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常见片
医学影像学各部位影像学图

头颅CT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颅内 结构,但存在辐射损伤的风险。
详细描述
头颅CT能够清晰地显示脑组织、脑室、 脑池等结构,对于脑出血、脑梗死、 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适用人群
适用于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等 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前评估。
头颅MRI
总结词
头颅MRI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头部进行扫描,通 过计算机处理形成影像,用于观察颅脑内部结构的一种检 查方法。
四肢影像学图
四肢X线片
总结词
用于观察骨骼结构,判断骨折、关节脱位等骨骼病变。
详细描述
X线片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四肢骨骼的结构和病变。 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诊断骨折、关节脱位、骨肿瘤等疾病,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肢CT
总结词
用于观察骨骼和软组织的细节,提高对病变的检出率。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腹部X线片主要用于观察腹部脏器的形态和位置,如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等。它可以显示脏器的轮廓、大 小、密度以及是否存在异常肿块或钙化灶。腹部X线片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但敏感度较低,对于早期病变 可能难以发现。
腹部CT
总结词
腹部C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腹部进行详细检查的影像学方法。
胸部X线片
总结词
胸部X线片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 观察胸部结构和病变。
详细描述
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肺部、胸膜、胸壁、纵隔等部位的 病变,常用于检查肺炎、肺结核、肺癌、胸腔积液等疾 病。X线片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分辨率 较低,对一些微小病变的检出能力有限。
胸部CT
总结词
胸部CT是一种断层扫描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显示胸部结构和病变。
医学影像图谱

【转】影像看片——X线解剖(绝版收藏)转载自:赵宇泽转载于:2010-11-23 07:14 | 分类:个人日记阅读:(2) 评论:(0)想做一个优秀的医生吗?那就往下看吧!知识就是粮食!胸部X线片系统读片原理24个字母(A-X)系统读片法,可以减少漏诊。
胸部X线片系统读片原理A(Airway)气道在胸上部,看它是否居中,脊柱是否直线经过,气管有无移位,有无纤维组织牵拉使肺容积缩牵、过度充气及压迫。
有无支气管气管巨大症,肺叶开口压迫、狭窄、隆突受压等支气管肺癌征象。
B(Bone)肋骨距是否某侧缩窄,肋骨有无缺损,如第一肋骨上缘缺损,有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
第7~9肋骨下缘缺损示主动脉狭窄,见于儿童先天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可见左肋下缘缺损。
咳嗽所致骨折,可见于6~9肋,第7肋腋后线可见叉形肋。
鸽胸与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相关,也见于儿童哮喘症或脊柱侧凸严重时伴通气功能降低者。
骨脱钙可见于类固醇治疗患者、老年、肾病、或其他代谢病者。
C(Cor)心脏右缘有两弓,左缘有四弓。
右两弓消失见于漏斗胸、右中叶萎缩、肺炎。
形状变化或心脏扩大,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D(Diaphragm)膈肌右高于左半个肋间隙,一侧高,考虑胸部肿瘤、纤维组织牵拉、膈下脓肿。
半侧膈肌升高考虑外伤、中风、颈部感染或肿瘤、肺炎或放射治疗后。
右侧可见膈肌伴弯刀征。
医学.教育网原。
创E(Esophagus)食管位于气管右,若有空气液面,考虑食管不能松驰或狭窄。
F(Fissures)肺裂将各肺分为各叶,左右各有一斜裂,右侧有横裂,斜裂下端止于膈肌,决不止于前胸壁,有异常时示有病变。
G(Gastric bubble)胃泡在左侧,若在右,考虑内脏转位,胃泡不见,考虑食管不能松驰。
胃泡在心右可能为膈疝。
H(Hila)肺门移位示肺部分萎缩、过度充气等,肺门区扩大可能是肺癌转移、肺内感染、免疫疾病或结节病。
I(Interstitium)间质性浸润分两型,间质型看上部心前区,下部可因妇妇女乳房影加重。
医学影像-病例读片

间未见强化;余肝实质内未见
明显异常信号影及强化影,肝
内血管走行正常,门脉显示清
楚,未见明显负影;肝内外胆
管无扩张;脾大,胆囊不大,
胰腺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明显
异常信号影及强化影,腹膜后
未见肿大淋巴结,未见明显腹
水。
• 肝右叶VII段异常信号影,考虑 凝固性坏死可能性大,建议随
检查。
肝癌射频、粒子治疗后
• 肝癌综合治疗后,右肝呈术后改变,肝实质内见多发结节状、团块状 异常信号影,小病灶呈结节状长T1等T2信号,增强未见强化;大病灶 T1WI呈结节状高信号或环形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高低 混杂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强化,实质期呈相对低信号,边界清楚,大 小不一,最大病灶范г嘉?.0cm×9.2cm,但增强扫描各期肝实质内现 未见异常明显强化灶。胆囊不大,囊壁不大,壁明显强化清晰可见, 腔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脾大,内见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未 见强化,界清。脾下方见2个结节影,大者直径约为1.7cm,信号与脾 脏相当;胰腺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胰管未见明显扩张;扫及腹 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无腹水征。左侧肾上腺至胰尾上方仍见 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影,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D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边界 不清,囊性部分范围较前略缩小。右侧胸腔内见积液影。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
• 1.肝VI段短T1结节,不典型增生结节可能, 建议随访复查;肝右前叶强化小结节,灌 注异常?
• 2.胆囊未见显示,请结合临床病史。
• 肝脏形态稍饱满,包膜尚光整,肝Ⅴ、Ⅷ段各见一结节状 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 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强化减弱, 周围见假包膜影,直径分别约为2.3cm、0.9cm;动脉期 肝Ⅶ段见一结节状明显强化影,平扫及增强门脉期实质期 呈等信号,本对?.8cm。余肝实质内动脉期见散在斑点状、 小结节状强化影,实质期呈等信号。余肝实质信号不均匀, 内见多发大小不等长T1长T2信号影,形态欠规整,增强 未见强化。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其 分支增粗,腔内未见负影,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不大, 壁不厚,腔谖醇 斐P藕庞埃⒋螅 は录 喾叩阕 闯 1无强化信号影,界清。胰腺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局 灶性信号异常。扫描的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未 见腹水征。左肾实质内见数个类圆形长T2长T1无强化信 号影,大者直径约3.7cm。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ppt参考课件

第二节 牙槽骨骨折
• 投照:根尖片和合片为主
• 骨折线:横行,斜行,纵行,不规则不整 齐的低密度线状影线。
• 常伴有牙损伤
第三节 下颌骨骨折
• ◆下颌骨骨折常见,以颏部,体部最多, 其次为下颌角,髁突。
• ◆临床表现:局部的外伤肿痛
• ◆X线表现:单发、多发、粉碎性骨折
1、牙釉质 2、牙本质 3、牙髓腔 4、牙槽骨 5、牙骨质
6、牙周膜
X线平片检查
正常根尖片
上颌中切牙位根尖片
X线平片检查
正常根尖片
牙齿及牙周组织正常图像 箭头:颏棘
牙齿及牙周组织
X线平片检查
正常根尖片
1、鼻窦 2、上颌窦底 3、颧骨 上颌磨牙位根尖片
X线平片检查
正常根尖片
外斜线
下颌管及致密骨层
• 常见单侧或双侧
• 分类:Le Fort I型骨折
•
Le Fort II型骨折
•
Le Fort III型骨折
上颌骨骨折
Le Fort I型骨折 Le Fort II型骨折 Le Fort III型骨折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 由病源牙首先引起根尖周组织感染,在颌 骨内扩散,涉及密质骨
• 分类:局限性骨髓炎,弥散性骨髓炎
• 病理:炎症及其周边的扩散,组织破坏, 硬性结构完整性下降。
• 临床:下颌剧烈疼痛,发热,淋巴结肿大 。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 影像学:
• 骨小梁破坏,骨质密度降低,髓腔间隙扩 大,以病原牙为中心的密度降低区形成。
牙根折裂
牙根折裂
牙根折裂
第六章 颌面骨炎症
医学影像学 ppt课件

X线表现
卧位腹部平片
整个胃肠道普遍性扩张、胀气 尤以结肠胀气较明显
站立位平片
在小肠和结肠内见宽窄不等和位置高低不等气液平
透视下
见肠管蠕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麻痹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分析思路
1、有否梗阻?
特征性表现:大于6h; 肠管扩张:大于3cm、6cm 肠腔积液:阶梯状“液平面” 非特征表现 腹水、气腹、肠郁张
咖啡豆征:气体可以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襟肠
曲明显扩大,闭襟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并紧密贴在一 起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
小跨度蜡曲肠襟:充气扩大的小肠肠曲明显卷曲成 “C”形,其跨度
Hale Waihona Puke 较小,不超过腹腔横径的一半,这种小跨度倦曲肠襟可排列呈“8”字形 、花瓣状、一串香蕉状等多种不同形态
X线表现
阶梯状液面征
梗阻近侧的肠曲胀气扩张,呈弓形或拱门状或倒“U”形 每一弓形肠曲的两端各有一气液平面,弓形肠曲两端的液面可处
于不同高度,多个弓形肠曲液面排列成阶梯状
大跨度肠襟
此征通常是低位梗阻,特别是回肠中、下段梗阻在卧位腹部平片 上的X线征象
表现为充气扩大的空、回肠充满腹腔,充气扩大的小肠肠曲常连 续较长,这种充气肠曲跨越距离超过整个腹腔横径一半以上者
假阳性:急性胃肠炎、服用泻药、长期卧床、清洁灌肠后、腹腔内急 性炎症
假阴性:肠梗阻早期、高位小肠梗阻、严重绞窄、肠管充满液体、大 量液腹
2、梗阻定位?
小肠高位 小肠低位 结肠低位
梗阻点
屈氏韧带 回肠末端 结肠远端
临床
频发呕吐 肠鸣音亢进 肠鸣音亢进
扩张消化管
无
最新《影像学检查幻灯片》胸部影像诊断讲学课件

南京大学医学院
81
常规及HRCT
南京大学医学院
82
(五)空洞与空腔
南京大学医学院
83
厚壁空洞(肺窗)
南京大学医学院
84
厚壁洞(纵隔窗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
85
(六)肺间质病变
1.界面征
2.小叶间隔及小叶中心结构增厚
3.胸膜下线
4.长瘢痕线
5.蜂窝样改变
6.结节影
7.肺结构扭曲变形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南京大学医学院
71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南京大学医学院
72
全小叶型和纵隔旁肺气肿
南京大学医学院
73
(三)肺实变
南京大学医学院
74
右肺中叶实变
南京大学医学院
75
右肺中叶实变
南京大学医学院
76
(四)肺肿块
南京大学医学院
77
南京大学医学院
78
南京大学医学院
79
HRCT
南京大学医学院
80
常规及HRCT
《影像学检查幻灯片》胸部影 像诊断
肺实变
南京大学医学院
2
南京大学医学院
9
南京大学医学院
10
南京大学医学院
11
南京大学医学院
12
南京大学医学院
13
(五)空洞与空腔阴影
1.空洞
(1)厚壁空洞 (2)薄壁空洞
南京大学医学院
14
厚壁空洞
南京大学医学院
15
厚壁空洞
南京大学医学院
(3)后纵隔淋巴结
南京大学医学院
36
南京大学医学院
37
3.正常纵隔CT图像
医学影像学课件:正常椎管脊髓的CT、MR表现

椎间盘病变
(CT)
椎间盘膨出、突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椎管变窄
椎间盘变性突出 髓核钙化
椎间盘病变
(MR)
椎间盘变扁、信号减低(变性)、正中后脱出 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椎管变窄
脊椎 脊髓
(异常平片、CT、MR表现)
三、椎管内及脊髓病变: X线平片无法显示。 MR及CT可直接观察病变及相邻组织的变
(髓内病变—脊髓炎)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 局部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髓内病变)
室管膜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肿大增粗、髓内信号异常、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 Tumor
of Spinal Cord)
椎管肿瘤:髓内肿瘤
概述
.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以室管膜瘤和星 形细胞瘤最多。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55-65%, 常见于20-60岁,男性居多。发生于脊髓中 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30%,儿童比成人 多见。起于脊髓星形细胞,呈膨胀性或浸润 性生长,与正常脊髓无明显分界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
颈 段 脊 髓 增内 强星 扫形 描细 胞 瘤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1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横断面
增强
2
四、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根据上述CT和MRI表现,髓内肿瘤不难 诊断,MRI优于CT
星形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在于前者 多见于儿童,以颈、胸段最为常见,累 及范围较大,伴发囊变的机会较少。而 室管膜瘤呈边界清楚的结节状,并伴广 泛的囊肿。
常见病CTMRI读片ppt课件

胰腺癌的CT/MRI表现为胰腺实质性占位, 可伴随胰管扩张和淋巴结转移,有助于胰 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新型影像技术应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探索新型影像技术在常见 病诊断中的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模态的影像技术进行融合,可更全面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 临床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CHAPTER
03
常见病CT/MRI表现
肺部疾病
肺炎
CT/MRI显示肺部纹理增粗,可见 斑片状或云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
肺癌
CT/MRI显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 缘不光滑,有时可见毛刺征或分叶 征。
肺气肿
CT/MRI显示肺部透亮度增加,肺纹 理稀疏。
骨骼系统疾病
骨折
CT/MRI显示骨骼断裂,断 端移位。
详细描述
肺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可有分叶征和毛刺征。 增强扫描时,肿瘤组织可明显强化。MRI上,肺癌可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病例二:骨肿瘤的CT/MRI表现
总结词
骨肿瘤的CT/MRI表现有助于明确肿瘤性质和范围,为治疗提 供依据。
详细描述
骨肿瘤
CT/MRI显示骨质破坏或异 常增生,有时可见软组织 肿块。
椎间盘突出
MRI显示椎间盘膨出或突 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消化系统疾病
肝癌
CT/MRI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形态不规则,有时可见卫星结节
。
胃癌
CT/MRI显示胃壁增厚,黏膜不 规整,有时可见淋巴结转移。
肠梗阻
CT/MRI显示肠管扩张、积气积 液。
MRI成像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史临床】女,70岁,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4个月,屈曲时疼痛加剧。
【问题】True or False(1)关节面、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2)膝关节间隙无狭窄(3)关各节面硬化、边缘缘骨刺形成(4)关节腔内未见游离体最可能的诊断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B.强直性脊柱炎C.退行性骨关节病D.风湿性关节炎【影像表现】膝关节间隙不均匀变窄,股骨髁呈方形;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边缘可见骨赘形成,关节腔内见游离体。
腰椎体前缘见唇、刺样骨质增生影,椎体终板增生、硬化;小关节突变尖,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
【诊断】退行性骨关节病(右膝及腰椎)【鉴别诊断】1.风湿性关节炎2.骨与关节结核【讨论】退行性骨关节病(degenerative osteoarthropathy)是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面及边缘形成新骨的一组非炎症性病变。
常见于老年人,好发于承重关节和多动关节。
本病几乎可以侵犯全身任何关节,包括滑膜关节和软骨连结。
影像诊断要点:X线表现为:①关节间隙不对称性变窄;②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不平整;③关节边缘骨刺和骨桥形成;④关节面下假囊肿;⑤关节内游离体。
CT表现类似X线,晚期引起滑膜炎及关节积液时,则见关节囊扩张,内为均匀液体性密度影。
MRI是唯一可以直接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的影像学方法。
早期软骨肿胀T2WI呈高信号,晚期局部纤维化T2WI则呈低信号,软骨变薄甚至剥脱。
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后者常侵犯腕、掌指及近侧指间关节,逐渐累及大关节,为多发对称性病变等。
与骨与关节结核鉴别:后者病变多累及关节非承重面,以骨质破坏为主,无明显增生、硬化。
正确答案:C【病史临床】女,50岁,四肢小关节肿痛,活动障碍,伴晨僵>2小时。
平时有低热,血沉加快。
【问题】True or False(1)小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2)关节间隙狭窄(3)手腕骨足跗骨小囊状骨质破坏(4)指(趾)骨末端骨吸收最可能的诊断是A.风湿性关节炎B.退行性骨关节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银屑病性关节炎【影像表现】双手、足指(趾)、掌(跖)和腕(跗)关节软组织肿胀;各骨骨质疏松,各骨关节面模糊、不整,见斑点状及小囊状低密度骨质破坏区;部分关节间隙消失;小关节呈半脱位状。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确诊)。
镜下见关节软骨细胞周围有较大片溶解,部分骨小梁间可见结节形成,结节边缘为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类似包膜样结构,中心为较多的组织细胞。
【鉴别诊断】1.痛风性关节炎2.牛皮癣性关节炎【讨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多发性、非特异性慢性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特征。
影像诊断要点:X线表现为:①关节软组织肿胀;②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边缘骨侵蚀;③骨性关节面下骨质小囊状破坏;④骨质疏松;⑤关节畸形和关节强直。
骨侵蚀开始于关节软骨的边缘,即边缘性侵蚀,为RA早期重要征象。
MRI显示较敏感,在侵蚀灶出现之前,即可出现炎性滑膜的强化。
平扫加增强扫描,显示关节骨质侵蚀,主要能显示充填在侵蚀灶内的血管翳,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强化与关节内血管翳相延续。
与牛皮癣性关节炎鉴别:多有皮肤牛皮癣病病史,好发于手足的远端指(趾)间关节。
以病变不对称和指(趾)骨的肌腱、韧带附状部骨质增生为特征。
与痛风性关节炎鉴别:呈间歇性发作,半数以上先侵犯第1跖趾关节。
早期关节间隙不变窄,发作高峰期高血尿酸为特点,晚期形成痛风结节。
【病史临床】女,25岁,右小腿肿块、乏力11年,伴额部畸形、头痛、头晕3年。
查体:胫前侧中上段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质硬。
额部畸形,右侧明显增宽,右眼眶下移约1cm。
【影像图片】【问题】True or False(1)病变区呈“磨玻璃样改变”(2)病灶无膨胀(3)伴有骨膜反应(4)颅面骨骨质增生、硬化明显,眼眶受压最可能的诊断是A.骨化性纤维瘤B.骨嗜酸性肉芽肿C.非骨化性纤维瘤D.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确诊)。
镜下见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其间散在分布弯曲、畸形的骨小梁,纤维细胞呈梭形、不规则形,无异型。
【鉴别诊断】1.非骨化性纤维瘤2.骨囊肿【讨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是以纤维组织大量增殖,代替了正常骨组织为特征的肿瘤样骨病变。
可单骨、多骨、单肢或单侧多发。
病变进展缓慢,早期常无任何症状,可引起肢体的延长或短缩,持重骨可弯曲,出现跛行或疼痛,侵犯颅面骨表现为头颅或颜面不对称及突眼等,故称为“骨性狮面”。
影像诊断要点:四肢以股骨、胫骨、肋骨和肱骨多见。
颅面骨以下颌骨、颞骨和枕骨好发。
长骨病变多始于干骺或骨干并逐渐向远端扩展。
在干骺愈合前常为骺板所限,较少累及骨骺。
四肢躯干骨的病变X线表现有五种:①囊状膨胀性改变;②磨玻璃样改变;③丝瓜瓤样改变;④虫蚀样改变;⑤硬化性改变。
以上征象常数种并存,亦可单独存在。
颅骨病变主要表现为内外板和板障的骨质膨大、增厚,最常见为颅面骨的不对称增大,呈极高密度影。
与非骨化性纤维瘤鉴别:后者病变区虽然也是透亮,但并非为磨砂玻璃样,且常为单发病灶。
与骨囊肿鉴别:后者的透亮程度较高,常为中心性,对骨干形成一致性对称性膨胀。
多发生在20岁以下。
【病史临床】男,19岁,右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曾因血小板减少症口服激素类药物2个月。
【影像图片】【问题】True or False(1)股骨头变形、股骨颈粗、短(2)股骨头见囊状低密度骨质破坏(3)图中病灶T1WI、T2WI均呈高信号最可能的诊断是A.缺血性坏死B.关节结核C.退行性骨关节病D.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表现】右股骨头变形、塌陷,见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股骨颈粗、短。
髋臼外上缘骨质增生、硬化。
MRI示股骨头可见点片状长T1、短T2信号影,并夹杂少量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病灶,股骨颈信号亦减低,关节腔内见少量液体信号影。
【诊断】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确诊)。
镜下见骨小梁退变,部分骨细胞消失,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少量死骨及新生骨组织,软骨组织呈不同程度的骨化。
【鉴别诊断】1.关节结核2.退变性囊肿【讨论】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in adult)常由酒精中毒、皮质激素治疗和外伤引起。
影像诊断要点:X线平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根据股骨头和关节间隙改变,大致可分为:①早期:股骨头内出现散在的斑片状或条带状硬化区,边缘模糊;②中期:股骨头塌陷,见混杂存在的致密硬化区和斑片状、囊状透亮区,承重部骨质增生、硬化;③晚期:股骨头塌陷加重,其内骨质破坏与硬化同时存在,关节间隙变窄。
CT平扫见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区多呈扇形或地图形,正常骨小梁结构模糊,可呈磨玻璃样改变,周围多有高密度硬化条带构成的边缘,颇具诊断特征。
还可见低密度骨质破坏区。
MRI大多表现为股骨头前上部边缘的异常条带影,T1WI呈低信号、T2WI亦为低信号或两条内外并行的高低信号。
条带影所包绕的股骨头前上部可呈四种信号特点:①正常骨髓信号;②长T1长T2组织信号;③长T1短T2组织信号;④混杂信号,即以上三种信号特点混合存在。
MRI可直接显示髓腔组织的异常改变,与X线平片及CT相对比,MRI可较早地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出诊断。
与关节结核鉴别:后者病程长,多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广泛,病变周围无骨质增生现象。
与退变性囊肿鉴别:后者多位于骨性关节面下,形态规整,无明显股骨头塌陷。
【病史临床】患者,女,31岁,癫痫,右侧肩关节习惯性脱位。
【影像图片】图像所见:右侧肩关节关节腔内及肱骨头前、后均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融合成团,"呈石榴籽样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间隙变窄。
印象:右侧肩关节腔内及肱骨头靠前、靠后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高密度影。
多考虑:右侧肩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
诊断?点评: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为原因不明的滑膜内软骨化生所致的瘤样病变。
男女比为2:1,多发于20~40岁;以膝关节、髋关节和肘关节多见。
由于滑膜增生,滑膜细胞化生为软骨细胞,软骨沉积,形成骨化中心,并不断生长,形成肿瘤。
肿瘤附着于滑膜上,呈带蒂状,一些肿瘤因缺血而脱落于关节腔内,形成游离体,又称“关节鼠”。
滑膜骨软骨瘤病:常见于青壮年男性,好发于膝关节等较大关节,临床上可无症状或有酸痛,关节运动受限和关节交锁等症状。
病理上主要是关节滑膜增生突出断裂形成关节内活动的游离体,并可钙化和骨化。
滑膜骨软骨瘤病发生于具有滑膜组织的关节囊或腱鞘内。
以在滑膜面形成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为特征。
影像表现:骨软骨体位于关节囊或邻近的粘液囊内。
骨软骨体的大小不一,数目不定,少者几个、多者数百。
多为圆形或卵圆形。
骨软骨体的典型X表现显示中心密度较淡,而周边部围绕着质密环。
表现:左侧肱骨上段不规则膨大,表面凹凸不平像花椰菜样,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及钙化。
边缘毛糙,肿块呈分叶状,向周围浸润性生长。
结果:骨软骨肉瘤点评: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是起源于软骨或成软骨结缔组织的较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可分为:①中心型;②周围型。
中心型以原发性居多,周围型常继发于骨软骨瘤,尤其是多发性骨软骨瘤。
影像诊断要点:中心型多呈溶骨性破坏,边界欠清晰。
邻近骨皮质可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薄,周围可形成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的钙化影,其中环形钙化具有确定软骨来源的定性价值,周围型软骨肉瘤若为继发性,则出现良性软骨类肿瘤恶变表现;原发性者,肿瘤自骨皮质的一侧向外生长,含或不含钙化。
本病例属原发性周围型软骨肉瘤。
CT扫描显示非钙化部分密度可不均匀,还可见到坏死、囊变区的更低密度影。
软骨肉瘤特征性影像表现:骨质破坏中央型主要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低分化型可见穿凿状骨质破坏,骨质有或无膨胀;周围型主要为肿块相邻骨质压迫性破坏。
软组织肿块骨质单侧或两侧出现软组织肿块,呈边界较清、分叶状或边界模糊、少分叶。
钙化肿块内点状、絮状、环形、拱形,其中环状钙化具有特征性。
强化方式高分化型呈间隔样和周边强化,低分化型呈不均匀性片状强化。
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仅限于骨髓腔内无钙化的中央型软骨肉瘤须与良性骨巨细胞瘤鉴别:后者呈偏心性膨胀生长,破坏区一般无钙化,内见残存骨小梁形成的间隔,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骨肉瘤特别是中心型软骨肉瘤与成骨性骨肉瘤表现相似,但前者病情进展较慢,发病年龄较大,病变内伴有大量环状或半环形致密钙化影。
而后者当以成骨破坏为主时,见大量团块状棉花絮状肿瘤骨和肿瘤性钙化形成。
右腓骨骨肉瘤X线-CT病例影像诊断分析【影像图片】点评:X线表现:右腓骨上段斑片状及虫蚀状骨质破坏,边缘模糊,伴层状及葱皮样骨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