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_总论

搜罗广博、规模宏大的官修巨著,即我国古代规 模最大的方剂大全《普济方》 出现了第一部方论专著一一吴昆的《医方考》 张介宾《景岳全书》, “ 新方八略 ” 所创制的 部分方剂,对后世影响极大 吴又可《温疫论》、虞抟《医学正传》、龚廷贤 《万病因春》、秦景明《症因脉治》、绮石《理 虚元鉴》、薛己《外科发挥》、陈实功《外科正 宗》、武之望《济阴纲目》
《证类本草》
北宋唐慎微 收录有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草附 列医方的先例,同样留下许多验方的宝贵资料。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
金元时期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刘完素《宣明论方》 张从正《经验方》《秘录奇方》 李东垣《东垣试效方》 杨用道《附广肘后方》 朱丹溪《局方发挥》 许国祯《御药院方》 孙允贤《医方集成》 李仲南《永类铃方》 陈子靖《医方大成》
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医药院校不同层次使用的方剂教材、教学参考书,更 是不断更新;同时,有关治则、治法及组方原理、配 伍规律和复方效用的研究,既有文献的整理、临床的 观察,又有大量现代实验研究。方剂理论研究更加深 入,方剂应用范围更加扩大。中药制剂学的分化,中 成药在生产工艺、剂型改进、药效、药理、毒理、质 量标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新的产品不断研制成功,剂型不断改进和更新,设备、 技术和检测手段更加先进,疗效可靠而安全的法定处 方、协定处方不断增加。随着中医学的全面发展,方 剂学中的独特优势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并对人类的 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最早的外方书
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后经南齐龚 庆宣整理而成,主要收录和论述金 疮、痈疽、疥癣、汤火伤等外科方 剂,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 用药成就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方剂学总论第一章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是研究阐明治法与方剂理论、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市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一.先秦时期时代特点:方剂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代表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的方书二.两汉时期时代特点:方剂学学科的形成和理论基础的奠基时期代表著作:《黄帝内经》奠定了方剂学的基本理论《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奠定了方剂学基本内容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点:注重实用代表著作:《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刘涓子鬼遗方》外科专科方书四.隋唐时期时代特点:历史第一次方剂数量的积累代表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孙思邈《外台秘要》唐王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五.宋元时期时代特点:方剂学全面发展时期代表著作:(一)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药典(二)临床著作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宣明论方》张从正(攻下派)《儒门事案》李东垣(补土派)《脾胃论》朱丹溪(滋阴派)《局方发挥》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儿科专科方书(三)方剂理论《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第一个用君臣佐使理论分析开方论之先河六.明清时期时代特点:明代历史上第二次方剂数量上的积累和整理清代重视普及教育代表著作:《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普济方》明官修方书我国史上最大一部方书(6万余张)《医方考》明吴昆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注《医方集解》清汪昂创综合分类法《温病条例》清吴鞠通创众多有名温病方剂《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及方剂贡献较大七.现代时期时代特点:集成整理,现代化研究第二章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法则。
治法的最高层次;:治则其次:治疗大法(八法)再次:具体治法(方剂治法)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方从法出,法随证立2.方剂体现完成治法,方剂验证治法以法统方:1.以法组方2.以法遣方3.以法类方4.以法释方汗法:定义: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是在表的外感六淫致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方法适应症:外感表证分类:辛温发汗(治疗风寒表证)辛凉发汗(治疗风热表征)使用注意:1.辩证(风寒,风热)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3.不宜久煎(解表药通则)吐法:定义:通过涌吐的方法,是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方剂学—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一、方剂的概念:* 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规定适宜的剂型及用法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二、方剂学的概念:*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二节方剂的起源与发展〃要点:在方剂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及其意义。
*《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载方283首(能够辨认的有197首),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剂著作。
*《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托名黄帝、歧伯编著;载方13首。
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
书中有关辨证立法、组方结构、配伍方法、用药宜忌等理论,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十二病方》: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全面反应了战国时期的方剂学成就,书中大多是外科、皮肤科方,其次是若干内科、儿科及妇科方。
每病治疗方剂少则一两首,多则几十首,总数有283首,以内服及外用方剂为主,也有一些祝由方,说明当时医巫未分离。
书上记载比较完整的189方中,单味药方达110方,组成药物最多的医方也仅7味,显示了方剂的组成是经过了单味药的应用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药物组成复方的历史过程。
方中药物以酒、醋、猪脂应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姜、桂等辛热药物,剧毒药如水银、信石、藜芦等亦有应用。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载方13首,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阐述了精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等自然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而且重点论述了人体结构、藏象气血、经络腧穴、体质差异、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五运六气等关于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还总结了内、外、妇、儿、伤、五官、针灸等各科的病证和治疗经验。
方剂学-总论

第一单元总论1.方剂学在中医学习中极为重要。
2.学好方剂的方法(1)知晓方剂的考核方向。
(2)针对考核有的放矢。
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方剂与治法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在长期临床积累了方药运用经验的基础上,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等理论认识不断丰富、完善过程中逐步总结而成,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
但是,当治法已由经验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则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故云“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方剂与治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为用,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为“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四方面,而这四方面又可以简单概括为“以法统方”。
常用治法常用治法主要是指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概括总结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方法,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使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此外,凡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
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2)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吐法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或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者。
因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
(3)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方法,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
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一、方剂学总论

6唐、王涛《外台秘要》 7宋代《太平圣惠方》第一部由政府出面编撰的方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出面编撰的成药药典 8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 善用寒凉,着《宣明论方》 张从正 擅长攻下,着《儒门事亲》 李 杲 专于补土,着《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 朱丹溪 主张滋阴,着《丹溪心法》 9朱 橚 载方61739首,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普济方》 10金、成无己 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着, 开了后世方论之先河,把方剂学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伤寒明理论》
补: 1定义:补养的方法,恢复人体正气的一种治法 2立根: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3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峻补、缓补、温 补、清补“虚则补其母” 4适应范围:各种虚证
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
病证分类 病因分类 脏腑分类 组成分类 治法(功能)分类 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序》中说:“制方之用, 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是最早的方剂分 类法 以治法分烦,亦称功能分类,始于北齐徐之才的“十剂”。 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第一节 煎药法 1.煎药用具(陶瓷或不锈钢)、2.煎药用水 (洁净水、长流水、雨水、井水、劳水)、 3.煎药用火(文、武)4.煎药方法:先将药 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煎煮。后下含挥发油者, 只煎5分钟左右即可,一般煎10~15分钟即可。 第二节 服药法 1.服药时间2.服用方法3.药后调护
第一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方从法出2.法随证之3.方即是法4.方以药成辨证、治法、 方剂三者必须紧密相合 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林龄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 之。论病之情:,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提出八法: 八法的意义: 汗: 1定义:发汗解表,宣肺散邪,六淫之邪随汗而解 2立根:其有邪者,渍形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3分类:辛温、辛凉 4适应范围: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 嗽、疟疾而见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者。
方剂学总论1

【分类】根据体质及表邪性质(寒、热)不同分 三类。 1.辛温解表─祛风解表、渗湿─风寒、风湿表证 证(水肿、痢疾初起亦多用)--麻黄汤、桂枝汤 2.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透疹──风热表证 (麻疹初起、疮疡初起)──桑菊饮、银翘散 3.扶正解表——散表补虚扶正──正虚外感── 败毒散
【使用注意】①不宜久煎 ②温覆保暖、取微汗 ③ 辨清表里 先后缓急 ④禁忌:虚证水肿、麻疹已 透、疮疡己溃、阳证痢疾,吐泻失水者禁忌使用 。
床运用
明末傅青主以四物汤为底,加减变化通治妇人经 带胎产四大证。
二、组方原则 何为组方原则:~是组方的模式,是处方之规矩, 由君、臣、佐、使组成,始见于《内经》。
君药:
针对主病、主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君药的配备:①结合辨证,选择最针对病 因及主证的、作用最全面的、性能最强 的、药力最大的药物。②一般选1~2味, 用量应大于臣、佐、使药。③应为全方 作用的中心。
按功效(主治)分类方剂的 典范 载方约700 上自秦汉,下迄1966年刊 行的所有有方名的方剂进行 了系统整理。堪称当今方剂 之大成。载方10万余首。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即治疗方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 因病机之后,针对性的采取的最为贴切的治疗方法.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即所谓“法随证立,方 从法出”。即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 体现.
(3)剂型的变化:组方的药物不变,只是剂型攻 变,一般主要用于病势的缓急。
3.组方的步骤:①辨证 ②立法 ③按组方原则选 药 ④确定用量 ⑤选择剂型 ⑥制定用法──按以上 步骤组成的方剂才为标准的方剂。
第四章、剂型和用法(自学)
一、剂型:重点掌握:汤、散、丸、膏、丹、注 射剂、胶囊、冲剂、的特点。 二、用法:煎煮火候、时间、服药时间。
方剂学总论

主讲教师 陈华圣
绪言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方:既有医方、药方、处方的含义, 又有规定、规矩之意。
“以规成圆,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剂:“剂”,古文通‘齐’,有整齐、整合、
3、常用分类:
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吐法
1、定义:
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 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 法。
2、适应病证特点:
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 邪。
1、定义:
下法
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 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证候千差万别,治法千变万化。 治则,是有关治疗学规律的高度理论概括。
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精神指导下 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 遍指导意义的治疗总原则。
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2)治法分类方剂 《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七、近现代时期 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南京中医 药大学主编,11个分册,共1 800万字,载方量多达 96 592首。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六、明清时期 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 《普济方》载方61739首
--我国现存历史上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
方剂学--总论

6.以形象比喻方的特点及疗效命名。(仙方活命饮;逍遥丸)
7.以合方及用量比例或特殊药物用量命名(胃苓汤、六一散)
8.以组方药物总数及主药特点命名。(九味羌活汤)
9.以方剂治法及所治病证命名。(痛泻要方)
10.以方剂所治病证、病位和功效命名。 (理中丸、补阳还五汤“元气亏五成,剩五成”) 11.以方剂出处书名命名。 (《千金》苇茎汤、《金匮》肾气丸) 12.以方剂的服药时间或剂量比例命名。(一厘金) 13.以药物新陈特点命名。
方剂的核心是药物配伍
首先要掌握方剂的组成药物,深刻理解君臣 佐使的配伍关系及其配伍变化,进而推断其功 用与主治。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背诵和熟记 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在背诵中再加深理解组 方原理及配伍意义。 其次,对组成与功用近似的方剂,加以鉴别 比较,分析其组方特点及用药、用量、功用、 主治的异同,从比较中掌握配伍规律。这样, 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不仅能够熟练地运 用成方,而且可以培养较强的辨证、立法、 组方的能力。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组成原则
组成变化
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Monarch:
即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 主要作用的药物,为一方中 的核心。
臣:
Minister
有两种意义。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Assistant 佐:
其义有三
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 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沟通中医、中药与临床 中医 中 方剂 临 药 床
将医理和药理完美结合于临床防治疾病的 实践是中医学的一个显著的学术特征,方 剂学则集中实现了中医理论和中药理论的 高度统一。
方剂的组成是以 中医学理和中药 药理为依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二)B1型题(请单击题干,可提示正确答案)
A.《五十二病方》
B.《肘后备急方》
C.《刘娟子鬼遗方》 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伤寒明理论》
1.以简、便、廉、效为显著特点的方书是: 2.开方论之先河的方书是 :
EB
上一题 下一题
A.《普济方》 C.《刘娟子鬼遗方》 E.《医方考》
20. 下列何法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
A.宣可去壅 B.通可去滞 C.滑可去著 D.重可去怯 E. 攻可去实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错确误, 你再真想棒一!想!
21.“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的治法 归纳出自 :
A.《医学心悟》 B.《景岳全书》 C.《圣济经》 D.《伤寒明理论》
E. 《医家全书》
B.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C.固方之制,固而泄之。 D.上之下之,摩之浴之,开之发之。
E. 甚者从之。
上一题 下一题
ABDE
2. 下列哪些方书由汪昂所著 :
A.《成方切用》 B.《成方便读》 C.《医方集解》 D.《医方考》 E. 《汤头歌诀》
CE 上一题 下一题
3. 下列哪些方剂出自《金匮要略》 :
上一题 下一题
回回答答错正错误确误,, 再你再想真想一棒一想!想!!
14.《医方集解》的作者是 :
A.汪昂 B.吴仪洛 C.张秉成 D.喻昌 E. 吴谦
上一题 下一题
回回答答错错正误误确,, 再再你想想真一一棒想想!!!
15.《汤头歌诀》的作者是 :
A.张秉成 B.陈修园 C.吴仪洛 D.汪昂 E. 柯运伯
8.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外科专科方书是 :
A.《外科正宗》 B.《外科心法要诀》 C.《外科全生集》 D.《外科发挥》 E. 《刘娟子鬼遗方》
上一题 下一题
回回答答错正错误确误,, 再你再想真想一棒一想想!!!
9.《伤寒明理论》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孙思邈 C.成无已 D.张元素 E. 张子和
E. 在卫汗之可也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24.“七方”说出自 :
A.《黄帝内经》 B.《伤寒明理论》 C.《五十二病方》 D.《千金方》 E. 《圣济经》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错确误, 你再真想棒一想!!
25. 下列哪本方书的分类方法不属于“病证分类法” :
A.《伤寒杂病论》 B.《医方集解》 C.《太平圣惠方》 D.《普济方》 E. 《五十二病方》
6.《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 :
A.葛洪 B.张仲景 C.陶弘景 D.徐之才 E. 王焘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7.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是:
A.《金贵要略》 B.《幼幼集成》 C.《小儿药证直诀》 D.《少小婴孺方》
E. 《小儿则》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C.剂型更换的变化
D.药味、药量均有变化
E. 以上都不是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错确误, 你再真想棒一!想!
34. 列哪项治法不属于脏腑治法体系 :
A.三焦分消 B.交通心肾 C.滋水涵木 D.培土生金
E. 调和肝脾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35.下列哪项不属于汤剂的特点 :
A.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 B.便于随证加减 C.便于服用或携带 D.服用量大 E. 适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A.大黄附子汤 B.温经汤 C.当归四逆汤 D.桂枝茯苓丸 E. 大黄牡丹汤
上一题 下一题
ABDE
4. 下列哪些方剂出自《温病条辨》 :
A.青蒿鳖甲汤 B.甘露消毒丹 C.普济消毒饮 D.银翘散 E. 杏苏散
上一题 下一题
ADE
5. 下列哪些方剂出自《伤寒论》 :
A. 桂枝汤 B.麻黄附子细辛汤 C.半夏泻心汤 D.肾气丸 E. 小建中汤
EB 上一题 下一题
A.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D.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E.辅助君药加强治疗兼证的药物
11. 佐制药的涵义是 : 12. 佐助药的涵义是 :
AB 上一题 下一题
A.汤剂 C.煎散剂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10.首开本草附列医方先例的是 :
A.《药性本草》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衍义》 E. 《本草纲目》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错确误, 你再真想棒一!想!
11.《新方八略》出自 :
A.《医方集解》 B.《医方考》 C.《普济方》 D.《景岳全书》 E. 《成方切用》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36.下列哪项不属于散剂的特点 :
A.制作简便 B.节省药材 C.便于服用和携带 D.吸收较快 E. 药效持久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37.下列何方原书用法要求不是煎散剂 :
A.银翘散 B.参苓白术散 C.泻白散 D.败毒散 E. 逍遥散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16. 现代最具代表性的方剂工具书是 :
A.《中国药典》 B.《中医方剂大辞典》 C.《医方发挥》 D.《中医类方辞典》 E. 《中医药高级丛书·方剂学》
上一题 下一题
回回答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17.《成方便读》的作者是 :
A.汪昂 B.吴仪洛 C.张秉成 D.程终龄 E. 陈修园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 《五十二病方》
3. 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外科专科方书是 : 4. 我国历史上现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是 :
AC 上一题 下一题
A.《医学心悟》 C.《景岳全书》 E.《医方集解》
B.《黄帝内经》 D. 《圣济经》
5. 首先提出君臣佐使理论的是: 6.《医门八法》出自 :
上一题 下一题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31.列哪项属于佐助药的范围 :
A.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引领方中药物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D.病重邪甚时,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以防止药病格拒
E.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上一题 下一题
A.《伤寒明理论》 B.《古今名医方论》 C.《医方考 》 D.《三因极---病证方论 》
E. 《宣明论方》
上一题 下一题
回回答答正错确误,, 你再真想棒一想!!
28.下列哪项提法不是由《黄帝内经》提出的:
A.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B.其高者,因而越之 C.其下者,引而竭之 D.中满者,泻之于内 E. 在卫汗之可也
上一题 下一题
回回答答错正错误确误,, 再你再想真想一棒一想!想!!
22.下列称为和法的内容哪项不属于治法讨论范围 :
A.和解少阳 B.调和肝脾 C.分消上下 D.调和肠胃 E. 峻剂小量分服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错确误, 你再真想棒一想!!
23.下列哪项治法不属于卫气营血治法体系的范畴 :
A.清营凉血 B.透热转气 C.清气分热 D.泻下阳明热结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32.下列哪项不含有反佐药的意义 :
A.新加黄龙汤中的姜汁
B.芍药汤中的肉桂
C.逍遥散中的生姜 D.左金丸中的吴茱萸
E.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中的猪胆汁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33.小承气汤变化为厚朴三物汤是属于 :
A.药味增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2. 被誉为方书之祖的方书是 :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千金方》 D. 《普济方》 E.《伤寒杂病论》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3.《千金方》的作者是 :
A.葛洪 B.孙思邈 C.王焘 D.朱棣 E. 张仲景
上一题 下一题
回回答答错正错误确误,, 再你再想真想一棒一想!想!!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18.《成方切用》的作者是 :
A.汪昂 B.张秉成 C.吴仪洛 D.吴谦 E. 陈修园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19. 下列何法不属“八法”的内容 :
A.汗法 B.和法 C.消法 D.固法 E. 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4.《外台秘要》是何朝代的方书: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E. 清代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是 :
A.《伤寒杂病论》 B.《医方集解》 C.《普济方》 D.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太平圣惠方》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正误确, 再你想真一棒想!!
上一题 下一题
BCE
9. 下列哪些配伍具有控制药物毒副作用的意义 :
A.十枣汤中配伍大枣 B.四君子汤中配伍甘草 C.归脾汤中配伍木香 D.黄土汤中配伍黄芩 E. 参苓白术散中配伍桔梗
上一题 下一题
ACD
10. 下列哪项配伍含有“反佐”的意义 :
A.芍药汤中配伍肉桂 B.左金丸中配伍吴茱萸 C.新加黄龙汤中配伍姜汁 D.小半夏汤中配伍生姜 E.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中配伍猪胆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