的深度、主动与被动、全面人格和片面人格、亲密和疏离等7个方面比较了这两种社区类型(王卫东,2003:18);戚攻从互连网的技术本质和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网络社会(包括了虚拟社区)本质是一种数字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戚攻,2003)。
2.关于虚拟社区中的社会行动冯鹏志认为网络行动是网络社会学的分析起点,指出它与一般的社会行动之间在“规范取向”、“条件”、“手段”三要素上都是有差别的,具体体现在:网络行动是“非功能的制度化和强制性”,“超越地域性和不可通约性”,“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可塑性”。
他还指出了网络行动所具有的特征:虚拟性,角色交互性(即行动者可以扮演多个角色),超时空性和符号互动性。
(冯鹏志,2001)他的这一论述提醒我们应该注意虚拟社区中的社会行动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行动之间的区别。
对网络角色扮演的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S·Park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网上往往扮演多个角色,并可以对角色做出随意的解释和自由的选择,但是他同时也强调了人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也会在意并且自觉到自己在扮演角色。
(王卫东,2003:23)龚洪训通过对BBS 中ID的分析,指出如果行动者在网络上长期使用同一个ID时,这个ID就会成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从而受到相应规则的制约。
(龚洪训,2001:24-25)崔嵬研究了虚拟社区中的私人交往,认为虚拟社区中的私人交往行为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但选择性本身构成了对选择自由的制约。
(崔嵬,2001:12)这些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一方面强调了虚拟社区中的行动是与现实社会中的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则强调了行动本身依然会受到某种制约。
3.关于虚拟社区中的规则吉登斯将规则定义为“类似于一种程式或程序,一种关于如何行事的想当然的知识”,这种程式既可以是外在的规则内化于行动者的实践意识中的,也可以是行动者在情境中的创造。
(沃特斯,2000:113)在这一意义上,龚洪训对虚拟社区中的规则进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