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表现的特点比较

浅论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表现的特点比较
浅论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表现的特点比较

浅论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表现的特点比较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从最基本的对衣食住行的考虑转移到对生活的享受上,对美好事物达到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在众多艺术形势中,植物的艺术是不可缺少的。这里我将对植物装饰中的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的艺术表现特点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一、组合盆栽

组合盆栽,主要是通过艺术配置的手法,将多种观赏植物同植在一个容器内[1]。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就是将不同的植物进过筛选、修剪并按照一定的规范种植在一起,在国外也被称作“迷你小花园”。如同这个“迷你花园”的说法,组合盆栽所要达到的观赏效果就是一个摆放在室内的漂亮的袖珍花园。由于其制作过程与插花类似,组合盆栽因而也具有了插花花艺作品的装饰效果,作为一个艺术品美化了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植物装饰本身是活的艺术,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并非是定格的艺术品,而是能在一定时间内展现不同美感的艺术品。且植物能够有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可以说组合盆栽如今正成为主流的花卉业产品。

二、盆景艺术

用盆景塑造形象,具体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2]。盆景艺术为我国独创,历史悠久。主要是应用各种深浅不同、形态别致的花盆,栽种经过艺术加工的植物材料或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色,配制盆石而成的艺术观赏品。我认为盆景艺术不仅仅是对于美的追求,更是对天人合一、施法自然的“道”的向往。

三、两者的比较

一、空间

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都属于空间艺术。组合盆栽可以改变一棵不出众或者有残缺植物的命运。由于十多棵植物组合在一起栽植,利用植物间的高低错落或前后排序,将植物的株型不良、叶片受损或其它缺陷遮掩起来,尽量展现其美好的一面,盆景艺术也讲究空间的排列组合。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同样是空间艺术,盆景艺术的手法与表现形式更为繁复。

组合盆栽设计原理一般是,重复、平衡、渐层、对比、韵律、比例、和谐、质感。组合盆栽的观赏比较直观,通过眼睛对于作品的直接观察,就能看出创作者的巧妙心思,一件好

的组合盆栽作品往往运用植物所特有的色彩、线条、韵律、经过艺术的构思、加工成型,展现植物形态、色泽的美感。线条层次的变化以及和谐、自由、蓬勃的生机活力,将大自然中的美景浓缩于我们的面前。如组合盆栽手法中的造园手法便是利用容器创造出一个缩小的园景或造一个自然的景,在对自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体验后,把自然山水的景物概括和浓缩,再现于组合盆栽的空间之中。再如绿雕广义上指透过摘心、修剪、缠绕、牵引、编织、压附等园艺整枝技术或是特殊的栽种方式,使植物的形状就像是雕塑品般的赏心悦目,一般常见的便是将树木修剪成特殊的造型。亦可应用铁架、铁网、铜丝、水草自由塑造。

而盆景艺术则不仅仅如此,盆景艺术是一种“缩地千里”的艺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一种盆景艺术除现实空间(即形态量的大小)外,还有“小中见大”、“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干寻之峻”,及“一卷代山、一勺代水”之第三现实的艺术空间。因而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便是如此。盆景艺术更加注重于作品本生所体现出的“意境”。

二、材料

组合盆栽主要对象是植物,是较为单纯的运用植物表现美的艺术形式,组合盆栽也有事用配件,但大多都是起到“画龙点睛”的陪衬作用,展现的是创作者对大自然的诠释,以及展现植物本生的蓬勃生命力与美感。而盆景艺术则要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进行创作,或描绘一景,或将一方山水浓缩在一个作品中,其主体便不仅仅是植物,表现一种“意境”美。

三、时间

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都具有连续性,两者都可以说是活的艺术。

对组合盆栽而言。由于植物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盆栽的形态会发生改变,因而很有可能会使得盆栽的艺术表现形式发生改变。所以组合设计之初也考虑到植栽间配置后持续生长的特性及成长互动的影响,并和摆设环境光照、水份管理条件的配合,做到一定的长远考虑。也正因为如此,组合盆栽作品还需要细心的养护和照顾,在观赏之余,也平添了许多乐趣。

盆景艺术则更加强调这点。盆景艺术在完成立意、构思、构图、作品形成之后,还要考虑植物生长发育与四季变化以及因部分结构的损坏或死亡而失去原有的艺术形态。这就要求盆景创作必须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使盆景日臻完美。

如同空间特性中的第三现实的艺术空间,盆景艺术作品在第二现实的现实时间外,还有形成欣赏者的联想与想象的第三现实的艺术时间。这便是盆景艺术本生具有四维空间的复杂性[3]。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谈到“世之骂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人妙品”,这便是盆景艺术所能达到的。盆景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采用动态散点透视的方法,创造出类似中国绘画的横幅、手卷、立轴和电影中宽银幕式的动态盆景景观。这种动态景观追求“一卷如涵万壑、寻尺势若干里”,“咫尺之景,展千百里之势”的表现要求,多表现于巨型、大型或中型山水盆景及丛林式树木盆景。这种盆景观看角度在时间上延续的位移而产生新的维空间,就称为“四维空间”,一般为超时空概念。所以一件好的盆景作品要求面面好看,或移步换景其四维空间的创作就显得特别复杂。

简单的说,组合盆景对作品的养护和照顾是出于植物的生长对于作品本生的影响,是否破坏的原有的主题,是否不再有美感等。组合盆栽紧扣住其直观的美,因而在维护的时候自由度相对较大,以直观的角度进行调整便可。而盆景艺术则要更上一层楼。由于选用的材料有些是有生命的,有些则是无生命的,所以无法对作品做出简单的护养,甚至整个作品的“意境”都会因植物的生长而发生改变。所谓的“再加工、再创作”便是针对“意境”而言,这需要更加周密、统筹的考虑。

小结

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皆是造型艺术,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理论和艺术技巧,以及一定的园艺知识与技能。组合盆栽的作品是创作者本着对植物生命和对美的理解,将同种或数种一株以上的盆栽植物,采取搭配、衬托、互显、韵律变化、对比、均衡等技术手法,巧妙地发挥植物的配植技术,集中种植在同一容器中,把植物旺盛的生命力通过设计变成美妙的景观展现出来。盆景艺术,则更为复杂,并不像组合盆栽那样表现一种单纯的美感与内涵。盆景艺术表现的不仅仅是植物本生的美感,一个“花园”,而是将植物、水、山石等材料布局成一个微型的景观,对盆景艺术的观赏不仅仅是对植物的观赏,是对整个作品的赏析。从中体会创作者希望带给观众的感觉,这已经从肉体的感官上升到了精神上的感觉。盆景艺术将“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组合盆栽

[2]百度百科盆景艺术

[3]浅谈盆景艺术创作的特点来源:中国花卉报周斐林1994-1-4

青绿山水发展史浅析

我们的传统绘画从总体上看经历了一个由青绿向水墨转变的过程。传统的设色山水画则自从魏晋六朝萌芽以来。形式上由隋唐的“大青绿”逐渐向宋元的“小青绿~浅绛”山水画转变,设色由浓艳转向淡雅,手法则由工致向写意发展这样一个大趋势。但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青绿山水画逐渐在传统绘画样式中失去了主流地位。观其盛衰,它的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萌芽时期(魏晋时期) 一般认为,中国的山水画,滋育于东晋,确立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这在文献资料中是不乏记载的。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第一句就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可见这时山水已成为一个主要表现题材。而且作为最早的山水画笔记《画云台山记》淡到了山水画的构思、设色的具体内容,可以看作是山水的早期画论。我们以为在绘画史上,但凡一种画科的出现都必须经历相当长的历史,也就是说,它必然有一个从绘画到理论的发展过程,山水也是如此。而在此之前,中国传统绘画的人物、山水、花乌还没有独立成科,都以人物描绘为主,山水、花鸟内容仅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存在。 所谓萌芽是指山水题材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前的一种趋势或初步形态,除了彩陶、画像石、画像砖和帛画体裁中的山水形象以外,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往往是我们切入山水画史的第一件作品,作为独立山水画的雏形,此图不乏幼稚之处,没有透视观念,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其中对山石云水树木的画法虽是精心处理,但表现手法仍显得稚拙简单,山石空勾无皴,淡赭石为底,山脚稍浓,向上晕染渐淡,沿山石边线着石绿色,然后向下晕染渐淡与赭色相接。高低起伏排列有序,具有装饰味。 这些南北朝时期作为背影的画山画水虽然不能说是真正的山水画,但为后来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形成起了一个铺垫作用,这种设色工整华丽的平面化风格,是青绿山水的源头,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第一种稳定而突出的风格,成为后来山水从大色块、粗犷变为色彩丰富和线条变化的准备阶段。 二、形成时期(隋唐时期) 隋代大兴土木,大建宫苑,仅隋炀帝一人从洛阳到扬州就修离宫四十余所。宫苑大都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宫苑的建造离不开画家。而设计宫苑的建筑家也必须画出宫苑的背景,这些背景的主要部分当然是山水。从张彦远所说的“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看来,当时的山水画多数附于宫观。隋代的山水楼台画家,又以杨契丹和展子虔为代表。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可以说是我们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了。画中景物比例安排趋于合理.空间关系的难度也基本解决了而且效果很好。画面继承了《洛神赋》勾勒填色的方法但却更高一筹。在此作者已有意识的区分相邻色块的色彩,将《洛神赋》中所运用的色彩镶嵌的方法强化从而使色彩的镶嵌性成为青绿山水色彩处理的最重要特性。此卷的艺术特征向我们展示了大青绿山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连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类似于《洛神赋》图一类的绘画样式向大小李青绿样式的转变。青绿、工细的山水画到二李已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他们将色块镶嵌这一方法运用到顶峰。色彩的块面镶嵌被进一步的主观化,更加注重相邻色块的色彩对比。对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的运用更加成熟。几乎能做到让每块相邻色彩都有变化而决不类同。 唐代初期的青绿山水画,就技法而言,仍是用细匀的线条勾出轮廓和脉络,而后填写青

二十九美雅景绣的山水盆景

以山水为主体,表现自然景色为内容的盆景,称山水盆景。中国山水盆景,是祖国大好河山,丘壑林泉的艺术再现,是大自然锦绣风光的缩影,它具有高雅优美的意境。 在我国,山水盆景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黄帝赏玉的情景;还记载舜把黑玉制成“玄圭”(工艺品)送给禹,禹规定各地贡品中有“怪石”一项。可见,早在4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玩玉、赏石了。1983年,在江苏武进

山水盆景的造型 山水盆景的造型,以其峰峦的多少和聚散形式,分为五种形式:独峰式、双 合理布局、

立意:创作山水盆景要有一个主题,也称立意。山水盆景是一种移天缩地的高超艺术,要创造出“烟波浩荡连千里,风物凄情似十洲”的意境,一是必须经历名川大山,做到胸有成竹;二是必须开采、收集大自然中盆景艺术素材,如泰山的雄伟、黄山的奇秀,以及江南秀色、太湖烟波、洞庭橘熟等等。 选石: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必须因石立景;二是因景选石。因石立景是根据石料的种类、形状和色泽等创作意境。如青翠的英石、晶莹的昆石可表现江南水乡春色;刚劲的松化石可表现巍峨的北国风光。 加工:加工的一般方法可分锯截、雕琢、胶合三步。 布局:布局是制作山水盆景的关键性一步,它包括处理各部分的大小比例、远近虚实、山石与水面的关系。一般先立主峰,再选次峰,山脚线宜曲折。注意发挥艺术空间上以小为远,以大为近的艺术效果。 种植:要严格掌握植物的大小、高度、形态以及山石的比例;在树种选择上,要终年常绿、棵株矮壮、生长缓慢、易于管理的品种。如罗汉松、文竹、福建茶等。 铺苔、点缀、养护:铺苔藓既能存蓄大量水分,又是绿化盆景的一种手法。还要采取切依材料

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研究之二——浅析青绿山水融入唐卡艺术中的意义

Vol.33No.5 M ay 2012 第33卷第5期201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唐卡艺术产生于青藏高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和周边各种文化碰撞,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茁壮成长。唐卡艺术本身具有深厚的本民族根基,立足于佛教文化,直接受本土传统文化的滋润,更是得到中原文化长远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间接浸染。尤其是到了元朝时,聪明的藏族唐卡画师借鉴和应用中国画青绿山水的技法和表现形式,融入唐卡画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特色,对唐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了唐卡艺术的题材内容 唐卡艺术一开始产生,就是作为佛教的重要法器,通过它藏传佛教僧人和信徒日常可以独立观修、膜拜,是修行者观想佛像伟人的功德伟力,以形象为途径,静观默想,进行心灵上的勾通,起到佛我一体、净化灵魂的效果,以佛为本,从而在思想、心灵、追求上达到完美的人生之路。作为普通信徒民众,唐卡艺术的观修膜拜功能还是以形象性为先导,进而默想,达到“像教”的目的。唐卡的这种修行膜拜功能决定了15世纪以前的唐卡绘画表现内容,主要表现以宗教人物和宗教场景为主,唐卡画幅中主尊佛造像在画面中央,形体面积巨大以强调主尊造像视觉张力,主尊周围以体形很小的千佛围绕。佛像的造像严格遵循《造像量度经》的要求,成功地表现出宗教艺术特有的严肃性、崇高性和神圣感,这种题材内容的画风经历几百年。 15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民族民间交流 的频繁,文化艺术也得到相互广泛的借鉴融合,相互促进。早期唐卡艺术纯粹的宗教功能已不能满足 当下的社会需求,世俗大众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粮,唐卡艺术从庙堂逐渐融入到藏族人民的世俗生活中,开始走出专为宗教服务的圈子,表现的题材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拓展。除了传统的绘画题材外,还有以藏族英雄史诗创作的《格萨尔王》、藏族人物传说式的《藏王松赞干布》、《唐东杰布》,以及表现藏族人民现代生活与民情风俗的唐卡。 二、提升了唐卡画画面的形式感 在青绿山水因素尚未引入唐卡艺术中时,唐卡绘画处于模仿外来绘画的阶段,兼容并蓄,并吸收了印度、尼泊尔等地的绘画特点。吐蕃时期的唐卡艺术由于时代的久远,遗留下来的唐卡作品极其稀少,难得一见。根据吐蕃时期绘画的有关资料分析,认为此时唐卡艺术的特点为造型构图简练,颜色多用青、黄、赤、白4种,人物造像仅以梵绳、八宝为庄严,几乎全裸,主尊画得特大,在画面占有绝对空间,线条多为直线。佛教进入后宏期时,唐卡绘制尽管有线条的勾勒,但没有特别突出线条,而是以色彩来区分形体之间的层次轮廓,绘制手法朴素、单一、呆板。绘制所用的颜色种类较少,画面基调多以红、黄暖色为主,蓝、绿色配合点缀,金色应用其中,色彩变化少,开始使用对比关系,具有灰色系的混合色。其画面的形式相对简单,结构整齐划一、单调。 直到15世纪时,由于内地青绿山水画自身的优点和特色,青绿山水画一传入藏地,藏族画师们就对其借鉴吸收,对唐卡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唐卡画面形式多样而协调、绚烂而和谐、厚重而 唐卡艺术中的青绿山水研究(之二) ———浅析青绿山水融入唐卡艺术中的意义 蒋高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系,甘肃合作 747000) 摘要:中原青绿山水画传入藏区,被唐卡画师主动接受,进行借鉴、吸收、改造,融入唐卡画中,不仅拓展了唐卡的题材内容,美化了画面,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升华了画面意境,还丰富了唐卡画绘画技法,也赋予了唐卡艺术更为深厚的哲理内涵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唐卡;青绿山水;藏族;画师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06-02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编号:1112-11)。 206--

山水盆景的制作技艺

山水盆景的制作技艺 制作山水盆景,除要具有地形地貌和山水盆景艺术的表现方法等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具体的制作技巧,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创作出高水平的盆景作品。 观选石料 观选石料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因石立意”,即在仅有一块或几块石料的情况下,根据现有的石料进行创作,表现主题。“因石立意”要充分发挥石料的长处,避其短处,把具有自然纹理和丘堑、外形美观的一面作正面,形态较差的一面作背面。如有几块松质小石料,难以制作出挺拔险峻的山水盆景,则可用来制作平远式山水盆景,表现江南山青水秀的风光。“因石立意”所表现的意境常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业余盆景爱好者因石料较少,多为“因石立意”,然后再进行创作。另一种是“因意选石”,在石料较多的情况下,多采用此种方法。如在游览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之后,深为祖国壮丽河山所激发,或读一首’好的诗词而受到启迪,有了创作的欲望,然后根据立意去挑选石料。例如,欲制作表现当年红军长征时爬雪山情景的山水盆景,最好选用浮石、宣城石或珍珠岩等材料,以便很好地反映冰天雪地的山峦风光。如欲制作表现陡峭石林风光的山景,应选择斧劈石或煤石等细长条状的石料。 在大堆石料中挑选山石时,首先要挑选好主峰的石料,然后再挑选与主峰形态、色泽、纹理、质地相协调的较小石料。在选石时,注意挑选具有“瘦、漏、透、皱”的山石,以便生动地表现山峰的各种形态。 下面将具有这几种形状的石料及其加工方法与用途分别介绍如下: (1)瘦。瘦型石概括地说,就是有棱角的长条状石料。瘦型石可布置成壁立当空、孤峙无倚的姿态,看去有亭亭玉立之感。瘦型石能充分显示山峰的峻秀挺拔、崔巍雄奇,臃则反之。 (2)漏。漏在山水景物中指倒挂于山体的部分。漏的位置一般在岩洞中或悬崖峭壁突出处‘漏可增加山水盆景的美感。在松质石料上,可用锯截和雕琢的方法做倒挂。锯截前,先观察好石料,确定是否宜做倒挂和做倒挂的位置,如果适合做倒挂,在下锯前先按预定位置划出锯截线,依线下锯。锯后如有不理想处,可用钢锯条、小刻刀或小铿再进行加工。加工时动作要轻,并把倒挂部分向上,否则倒挂部分易断。用硬质石料做倒挂,多在悬崖峭壁处用水泥胶合上一块瘦型石,胶合上去的石料形态必须和峰峦协调,否则不美。胶合处水泥外露部分的痕迹,可撒一层山石粉末遮盖。 (3)透。透是要求石料上有洞穴,可以透过视线。透,除能使山水盆景更加美观外,还能起到调整重心的作用。如山石一侧过实,使主体重心不稳时,可在过实部分凿洞,以达到平衡,同时也做到实中有虚,解决了虚与实之间的矛盾,使虚实结结合恰到好处。 (4)皱。皱是指山石上的纹理。它如同衣服上的皱榴,皱而有律,繁而不乱。现置于杭州花圃的《皱云峰》,就是表现这种形式的代表作。山水盆景常用的皱法有以下五种: A斧劈皱。这种皱法大都用来表现高耸的山峰,适合于较硬的石料,其形状好像是斧劈刀砍后留下的痕迹,有的纵横交错,形似乱柴。 B披麻皱。这种皱常用来表现不太高的山峦。最好选用质地疏松的此种石料。 C卷云皱。这种皱宜表现苍老的山峦,以松质石料为宜。 D荷叶皱。这种皱似经雨水冲刷,石沟深陷,犹如荷叶的筋络。 E折带皱。这种皱主要表现成岩山岳,特别是崩断的斜面,其转折的地方根自然,就像折带一样。有的石料自身便具有天然的折带皱形。 (1)斧劈皱(2)披麻皱(3)卷云皱(4)荷叶皱(5)折带皱到商店购买石料时,如能找到瘦、透、皱、漏俱全的石料当然最理想,但通常难以找到,具备其中1—2项也就可以了。一般来讲,长条状石料比圆形石料更便于造型,加工时浪费也少。在选购吸水石如芦管石时,最好选择其质地属中等硬度又能吸水的石料,石质过软过硬都不好;石料软,吸水性能虽好,但质地不坚韧,在加工和搬动时容易破碎;石料过硬,吸水性能差;做成山水盆景,下部湿而上部干,也不美观。同时还要考虑加工问题,硬质石料因其质地坚硬难以加工。一件盆景的优劣,同选石的形态、质量有很大关系。如果石料选择得好,不但加工省时省力,石料浪费少,而且自然情趣浓厚,有时甚至不用雕琢,只把底部锯平,再配几个小山峦,就成为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 在制作山水盆景时,是先铝截后雕琢,还是先雕琢后锯截,各人的习惯不一样。一般来说,如果先锯截后雕琢,就要求制作者必须有较高的技术和对石料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否则一旦雕坏,就难以补救。如果先雕琢后锯截,一旦雕琢失误,还可随机应变予以补救。 1.锯截一块或数块石料不经锯截就能制作山水盆景,那是非常罕见的,所以锯截是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功之一。要锯平山石底部,应先确定正确的锯截线。锯截线常用水浸法确定,即把要锯掉的那部分山石浸入水中,然后迅速把石料拿出,水浸的痕迹,用粉笔围绕石料划一条线。锯截时把石料放倒,沿线垂直向下锯,大块石料要从几个方面锯截方能把石料锯开。要把锯拿稳拿直,如锯条稍斜一点,锯截后的误差就大了。锯截较硬的石料时,应边锯边加水,不使锯条温度过高而减慢锯截速度。同时要注意尽量不损坏石料边角,因为边的美在山水盆景中是至关重要的。锯截后如底部不太平,可用砂轮磨平或在水泥地面磨平,一般不要再锯,因为再锯峰峦将变矮,也不一定能锯平。如截小块松质石料有些质地坚硬的石料,特别是大块硬质石料,锯截比较困难,可用加热法分开。加热法是将石料放在火上烧烤到一定热度,迅速离火,放在地上,立即向石料上浇冷水,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使石料在纹理处产生裂痕,再轻轻敲击或轻摔,

浅谈山水盆景艺术在园林绿地中的运用

浅谈山水盆景艺术在园林绿地中的运用 XX年世界盆景大会提出“传承文化、亲近自然”的主题,而园林绿地是人们生活中的自然空间,是人们工作之余,舒缓压力,愉悦身心的场所。因此,园林绿地的建设已普遍成为城市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自古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就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典型的城市,如扬州就有“两岸杨柳都傍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建设布局。完美地诠释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真谛。山水盆景采用自然山石材质,将山水、树木、花草的自然美,浓缩于一个小的景观,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而将山水盆景的创意与制作,借鉴运用到开放的园林绿地环境建设中,不但丰富了园林绿地的休憩功能,更为人提供了文化的享受。结合自身实践以及工程实例,通过对山水盆景写意手法和技艺的分析运用,营造园林绿地山石、树木、花草,试解将山水盆景“小中见大”的精致有机嵌入园林绿地,而成万里之景。以期创作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画城市。 山水盆景利用大自然中的普通石料,经过艺术构思和技术加工,创造移天缩地的山水景观——有峻峭挺拔、壁立千仞之势;有山峦连绵、景深意长之幽;有玲珑精巧、水穴洞

天之奇。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园林绿地的环境质量与艺术品味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的主入口、花园别墅、主题公园等一些主要景点,常以花草树木为环境基础,利用山石材料,用山水盆景组合的手法和技艺来布置组合园林景观,突出主题。因此本文围绕上述节点,突出山水盆景艺术在园林绿地中构思立意、造型布局、景点的运用。 一、构思立意 制作山水盆景要先构思立意,打好腹稿,做到意在笔先。可先定下创作题目,再定采用何种石种,确定布局形式,如何突出主题。 在大自然中,由于石种纹理、色彩以及产地的不同,导致石料形象各异、姿态万千,这就需要制作者根据石料天然姿态、因材制宜,确定应该表现什么主题,充分利用石料某一部分的天然美,并把握石料的质地、色彩、纹理等特征,因材立意造型避免过多的人工造作和暴露加工痕迹。由此可见,立意的基础就是选材,如用锋芒挺秀的石料,着意表现峭拔奇峰的近山水景,用剔透嵌空的石料,作虎穴龙潭,用圆滑浑厚的溪水石着意表现烟波浩渺的远山水景,就恰到好处,稍作加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二、造型布局

关于青绿山水画色彩探析

关于青绿山水画色彩探析 论文内容提要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山水画的健康和谐的色彩观念,探索山水画色彩发展方向,采用文人水墨画与青绿山水画两种不同的色彩观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青绿山水画坛大师作品为例,考察青绿山水画的深层思想内涵、风格成因及对当代与后世画坛的重大意义。认为应有一种更好地守护与继承传统的自觉意识,从更为健康多元的角度来全面建构中国山水画色彩的格局,开拓中国 在中国绘画批评的传统里,一向认为青绿山水画风不是高品,而文人写意画却是画中正宗。似乎只有水墨才是真正的传统,才具备真正的民族特色。如果用色太多、太重的话,就有被逐出中国画的危险。这种强固的思维定式来自于人们把元明清以来盛行的文人画定为传统本宗的缘故。元明清画坛推崇文人水墨画,清幽、雅逸,疏简,讲究黑白之韵格,以禅的荒寒清冷为最高境界,以“深情冷眼”看世界的方式为最高美学追求。这是文人士大夫对绘画选择的结果,并不是绘画本身自然发展要求的结果。“文人水墨画是隐逸的产物,是知识分子‘兼善天下’受挫而‘独善其身’的选择①,是众多文人志士‘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的心路历程的写照。” 这实质上是传统继承上的偏颇,其“笔墨”旨趣和黑白灰的色彩调式,有着它不可企及的高度,但也有不可避免的消极性。文人画喜爱黑白灰的笔墨旨趣是建立在老庄哲学理念上的色彩调式。老子面对夏商周以来的社会罪恶,面对生死动荡的大乱时代,在“将恐裂”、“将恐蹶”的忧虑之下,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看重“柔弱”、“虚静”,归根虚空,删繁就简,还原朴素的黑白之色。庄子自觉的排斥色彩而崇尚素淡虚空黑白之色。这种哲学理念总是在时局动荡不定、人们的心灵格外渴望安宁的五代、南北宋末年、元代、明末等时期大为兴盛。这些时期特别是元代成为士大夫阶层最为痛苦和无所寄托的时代。仕途险象环生,儒学理想破灭,或者科举受挫,异族统治之辱等等,所以在士大夫阶层大盛禅悦之风。他们在与禅相通的艺术世界中寻找慰藉,在禅悟中给心灵找到超脱、安宁的栖息之地和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清董其昌以禅喻画,提出“南北宗”之说,崇南贬北,简淡、清雅的文人画风彻底代替了唐宋以前浓重艳丽的青绿山水画正式成为宫廷绘画统治了整个清代。以“色薄气厚”为原则的文人水墨写意画概念渗透每个普通民众的心理,使其全面认同了黑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直至今日。这种离开色彩之表现,只集中在文人画体内的各种审美趣味及技法程式的探索,发展到清末多了些许柔靡少了些生机,最终疏离了中国画热烈、明朗的情绪,向着枯、寂、玄、淡画境的追求愈走愈远。色彩表现魅力的被遮掩,多少可看做是中国传统哲学对山水画真实感受表现的剥夺,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轰轰烈烈的文人水墨画浪潮迫使青绿山水画慢慢退出主流圈而无所适从的落脚于民间,静观其变。 “初发芙蓉”与“错金镂彩”本是中国文艺史上并存的两种美学取向。其实,色彩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错或不好,只是在青绿山水的传统观念中,有着皇家的扶持

分析青绿山水画色彩分析

分析青绿山水画色彩分析 本站编辑:论文中国日期: 2009年04月29日点击数: 55 论文文人水墨画青绿山水画色彩回寻 论文内容提要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山水画的健康和谐的色彩观念,探索山水画色彩发展方向,采用文人水墨画和青绿山水画两种不同的色彩观进行对比分析的探究方法,以青绿山水画坛大师作品为例,考察青绿山水画的深层思想内涵、风格成因及对当代和后世画坛的重大意义。认为应有一种更好地守护和继续传统的自觉意识,从更为健康多元的角度来全面建构中国山水画色彩的格局,开拓中国画斑斓多姿的色彩世界。 在中国绘画批评的传统里,一向认为青绿山水画风不是高品,而文人写意画却是画中正宗。似乎只有水墨才是真正的传统,才具备真正的民族特色。假如用色太多、太重的话,就有被逐出中国画的危险。这种强固的思维定式来自于人们把元明清以来盛行的文人画定为传统本宗的缘故。元明清画坛推崇文人水墨画,清幽、雅逸,疏简,讲究黑白之韵格,以禅的荒寒清冷为最高境界,以“深情冷眼”看世界的方式为最高美学追求。这是文人士大夫对绘画选择的结果,并不是绘画本身自然发展要求的结果。“文人水墨画是隐逸的产物,是知识分子‘兼善天下’受挫而‘独善其身’的选择①,是众多文人志士‘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的心路历程的写照。” 这实质上是传统继续上的偏颇,其“笔墨”旨趣和黑白灰的色彩调式,有着它不可企及的高度,但也有不可避免的消极性。文人画喜爱黑白灰的笔墨旨趣是建立在老庄哲学理念上的色彩调式。老子面对夏商周以来的社会罪恶,面对生死动荡的大乱时代,在“将恐裂”、“将恐蹶”的忧虑之下,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看重“柔弱”、“虚静”,归根虚空,删繁就简,还原朴素的黑白之色。庄子自觉的排斥色彩而崇尚素淡虚空黑白之色。这种哲学理念总是在时局动荡不定、人们的心灵格外渴望安宁的五代、南北宋末年、元代、明末等时期大为兴盛。这些时期非凡是元代成为士大夫阶层最为痛苦和无所寄托的时代。仕途险象环生,儒学理想破灭,或者科举受挫,异族统治之辱等等,所以在士大夫阶层大盛禅悦之风。他们在和禅相通的艺术世界中寻找慰藉,在禅悟中给心灵找到超脱、安宁的栖息之地和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清董其昌以禅喻画,提出“南北宗”之说,崇南贬北,简淡、清雅的文人画风彻底代替了唐宋以前浓重艳丽的青绿山水画正式成为宫廷绘画统治了整个清代。以“色薄气厚”为原则的文人水墨写意画概念渗透每个普通民众的心理,使其全面认同了黑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直至今日。这种离开色彩之表现,只集中在文人画体内的各种审美趣味及技法程式的探索,发展到清末多了些许柔靡少了些生气,最终疏离了中国画热烈、明朗的情绪,向着枯、寂、玄、淡画境的追求愈走愈远。色彩表现魅力的被遮掩,多少可看做是中国传统哲学对山水画真实感受表现的剥夺,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轰轰烈烈的文人水墨画浪潮迫使青绿山水画慢慢退出主流圈而无所适从的落脚于民间,静观其变。 “初发芙蓉”和“错金镂彩”本是中国文艺史上并存的两种美学取向。其实,色彩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错或不好,只是在青绿山水的传统观念中,有着皇家的扶持和贵族审美趣味的追求,用笔精工谨细,设色五彩绚烂,画风刚键有力,在技法制作上也较繁难。这一类被明董其昌指责其为“其术近苦”而不可学。以“北宗”领衔人物李思训为例,他出身皇族,属贵族阶层,是院体画家,必然就和权力相联系,“董其昌故意把贵族和‘贱族’划在一起,把皇室画家和为皇家服务的院画家(他们视为工匠)列为“北宋”(注摘要: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430页。),他的“南北宗”学说在提倡“南宗”柔润含蓄画风的同时,对青绿山水确实给以了最为致命的一击。“色彩”和“水墨”、“ 青绿画”和“文人画”成为两个互不相容的概念。其实他错在了在指出两种艺术风格和审美观的同时,却没有说明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气质去选择、决定绘画的创作方向。在“崇南贬北”的同时,忘记了只求柔静没有强烈情感和魄力的艺术作品是缺乏感染力的。贵族气是一种高尚、华贵的气质,无可指责。而且,气势雄浑、豪纵的青绿山水画原本有着一种健康的美学心态作为底托,表现了儒家提倡的至大至刚

山水盆景

山水盆景 目录 山水盆景的分类 山水盆景制作 编辑本段山水盆景的分类 水盆型把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盛水不盛土. 旱盆型浅盆中有山石而不放水,植物及配件点缀在山石上. 水旱型浅盆中一部分是土壤、山石、树木、而另一部分是水。 编辑本段山水盆景制作 山水盆景是以观赏岩石为主的一类盆景。制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须进行艺术构思,确定主题,然后按照山石的天然气质,取其全部或局部适宜造型的石料,并以植物及必要配件进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将奇峰异峦、高峡飞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浓缩到浅盆中,盛在几案上,俨如一幅立体山水画,使人如临碧波绿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间,意趣盎然。 1、石料的选择 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国地大物博,山石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山石约有三十多种,基本上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大类。松质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质的则质地坚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质或硬质山石,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须具有天然纹理、色彩以及形态自然等特点。 (1)砂积石 砂积石呈灰褐色或土黄色,因产地不同,不但色泽有深浅之分,而且质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别。一般来讲,砂质石质轻而松,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雕出各种形态的峰、洞、岩以及纹理等,还因其吸水性好,栽种植物易于生长,因此,这种松质石是制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这种石料也有缺点,日子久了容易风化。这种石多产于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东等地。 (2)芦管石(也称麦秆石) 芦管石同砂积石的质地、颜色及产地基本相同。芦管石有粗有细,有天然形成的管状小孔和奇峰异洞。选取该石时,应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时要特别小心,否则芦管断裂便影响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种,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而成,颜色有灰、灰黄、灰白等色,质地疏松,内部有较均匀的小孔,能浮于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随意雕刻出各种形态。此石产于东北的吉林长白山以及黑龙江等地。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之四山水盆景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之四——山水盆景 (二)山水盆景 1.山水盆景的定义 以各种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造型,模仿真出真水的天然景色,装饰于咫尺盆里,展现悬崖绝壁,险蜂幽壑,翠峦碧涧等山水风光,犹如立体的山水画。在浅口盆中以石为主,配置草木,概括再现祖国的锦绣河山,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种“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造型,可明媚秀丽,或崔巍雄伟,是山石盆景的特色 2.山水盆景的类型 这类盆景又分为水盆、旱盆、水旱盆三种。 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贮水,表现出有山有水的景物,称为“水石盆景”;由石置于浅日旱盆中,盆中盛土:表现无水的天然山景,称为“旱石盆景”。近年来,盆景艺术工作者吸取了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的某些长处,创作了一种可以挂放在墙上的盆景,称作“挂壁式”盆景。这就是将盆钵平挂在墙壁上,里面镶嵌山石,并置土栽种各种耐阴植物。

(1)水盆景 水盆景以水石为主,山石搁置水中。水盆景,盆中有较大面积或较深的水,水中有时还养有小鱼。 (2)旱盆景 旱盆有土有石而无水,土石常作山形,根据山形、地貌构成草原林木或沙丘绿洲,有些旱盆虽不用水,或用白色细石粒代水,这种盆景称为旱盆水意。另一种是水旱盆,盆中有土有水,有山有林,生意浓郁。旱盆景,盆中没有水。常利用盆面的平整、光泽或反光来象征水。 (3)水旱盆景 它是介于树木盆景与出水盆景二者之间的另一类盆景形式,是以树木、山石、人物、水、土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及各式各样的树景。自然界的景物,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水旱盆景的特点正是在于能再现这种完

整的景观。因此,自然气息较为浓厚。如果再适当地安置一些人物,建筑等小配件,还可表现出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如清溪垂钓、柳塘放牧等等。山石多采用硬质石料。树木选用于矮叶小的树木,如五针松、真柏、短叶罗汉松、六月雪、榔榆、虎刺等。水旱盆景在布局时,可以植物为主体,也可以山水为主景,但必须协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水旱盆景:盆中预留有一定的位置可以存放水。这类盆景常表现江岸的景色。 不论哪一种山水盆景都必须配植草木,否则盆景就缺乏生机,即使水盆中的石山,也必须配置树木,不然就成了一般的工艺美术品或石玩。 3.山水盆景的形式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姿百态,风神各异的山水景观。而山水盆景正是这种自然景观的艺术缩影。这就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不同的布局造型,变化处理,盆中的景物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式特点。 根据山峰数量的多寡可以分成:孤峰式、双峰式、群峰式、散置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