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高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2024年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2024年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A选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不符合题意;B选项,行省制是元代的制度,不符合题意;C选项,军机处是清代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D选项,郡县制是秦代的制度,符合题意。
故选D。
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A选项,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的政策,不符合题意;B选项,海禁政策是明代的政策,不符合题意;C选项,闭关锁国政策是清代的政策,符合题意;D选项,改革开放是现代中国的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A选项,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的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B选项,辛亥革命是1911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符合题意;C选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的学生爱国运动,不符合题意;D选项,抗日战争是1937-1945年的民族解放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A选项,大跃进是1958-1960年的经济政策,符合题意;B选项,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的政治运动,不符合题意;C选项,改革开放是1978年至今的政策,不符合题意;D选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的政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古代史。
A选项,罗马法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不符合题意;B选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不符合题意;C选项,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符合题意;D选项,拿破仑法典是近代法国的法律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史。
A选项,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事件,不符合题意;B选项,美国独立战争是18世纪末的美国事件,不符合题意;C选项,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的法国事件,不符合题意;D选项,十月革命是1917年的俄国事件,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但并未统一语言。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始于唐朝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方式C.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科举制度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的创立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了世袭制,使得社会阶层不再固化。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B.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贸易往来C.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D.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贸易往来以及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并非寻找建文帝。
4.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对内平定三藩之乱,对外抵御外敌入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直接引起的B.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引起的C.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引起的D.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和父亲共同引起的答案:B解析: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时期遗留的问题引起的。
5.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C.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社会实现了现代化D.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但并未使得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列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高中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高中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以削弱相权。
C. 唐代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负责决策。
D.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
答案:C2.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迅速发展。
D.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鼓励。
答案:B3.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
B. 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
C. 道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形成。
D. 法家思想在秦朝时期达到顶峰。
答案:D4.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A. 汉代发明了造纸术。
B. 唐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 宋代发明了指南针。
D. 明代发明了火药。
答案:C5.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唐代杜甫被誉为“诗圣”。
D. 宋代苏轼是著名的词人,也是著名的画家。
答案:D6.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
B.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系。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海上贸易。
D.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C7. 以下关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D8. 以下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24历史高考卷(新课标卷)含答案

2024历史高考卷(新课标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政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B. 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 该政策使得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该政策导致了中国古代经济的衰落答案:C2. 以下哪项史实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A. 西周的分封制B. 秦统一六国C. 汉武帝设立郡县制D.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答案:A3. 关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以下哪项说法错误?()A. 唐朝时期,中日交流密切,鉴真东渡日本B. 唐朝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主要通过陆路C. 唐朝时期,中国与阿拉伯的交流主要通过海路D. 唐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答案:B4. 以下关于明朝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正确的是()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手工业领域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商业领域C. 资本主义萌芽与农业经济无关D. 资本主义萌芽使得中国走向了现代化道路答案:A5.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C.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D.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答案:C6.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B. 五四运动使得中国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C. 五四运动的主要斗争形式是罢工D.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答案:D7. 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使得中国民族凝聚力得到空前提高C. 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D. 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在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案:C8. 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错误的是()A. 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B.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 使得中国走向了现代化道路D. 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答案:D9. 以下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B.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C.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政治体制得到了根本改革D.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文化得到了全面提升答案:B10. 以下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 阶级斗争C. 民族矛盾D. 宗教矛盾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70分)11. (1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高考历史试题带答案学习历史切忌用单独的眼光看问题,一是不便记忆,二是自己在判断的时候容易偏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高三历史,仅供阅读哦高中生高考历史试题带答案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学科网金银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学科网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有的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19.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领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
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和流域国有制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2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
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
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评思维D.批评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36.(2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
1 8 世纪, 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的“中国热”。
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器,学科网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 9 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
......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1)根据材料一(图14),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10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12分)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图示如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 答案12.A 13.D 14.C 15.B 16.B 17.A 18.C 19.D 20.B 21.D 22.C36(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并存。
(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月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在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局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呈现出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联的意义。
37(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管理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等次论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明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
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
有关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第I卷选择题(44分)1.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2. 秦汉时期设置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议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3.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思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舞蹈、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4.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5.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东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的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 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 消灭封建土地私有制C 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7. 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奇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美国远征军入缅作战8.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首列。
当初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 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9.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 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10. 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198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2013年西班牙马德里街头兵马俑巡展广告灯箱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③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11. 一战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战后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第II卷(56分)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