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名著导读:哈姆雷特.doc
哈姆莱特知识点总结

哈姆莱特知识点总结一、人物1.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本剧的主人公,也是最复杂的角色之一。
他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年轻人,但也是一个内心深处深受痛苦和挣扎的人。
他在得知父亲被谋杀后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而母亲的再婚更是让他陷入了困惑和愤怒之中。
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责任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最终选择了复仇,但在复仇的过程中也陷入了矛盾和挣扎中。
2. 克劳狄斯克劳狄斯是丹麦国王,并且是哈姆雷特的叔叔。
他是一个阴险、狡诈、冷血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他谋杀了自己的兄弟,并娶了兄弟的遗孀,篡夺了王位。
他利用的政治手段和欺骗,控制着国家的一切。
他是哈姆雷特的仇人,也是他的最大敌人。
3. 奥菲利亚奥菲利亚是丹麦国王波隆尼斯的女儿,也是哈姆雷特的女友。
她是一个美丽、善良、敏感的女孩,对哈姆雷特有着深深的爱。
但由于哈姆雷特的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她最终精神崩溃,最终自杀身亡。
4. 拉耐尔拉耐尔是奥菲利亚的哥哥,也是奥菲利亚深爱的人。
他是一个忠诚、善良、勇敢的人,但在父亲的影响下,也被卷入了政治阴谋之中。
在最后的混乱中,他与哈姆雷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双双丧生。
5. 波隆尼斯波隆尼斯是丹麦的重要官员,也是奥菲利亚和拉耐尔的父亲。
他是一个爱女心切、精明能干的人,但也是一个善用权谋、虚伪伪善的政客。
他对女儿的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之间发生了冲突,最终也被自己的政治阴谋所害。
以上只是《哈姆雷特》中部分重要人物的简介,每个人物都十分丰富复杂,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挣扎。
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对剧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情节1. 谋杀《哈姆雷特》的故事从丹麦国王的谋杀开始。
丹麦国王被他的兄弟克劳狄斯所谋杀,克劳狄斯篡夺了王位,并与国王的遗孀结婚。
这一事件成为了整个剧情的引子,也是哈姆雷特复仇之路的起点。
2. 哈姆雷特的痛苦哈姆雷特得知父亲被谋杀后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他对于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再婚感到愤怒和痛苦,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人生和责任。
名著导读——《哈姆莱特》

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1、人物独白 2、双关语 在第三幕第二场中,当国王问哈姆雷特“过得好吗?”的时候, 他又说了一句“疯话”:“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 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 3、比喻 如第三幕第一场中,奥菲利娅这样形容哈姆雷特:“他的高贵 无上的理智,象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 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
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 (梁实秋) • 哈姆雷特是挑着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人。 (苏联· 阿尼克斯特) •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报仇的事他不配干, 所以迁延不决。 (歌德)
【牛刀小试】 (一)判断正误
1.(08高考)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赞 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2.(10高考)《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 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 荣誉。 错 争得骑士荣誉说法有误 3.(11高考)《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捕鼠机》 ,通过这场奇特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 √ 夺权的罪行。 4.(13高考)《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 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 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5.(14高考)《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 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 √
六、艺术特点
(一)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亚致力于通过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性的 深层内涵,他由古典的命运悲剧进入到了现代的性格悲剧,把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 深化成了一个复杂的性格悲剧、心理悲剧,显示出更为深刻的人性思考的容量。 哈姆雷特: 天资聪颖,为人正直,有勇有谋。
[实用参考]名著阅读-哈姆雷特.doc
![[实用参考]名著阅读-哈姆雷特.doc](https://img.taocdn.com/s3/m/8ea254874028915f804dc2db.png)
名著阅读《哈姆雷特》一、知识链接:《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
作者:英国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二、剧情梗概:丹麦国王神秘地死去,他的弟弟克劳狄斯登上王位,并娶了原来的王后乔特鲁德,即他的嫂子,哈姆雷特的母亲。
邻国挪威的福丁布拉斯王子乘机发兵,想报杀父之仇,并夺回割让的土地。
年轻英俊、正直善良的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
父亲的死使他痛不欲生,而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就匆匆改嫁,他感到屈辱,气愤地喊道:“就是畜生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他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哈姆雷特从好友霍拉旭那听说城堡露台上连续几天都出现鬼魂,好奇心促使他们在一个阴森恐怖的夜晚登上了露台。
原来那鬼魂就是哈姆雷特的父亲。
鬼魂把他引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向他诉说自己被害的经过:原来,他在午睡时,被自己的弟弟用毒药灌进耳朵而亡,他要哈姆雷特替他报仇。
怒火中烧的哈姆雷特从此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他失了一切旧的记忆,只让复仇大事留在脑海中。
哈姆雷特疯狂地爱上了首相的女儿奥菲利亚,而世故的首相波洛涅斯阻止女儿和他来往。
一天,哈姆雷特突然找到她,在她面前做出了许多癫狂的举动。
从此,宫中谁都知道王子为爱情而发疯了。
老奸巨滑的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态,派波洛涅斯和奥菲利亚去试探王子的心。
其实,哈姆雷特并没有疯,只是性格忧郁、优柔寡断的他看透了人世间的丑恶,不肯轻易的相信别人。
他开始对一切都产生怀疑,甚至对鬼魂的话也产生怀疑,是真?是假?对母亲又恨又爱,对鬼魂将信将疑,对生活是生存,还是毁灭?是忍受命运的折磨,还是反抗人世的苦难?仇恨一直吞啮着他的心,复仇的信念始终难忘,可他总感到敌人是那么的强大,而自己又是那么的弱小,他为不能替父报仇而感到痛心疾首。
矛盾重重的哈姆雷特在焦灼的内心和冷酷的现实之间不得安宁,濒于疯狂,他索性半真半假地装起疯来。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作者简介威康·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英国戏剧家、诗人。
他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市民家庭,13岁时,家道中落的莎士比亚被迫中途辍学。
18岁结婚,迫于生活的压力,婚后不久他就只身去伦敦谋生,开始接触不同阶层的生活,加深了他对生活的认识。
他先后干过杂役、清洁工和临时演员等职业。
在掌握了戏剧创作和演出技巧之后,他开始着手改编旧戏,修改其他剧作家的剧本以供剧院排演。
不久他开始进行独立创作。
在之后的20多年里,莎士比亚凭借丰富的生活阅历、娴熟的舞台经验和勤奋的努力,连续创作出了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1610年前后,他退出伦敦戏剧界,返回家乡,1616在家乡因病逝世。
较之诗歌创作,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的戏剧作品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早期是历史剧和喜剧,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理查二世》(1595)和《亨利五世》(1599)等9部,喜剧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和《皆大欢喜》(1600)等10部,此外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3部悲剧;中期以悲剧为主,包括四大悲剧:《哈姆雷特》(1595)、《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和《麦克白》(1606)以及其他3部作品,此外还有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终成眷属》等5部作品;后期为传奇剧时期,代表作为《暴风雨》(1611)等5部和1部历史剧《亨利八世》背景链接《哈姆雷特》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601年,它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歌德的《浮士德》并称为欧洲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
该剧的题材取自1200年的丹麦历史,虽然相同的题材有过不同形式的改编和再创作,但都没有超过莎士比亚对它的再现,原因在于莎士比亚赋予这段历史以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哲理内涵:他通过对哈姆雷特复仇故事的描述,广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欧洲社会的历史生活。
名著导读——《哈姆莱特》学习资料

训母亲一场,借抨击妇女不忠不贞的母题,进一步深刻地展示了王子的性 格。
哈姆雷特对王后悔罪改过,以及一再重复“晚安”的表现,使人可以感到 哈姆雷特对王后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失望愤怒的情绪中响起了期望的 陪音。
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无意中导致奥菲利娅发疯死去。这显示出莎士比 亚并不片面美化他的悲剧主人公,而是从性格真实性出发,不惜揭示他的 缺陷,同时显示人生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 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 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 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 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 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 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
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 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 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 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哈姆雷特
这里说的丹麦,指的正是17世纪初的英国。
二、五幕剧
• 第一幕:鬼魂 • 第二幕:装疯 • 第三幕:戏中戏 • 第四幕:去英国 • 第五幕:决斗
三、作品结构
(一)三条线索:
1、哈姆雷特为父被谋杀篡权复仇 2、雷欧提斯为被哈姆雷特无意杀死的父亲波洛 涅斯复仇
名著导读《哈姆莱特》20170708

延宕王子复仇记03
第三幕情节概述:国王和波洛涅斯决定利用奥菲利亚试探哈姆雷特,并 躲在门后偷听,岂料被哈姆雷特发现,得知奥菲利亚骗他,大为震怒, 狠狠的骂了她一顿。此后,戏中戏开演,国王看到自己的罪行被搬到舞 台上,惶恐不已,匆匆退场,由此哈姆雷特确定国王就是凶手。国王退 场后当即决定将哈姆雷特送到英国,并在无人时向上帝坦露罪行。哈姆 雷特受母亲召唤,在去见王后时看到毫无防备的国王,觉得这是个刺杀 国王的好时机,但他以为国王在忏悔,此时杀他就会把他送到天堂,因 此放弃了这次机会。他走到王后的起居室,而波洛涅斯又躲在室内的帷 幕后偷听,被哈姆雷特误以为是国王,一剑刺死。而后哈姆雷特慷慨陈 词,揭露国王罪行,痛斥母亲的不忠和乱伦。
延宕王子复仇记04
第四幕情节概述:克劳狄斯以波洛涅斯的死为借口,将王子送往英国。 秘密地嘱咐英王将王子处决。王子在途中偷拆开了信件,知道了其中的 秘密,于是偷改了信。第二天他们遇到了海盗袭击,哈姆雷特在混战中 跳上了海盗船,后偷偷潜回国内,找到霍拉旭,把一切都告诉了他。王 子的出走与父亲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她终日游荡,采花、 唱歌,有一天,她想把花冠戴上枝梢,身下的树枝断了,她落入河中溺 水而亡。她的哥哥雷欧提斯从国外回来,煽动民众攻打王宫,要为父亲 和妹妹报仇。老奸巨滑的克劳狄斯把一切都推到哈姆雷特身上。他们得 知哈姆雷特回国,便定计谋害他。
延宕王子复仇记01
第一幕情节概述:丹麦国王去世,王位由 其弟弟继承,并与皇后结婚,王子哈姆雷 特沉浸在丧父之痛中,并对叔叔和母亲的 婚姻表示极度愤怒与不耻。此时,他被好 友告知其父的鬼魂在午夜出现,当晚便去 见了鬼魂,其揭露了现任国王杀兄篡位的 罪行,哈姆雷特大为震惊,当即表示要为 父报仇,并决定装疯。另外,朝中元老波 洛涅斯的儿子启程去法国,临行前告诫他 的妹妹奥菲利娅不要再与哈姆雷特王子交 往下去,因为王子没有真心,只是玩弄她。 简述:回国奔丧 发现叔叔继位、母亲改嫁 之后波洛涅斯也命令女儿和哈姆雷特断绝 关系,软弱的奥菲利亚决定顺从父亲。 遇到父亲亡魂,得知真相
高考名著阅读之《哈姆雷特》

高考名著阅读之《哈姆雷特》知识链接:《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
作者:英国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
同时,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
主要角色哈姆雷特Prince Hamlet ——丹麦王子。
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
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
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
克劳地Claudius ——丹麦现任国王。
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
老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
他罪有应得,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
鬼魂King Hamlet (Ghost) ——哈姆雷特的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
他被弟弟毒死时,哈姆雷特正在国外。
葛簇特Gertrude——丹麦王后,王子的亲生母亲。
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地,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为乱伦,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
她替哈姆雷特误喝下了克劳地预设的毒酒,当场身亡。
波隆尼尔Polonius——克劳地的御前大臣。
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
哈姆雷特总是假装呆头呆脑来戏弄他。
他躲在一块挂毯后,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被王子一剑刺死。
雷尔提Laertes——波隆尼尔的儿子。
为了父亲和妹妹的死用剑杀死了哈姆雷特。
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剑下,尽管当时哈姆雷特没有意识到剑是带毒的。
欧菲莉亚Ophelia——波隆尼尔的女儿。
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
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她被他无情抛弃,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乱,最终失足落水溺毙。
赫瑞修Horatio——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
他没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传声筒,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
《哈姆莱特》名著导读及人物分析

《哈姆莱特》名著导读及人物分析作者简介: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故事梗概: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园中打盹时突然神秘死去,皇叔继位并其娶母后为妻,令哈姆雷特深觉羞愧与愤怒。
他对父亲的死因有所怀疑,又于某夜遇见父王鬼魂诉冤,终于知道原来是皇叔为篡位娶嫂而毒害亲兄。
为报父仇他假装发疯以避开皇叔监视,并请戏班进宫表演一出与父王被杀经过十分相似的戏剧,逼使叔父原形毕露,结果他却误杀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
他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
优柔寡断的王子终于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叔。
人物鉴赏: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段。
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
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哈姆莱特经典台词:生存或毁灭,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长沙中学生名著导读:哈姆雷特
《哈姆莱特》名著导读及人物分析
1、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2、故事梗概: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园中打盹时突然神秘死去,皇叔继位并其娶母后为妻,令哈姆雷特深觉羞愧与愤怒。
他对父亲的死因有所怀疑,又于某夜遇见父王鬼魂诉冤,终于知道原来是皇叔为篡位娶嫂而毒害亲兄。
为报父仇他假装发疯以避开皇叔监视,并请戏班进宫表演一出与父王被杀经过十分相似的戏剧,逼使叔父原形毕露,结果他却误杀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
他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
优柔寡断的王子终于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叔。
3、人物鉴赏: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
在这戏剧中,哈姆莱
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
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段。
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
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
哈姆莱特经典台词:
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