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通论!古汉语的词序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

你打我。

打你、我。

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

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谁欤?哭者。

(《礼记·檀弓下》)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

”(《吕览·重言》)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美哉!室。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惜乎!子不遇时。

(《史记·李将军列传》)展矣君子。

(《诗·邶风·雄风》)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久矣,夷狄之为患也。

(《史记·匈奴列传》)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战国策·赵策》)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助哉!夫子。

(《史记·周本纪》)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桃之夭夭,灼灼其花。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周南·桃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周南·关雎》)三、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

时也。
四、 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郭锡良版的《古代汉语》进行授课,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献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为深入研究古代汉语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特点;(2)学会运用古代汉语进行分析、解读文献;(3)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2)运用实例分析,掌握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古代汉语在文献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学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汉语的基本语音特点;(2)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3)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4)古代汉语在文献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古代汉语音韵的变化和规律;(2)古代汉语词汇的引申和假借;(3)古代汉语语法和修辞的复杂用法;(4)古代文献的解读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 对比分析法: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3. 实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献,展示古代汉语的应用;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5.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章:古代汉语概述(1)古代汉语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3)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

2. 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1)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2)古代汉语音韵的变化和规律;(3)古代汉语音韵的文献资料。

3. 第三章:古代汉语词汇(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2)古代汉语词汇的引申和假借;(3)古代汉语词汇的分类和特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汉语学习中的地位。

介绍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教材的特点和结构。

1.2 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

1.3 学习方法指导提出古代汉语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强调积累词汇和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第二章:语音2.1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讲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分析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和变化规律。

2.2 古代汉语的音韵学基础介绍音韵学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分析古代汉语的韵书和韵律。

2.3 语音变化及其影响讲解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过程及其对文言文阅读的影响。

分析常见语音变化现象和对应规律。

第三章:词汇3.1 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特点讲解古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构成方式。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2 词义的变化和引申讲解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和引申方式。

分析常见词义变化和引申现象。

3.3 词汇学习和积累的方法提出古代汉语词汇学习和积累的基本方法。

强调词汇学习和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第四章:语法4.1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讲解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和成分。

分析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特点。

4.2 古代汉语的词类和活用讲解古代汉语的词类及其活用方式。

分析常见词类活用的例子和规律。

4.3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讲解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和结构。

分析常见的特殊句式和其运用。

第五章:阅读实践5.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强调阅读实践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提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建议。

5.2 古代汉语文献的选择和阅读推荐适合初学者的古代汉语文献。

指导如何进行有效地阅读和理解。

5.3 阅读实践的技巧和方法讲解阅读实践的技巧和方法。

分析如何把握文献的主题和内容。

第六章:文选阅读与分析6.1 文选阅读的重要性强调文选阅读对于理解古代汉语的重要性。

提出文选阅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2 文选解析的方法和技巧讲解文选解析的方法和技巧。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一、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特点。

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汉语的学习氛围。

1.2 教学内容古代汉语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声母、韵母、声调等。

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成语、典故、实词、虚词等。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词序、助词、语气词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增强学习兴趣。

示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古代汉语的特点。

1.4 教学准备教材:郭锡良版《古代汉语》。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汉语研究的书籍和论文。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1.5 教学步骤引言:介绍古代汉语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示例: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

互动: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巩固学习成果。

二、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和变化规律。

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发音古代汉语的字音。

引导学生运用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

古代汉语的音韵变化规律:平水韵、入声等。

古代汉语的字音辨析:同音字、异音字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变化规律。

示范法: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练习。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语音游戏,巩固发音技巧。

2.4 教学准备教材:郭锡良版《古代汉语》。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书籍和论文。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5 教学步骤复习: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变化规律。

示范: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练习。

练习:通过练习题和语音游戏,巩固发音技巧。

三、第三章:古代汉语词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规律。

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 郭锡良版 第六讲 古代的文体

古代汉语 郭锡良版 第六讲 古代的文体

第二节
骈文
骈文的特点 骈文的形成和鼎盛
骈文的定义
一 、骈文的特点
(一)语句
1、骈偶(对仗)
(1)句子结构 风烟具静,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临弟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滕王阁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
(2)词性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登大雷岸与妹书) 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 (文心雕龙·情采) 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 (文心雕龙·情 采)
(三)用词
1、用典
(1)满纸典故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 于海曲,岂乏明时。 (2)用典往往不指出出处,讲究剪裁融化。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3)晦涩难懂
2、辞藻华丽
二、骈文的形成和鼎盛 (一)形成 1、先秦时期 (1)用散用骈,顺其自然。
(2)先秦时期的古代谣谚、六经丽辞、诸子百家骈语, 尽管多是“自然成对”,但却是骈体文的源头所在。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 以该捕。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 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楚辞· 离骚》)
(二)语音
1、单句相对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临弟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庶旌西土之游,远嗣东平之唱
2、双句相对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 公。
3、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授课教案一、教案总述1. 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版)2.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实例分析法。

4. 教学内容:涵盖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

二、第一章:古代汉语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定义及特点b.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c. 古代汉语研究与教学的意义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

三、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及其变化。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b. 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规律c. 常见字词的读音辨析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四、第三章:古代汉语词汇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和演变。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词汇的来源和分类b. 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规律c. 常见词汇的用法和含义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五、第四章:古代汉语语法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及其特点。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的词类和词性b. 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c. 古代汉语的语法变化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

六、第五章:古代汉语修辞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修辞的手法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修辞的分类和手法b. 古代汉语修辞的作用和效果c. 典型修辞实例分析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七、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b.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c. 经典文言文篇目的解析和欣赏3.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实例分析法。

八、第七章:古代汉语文献检索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文献的检索方法和技巧。

2. 教学内容:a. 古代汉语文献的种类和特点b. 古代汉语文献的检索策略c. 古代汉语文献的阅读和引用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

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课则不然。

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这种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和记忆相当数量的古代词汇和语法规则等内容。

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历史散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

例如…运用古代汉语各项知识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大致有以下情况:说明文言句型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能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能在句子中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歧异的现象,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

由此可知,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举的课程。

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应当做到既扎实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各类基础知识,又注重这些知识化为应用能力的转换。

古代汉语课如此的性质,也就决定了本门课程考核的着眼点也注重于知识和能力、尤其是阅读古书能力的检验。

时常看到有的学生把古代汉语教材里常识部分所阐释的知识理论一条一条地抄录下来,背诵得滚瓜烂熟,却不注意结合文言材料对这些知识理论加以消化理解,也就不能指导对文言文的阅读。

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徒劳无功,也决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本门课程指定教材的介绍(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李玲璞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特点《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以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这是目前古代汉语教材普遍采用的格局。

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关系。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古代汉语教材所安排的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时都不可偏废。

在阅读文言文选时,要注意掌握文选所见常用词的用法和特点,并把文选里出现的语言现象同常识所介绍的知识理论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在学习古代汉语常识和理论时,要紧密结合文选的实例加深理解,举一反三;常用词的学习应当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一)学习方式——学员自学和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鉴于网络学习的特点,本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教师事先指定教材,规定必学内容,要求学员在课前与课后加强自学,预习、理解、消化指定的学习内容。

本教材的指定自学内容如下:文选部分:都是学员应当自学的内容。

至于网上加以讲解的10篇文选,则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篇目。

指定篇目的文选尤其是网上加以讲解的重点篇目,是考核命题时选用语言材料的出处。

学员也可把它们作为复习应考的范围。

常识部分:网上加以讲解的有关章节。

学员对于指定的常识部分的内容应当重点掌握,并注意把知识转换为有关能力。

2、教师在网上有针对性地指点或讲授由于网上教学在学员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教材的内容重复讲授,因而只对有关常识、文选的重点和难点加以提纲挈领的介绍。

(二)练习方式——学员自主练习及教师的网上答疑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消化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为此,我们在网页上设计了练习题,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在练习的方法上,我们主张采用学员自主练习与教师有针对性的答疑相结合的方式。

学员的自主练习在自学完每一章节的常识或每一篇文选后,学员应该利用教学网页上设计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并依据参考答案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

教师的网上答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与学员实行网上对话,以互动的方式,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或就有关教学内容与学员进行讨论。

在考试前,教师还将安排时间,在网上即时回答学员的问题。

(三)考核方式——对有关知识和能力的考核闭卷命题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释词题、古文标点题、古文今译题、古文阅读题。

考核内容:古代汉语的知识和能力。

词汇、语法、文字是本门课程常识部分的重点考核内容。

能力方面,既考核学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将采用教材以外的语言材料),也考核学员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分析说明文言材料语言现象的能力。

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

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1、编排方式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编排《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注音方式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直音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反切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

在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或‘翻’)”、“某某切”。

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

”反切的原理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例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可分析为:誇(kuā)==苦(k-)+瓜(-uā)但是,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演变,许多反切材料用今天的读音很难拼出其读音来。

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

从那时起,新编的字典辞书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直训直训:即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说文·一部》:“元,始也。

”描写描写:即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

如《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义界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说文·斗部》:“斗,十升也。

”譬况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

”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写。

收字四万七千多字。

该书所收字按照部首笔画排列,分为214个部首。

3、《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全书按部首排列。

分为200个部首。

4、《辞源》(修订本)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全书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5、《辞海》(修订本)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术语等。

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6、《汉语大词典》迄今为止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辞典。

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7、《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

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

收虚词160条。

该书在排列上以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

8、《助字辨略》清刘淇著。

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收词范围比《经传释词》广泛,遍及经、史、子、集,下至唐。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

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辞书。

因为是用二十年代的语法观点去分析虚词,所以解释要比《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更加清楚明确,引证也较丰富。

按照注音字母编次所收的词,书前有按部首编排的目录。

10、《诗词曲语词汇释》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专门解释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共五百三十多个。

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第三讲《论语》八章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

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件的提示,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论语》八章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并熟读文选,培养自己的古代汉语语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