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传统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比较
鼻出血介入栓塞与鼻内镜下电凝止血疗效比较

12 方 法 介 入 栓 塞 组 ( 组 ) 严 格 掌 握 适 应 证 , 照 . A : 按 Sli e 法 施 行介 入 手 术 。术 中将 导 管 超 选 择 性 插 入 颌 内 e n r dg 动 脉 , 透 视 监视 下 注 入 混 合 有 对 比剂 的 明 胶 海 绵 颗 粒 , 行 在 复
3 讨
论
我科 联 合 介 入 科 施 行 经 股 动 脉 插 管 超 选 择 性 颌 内 动 脉 栓
l . ) 。采用鼻内镜 下电凝止血者 2 32 岁 6例 , 中男性 l 其 8例, 女 性8 ; 例 年龄 2 6 , 3~ 8岁 平均 (3 2-9 8 岁。顽固性鼻 出血 : 5. 4 .) -
进行触碰 , 引发出血 ;2 内镜 下以生理盐 水反复冲洗鼻腔 ;3 () ()
要 求 麻醉 师 给 予一 定 的 、 适量 的 升 压 药 物 , 复 上 述 操 作 。鼻 内 重
镜下止血组患者获得了较高的一次性治愈率 ; 在住院费用方面 ,
内镜 治疗组显示 出明显的优越性 。相对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所
出血 灶 。 因此 , 对 于 内镜 下 电 凝 法 , 入 栓 塞 治 疗 顽 固 性 鼻 相 介 出血 的适 应 证 更 严 格 , 目前 倾 向于 内镜 下 止血 法 。
・
出血位于鼻腔后部 ; 前鼻 镜下鼻腔 充分收缩 、 面麻醉后 未窥 表 及明显出血点 ; 至少经 2次前鼻孑 或后鼻孔填塞仍未 能成功止 L
塞治疗鼻 出血 ,O例患者 中 1 2 4例成功止血。Sn o l at l l a a a等 对 2 8例难治性鼻出血进行介入 栓塞 , 7例术后再 发出血 。笔者考 虑栓塞止血失败的原因可能包括 :1 未能找 出主要 供血动脉 , () 或者术后形成侧支循环 ;2 术中栓塞物脱落 , () 随所选择动脉血 流下行至分支血管 ;3 原发出血灶 有两处 以上且各 自无直接 () 联 系的供血动脉 , 忽略 了其 中一支 ;4 不明原因造成 的鼻腔新 ()
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与鼻腔填塞止血对比分析

Co m p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a t t r a c t i o n c oa g ul a t i o n und e r
na s a l e nd o s c o p e a n d n a s a l p a c k i ng he mo s t a s i s
i mp r o v e me n t a n d i n c i d e n c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Re s ul t s T h e S u c c e s s r a t e o f d i s p o s a b l e h e mo s t a s i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a s 98 . 4%.wh i c h w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i c a c y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a t t r a c t i o n c o a g u l a t i o n u n d e r n a s a l e n d o s c o p e
e l e c t r i c a l a t t r a c t i o n c o a g u l a t i o n u n d e r n a s a l e n d o s c o p e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5 7 c a s e s u s e d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观察

的被确诊 为顽 固性鼻 出血 的患者 1 4例 ,将其分成观察 组 2
8 8例 和 对 照 组 3 6例 。观 察 组 接 受 鼻 内 镜 下 双 极 电 凝 结
合鼻腔填塞治疗 ;对照组接受单纯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治疗 。
观察组 男 5 7例 ,女 3 1例 ,男 : 为 1 8 :1 年 龄 1 ~ 女 .3 ; 6
…
、
12 方法 .
观察组 给予 鼻 内镜 下双极 电凝结 合鼻 腔填塞
治 疗 ,对 照 组 给 予 单 纯 凡 士林 纱条 鼻 腔填 塞 治疗 ,观 察 两 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直 观 、可视性好 ,可迅速准确 找到 出血 点 ,有利于实施
止血 效果 ,包括疗 效 、出血量及病 情恢复情 况( 恢复通气 时 间、黏 膜恢复时 间) 。随访 6个月 至 2年 。观察 组患者取半 卧位 ,先用吸引器 吸除鼻腔 内的血迹 及血凝块 , 出可疑出 找
与对照组 比较 ,观察组出血 量少 , 恢复通气时 间与黏膜恢复 时间短 ,组 间比较差 异均有 高度统计 学意 义 。
2 1 年 8 I 1 卷 第 1 期 02 A第 9 O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观察
郑 文雄 皮 冰
【 要】 目的 摘
探讨 鼻 内镜 下双极 电凝结 合鼻 腔填塞 在顽 固性 鼻 出血治疗 中的治疗效 果 。方法
将 20 0 9年 1 1月
至21 0 1年 1 2月 我 院 收 治 的 1 4例 被 确 诊 为 顽 固 性 鼻 出 血 的 患 者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观 察 组 8 2 8例 接 受 鼻 内镜 下双 极
病 灶处黏 膜血 管仍扩 张 ,症状 未减 轻或加 重 。 .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目的:研究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相关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7.2月到2018.5月这个时间段当中,从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病患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鼻内镜组和微波组。
对鼻内镜组使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进行治疗,而微波组则采用微波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
结果:在止血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和鼻腔黏膜的恢复时间上,鼻内镜组病患所使用的时间比较短;而在治疗效果上,鼻内镜组的疗效要优于微波组(P<0.05)。
结论:在对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的方法进行治疗,跟微波治疗相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标签:鼻内镜;双极电凝;微波;老年难治性鼻出血在临床上,鼻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病患因为意外的创伤或者是鼻部发生病变都会导致鼻出血现象的发生[1]。
而难治性的鼻出血则是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种鼻出血病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病患的鼻腔会出现大量的以及反复性的出血[2]。
老年病患由于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并且大部分会患有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相关的疾病,因此一旦发生难治性的鼻出血现象则很容易导致休克和贫血的现象。
目前在临床上所使用的方法比较多,本文主要研究了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相关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病患资料从2017.2月到2018.5月这个时间段当中,从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病患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鼻内镜组和微波组。
鼻内镜组中男性的病患例数为21例,女性的病患例数为14例,年龄段为57岁~72岁,平均数值为(64.5±3.1)岁;微波组中男性的病患例数为22例,女性的病患例数为13例,年龄段为57岁~73岁,平均数值为(65±3.4)岁。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鼻出血微波和填塞止血的疗效比较

2 结
果
鼻 内镜下止血疗效好 、 发症少 、 并 患者 接受率 高及 住 院时 间短 , 是顽 固性鼻 出血实用可靠 的治疗方法 。但对 于鼻腔结构 明显异常 、 全身状况 不能 耐受 、 不愿 内镜 下止血 的患者 及无 内
镜 条 件 的 单 位 , 鼻 孑 填 塞 法 还 是 我 国 目前 多数 农 村 及 边 疆 的 后 L 基 层 医 疗 单 位 较 为 实用 可靠 的止 血 方 法 。
用 内镜下微波热凝止血 ,O例采用后鼻孔纱布填塞止血 。( ) 3 1 内 镜组 : 取尽鼻腔内填塞物, 吸尽血凝块。找到出血点后 予微 波热 凝, 可适 当予明胶海绵或抗生素纱条填塞 。术后观察 4~ , 5d有
出血则 再 次 内镜 下 止血 或 改 用 其 他 方 法 , 则 出 院 。 ( ) 塞 否 2填 组 : 常规 后 鼻孑 填 塞法 不 同之 处 为 , 用 自制 的 大小 不 同 的锥 与 L 应
计 学 意 义 ( 00 ) P< .5 。
表 1 内镜 下 微 波 热 凝 和 后 鼻孔 填塞 治 疗 顽 固性
鼻 出血效果 比较 ( ) n
[ ] 范丽霞 , 2 王鑫 ,温海涛.鼻 内镜下治疗鼻 出血 6 8例 [] J .中国眼
382
ChnJOp tamo n ohn lrn o ,N v mb r2 1 V0 0, . i hh l la d Otr ioaT g l o e e 0 0, l1 No 6
・
I 交流 ・ 临床
鼻 出血微 波和 填 塞止 血 的 疗效 比较
王媚 钱林荣 吴春萍 回顾 分析我 科收治 的 6 4例顽 固性 鼻 出血 患者 的临 床资 料 , 比纱布填塞与 内镜下微波热凝两种止血方法的疗 效。 对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传统填塞治疗鼻出血临床疗效比较

o f i n t r a t r a c h e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 J ] . A n e s t hA n a l g , 2 0 1 0, l 1 0 ( 4 ) : 1 0 7 6 — 1 0 8 2 . 【 6 ] P a p p a s S, Ma r a g o u d a k i s P , V l a s t a r a k o s P, e t 1. a S u r s i c l a v e r s u s p e r c u t a — n e o u s t r a c h e o s t o m y : a n e v i d e n c e — b a s e d a p p oa r c h [ J ] . E u r A r c h Ot o r h i n o —
c a t h e t e r s i n i n f nt a s a n d c h i l d r e n — i n d i c a t i o n s , t e c h n i q u e s ,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装置 具 有 降低 气 道损 伤 、 意 外脱 管 、 支 气 管 镜 损坏 发 生
率及无 需 额外 辅助 操作 等 明显优 势 。
参 考 文 献
【 1 ] De n n i s B M, E c k e aMJ , G u n t e r OL, e t 1. a S a f e t y o f b e d s i d e p e eu r t a n e o u s
1 21 . 1 2 5.
【 9 ] P a r f e n o v a H, L e ie f r C W, B su a r o y S , e t a 1 . A n t i o x i d a n t r o l e s o f h e me o x y -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和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和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和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鼻腔镜下微波治疗,实验组采用鼻腔镜下双极电凝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双极电凝方式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综合手术效果优于微波治疗。
【关键词】鼻内镜;双极电凝;微波;老年难治性鼻出血【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023-02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sults of endoscopic bipolar coagulation and microwav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staxisDeng ZhangPeople's Hospital of Pingchang County, Pingchang, Sichuan 636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ndoscopic bipolar coagulation and microwav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staxis. Methods A total of 66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stax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n=33) and control group (n=33). Microwave mode under nasal endosco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bipolar coagulation under nasal endoscopy. Results The surgical index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milar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microwave method, the bipolar coagulation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staxis in the elderly.【Key words】Nasal endoscopy; Bipolar coagulation; Microwave; Elderly refractory epistaxis难治性鼻出血是我国耳鼻喉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病因包括意外创伤以及鼻部病变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鼻腔深处反复性出血且出血量也比较大,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本身血管韧性就比较低,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则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以及缺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1]。
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与鼻腔填塞止血对比分析

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与鼻腔填塞止血对比分析作者:南进军汪玉周志全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02期[摘要]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与鼻腔填塞止血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鼻腔填塞止血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止血效率、鼻腔通气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止血成功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鼻出血;鼻内镜;电凝止血;填塞止血[中图分类号] R765.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2-163-03鼻出血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也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鼻出血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有反复间歇性出血、亦可持续性出血,症状有轻有重,不容忽视,其治疗关键是明确鼻出血的原因、准确找到出血点并及时有效的进行止血[1]。
笔者借助本研究比较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与鼻腔填塞止血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以探求更佳的止血方案,现将相关病例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鼻腔填塞止血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13~68岁,平均(46.9±3.4)岁;出血部位:左侧30例,右侧24例,双侧9例;出血原因:鼻腔疾病34例,外伤10例,高血压7例,血液病5例,其他原因7例。
对照组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15~70岁,平均(47.1±3.2)岁;出血部位:左侧29例,右侧23例,双侧8例;出血原因:鼻腔疾病31例,外伤11例,高血压6例,血液病4例,其他原因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传统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传统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
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鼻出血患者77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传统填塞治疗,比较两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7.50%,平均住院时间为(3.42±0.64)d;对照组治愈率为83.78%,平均住院时间为(6.55±1.31)d;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综合征发生率为20.00%,黏膜变化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治疗后综合征发生率为54.05%,黏膜变化发生率为56.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具有操作简单、直视下操作的特点,能尽快找准出血点,止血效果好,而且可缩短治疗时间,是鼻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
标签:鼻内镜;双极电凝;传统填塞;鼻出血
鼻出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出血量大,来势凶猛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要经过治疗方能痊愈。
传统的止血方法是凡士林油纱条填塞鼻孔压迫止血[1],对于该方法不能奏效的患者采用鼻孔栓塞。
从临床长期使用发现,此方法止血时间长,部分患者出血点位于鼻腔后端,常因填塞不到位而不能有效止血,需要反复填塞[2]。
而且治疗后综合征发生率高,鼻内镜下检查,部分患者会出现鼻腔黏膜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倍受痛苦。
本研究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疗效得到明显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并发症也明显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77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平均(41.3±7.9)岁;单侧出血26例,双侧出血14例;出血部位:下鼻道后端14例,中鼻道后端7例,嗅裂部7例,中隔后端5例,鼻中隔Little区4例,中鼻甲下缘3例;出血原因:高血压9例,糖尿病6例,动脉硬化病史1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5例,鼻中隔偏曲7例。
对照组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8~77岁,平均(41.5±8.1)岁;单侧出血24例,双侧出血13例;出血部位:下鼻道后端13例,中鼻道后端6例,嗅裂部7例,中隔后端4例,鼻中隔Little区4例,中鼻甲下缘3例;出血原因: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动脉硬化病史1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5例,鼻中隔偏曲6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止血方法本组37例患者入院后采用凡士林油纱条止血。
填塞前后鼻孔或前鼻孔压迫止血,在此基础上视患者情况给予镇静、抗休克、药物止血等治疗,2~5 d后取出纱条。
1.2.2 观察组止血方法本组40例患者常规治疗同对照组,9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给予心电监护,先给予降压药物待血压控制后再止血,其余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法,所有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鼻腔黏膜用3 ml 0.1%肾上腺素+10 ml 1%丁卡因棉片表面麻醉2~3次,将双极电凝频率调整为38~42周,在鼻内镜和吸引器和指引下按照由前往后、由上往下、先内侧壁后外侧壁的原则,先检查鼻中隔,再依次检查各鼻甲、鼻道、鼻腔顶、后鼻孔、鼻咽部,仔细寻找出血点,边寻找边用吸引器吸血,排除因反复填塞引直鼻腔黏膜损伤出血的假象,准确找到出血点后,继续使用吸引器保持术野清晰,用双极电凝局部灼烧止血,32例患者一次性鼻内镜下止血成功,未使用鼻腔填塞,2例出血凶猛患者,先使用棉片压迫,再沿出血方向吸引积血,同时撤除棉片行双极电凝灼烧;6例患者鼻内镜下出血部位不明确,使用吸引器轻吸可疑部位,诱发出血后5例患者明确出血点后,用双极电凝局部灼烧止血成功,另3例患者未找到明确的出血点,先用高膨胀止血海绵对出血区域小范围填塞,2例再次使用双极电凝局部灼烧止血成功,1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上颌动脉分支栓塞后止血。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后综合征(包括鼻痛、发热、头痛、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并于鼻内镜下观察治疗后黏膜变化。
所有患者均进行1~3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发生再次鼻出血为治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随访1~3个月后,观察组治愈39例,仅1例发生再出血,治愈率为97.50%,患者住院时间为3~5 d,平均(3.42±0.64)d;对照组治愈31例,6例患者再出血,治愈率为83.78%,患者住院时间为4~9 d,平均(6.55±1.31)d;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综合征发生率为20.00%,黏膜变化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治疗后综合征发生率为54.05%,黏膜变化发生率为56.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
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鼻出血发生的原因较多,从本组病例发病原因显示,病因依次是动脉硬化病史、高血压、鼻中隔偏曲、糖尿病及鼻咽纤维血管瘤等[4]。
传统的止血方法是鼻腔内纱条填塞,但临床长期使用情况显示,该填塞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部分患者往往因为纱条填塞不到位而出现反复出血,而纱条填塞后患者常出现鼻胀满、头痛等不适反应[5-6],而且鼻腔填塞后影响正常呼吸和睡眠,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甚至还可能出现鼻窦炎、鼻中隔穿孔、中耳炎等并发症。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具有可照明、视野大、多角度直视的优点[7-8],适用于下鼻道后端、中鼻道后端、鼻中隔Little区等各部位的鼻出血患者,而且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配有吸引器,可保持术野清晰,具有操作简单、精确、创伤小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大多数患者术后无需鼻腔填塞[9-10]。
从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传统填塞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42±0.64)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8%,平均住院时间为(6.55±1.31)d;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后综合征发生率为20.00%,黏膜变化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治疗后综合征发生率为54.05%,黏膜变化发生率为5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提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能尽快找准出血点,止血效果好,而且可缩短治疗时间,是鼻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的操作要点是找准出血位置[9],应根据血流方向来判断出血来源,检查的重点:①下鼻道后端,特别是穹隆顶部;②中鼻道后上端;③鼻咽静脉丛。
同时术中还应注意以下细节:①要进行充分麻醉,以免操作过程中发生疼痛影响患者,而出现不配合的情况;②充分收缩鼻腔以利出血部位的暴露[12-13];③操作时应耐心细致,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④调整好输出功率,功率过小达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功率过大则可能快速形成焦痂,结在电凝镊子上,易拉破黏膜引起再出血。
[参考文献]
[1] 王惠亭,桑建中,张国正,等.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8):694-695.
[2] 谢成彬,周维,唐凤翔,等.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9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5):456-457.
[3] 杨大章,程靖宁,韩军,等.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5):360-362.
[4] 孙乐,史金凤,王宇声,等.鼻内镜双极电凝烧灼治疗老年人鼻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98-4300.
[5] 陆军,唐成忠.鼻内镜下双极电凝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综合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33-34.
[6] 王贵胜,孙艳清.鼻内镜下902例鼻出血的定位诊断及治疗[J].当代医学,2012,18(21):88-89.
[7] 杨美粉,唐永杰.顽固性鼻出血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43-45.
[8] 张维天,王磊,于栋祯,等.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8):343-345.
[9] 周长璐.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53 例疗效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4):103.
[10] 黄选兆.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11] 杨海刚.鼻内镜下自制吸引器头联合双极电凝诊治顽固性鼻出血36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4):588-589.
[12] 陈欣,汪艳萍,彭秀丽,等.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38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4):359-360.
[13] 翟宏祥.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21(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