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古诗词: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文学赏析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文学赏析李清照《行香子·七夕》文学赏析《行香子·七夕》这首词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
通篇以牛女传说为寄托,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下面是其文学赏析,欢迎阅读:行香子·七夕宋代:李清照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文学赏析: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
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
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
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正所谓:“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诗词赏析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诗词赏析行香子·七夕宋代:李清照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防碍了吧!注释蛩(qióng):蟋蟀。
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纵浮槎(chá)”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很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鉴赏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辛未七夕[唐代]李商隐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译文及注释:译文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酬:谢。
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
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赏析:“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
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
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
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二句说,佳人的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
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问。
《行香子》诗词鉴赏

《行香子》诗词鉴赏《行香子》诗词鉴赏《行香子》诗词鉴赏1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赏析【原词】宋…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释】①蛩: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诗。
③“纵浮槎”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⑥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赏析】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
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
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
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行香子·七夕》李清照宋词赏析

《行香子·七夕》李清照宋词赏析【作品介绍】《行香子;草际鸣蛩》的作者是李清照,也题作《行香子;七夕》,被选入《全宋词》。
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宋词名句“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就是出自《行香子;草际鸣蛩》这首词。
【原文】行香子;七夕作者:宋;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释】①蛩: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诗。
③“纵浮槎”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⑥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讲解】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
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
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一次被迫分离。
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
转眼到了七月七日,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间的恩爱夫妻,此刻犹两地分离。
浓重的离情别绪,对时局的忧虑,二者交融一起,形诸笔端,便铸就了这首凄婉动人词作的基调。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原文、译文及赏析行香子·七夕李清照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注释】①蛩(qióng):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纵浮槎(chá)”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⑥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创作背景】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
2022年《行香子》诗词鉴赏

2022年《行香子》诗词鉴赏2022年《行香子》诗词鉴赏1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赏析【原词】宋…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注释】①蛩: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诗。
③“纵浮槎”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⑥甚霎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赏析】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人间的七夕着笔,写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人公孤独痛苦的心情。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
呜蛩”所“惊落”,极写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人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人间。
天上愁浓”的联想,把自己的.心境与牛郎织女的离愁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
下面写牛郎织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描写牛郎,织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草际鸣蛩》原文、译文及赏析行香子·七夕李清照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注释】①蛩(qióng):蟋蟀。
②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纵浮槎(chá)”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④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⑤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⑥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创作背景】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写于池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夕节古诗词:李清照《行香子·七夕》原文翻译及赏
析
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
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防碍了吧!
注释
蛩(qióng):蟋蟀。
云阶月地:指天宫。
语出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纵浮槎(chá)”三句: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可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从不失期。
有人矢志要上天宫,带了很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数天竟到达了天河。
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织女却
在很遥远的天宫中。
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此三句
系对张华上述记载的隐括,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离之事。
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
鹊为桥。
”
牵牛织女:二星宿名。
《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
相望。
”李善注:《史记》曰“牵牛为牺牲,其北织女,织女,天女
孙也。
”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
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
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
霎儿:一会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作“七夕”,有可能是建炎三年(1129)
写于池阳的。
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五月,至池阳,又被任命为
湖州知州,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
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又
一次被迫分离。
此时,李清照暂住池阳,举目无亲,景况倍觉凄凉。
赏析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不详,大约是词人同丈夫婚后又离居的时期。
主要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人。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七月七日夜里,人们遥望天
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想起关于他们的美丽传说,无不感叹。
这样的
日子里,正受别离之苦的词人,感触更深。
“草际鸣蛩,惊恐梧桐”。
写的是凄清之景:夜是那么静,草丛中蟋蟀的叫声是那么清晰,连梧
桐的叶子掉地上也能听到。
这两句从听觉入手,不但增强了下句的感
伤情调,而且给全词笼罩上一层凄凉的气氛。
“正人间天上愁浓”是
作者仰望牵牛、织女发出的悲叹。
“天上”暗点出牵牛、织女。
七夕
虽为牛、女相会之期,不过相会之时即为离别之日,倾诉一年来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