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成语解读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第一计:瞒天过海【解释】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30万大军直指高丽。
一天,大军到海边见白浪滔天,芒芒无际,太宗不免泛起愁来,心生退兵之意。
前部总管张士贵的下属薛仁贵胸有成竹的说“这有何难,此处有一位仙人,可让三岳让路、江海开道。
”后来张士贵按照薛仁贵的计谋,将太宗引到一个由帷幔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华丽的小殿堂,殿堂内,大臣们已经在里面等候着,太宗十分高兴的召见了这位仙人,赐宴群臣,并与仙人共饮。
一段时间后,突然狂风四起,殿堂也摇摇晃晃的,大宗一脸茫然,这个时候张士贵如实向太宗说了薛仁贵的计谋,用帷幔遮住了船,现在他们已经航行到大海上了,并将要安全靠岸。
第二计:围魏救赵【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将领庞涓奉魏惠王的命令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急忙向齐国求助,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兵救赵国。
孙膑给田忌献策说,如今魏国精兵包围邯郸,自己国内肯定只剩老弱残兵,我们不如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庞涓收到消息必定会急急忙忙回救大梁,我们可以在半路伏击,这样既解了邯郸之围,又能乘魏军疲惫的时候将他们打败。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谋,庞涓果然中计,在桂陵(今河南长坦西北)遭到齐军伏击,溃不成军,大败而归。
第三计:借刀杀人【解释】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春秋末期,齐国的田常准备作乱,为了让群臣信服,准备去讨伐鲁国,来获取名声,得到支持。
子贡为了救鲁国,奔走齐、吴、越、晋齐国:子贡来到齐国,用“忧患在内部应该进攻强国,忧患在外部则应该进攻弱国”的格言,说服田常转攻吴国,田常认为他已对外说攻打鲁国了,转攻吴国不合适,子贡说他会去说服吴国出兵帮助鲁国攻打齐国。
吴国:子贡来到吴国,跟吴王说齐国攻打鲁国是公然与吴国争强,吴国出兵救鲁,可以名显诸侯,讨伐齐国又可获得大利。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其注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首先讲述了“胜战之法”:1.顺势而为:也即遵循大势,随机应变,善于观察、洞察形势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策略与行动。
2.瞒天过海:掌握欺骗、隐瞒的策略,让敌人一无所觉,以假乱真。
3.围魏救赵:夺取敌人薄弱之处,以攻其可保距离较远之地,打乱其计划。
4.借刀杀人:借助第三方的手段杀敌,用敌人之力敌敌之。
5.以逸待劳:利用环境、条件等等不同占据有利势力,使其尽可能成为竞争优势。
6.趁火打劫:当对方正处在困顿之际,抢在她的反应之前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后讲述了“败战之法”:7.声东击西:制造干扰,使敌人关注不必要的地方,从而减少防范。
8.无中生有:假扮弱者,制造假象,以引诱敌人的侵略和攻击,从而达到反制的目的。
9.暗渡陈仓:暗中行动,越过敌人的预防线,进行攻击或突袭。
10.隔岸观火:观察敌人的动向和弱点,等待机会,不急于进攻。
11.笑里藏刀: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摆出友善或是淡定的样子,谋求更大利益。
12.李代桃僵:找到合适的替身来冒险与敌人交锋。
综合考虑“胜败”两种情况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还讲述了“攻守之法”:13.美人计:利用美女来迷惑敌人,从而获得更大主动权。
14.空城计:让自己显得强大而又不容懈怠,使敌人退缩,达到吓阻敌人的效果。
15.反间计:通过挑拨离间,使敌人内部产生分裂。
16.苦肉计:以虚弱的形象引诱敌人进攻,然后趁此机会大举反击。
17.连环计:采取连续的计策,使对方进退两难,毫无章可言。
18.迷之计:通过迷惑对手,使其误判形势和下一步行动。
最后,《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还讲述了“中和之法”:19.走为上计:做出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行动,让人无法预测。
20.以逸待劳:通过休整和调整,为将来的行动做好准备。
21.趁虚而入:发现对方的困境,抓住机会实施进攻。
22.顺水推舟:顺势而为,根据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促使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三十六计成语理解

三十六计成语理解1、胜战计:6计瞒天过海: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
围魏救赵: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时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利益。
声东击西: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方面,其实是攻打另一方面。
2、敌战计:6计无中生有:平空捍造,把没有说成有。
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隔岸观火:比喻别人有危难不加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
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之间相互帮助。
后来用以概括各种替代受过、受难的现象或做法。
顺手牵羊:比喻顺手拿走别人的东西。
3、攻战计:6计打草惊蛇:比喻采取机密行动时,由于做法不谨慎,透露了风声,惊动了对方。
借尸还魂:比喻某种已经消灭或没落的思想、行为、势力等假托别的各义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擒贼擒王:比喻先要抓首恶(首领)或主要的敌手。
4、混战计:6计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候攫(jue)取利益。
金蝉脱壳: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对方不能及时发现。
关门捉贼:堵住所有的后路,关起门来捉贼。
远交近攻:本来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后来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假途伐虢guo:指以借路渗透,扩展力量,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谋略。
5、并战计:6计偷梁换柱: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者事情的性质。
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甲而实际上骂乙。
假桑为癫: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却特别清醒。
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多用来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6、败战计:6计美人计:以美人为饵,任意操纵对方的战术。
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所创的战略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兵法的鼻祖”。
它把战争的原理和作战的方法以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深入浅出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瞒天过海:指在航行中隐藏自己的目的和航向,以避免敌人发现。
2、声东击西:指使用虚假信息,误导敌人,从而取得优势。
3、攻其不备:指在敌人未准备好之前迅速发起进攻,以取胜。
4、以逸待劳:指以消极的态度和调整策略,避免激烈的战斗,劳而无功。
5、隔岸观火:指通过观察敌人的行动,发现敌人的弱点,从而取得胜利。
6、假道伐虢:指在敌人未发现的情况下,以虚假消息传播,将敌人吸引到自己设下的圈套中,从而取得胜利。
7、指桑骂槐:指利用敌人的自负心理,使敌人暴露自己的真实动向,从而取得优势。
8、借刀杀人:指利用敌人的势力和资源,以及敌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取得胜利。
9、远交近攻:指在远距离上交涉,在近距离上发动攻击,以取胜。
10、以反取胜:指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反击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一、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认为防备得周全更容易使人大意,习以为常的事,就容易失去警觉,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务里,并非存在与公开暴露的事务之外,公开暴露的事务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原意是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混淆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想办法分散兵力再进攻;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目标敌人已经明确,但是不确定盟友是谁,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自己不出面也不出力,就可以达到目的,是由易经的“损”卦推演而出。
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想要围困敌兵,不一定要用作战的方式;可以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使“强敌”受损失而使“弱己”有所增益。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绝柔也。
在敌方处于危机的时候,就要趁机对敌人使用武力而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击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劫;比喻趁别人紧张危急的时候去捞取好处或趁机害人。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意志混乱,不严整。
是水在上,地在下的卦相,利用敌人的不能自我控制而攻取他们这个成语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三十六计内容及解释

三十六计内容及解释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兵法经典之一,它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精髓。
三十六计是指用兵之道,以三十六种策略来应对各种复杂的战争情况,是一部宝贵的兵法宝典。
三十六计不仅仅适用于战争,同样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策略运用。
下面将对三十六计的内容及解释进行详细介绍。
1. 瞒天过海,指用谎言和隐瞒的手段,以假象麻痹对手,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2. 围魏救赵,指采取迂回的手段,以救援他人或自己。
3. 借刀杀人,指利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 以逸待劳,指采取守势,等待对手疲惫后再出其不意地攻击。
5. 趁火打劫,指在混乱的时机下,趁机行动,获取利益。
6. 声东击西,指制造假象,使对手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7. 无中生有,指利用虚假的情报来迷惑对手。
8.暗渡陈仓,指采取隐秘行动,出其不意地突袭对手。
9. 笑里藏刀,指表面上示好,实际上暗藏杀机。
10. 李代桃僵,指借他人之手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11. 顺手牵羊,指趁机捡便宜,顺手取得利益。
12. 打草惊蛇,指采取行动以引起对手的警觉,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13. 借尸还魂,指利用他人的名义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14. 调虎离山,指采取行动以诱使对手离开其有利的位置,以便对其进行打击。
15. 欲擒故纵,指故意放松对手,以便在其不备时进行突袭。
16. 抛砖引玉,指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发对手的反应,以便获取更多的信息或机会。
17. 擒贼擒王,指在行动中要有全局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小打小闹,要一举擒贼擒王。
18.釜底抽薪,指在对手未发作之前,先下手为强,削弱对手的力量。
19.混水摸鱼,指在混乱的环境中,趁机行动,获取利益。
20.金蝉脱壳,指在危急时刻,采取巧妙的手段逃脱困境。
21.关门捉贼,指在对手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封锁一切可能的逃跑出口,将对手逼入绝境。
22.远交近攻,指与远方的敌人交好,与近处的敌人作战。
23.假途伐虢,指假借名义进行讨伐,实际上是为了打击其他目标。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三十六计是古代中国的兵法著作,总结了战争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
它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商业、个人发展等领域,并被誉为智慧的源泉。
下面将逐一介绍三十六计的全文及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智慧之道。
一、胜战计:深入了解敌情,制定恰当的战略,打破敌人的防线。
解释:在任何战争或竞争中,深入了解对手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真正了解敌人,制定出对策,才能在战斗中取胜。
二、敌战计:观察敌人的弱点,斩获战机,以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观察敌人的弱点,可以找到作战的最佳时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取得胜利。
三、攻战计:通过快速行动,攻击敌人的后方,使其无法支撑战线。
解释:这个计策告诉我们,攻击敌人的后方是一种有效的战术。
通过快速移动和迅速行动,可以打击敌人的战线,使其无法维持正常的作战状态。
四、混战计:利用敌人战线的混乱,找到突破口,取得胜利。
解释:战争中,战场常常充满混乱。
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这种混乱,找到敌人的弱点,就能够迅速攻破他们的防线,取得胜利。
五、节制计:避免陷入危险的战斗之中,保持自身的力量和优势。
解释:在战争中,不是每一次都需要争斗。
节制计告诉我们要避免陷入无法获胜的战斗,保持自身的力量和优势,以备战胜之用。
六、乘势计:利用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调整自身的战略策略,以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形势常常发生变化。
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并且在变化中取得胜利。
七、诱敌计:用各种手段引诱敌人上钩,制定合适的计划,将其击败。
解释:在战争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敌人上钩。
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我们可以迅速将其击败。
八、以逸待劳计:保持自身的优势,等待敌人疲惫不堪,再发起进攻,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我们常常要学会以逸待劳。
当敌人疲惫不堪时,我们再发起进攻,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
九、迂回计:通过迂回和绕过敌人的防线,攻击其后方,将其击败。
36计及解释

三十六计01 瞒天过海02 围魏救赵03借刀杀人04 以逸待劳05 趁火打劫06 声东击西07 无中生有08 暗渡陈仓09 隔岸观火10 笑里藏刀11 李代桃僵12 顺手牵羊13 打草惊蛇14 借尸还魂15 调虎离山16 欲擒姑纵17 抛砖引玉18 擒贼擒王19 釜底抽薪20 混水摸鱼21 金蝉脱壳22 关门捉贼23 远交近攻24 假道伐虢25 偷梁换柱26 指桑骂槐27 假痴不癫28 上屋抽梯29 树上开花30 反客为主31 美人计32 空城计33 反间计34 苦肉计35 连环计36 走为上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篇
• 李肅因怨董卓不給他升官,因而慨然依計,奉詔宣董卓入 朝。董卓即排駕回朝,群臣迎謁於道。到北掖門,董卓所 帶軍兵盡被擋在門外,只讓董卓及其車伕進入宮內。呂布 率伏兵一擁而上,將董卓刺死於殿門之前。隨後,王允、 呂布等,又派人擒殺董卓死黨李儒等人,並派軍前去抄掉 了董卓家產人口,以斬草除根。 • • 由此可見,連環計必須要有非常同密的策劃,因為是 一環扣一環,所以任何一環出現失誤,都會導致計劃的失 敗。除了這一點,連環計還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引子,把對 手引入到圈套中來想出也出不去,這種引子一般都是針對 人的某些弱點而設,比如好色、貪財、嫉妒、熱衷名利等, 這種人都比較容易上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弱點,可以對 症
第2篇
• 王允見時機成熟,便說:"將軍若扶持漢室, 便是忠臣,當流芳百世;若助董卓,便是反臣, 當遺臭萬年。"呂布聞言即拔刀刺臂出血,誓殺董 卓。王允跪謝說:"大漢天下,全仰仗將軍了!" 呂布到底是年輕氣盛,比不上王允老謀深算,不 用多大功夫,就把他激發起來了。 • 隨即,二人又請僕射士孫瑞、司隸校尉黃琬 共商誅董卓之策。最後決定請當初為董卓勸降呂 布的李肅奉獻帝詔書前往請董卓入朝議事。同時 讓呂布奉獻帝密詔,帶領甲兵埋伏於朝門之內, 待董卓入朝時誅殺之。 •
三十六計成語
連環計 裡面的介紹有: 典故.造句.成語接龍.解釋.短文. 歡迎大家多多來參觀
典故1
• 董卓即日帶貂蟬還塢,百官俱拜送。車已去遠,呂布凝望 車塵,嘆息痛恨。王允裝作驚訝地問道:"這麼長時間, 還未送給您?"呂布恨恨地說:"已被老賊佔為己有了!"王 允佯裝不信,呂布便將前事一一說給王允聽。王允聽罷, 半晌不語,良久才說:"想不到太師作出此等禽獸之行!" 因請呂布到家中商議,這分明是火上加油,而呂布卻聽不 出來。 • 商議間,王允又激呂布說:"太師淫我之女,奪將軍 之妻,誠為天下恥笑。然而我是老朽無能之輩,無所謂, 可惜將軍蓋世英雄,亦受此污辱!"呂布怒氣衝天,拍案 大叫:"誓殺董賊,以雪我恥!"此時呂布終於落進王允設 的圈套。 •
解釋
•
計中有計.有連續互動性的計謀.
造句
• 他設下連環計.將對手一步步的引道陷阱中.
成語接龍
• 環計
計日程功
功德無量 量才錄用
• 用行舍藏
短文
• 有一天.警察看到一個小偷.就設下連環計. • 小偷也一步一步的掉下警察設的陷阱.最後. • 警察終於帶捕小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