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工具书

古代汉语工具书
• 贵州大学
•1.普通的字典、词典。
字典,以字爲单位。阅读古书常用的字典有《康熙字典》、
《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 等;词典,以词为单位。阅读古籍常用的有《辞海》、
《辞通》等。
•2.语言文字类专著:比较常用的有《说文解字》、《说 文解字注》、《尔雅》、《广韵》、《助词辩略》、 《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辞汇释》等等。
字源,讲求古音古训,总结古今字体演变规律;一方面
重视文字的通行用法,并不一味泥古不化。收录了相当 丰富的反应时代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字。 • 为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 编排上,承袭了《说文》540部的编排方式,共收字 53165个。 • 每字下先用反切注音,然后再释义。全书以音义为重, 不逐字分析形体构造,异体字列于本字之下。
•3.类书和专书索引类Fra bibliotek类书:摘录各种书上有关材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地编
排起来以供查检的书籍。常见的有《佩文韵府》、《艺文 类聚》、《太平御览》等。 索引:把书中的句子摘录下来每句下面注明出处和页码, 按一定词序编排起来以供查检的资料。又称“引得”。常用 的有《十三经索引》、《春秋经传引得》等。
• 简称“说文”,东汉· 许慎撰,本书因为是对独体的“文”和合
段注用双行小字排在《说文》原文之下。注中的“古音在
X部”中的部,指的是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为故音所分 的十七部中的“部”。
• 在改书时,有时过于武断。对许书过分崇信,对其错误 往往曲为辩解。 • 对於古音学,重韵部,轻声紐,其说双声处,多有失误。
•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南朝· 顾野
• 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康熙诏令编纂,成书于康熙
五十五年。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尔雅》
孔子门人或周公
战国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依名字首笔画顺序排列,从任何一个异名皆可查出其他异名。
收录1949年前比较重要的常见的书名三千九百余条。
编者后来扩充删改了些许内容。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100-121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一至十四卷是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共收字头9530个。
《新华字典》
魏建功、叶圣陶
1950开始,持续修订中
全书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检字表》。书中采用的部首与一般字典基本相同,但略有改动,共有189部。 如旧日字典的肉部、艸部、高部、鼓部、 齐部、龟部等都并省,而有些旧日字典根据《说文解字》、篆书的写法不分的,这本字典里都按楷书的写法分为两部,如"刀"与"刂","火"与"灬","心"与"忄","水" 与"氵",便于查检。
总目以经史子集提纲,部下分类,全书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七个子目。
录收《四库全书》的著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6793种、93551卷。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 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四、 古今词义的异同
1 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 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把几个相关的字排比在一起,把它们的意义加以联系,从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如:莫。

古代汉语课件(工具书)

古代汉语课件(工具书)

(三)分类法
指某工具书按材料的性质编排,主要见于古代类书, 其它词典有时出现(如《尔雅》)。 1.按事物性质 如《尔雅》,按字、词的意义分为19类:释诂、释言、 释草、释鱼……等。 如《古今图书集成》,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 每一部中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 纪事、杂录、外编等子项目。 2.按学科系统(主要用于书目和索引等工具书)
(2)取角方法
Ⅳ.凡外围是‘口门門’的三类字,左右两下角改取里 面的笔形。
但上下左右有附加笔形的,都不在此例。
Ⅴ.一个笔形,前角已经用过,后角作为0。
二、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一般排检法
(二)字音法
1.韵部法:主要运用于古代出版的工具书,如《经籍纂 诂》、《佩文韵府》等和各类韵书。 ●古人把音分为206韵,宋元以后并为106韵(平水韵), 大致按平(30)、上(29)、去(30)、入(17)四 声依次排列。 ●曲线查找举例: 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先从新版《辞源》或《汉字大字典》查出“意”字属 “去声,志韵”,然后再查《佩文韵府》中去声的 “志韵”所属的“意”字,即可找出该句诗的出处。
2.词典(含虚词、方言、专门性词典等)
古代出版:
《尔雅》,(西汉)作者不详 《方言》,(西汉)扬雄(清代杭世俊撰《续方言》,补《方言》 所未备) 《释名》,(东汉)刘熙; 《小尔雅》,(汉)孔鲋 《广雅》,(三国· 魏)张揖;《埤雅》,(宋)陆佃 《尔雅翼》,(宋)罗愿; 《骈雅》,(明)朱谋玮 《通雅》,(明)方以智; 《叠雅》,(清)史梦兰 《恒言录》,(清)钱大昕(清代陈鳣撰《恒言广证》,补《恒言 录》所未备) 《通俗编》,(清)翟灏;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 《助字辨略》,(清)刘淇 《语助》,(元)卢以伟(我国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书)

古代汉语工具书

古代汉语工具书
常用工具书:传世古文字类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成绩最佳者,当推段玉裁的 《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 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段桂 王朱四家虽同攻《说文解字》,但成绩各有所得。段氏 《说文解字注》在校订文字,阐释许慎解字方面多有发明。 桂氏《说文义证》重在博辑群集佐证字义,其中多有创见。 王氏《说文释例》赖六书分析字体结构,并以字体实例阐释 六书。《说文句读》重在解说文字形义,纠正许书错误。朱 氏《说文通训定声》主要是通过形音训释字义,博举群书阐 释通假正别。总之,清代学者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四家的研究,可以说是对过去关于《说文解字》研究的总结。
常用工具书:故训类
1、《经典释文》 唐代陆德明著。此书摘录《周易》等经典中的文 句,训释其中的关键字词。目前有中华书局2006出版 的《经典释文汇校》,这个版本经过了黄焯先生的精 心校勘,汇集了历代的相关资料,是最值得信赖的一 个版本。 2、《经籍篡诂》 清人阮元等编纂,1789年出版,1982年成都古籍 书店影印出版。此书先按照四声,再按照平水韵排列。 一韵为一卷,共一百零六卷。另外还附有笔画索引。 字条下,先释义,再引书证。义项的排列,先本义, 再引申义,再假借义。此书专门收集唐代及唐代以前 的各种古书中的古注。 此书有引用书证有不少错误,且资料不够完备。
常用工具书:战国文字类
1、《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著,全书以小篆做为字头,共收篆 文9353个,重文1163个,分540部首,14篇,书末 有“叙”和“目录”合为一篇,全书共15篇。每字 之下解释字形、字义,并兼收古字、异体字等,是 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说 文解字》从公元100年开始编写,121年由许慎的儿 子上献朝廷,历时二十年方编峻。在流传过程中, 造成许多脱误,又有唐代人李阳冰的窜改,渐失本 来面目。

2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2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初从文,廿六乃成,负债十万 ,觅生计,十年 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不足购房, 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 医保 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 。乃倾其所有入院 一周,无药自愈,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 卒。

致 谢

乙酉之年,一介弱女,乳子携夫,闯荡巴蜀,其中甘苦,孰人堪知? 飞逝六年,终修一果,虽羞见世,毕生珍之。其之成形,何其难矣! 其题来时,甚谢吾师。开题之际,诸师提携,行笔之间,恩师捉刀。 行文达意,不得师旨。恩师不弃,常加斧正,文中谬误,具吾造成。 叁年之前,忝列聂门,吾师繁忙,不忘教导,读书做人,拨雾见云。 师母慈爱,关怀之至,轻语笑颜,亦师亦友,融洽聂门,忝列荣幸。 文已初成,才疏识浅,有辱师门,万望见谅,幸哉有日,必将常修。 叁年之间,师友相携,以下诸君,鄙人甚谢:聂应德师,王安平师, 刘利才师,李培湘师,龚 平师,杜维彦师,孙益全师,王成光师, 黄元全师,友兄明弟,张作平弟,杨蓓蓓妹,慈父先母,李兄赵妹, 云姐龙弟,憨夫乖子,诸位相助,全生不忘,甚叹自己,功至事成!
缺点:收字太少。 阙漏较多 , 甚至《经义 述闻》论过的,《释 词》也失载
《词诠》 杨 树 达 著 , 1928年出版。 体例:按注音 字母顺序排列。 解释虚词时先标 明词类,然后释 义,在列举例句。 缺点:分类过 于琐细。
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 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词537个,作 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 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 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著。北京 中华书局1959年初版,最近上海古籍 出版社重印了该书的四版增订本。这是一 本解释变文词语的书,全书分为“释称 谓”、“释容体”、“释名物”、“释事 为”、“释情貌”、“释虚字”等六篇。 书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

古代汉语-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 540个部首。
▪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 部首。
▪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 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 200个部首。
▪ 2、按照音序编排
▪ 《佩文韵府》《经籍籑[zhuàn]诂》等书按照平上 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 需注意以下二个问题:
▪ (1)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 (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 部首,是每一部(部分)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 偏旁的字归为一部分,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 偏旁作为这一部分的标志,即部首。
▪ 形符(意符),则一般指形声字中表示字 义或字义的类属的构件。
▪ 本书正式词条539个,词条附目60多个。体例是先释义, 后列书证。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 第三讲 漢字的結構和發展
▪ 一、“六書”與漢字的形體構造
▪ 關於漢字的形體構造,傳統 有六書的說法。六書是象形、指 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 許慎在《說文解字·敍》裏對 六書進行了解釋,並舉了例字。 他說:
引申。

許慎除了在《敍》裏舉了兩個轉注的例字外,在分析字
形時,一個轉注字都没有指出。

總之,所謂轉注字,它的形體都不能超出象形、指事、
會意、形聲四種形體的範圍。關於假借,我们回头將專題論
述。關於轉注,只要了解它與漢字的形體結構無關就行了。
▪ 如果進一步分析歸納,漢字的形體結構,也可以分 成兩類:
▪ 一類是不帶表音成分的純粹表意字(包括象形字、 指事字、會意字),
▪ 如: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归纳
《新华字典》
魏建功、叶圣陶
1950开始,持续修订中
全书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检字表》。书中采用的部首与一般字典基本相同,但略有改动,共有189部。 如旧日字典的肉部、艹部、高部、鼓部、 齐部、龟部等都并省,而有些旧日字典根据《说文解字》、篆书的写法不分的,这本字典里都按楷书的写法分为两部,如"刀"与"刂","火"与"灬","心"与"忄","水" 与"氵",便于查检。
《辞海》
陆费逵、
舒新成等
1915-1936
正文按单字的汉语拼音音序编排,字形相同、读音不同的汉字分别位于相应的读音处。另有按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的索引,以及词目的外文索引。
新版《辞海》收单字字头17914个,附繁体字、异体字4400余个;词条127200余条。
版本众多,改动大。
《汉语大字典》
在字形方面,在楷书的单字条目下,收录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
汉和帝时期
①保留《七略》的6略38种的分类体系。②新增入 《七略》 完成以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完成的着作。③对《七略》所着录的图书基本上按照原来的情况保存下来,但对着录重复和分类不妥的地方加以适当的合并或改移,例如凡从某类提出的图书在总数下注明"出"若干家、若干篇;凡由于重复而省去的图书都注明"省"若干家、若干篇;凡增入或移入的图书都注明"入"若干家、若干篇。④将《七略》中"辑略"的内容散附在 6略和"诗赋略"除外的各种之后;⑤删简《七略》中各书的提要,必要时节取为注释(见《别录》、《七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书是对诗词曲语辞的一种集中收录。书稿荟萃诗词曲语辞三种书之精华,在收录和释文上保持原书水准,同时在内容上进行三者结合的加工整理,通顺文理,去粗取精,相互补充。收录唐宋金元明间诗、词、曲、剧中的常用特殊词语,总近2000条
汇集了《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语辞例释》的全部条目以及《诗词曲语辞集释》的部分精选条目,详引例证,解释词义与用法,兼谈其流变与演化,是阅读、理解相关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书。
1979年9月
按丛书名称首字笔划顺序编排。书后附《丛书出版系年表》。
收录中国1902~1949年出版的丛书5549部,包括图书30940种。每种丛书先著录丛书主编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年代等,然后详列收入丛书的各书书名,
对书名、著译者、版次、页数及其他变动情况等均加注释。
1982年 7月编出该书的索引,包括《子目书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和《丛书编者索引》,索引款目按书名或著者、编者姓名的笔划顺序排列,并注明在正文中的页码。
《尔雅》
孔子门人或周公
战国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新华字典》
魏建功、叶圣陶
1950开始,持续修订中
全书按音序排列,另附《部首检字表》。书中采用的部首与一般字典基本相同,但略有改动,共有189部。 如旧日字典的肉部、艸部、高部、鼓部、 齐部、龟部等都并省,而有些旧日字典根据《说文解字》、篆书的写法不分的,这本字典里都按楷书的写法分为两部,如"刀"与"刂","火"与"灬","心"与"忄","水" 与"氵",便于查检。
常用工具书归纳
书名
编者
编写时间
编排体例
内容
备注
《十三经索引》
叶圣陶
1923-1934
以文句首字作标目,在索引正文中,所有作为标目的单字依笔画顺序排列。
每一单字下,列出了以单字打头的文句,并注明在《十三经注疏》中的页次栏数。
附笔画检字,四角号码检字,还有篇目简称全称对照表。
《同书异名通检》
杜信孚
初刊1962
汉和帝时期
①保留《七略》的6略38种的分类体系。②新增入 《七略》 完成以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完成的著作。③对《七略》所著录的图书基本上按照原来的情况保存下来,但对著录重复和分类不妥的地方加以适当的合并或改移,例如凡从某类提出的图书在总数下注明"出"若干家、若干篇;凡由于重复而省去的图书都注明"省"若干家、若干篇;凡增入或移入的图书都注明"入"若干家、若干篇。④将《七略》中"辑略"的内容散附在 6略和"诗赋略"除外的各种之后;⑤删简《七略》中各书的提要,必要时节取为注释(见《别录》、《七略》)。
总目以经史子集提纲,部下分类,全书共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七个子目。
录收《四库全书》的著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6793种、93551卷。
录收《四库全书》的著作3461种、79307卷,又附录了未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6793种、93551卷
《太平御览》
(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
977-983年
是一部综合性类书,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
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宋太宗赵炅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中国丛书目录》
上海图书馆编
《词诠》
杨树达
1928年
每解一个虚词,先注音,次辩明其词类,再说明其意义和用法,然后列举书证。结合词类具体指明古汉语中虚词的语法作用,是虚词研究的发展。本书是按注音字母音序编排的,并附有《部首目录》,第二版末附有拼音索引,可供查检。
本书共收虚词四百六十九个字,其中包括不常见的虚字。
通俗易懂,对初学古代汉语的学者比较适用。
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诗词曲语辞集释》
王英、曾明德
1991年
书稿以词典的方式重新编排,采用简体横排,音序排列,在阅读之外,增强查检功能,使检索更加便利。词条化的处理使语词间具有的关系更加显明,主、副词条的区分,参见、另见关联的设立,以及词典其他符号化的处理,使对词义的理解和应用一目了然
所收单字有8500个左右,在单字训解之下连带加出的复音词和词组有3200多个。复音词和词组都加有标志,这样就兼有简单词典之用。在释义中分别标出引申义、比喻义和转义,使读者能进一步理解多义词不同语义转变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词义的发展颇为有用。这是编者用心之所在,也是其他字典所不曾有的。
最早的名字叫《伍记小字典》,但未能编纂完成。
全书约2000万字,共收楷书单字56000多个,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中查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注重音形意的结合。
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大型汉语专用工具书。
常用工具书归纳
书名
编者
编写时间
编写体例
内容
备注
《汉书·艺文志》
(东汉)班固
是科学文献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康熙字典》
(清)张玉书、(清)陈敬亭等
1710-1716
字典才有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
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顺序排列,从任何一个异名皆可查出其他异名。
收录1949年前比较重要的常见的书名三千九百余条。
编者后来扩充删改了些许内容。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100-121
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一至十四卷是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共收字头9530个。
中国最早的史志目录,《汉书》十志之一。东汉班固在撰《汉书》时,为纪西汉一代藏书之盛,根据《七略》改编而成。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6略,共收书38种,596家,13269卷。
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的先例,汉以后史书多仿其例而编有艺文志或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永瑢、纪昀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
《辞海》
陆费逵、
舒新成等
1915-1936
正文按单字的汉语拼音音序编排,字形相同、读音不同的汉字分别位于相应的读音处。另有按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的索引,以及词目的外文索引。
新版《辞海》收单字字头17914个,附繁体字、异体字4400余个;词条127200余条。
版本众多,改动大。
《汉语大字典》
在字形方面,在楷书的单字条目下,收录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