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产糖化酶液态发酵条件研究
黑曲霉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的研究_彭林才

PaperScience& Technology 2008 Vol.27 No.3
黑曲霉液体发酵产木聚糖酶条件的研究
彭林才 陈元彩 付时雨 詹怀宇 刘 浩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用麦草 、蔗渣和麦麸等农业废弃物作为主要 原料生产木聚糖酶 , 并对黑曲霉 FSY01液体发酵产木 聚糖酶的 条件进行了优化 。 研究表明最适产酶条件 :以麦草 /麦麸 3:1(w/w)作碳源 , 用量 3% ;尿素 /硝酸铵 1:1(w/w)作氮 源 , C/N比 5:1;调节初始 pH值 4.2;培养温度 30 ℃;培养时间 72 h, 在 此条件下 黑曲霉液体 发酵产 木聚糖 酶最高 活力达到 119.6 IU/mL。 添加少量可溶性低聚木糖可以提高产酶 活力 , 加入 Tween80则抑制木聚糖酶的产生 。 关键词 :黑曲霉 ;木聚糖酶 ;农业废弃物 ;液体发酵 中图分类号 :TS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4571(2008)03-0018-04
酶 。 C/N值偏高 , 则会限制 菌体的繁殖 , 从而影响 到酶的产生 ;C/N值偏低 , 则会使微生 物生长过于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作者:周晨妍, 张金华, 马雪婷, 周锋, 周克楠, 丰慧根作者单位:周晨妍,马雪婷,周锋,周克楠,丰慧根(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系,河南省医学遗传学与分子靶向药物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新乡,453003), 张金华(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3)刊名:安徽农业科学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年,卷(期):2010,38(21)被引用次数:5次参考文献(6条)1.余元莉;李秀婷;宋焕禄微生物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09(02)2.LI X T;JIANG A Q;LI L T Characterization of a cellulase-free,neutral xylanase from Thermomyces lanuginosus CBS 288.54 and its biobleaching effect on wheat straw pulp[外文期刊] 2005(12)3.ZIATE-SHIRKOLAEE Y;TALEBIZADEH A;SOLTANALI S Comparative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nuginosus SSBPxylanase and commercial xylanaseon biobleaching of non wood pulp 20084.符丹丹;谢慧;邬敏辰宇佐美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04)5.BAILEY M J;BIELY P;POUTANEN K Interlaboratory testing of methods for assay of xylanase activity 19926.吴克;蔡敬民;刘斌木霉菌株T6木聚糖酶固态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研究[期刊论文]-菌物系统 2001(02)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1.闫振丽.程杰渊.杨付伟.汤清源.张海涛.YAN Zhenli.CHENG Jieyuan.YANG Fuwei.TANG Qingyuan.ZHANG Haitao 黑曲霉固态生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期刊论文]-中国酿造2009(4)2.刘明启.关荣发.陈文伟黑曲霉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响应面优化设计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期刊论文]-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18(1)3.苏玉春.陈光.白晶.韩微微.SU Yu-chun.CHEN Guang.BAI Jing.HAN Wei-wei木聚糖酶的产生条件优化[期刊论文]-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6)4.刘成.孙中涛.周梅.杜金华.Liu Cheng.Sun Zhongtao.Zhou Mei.Du Jinhua黑曲霉固态发酵苹果渣产木聚糖酶的工艺优化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5.郑春翠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生产工艺条件和酶学特性的研究[学位论文]20076.高洁.李军训.肖军.杜金华黑曲霉ASP-12固态发酵木聚糖酶培养条件研究[期刊论文]-饲料工业2006,27(6)引证文献(5条)1.李祝.葛永怡.陈青.周礼红.刘吴娟黑曲霉发酵液抗真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7)2.胡玉琪.丁长河固态发酵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酿造 2012(9)3.李淑丽.王娇.尹清强.常娟.左瑞雨.郑秋红.王平.王潇.刘俊熙矿物元素和葡萄糖对木聚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 2012(1)4.孙孝梅.黄建忠木聚糖酶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台湾农业探索 2012(6)5.方微.单玉萍.李峰.单安山木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饲料 2011(21)本文链接:/Periodical_ahnykx201021007.aspx。
糖化酶的制备工艺流程

糖化酶的制备工艺流程
糖化酶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菌株活体及扩大培养:
(1)制备PDA培养基使用去皮马铃薯、蔗糖和琼脂等成分,煮沸后过滤,加入其他成分定容,然后灭菌。
(2)接种:将黑曲霉菌种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在28摄氏度下培养3天。
2.摇瓶发酵培养:
(1)制备发酵培养基:使用玉米粉、米糠、麸皮等成分,加水搅拌均匀后装于锥形瓶中,灭菌。
(2)接种与产酶培养:将黑曲霉平板上的菌种打孔接种到锥形瓶中,在28摄氏度下培养96小时。
3.离心:
将培养好的黑曲霉发酵液通过4层纱布过滤后离心,以除菌体,得到上清液,即糖化酶粗酶液。
4.酶提取:
(1)通过采用离心、过滤、超声波及加料等方式进行酶的分离和提取。
(2)酶的稳定性也是关键问题,需要考虑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和保护剂,以防止酶的讲解个损失。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养箱 : 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 ; 洁净工作 台 : 天 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 司; Q 5恒温摇床 : H4 中国科 学 院武 汉科学 仪器 厂 。
2 方 法
种很 好 的功能 性低 聚糖 , 以添加 到面包 、 可 酸性 饮
料 以及 发 酵食 品中 , 够抗 龋齿 , 进 肠 内双 歧杆 菌 能 促 的增殖 , 可 以促 进机 体对 钙 的吸收 嵋 。 并 虽 然 国 内已有多个 单位 在木 聚糖 酶 的菌 种筛 分 和选育 上做过许 多工 作 , 由于 所 选菌 种 本 身 的适 但 应 性及 所产 酶 的性 质 等 方 面 的 问题 , 聚 糖 酶 作 为 木
地 球 上植物性 材 料 主 要 由纤 维 素 、 纤 维 素 和 半 木质素 3种 成 分 组 成 , 中半纤 维 素 ( 其 主要 是 木 聚 糖) 的质 量分 数 可 达 3 % ~ 5 , 其 在 禾 本科 植 0 3% 尤 物 中含 量最 高 。木 聚糖 是 由木 糖分 子 以 B一14糖 ,
力提高至 7 8 . U- ~。 比出发 菌株提 高了 2 % 。酶活力测定采用 3 5一二硝基水杨酸( N ) 25 4I g 0 , D S 法。
关键词 : 木聚糖酶 ; 发酵条件 ; 酶活力 中图分类号 :Q 2 T 9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87 (0 7 0 0 2 0 1 6— 3 6 2 0 )2— 0 6— 4 0
摘要 : 将经过诱变选育高产木聚糖酶并具有 N s t yt i a n抗性的黑 曲霉 , 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进行 固体发酵培 养 , 探讨 最佳产酶
条件。结果显示 : 以质量分数 1 在 %木糖 为附加碳 源 , 以质量分数 2 N O 为氮源 , % HN , 无机盐为质量分数 1 N C , % a I加水 比例 为 1 13 接种量 为 15 , :. , . % 装料量为 5 / 0 m 三角瓶 , g 30 l 培养温度为 3 % , 养周期 为 7 0 培 2h的培 养条件下 , 株产木 聚糖 酶活 菌
黑曲酶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灭菌培养基接菌苔一块(Sm Z0 L三角瓶 内盛 3 培养液)2℃摇床转速 20 nn培养时间: 。 o , 8 2r  ̄ , / 5 d
1 2 2 测 定方 法 .. .
于 1m 5 L试 管中加 05 .%槐 豆胶底物 09 L在 .m 7℃水浴锅 中平衡 3分钟 , 01 L酶溶液保温 l 0 加 .m O
1 13 仪 器 ..
重视 , 已在食 品 、 医药 、 料 、 纸 、 织 、 油开 饲 造 纺 石 采 等领 域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H 7。已报 道 的产 . ] B一 露 聚糖酶 的微生 物 包括 : 菌 中 的芽孢 杆 甘 细
菌、 假单胞 菌 、 菌 ; 菌 中 的 曲霉 、 霉 、 母 弧 真 木 酵 菌 、 霉 和放 线 菌 中的链 霉菌 等 , 内外 对 来源 青 国
温控摇床 ; 1型紫外分 光仪 ; 7 5 数显恒温 水
浴 锅 ; 密 p 计 ; 型可调离 心机 。 精 H 小
何
勇 , : 曲酶产酸性 1 甘露聚糖酶摇瓶发酵条件 的研究 等 黑 3一
一
1 — 9
12 方法 .
芋粉 为碳 源 。魔 芋 粉 的 主要 成 分 为 甘露 聚糖 也
12 1 培12 培 养基 ..
活化 培 养 基 : 豆 培 养基 ( 铃 薯 20 , 土 马 0 g 葡
萄糖 2 g 琼脂 2 g 蒸馏 水 10 mL p 自然 ) 0, 0, 0 0 ,H ;
最初发酵培养基 : 麸皮 2 4 , . g魔芋粉 0 3 , .g
硫 酸铵 0 6 ; . g
由此 已被认为是 最有希 望 的抗 生素替代 品之
一
【】 3
。
近年来 , B一甘 露 聚糖 酶 的研 究 日益 受到
黑曲霉(As.n.XD—1)β—葡萄糖苷酶产酶条件研究

me t in a e ut lw y f 一guoiae rd cin ee r o s f aas, ro s f h aba , na o sh i be a t w t s a o1 lcs s o u t r p t n b g se 3 ot n w e trn 3 d p ow 2 oi o p 栀子 蓝 色素 的技术 关 键 。 1 2 方 法 .
. . 作者 从 森林 腐 木 下 的 土样 中筛 选 到 了具 有 较 高 B一葡 1 2 1 培 养 条 件 斜 面 培 养 为 3℃ 培 养 3 0 d后 ,于 ℃保 藏 ; 酵 培 养 时 间为 2 ℃ 培养 4 。 发 8 d 萄糖 苷 酶活 力 的 黑 曲霉 ( segls ie) 株 , 号 为 4 A priu ngr菌 l 编 A . . D一1 sn X 。作 者对 其 产酶 条 件进 行 了研究 , 现将 研 1 2 2 粗 酶 液 的 提取 产 酶 培 养 基 发 酵 培养 后 ,按 . . 究结 果 报道 如 下 。
c n io s h a t i f o dt n ,t e ci t B—gu o ia e o l a h d2 . 6 m1 i v yo lc sd s c udr c e 3 8 U/ . e
Ke r s y wod As egl s ie p ri u g r l n B —gu o ia e lc sd s P o u e o dt n r d c dc n i o i
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研究

黑曲霉纯种补料发酵法生产糖化酶及其分离浓缩技术[发明专利]
![黑曲霉纯种补料发酵法生产糖化酶及其分离浓缩技术[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c009fc3749649b6649d74776.png)
专利名称:黑曲霉纯种补料发酵法生产糖化酶及其分离浓缩技术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号:CN200710029115.3
申请日:20070711
公开号:CN101343628A
公开日:
2009011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利用纯种优良高产黑曲霉菌株,以薯类淀粉为原料,采用多级补料发酵法生产糖化酶并采用过滤、絮凝、超滤多项技术结合法分离提纯糖酶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技术。
利用该技术糖化酶发酵水平可达45000u/mL、糖化酶回收率在90%以上,经浓缩后的成品糖化酶酶活力高达
130000u/mL。
申请人:广东省广宁县顺宁葡萄糖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526341 广东省广宁县排沙镇春水顺宁葡萄糖药业有限公司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曲霉产糖化酶液态发酵条件研究孙继祥【摘要】The effects of additives,feeding time and feeding quantity on Saccharifying enzyme production by Aspergillus niger ferm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 single factor test with the activity of Saccharifying enzyme as indicator.Then the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n Saccharifying enzyme prod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ddition of(NH4) 2SO4 could enhance 17 % enzyme activity,the optimum feeding time was 48h,the best feeding quantity was 6 mL,feeding could prolong fermenting cycle from previous 96 h to 120 h,and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15 % inoculating quantity,50 mL liquid-filling in 250 mL triangle flask,and initial pH value as 4.5.%以糖化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添加物、补料时间和补料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糖化酶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发酵条件对黑曲霉发酵产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0.4%的(NH4)2SO4作为促进剂可使酶活提高17%,最佳补料时间为48 h,补料量6 mL,补料可使发酵周期由原来的96 h延长到120 h;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为4.5。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6页(P42-47)【关键词】黑曲霉;糖化酶;发酵条件;酶活力【作者】孙继祥【作者单位】河南皇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永城47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TS261.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种常见真菌,属于半知菌类曲霉属[1],它在各种基质中普遍存在,现已成为工业应用常见的菌种之一[2]。
黑曲霉产生的糖化酶对淀粉的水解能力很强,尤其是对谷物原料更是如此。
其在酒精工业[5]、淀粉糖工业,啤酒酿造、白酒和曲酒的生产,味精、柠檬酸[8]等生产工业过程中皆有重要运用。
糖化酶在我国酶制剂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产量占全国酶制剂总产量的60%以上,产销量逐年增长[9]。
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石油资源紧缺,发酵行业发展特别快,糖化酶作为葡萄糖生产的主要酶种,其发展前景特别好。
虽然我国糖化酶发酵技术发展很快,但在技术水平和生产上仍存在诸如重复建设、工艺设备落后、研究开发不足、污染大[11]等问题。
这些问题已影响到我国酶制品的出口。
因此,大幅度提高糖化酶活力,提高酶收得率,降低生产成本已迫在眉睫。
本文结合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对黑曲霉产糖化酶的液态发酵条件作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发酵周期的确定,不同添加物、补料量、补料时间对黑曲霉发酵产酶的影响。
1.1.1 试剂蔗糖;可溶性淀粉;NaNO3;KCl;K2HPO4;MgSO4·7H2O;FeSO4;琼脂;玉米淀粉;玉米浆;尿素;DNS;黄豆粉;(NH4)2SO4;酒石酸;葡萄糖;NaOH;柠檬酸;HCl;硫酸铜。
1.1.2 仪器SWO-CJ-1F型超净工作台;立式圆形压力蒸汽灭菌锅,(YXQ.SG41.280);冰箱;精密电子天平;721可见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锅。
1.1.3 菌种黑曲霉,培菌实验室保存。
1.1.4 培养基筛选培养基(g/L)(查氏培养基):NaNO32 g,KCl0.5 g,FeSO40.01 g,K2HPO41 g,蔗糖 30 g,琼脂 16 g。
基础发酵培养基(g/L):玉米淀粉10 g,玉米浆2 g,黄豆粉2 g,用柠檬酸调pH 值4.5。
补料培养基(g/L):玉米淀粉10 g,玉米浆2 g,黄豆粉2 g,用柠檬酸调pH值4.5。
1.2.1 pH值的测定用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测定。
1.2.2 糖化酶活力测定参照二硝基水杨酸法[14]。
一个酶活单位定义为在50℃、pH4.35条件下,每1 h 生成1 mg葡萄糖所需的酶量。
1.2.2.1 测定原理用一定量的糖化酶作用于淀粉,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与3,5-二硝基水杨酸共热后可生成棕色氨基化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该棕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葡萄糖的量呈正比关系。
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该物质在540 nm处的吸光度,计算出生成的葡萄糖含量,然后用生成的葡萄糖含量来计算糖化酶的活力。
1.2.2.2 试剂配制显示剂 (DNS):取6.3 g DNS和262 mL 2 mol/L NaOH加入到500 mL内溶182 g酒石酸钾钠的热水中,再加入5 g重蒸酚和5 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却后,加水定容至1000 mL,贮藏于棕色瓶中,7 d后使用。
葡萄糖标准溶液(1 mg/mL):准确称取干燥恒重的葡糖糖1 g,加入少量溶解后,再加入8 mL 12 mol/L的浓盐酸,以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0.1 mol/L乙酸缓冲溶液(pH4.5):取13.6 g三乙酸钠溶于300 mL的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 mL,用冰乙酸调pH至4.5。
2%可溶性淀粉:取2.0 g可溶性淀粉加热溶于100 mL乙酸溶液中。
1.2.2.3 酶液制备取0.5 mL发酵液置入2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即得到稀释的粗酶液。
1.2.2.4 测定方法在5 mL的2%可溶性淀粉溶液中加入5 mL适量稀释的酶液,50℃下保温反应10 min,用滴管吸取1~2滴反应液滴入比色板中,用碘液检查,以保证有淀粉残余,然后立即在沸水浴中煮沸10 min停止反应。
取反应液1 mL,加入1 mL DNS,沸水浴加热5 min,取出再加入蒸馏水8 mL,摇匀,分光光度计54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
每个样做3个平行实验。
1.2.2.5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 1 mL、2 mL、4 mL、6 mL 和 8 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于5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9 mL、8 mL、6 mL、4 mL、2 mL蒸馏水。
另取6支试管,前5支分别加入上述不同梯度葡萄糖溶液1 mL,第6支管加入1 mL蒸馏水。
然后再加入DNS试剂1 mL,沸水浴中加热5 min,立即用水冷却,最后加入蒸馏水8 mL,摇匀,分光光度计54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
由图1可得回归方程y=1.3577x+0.0003,则其斜率为1.3577,即K0=1.3577。
1.2.2.6 计算方法式中:X——酶活力单位,U/mL;N——稀释倍数;10——所得反应液为所用反应液的10倍;60/10——定义时间与实际反应时间之比;K——实际所测样品的吸光度;K0——标准曲线的斜率,为1.3577,表示1 mL反应液中含有1 mg葡萄糖时的吸光度。
1.2.3 总糖测定参照DNS比色法[16]。
1.3.1 黑曲霉的分离纯化按配比称取查氏培养基原料,加蒸馏水混合均匀,加热并不断搅拌,待原料全部溶解后稍微冷却,用蒸馏水定容至500 mL。
121℃下灭菌20 min,待冷却至50℃左右,倒入已经灭过菌的培养皿中,每个平板约倒0.5 cm厚度的培养基。
取0.1 mL保藏菌种依次稀释到10-10,取其中10-7~10-10涂平板,用移液枪吸取稀释液移入平板中,涂布均匀,倒扣,放入恒温箱中32℃培养。
48 h后,选取含菌落20~50个的平板挑取单菌落,在斜面培养基中划线,在32℃下培养48 h,获得试管种子。
1.3.2 菌种的保藏将获得的斜面种子用牛皮纸包扎,做好标记,存放于4℃冰箱中。
1.3.3 发酵周期的确定用基础发酵培养基对菌种的发酵周期做了考察,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 mL,接种量为10%,32℃、200 r/min摇床培养,每24 h测1次酶活,以酶活最高为准,确定发酵周期。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以l0 mL无菌水注入斜面试管,轻微振荡后倒入灭过菌的烧杯,用无菌水稀释到50 mL,得到根霉菌株孢子悬浮液。
1.3.4 添加物对产酶的影响按配比称取玉米淀粉、黄豆粉,加水混合,加热并不断搅拌至淀粉糊化,稍微冷却后,加入淀粉酶液化,再加玉米浆,用柠檬酸调pH值至4.5。
按每瓶50 mL分装到250 mL三角瓶中,分别加入 NaNO3、(NH4)2SO4、尿素。
每个样中加入量分别为0.2%、0.4%、0.6%,于121℃灭菌20 min,冷却后用事先灭菌的移液管吸取孢子悬浮液5 mL,接入三角瓶中,然后将三角瓶放入旋转摇床上32℃、200 r/min培养96 h。
1.3.5 培养条件的优化采用Lg(33)正交表设计,发酵接种量为10%、15%、20%,发酵装液量为30 mL、50 mL、70 mL,初始pH值为3.5、4.0、4.5。
发酵 96 h,测定酶活力。
1.3.6 补料量对产酶的影响使用250 mL三角瓶,装样50 mL,接种20%,在旋转摇床上200 r/min于32℃培养120 h,在48 h时,补料1次,补料培养基同发酵培养基。
补料量分别为0、4 mL、6 mL、8 mL 和 10 mL,分别在 72 h、96 h和 120 h测糖化酶活力的变化趋势。
1.3.7 补料时间对产酶的影响使用250 mL三角瓶,装样50 mL,接种20%,在旋转摇床上200 r/min于32℃培养120 h。
考察不补料,时间为32 h、48 h补料的发酵差异,同时分别测定还原糖、糖化酶的酶活变化。
本实验中主要对发酵液中糖化酶的活力、pH及总糖的变化做了检测,结果见图2~图4。
从图2可看出,酶活在48 h之前增长缓慢,48 h后迅速增长,96 h后达到最高,到120 h时,酶活下降。
可能的原因是,接种24 h后,孢子开始萌发,菌丝开始生长,之后由于条件适宜,菌丝开始大量生长,菌体进入指数生长期,此时菌体活力旺盛,菌体生长速率和基质消耗速率成正比,这个时期菌体主要以生长繁殖为主,产酶速率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