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工具书

古代汉语工具书
• 贵州大学
•1.普通的字典、词典。
字典,以字爲单位。阅读古书常用的字典有《康熙字典》、
《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 等;词典,以词为单位。阅读古籍常用的有《辞海》、
《辞通》等。
•2.语言文字类专著:比较常用的有《说文解字》、《说 文解字注》、《尔雅》、《广韵》、《助词辩略》、 《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辞汇释》等等。
字源,讲求古音古训,总结古今字体演变规律;一方面
重视文字的通行用法,并不一味泥古不化。收录了相当 丰富的反应时代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字。 • 为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 编排上,承袭了《说文》540部的编排方式,共收字 53165个。 • 每字下先用反切注音,然后再释义。全书以音义为重, 不逐字分析形体构造,异体字列于本字之下。
•3.类书和专书索引类Fra bibliotek类书:摘录各种书上有关材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地编
排起来以供查检的书籍。常见的有《佩文韵府》、《艺文 类聚》、《太平御览》等。 索引:把书中的句子摘录下来每句下面注明出处和页码, 按一定词序编排起来以供查检的资料。又称“引得”。常用 的有《十三经索引》、《春秋经传引得》等。
• 简称“说文”,东汉· 许慎撰,本书因为是对独体的“文”和合
段注用双行小字排在《说文》原文之下。注中的“古音在
X部”中的部,指的是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为故音所分 的十七部中的“部”。
• 在改书时,有时过于武断。对许书过分崇信,对其错误 往往曲为辩解。 • 对於古音学,重韵部,轻声紐,其说双声处,多有失误。
•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南朝· 顾野
• 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康熙诏令编纂,成书于康熙
五十五年。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 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 辨别声读的字典,也是一部杰 出的语言文字学著作。它成书 于汉和帝永元12年(公元100 年)。
《说文》的作者——许慎
• 东汉汝南召陵人,著名的经学 家、文字学家。
• 《后汉书·儒林传》:“许慎, 字 “时人为之语曰:‘五 经无双许叔重。’”
• 局限:对总括性的解释往往流于粗疏 简略。
•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释词义的专著, 也是我国最早的语义分类词典。
• 按类分为19篇,依次为释诂、释言、释训、释 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 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 释兽、释畜。
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如《中国经济年 鉴》、《中国教育年鉴》。 • 手册—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 以供读者随时翻检的一种工具书。如《文学手 册》、《旅游指南》。 • 4.目录、索引 • 书目—图书目录的简称。如《艺文志》、《经 籍志》。 • 索引—是把一种或多种书刊里的具体内容,或 主题、书名、篇名、人名、地名等摘录下来,加 以编排并注明出处以便查阅的工具书。如《十三 经索引》、《春秋经传引得》。
清代《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义证》 玉筠《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其中段玉裁和朱骏声影响最大。
• (2)《尔雅》
•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作者说法 不一。全书共3卷,20篇。
• 编排体例: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
• 解说体例: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 解释的方法。
具书。 • 词典—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
工具书。 • 2.类书、政书 • 类书—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诗赋文章、
俪词骈语等,按类或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 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册府元龟》。 • 政书—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如 《政典》、《通典》。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尔雅》
孔子门人或周公
战国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依名字首笔画顺序排列,从任何一个异名皆可查出其他异名。
收录1949年前比较重要的常见的书名三千九百余条。
编者后来扩充删改了些许内容。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100-121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一至十四卷是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共收字头9530个。
《新华字典》
魏建功、叶圣陶
1950开始,持续修订中
全书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检字表》。书中采用的部首与一般字典基本相同,但略有改动,共有189部。 如旧日字典的肉部、艸部、高部、鼓部、 齐部、龟部等都并省,而有些旧日字典根据《说文解字》、篆书的写法不分的,这本字典里都按楷书的写法分为两部,如"刀"与"刂","火"与"灬","心"与"忄","水" 与"氵",便于查检。
总目以经史子集提纲,部下分类,全书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七个子目。
录收《四库全书》的著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6793种、93551卷。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一)《十三经索引》(重订本)[以句为单位]:叶绍 钧(圣陶)编。
(二)《史记索引》[电脑编排,以字为单位]。 (三)网络搜索与现代电子本古籍索引。
(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
馆出版。全书只收录古汉语中的常用字和常用 义,便于一般学习者使用。
(三)《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汉语 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收56000余字,是目前最权 威的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 工具书。
《中华字海》,冷玉龙等编,收字数量多达 8万5千多,是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工具书。
《汉语大词典》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 余万字,是目前收词最多、解释汉语词语形音 义最权威的大型历史性工具书。
二、古代语言专著
(一)《说文解字》 1、年代和作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东汉时期许慎著。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
部有系统的文字学著作。 3、体例: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
《太平御览》每条下先列书名,后引材料,如 “饮食”部十八“饼”。
四、书目
书目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出版情况等,并按一定 顺序编排的工具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晓岚等 撰)。
五、索引
索引,又叫引得、通检。它是将图书资料中的各种事 物名称(如字、词、人名、地名、篇名、书名或主题等) 分别摘录,按一定方法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古代汉语
常用工具书简介
一、常用字典辞书
(一)《辞源》和《辞海》(含古今汉字归部原则); 1、《辞源》最大的特点是“重在溯源”,即尽可能
追溯每个词语的最早出处。 2、《辞海》最大的特点,一是包罗宏富(见上);
一是解释准确(与《现代汉语词典》一样,具有法律效 力)。
3、古今汉字归部原则: 古代是“以义归部”,即选取汉字中与该字字义关 系最密切的部分作为部首; 现代是“据形定部”,即左右结构选左;上下结构 选上;内外结构选外。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3)工具書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學工作的工具
(二)工具书的种类
1.字典、詞典
字典——解釋字的形、音、義及其用法的工具書。
詞典——解釋詞語的概念、意義及其用法的工具書。 2.類書、政書
類書——輯錄古書中的史實典故、詩賦文章、儷詞駢語等,按類
政書——專門記載典章制度的工具書。如《政典》《通典》。
或韻編排以便尋檢和徵引的工具書。如《藝文類聚》《冊府元龜》。
(4)《漢語大字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字形:反映字形演變過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形體。 字音:用中文拼音注音,並收錄中古的反切,還標明上古的韻部等。 字義:釋義詳盡,並收有語言例證。
2.查檢詞語、典故
《辭源》《辭海》
3.查檢虛詞和特殊詞語
(1)《助字辨略》(清劉淇著,1711年出版)
體例:按四聲分卷,依韻排列。 內容:取材從先秦到元代,內容包括經傳、諸子、史書、小說等。
(1)《說文解字》
依義相聚。
編排體例:按部首的不同分為540部,每部之內的所屬字大體上是以義為序,
說解體例: 先釋義,後解形,再注音。以秦漢通行的篆書為對象進行的,
間或舉出古文和籀文,為後人認識和研究古代漢字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缺點和局限:對一些字的解釋有歷史唯心主義和封建思想;對一些字形的解 釋不正確,失於穿鑿。
5.表譜、圖錄 表譜——包括年表、曆表和其他歷史表譜,是供查年月日、歷史
大事、人物生卒以及職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書。如《中國歷史年
表》《歷代名人年表》。 圖錄——包括地圖、歷史圖譜、文物和人物圖錄,是一種以圖形 揭示歷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書。如《鄭和航海圖》《歷代輿地 圖》。
(三)漢語字典的漢字排列法

古代汉语课件(工具书)

古代汉语课件(工具书)

(三)分类法
指某工具书按材料的性质编排,主要见于古代类书, 其它词典有时出现(如《尔雅》)。 1.按事物性质 如《尔雅》,按字、词的意义分为19类:释诂、释言、 释草、释鱼……等。 如《古今图书集成》,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 每一部中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 纪事、杂录、外编等子项目。 2.按学科系统(主要用于书目和索引等工具书)
(2)取角方法
Ⅳ.凡外围是‘口门門’的三类字,左右两下角改取里 面的笔形。
但上下左右有附加笔形的,都不在此例。
Ⅴ.一个笔形,前角已经用过,后角作为0。
二、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一般排检法
(二)字音法
1.韵部法:主要运用于古代出版的工具书,如《经籍纂 诂》、《佩文韵府》等和各类韵书。 ●古人把音分为206韵,宋元以后并为106韵(平水韵), 大致按平(30)、上(29)、去(30)、入(17)四 声依次排列。 ●曲线查找举例: 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先从新版《辞源》或《汉字大字典》查出“意”字属 “去声,志韵”,然后再查《佩文韵府》中去声的 “志韵”所属的“意”字,即可找出该句诗的出处。
2.词典(含虚词、方言、专门性词典等)
古代出版:
《尔雅》,(西汉)作者不详 《方言》,(西汉)扬雄(清代杭世俊撰《续方言》,补《方言》 所未备) 《释名》,(东汉)刘熙; 《小尔雅》,(汉)孔鲋 《广雅》,(三国· 魏)张揖;《埤雅》,(宋)陆佃 《尔雅翼》,(宋)罗愿; 《骈雅》,(明)朱谋玮 《通雅》,(明)方以智; 《叠雅》,(清)史梦兰 《恒言录》,(清)钱大昕(清代陈鳣撰《恒言广证》,补《恒言 录》所未备) 《通俗编》,(清)翟灏;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 《助字辨略》,(清)刘淇 《语助》,(元)卢以伟(我国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书)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语言文字专著类:
它是供语言文字某个领域内专门使用的工具书。较常用的有: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甲骨文字典》、《金文 编》、《尔雅》、《广韵》、《诗词曲语词释汇》、《助字 辨略》、《经传释词》、《词诠》、《文言虚词通释》说文》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 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所以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 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四.体例:
五.贡献:
六.有关注本:
○ 《说文》四大家——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经籍纂诂》 一、简介:
清阮元主编,成书于嘉庆三年。 二、优点: 第一,引用的材料丰富全面,想要知道唐以前对某一个字有哪些不
同的解释、研究其得失,使用《经籍纂诂》最方便。 第二,可以将唐以前各种注释放在一起,比较各家得失,判断其正
确与否。 第三,通过比较前代注释,还可以看出古今词义演变的线索。 三、缺点:
类书、专书索引类:
类书:
○ 《佩文韵府》、《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索引:
○ 又叫做“引得”,把书中的句子摘录下来,每句下标明出处和页 码,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以供查检的资料,如《十三经索 引》、《二十四史记传人名索引》、《春秋经传引得》
常用语文工具书
0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02
编纂时间: 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成初稿,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定稿。
材料繁杂、精芜并存,主次不分,使用不便。
体例:
01
编排方法——韵目排列法,按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 的字。
02
平水韵

古文字工具书书单

古文字工具书书单

古文字工具书书单
《说文解字》:最著名、最权威的古文字典,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撰而成,收录了上万个汉字,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康熙字典》: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型字典,收录了多达四万余个汉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字典。

《甲骨文合集》:收录了中国商周时期出土的甲骨文,是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参考资料。

《金文编》:收录了中国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金文,涵盖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竹简汉字字形字义表》:收录了战国时期出土的竹简文字,对于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说文新证》:对《说文解字》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是研究古代汉字的重要参考资料。

《字源》:汉字起源和演变的研究著作,对于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洪武正韵》:元代刘大夏编撰的韵书,收录了当时的常用字音和词汇,对于研究古代汉语音韵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说文解字
1、作者
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郾城县东(现属漯河市)人。

关于其生平事迹,范晔在《后汉书·儒林传》的《许慎传》中作了这样的记载: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

性淳笃,少博学经籍。

马融常推敬之。

时人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为郡功曹,举孝廉。

再迁,除洨长。

卒于家。

初,慎以五经传说藏否不同,于是撰写《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除知道许慎的籍贯外,还知道他为人朴实稳重,博涉群籍,精通五经,曾作过郡功曹(协助郡守掌管一郡政务的官吏),被推举为孝廉,后升任洨长(洨县之长,洨县在今安徽灵壁县)。

据许慎之子许冲所上《说文表》所记,许慎在升任洨长之前还作过太尉府和南阁祭酒(祭酒,学官名,博士之首)。

2、编撰意图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就乱常行,以耀于世。

诸生竞逐说字解经,醓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

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

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

“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

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之文,谬于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

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

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

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3、内容
《说文解字》收正字 9353个,重文 1163个,解说 133411字。

全书分为十四卷,连同叙目共十五卷。

宋人徐铉在校定时,因嫌篇帙繁重而将每卷分成上下二卷。

其中十五卷上是自叙和目录,十五卷下是后叙和许冲的献书表。

《说文》的正字即小篆,重文(即异体字)包括古文、籀文、篆文、或体、秦石刻、今文奇字、俗字等。

古文主要是古代器物上的铭文和汉代出土的先秦儒家经典著作中的文字。

王国维先生认为
《说文》中的古文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齐、燕、赵、韩、魏、楚)的文字,其说至确。

把《说文》中的古文与现代出土的战国文字进行比较,往往相合。

古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字体不如小篆工整。

《说文》中共收古文 369个。

4、编排体例
部首编排:《说文》一书将所收9353个正文根据具有同一表意构件的原则分成 540组,这 540组就是 540部,每部字所共有的表意构件就是部首。

部首也是一部字的名称。

《说文》全书所收各部字的排列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据部首的排列。

部首的排列多数是“据形系联”,少数是以类相从。

所谓据形系联,就是根据部首形体相关的原则进行排列,所谓以类相从就是根据部首意义相关的原则进行排列。

始一终亥
单字:每字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每字先说字义,后释形体。

5、《说文》的价值
1)确立了六书理论
2)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
3)保存了词的本义
4)保存了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
5)保存了古音资料
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6、局限
1)解字中受王权、君权思想的影响
2)解字中受阴阳五行和神学思想的影响
3)对一些字形和字义作了错误的解释
4)有些部首的建立不够科学,归字不够合理
二、经籍䉵诂
1、作者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

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

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

阮元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尤其在文献学和史学方面,并且一生致力于文献的整理、汇辑、编撰、刊刻,成绩斐然。

其生平所著之书,根据一些常见书目统计,约在三十种以上,其中人们比较熟知的有如下十多种:《三家诗补遗》、《考工记车制图解》、《诗书古训》、《仪礼石经校勘记》、《儒林传稿》、《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疑识》、《定香亭笔谈》、《小沧浪笔谈》、《选项印宛委别藏提要》、《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所编之书有《经籍籑诂》、《皇清经解》、《两浙金石志》、《诂经精舍文集》、《淮海英灵集》、《八甎吟馆刻烛集》等。

此外,阮元还主编过一些大型的志书,如《嘉庆嘉兴府志》八十卷、《广东通志》三百三十四卷。

在阮元刻印之书中,最为人们熟知的,除上述《皇清经解》、《经籍籑诂》以外,当推《十三经注疏》。

这是一部大型的经学丛书,收书一百八十余种、一千四百余卷。

刻印时,罗致了一些绩学之士担任校勘,由阮元总其成。

这些校勘成果,就是著名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阮元所刻印之书还有一个重点,是其搜集刻印了一些知名学者的遗著。

据粗略统计,他所刻名家选集就有钱大昕、钱塘、汪中、刘台拱、孔广森、张惠言、焦循、凌廷堪等大家。

可见阮元究心表彰绝学,不遗余力。

2、内容
这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个别唐以后各种古书注解和文字学专著对这个字的解释,解释相同或者相近的放在一起。

3、体例
注释相同或相近的罗列在一起,不同的解释分项用圆圈隔开,每项先引解释,然后列举出处。

编排上是按照韵目排列法,按照当时作诗通用的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
字,每韵一卷,共分一百零六卷。

4、优点
材料丰富。

5、不足
材料繁杂,精芜并存,主次不分;编排韵目与现代汉语差距太大,不易查检。

三、佩文韵府
1、作者
清代张玉书等编。

2、内容
按韵编排的比较大的古代辞书。

以《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元明时代的韵书为底本变成。

正集444卷,拾遗112卷。

3、体例
根据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分类,按词语末一字归韵。

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注明出处,用两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各韵每字下分为“韵藻”和“增”两类。

4、优点
收词较多,材料丰富,可以查找出很多典故出处。

5、不足
编写人员庞杂,水平参差,成书时间仓促,错漏很多。

引书不列篇名,引诗不标题目,核对困难。

按一百零六韵编排,不懂平水韵的人,查检困难。

四、十三经索引
1、作者
叶绍钧(叶圣陶)
2、内容
检索十三经语句出处编写的索引。

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3、体例
把十三经的每句话摘引出来,按照每句话首字的笔画顺序排列,首字相同的,再按照第二字笔画顺序排列,以下以此类推。

每句话之下注明见于十三经何书何处,使用非常方便。

原书为了节省篇幅,语句出处都用的是编目的简称。

书前附有“篇目简称表”。

4、优点
编排比较科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