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访视制度

合集下载

产后家庭访视

产后家庭访视

有异常情况的新生儿
• 脐部感染:保持脐部干燥,,若出现分泌物,有95%的酒精擦;脐根出现红肿或分泌物带臭 味局部处理后即送医院就诊。
• 黄疸:生理性黄疸不需处理;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奶;病理性黄疸需转医院治疗。 • 鹅口疮:用3%苏打水清洗口腔患处
• 红臀:勤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然后用红臀软膏涂臀 部。
新生儿常见异常情况
产妇的分类处理
康复正常者 进行常规产褥卫生、母乳喂养、产后营养、产后心理指导。
有一般异常情况者的处理
• 子宫复旧不全:适当活动、取半卧位,可用些子宫收缩剂,口服抗生素防感染。 • 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或硬结:局部可用50%硫酸镁是热敷,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 痔疮:要适当多吃纤维素含量较多的蔬菜,每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发生便秘。如有便秘, 可用一些缓泻药如液体石蜡油。
产后家庭访视
产褥期是指产妇分娩结束到全身各系统 (乳房除外)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约6~8 周。
孕产期系统保健服务中,要求在产褥期内 进行两次产后访视和产褥期保健指导。
服务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访视包装备 1、必备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75%酒精、酒精棉球、消毒棉签、一次性中单、 一次性消毒手套、婴儿秤、布兜、电筒。 2、附带物品:两把镊子、拆线剪刀、处方、母乳喂养指导资料、一次性鞋套等。
四、访视记录 访视结束后把观察和检查的情况做好记录。
分类评估的依据
通过以上观察和检查进行评估和分类 • 正常 • 有一般问题 • 有重点问题
危急征象 产后高热 、寒战 产后大出血
产褥期危急征象及其提示的疾病
提示疾病 产褥感染 晚期产后出血
• 脐部感染 • 黄疸 • 鹅口疮 • 红臀 • 有先天性疾病 • 听力筛查有问题

产后访视制度

产后访视制度

产后访视制度产后访视制度是指在产妇出院后一段时间内,医疗机构会派遣医务人员上门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关健康指导和服务。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掌握和预防产后并发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产后访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并发症。

在产后的一段时间内,产妇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如果没有及时的评估和照顾,可能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

而新生儿也需要得到良好的护理,特别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周,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检查和护理,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通过产后访视制度,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对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状况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和服务,以保障他们的健康。

此外,产后访视制度还可以帮助产妇和新生儿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和情感联系。

产妇在生完孩子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角色和身份,而新生儿也需要适应外界的环境和节奏。

通过定期的访视,医务人员可以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和指导,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生活节奏和情感联系。

此外,产后访视制度还可以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多种便利服务。

在访视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如哺乳喂养、产后康复、新生儿照护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医务人员还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如疫苗接种、体格检查和筛查等,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然而,目前我国的产后访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访视的频率和内容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不同省市之间的实施差异较大,有些地方的产后访视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另一方面,由于访视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些产妇和新生儿可能无法及时接受访视服务,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进一步完善产后访视制度,需要在政策和管理上进行统一规范。

首先,应建立统一的访视频率和内容的标准,确保每个产妇和新生儿能够得到相应的访视服务。

产后访视内容

产后访视内容

孕产妇健康管理产后访视培训内容一:产后访视时间:产妇出院后3-7天二:产后产妇访视操作规范:■一问■二看■三查■四记录■五指导具体内容综合解析:1产妇的休息、睡眠、饮食、大小便情况是否正常:通常可能遇到的情况是产后早期,宝宝的睡眠时间较多,产妇的休息与睡眠较好;随着宝宝长大,活动增多,哺乳按宝宝需要,昼夜作息规律乱,可能影响产妇的休息与睡眠‘;因此要注意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与全身感觉;家庭中所有成员应对月子中产妇的变化,予以充分理解与各方面的支持,使产妇能获得较好的睡眠与休息;2产妇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产后最初10天内,如果每日测量口腔温度4次,有2次超过38℃则称为、“产后发热’’,但产后第1天除外;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是否有感染性疾病,如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乳腺炎、肺炎、伤口感染等;一时性的低热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比较常见,体温在38℃左右,大多数不久自退;这可能因为补充水分不足,或因细菌暂时性侵入的反应;但在剖宫产分娩者的产后低热中,约30%可能自退,多数应寻找原因予以治疗才能消退;产后无心血管病、大出血、贫血者若脉搏增快,而无其他出血征象时,要注意可能为产后感染的先兆;进一步做相应检查,寻找原因;3检查乳房情况:如乳房胀满的程度,乳量多少,有无红肿、硬结、触痛,乳头有无破裂;这方面的检查应经常又仔细,因为乳头破裂、乳汁郁积、乳腺炎是初产妇常见的问题;及时发现以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4子宫下降程度:产后10~12天内应当检查子宫底下降程度;事先要排空膀胱再检查,子宫底应每天下降1~2横指,在产后10天大多数已不能在耻骨联合上触及子宫底了;还需注意触及官体时有无压痛,局部有压痛常是该处有炎症的表现;恶露的量多少、颜色如何,还有气味是否难闻都应逐日注意;量多而鲜红可能还有较多量的出血N,色由深而渐淡表示出血渐减少,色呈脓样则为感染;恶露正常者微有血腥味,如为难闻之臭味或腐臭味,常提示为感染或有遗留的胎膜组织,应由医生检查确定原因和处理;会阴和阴道如有伤口,要检查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硬结、分泌物等;正常情况下会阴伤口在最初24小时内有些疼痛,以后逐日减轻,如需拆去缝线者通常在产后5~6天拆除,此后疼痛不适的感觉几乎全消;5产妇保健指导:修养环境应安静、清洁、空气流通和温湿度适宜;注意个人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膳食合理;产后适当活动;心理保健:丈夫、家属应关心产妇的情绪变化;计划生育指导;盆底康复;动员产后42天到医院进行母子健康体检;6产后访视对以下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必要时转诊:□血压高□贫血□易疲倦或呼吸急促□阴道出血较多□发烧>38℃并伴有腥臭味恶露□尿淋漓不尽□伤口感染□外阴瘙痒□情绪低落或易哭7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对有心脏病、先兆子痫等疾病者,应对有关疾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对体征进行复查,对病体康复的程度作出评价,指导产妇的治疗与护理;需要间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依病情及恢复情况决定,直至产妇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再定期到有关专科随诊;此一过程有时颇为冗长,但对产妇今后的健康,无疑非常重要;如不予重视可造成慢性疾病,如心血管、肾脏等的损害;三:产后新生儿访视1、新生儿定义: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之前为新生儿;2、生理性黄疸·2-3天出现,7-10天开始消退·14天左右消失早产儿4周左右·程度轻,新生儿精神好吃奶正常·不需特殊治疗;※母乳性黄疸,多在40天左右消退;※如果黄疸进行性加重,累及四肢,或退而复现,或黄疸伴有其他症状时,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建议转诊;3、新生儿方式内容(1):看看面色、皮肤颜色精神、一般状况(2):问出生情况方式有无窒息、吃奶、睡眠、大小便(3):检查体温体重全身检查(4):宣传指导母乳喂养护理保暖(5):处理用药发现疾病及时矫治产后访视培训材料坪头卫生院孕产妇健康管理产后访视培训总结此次培训主要为产后访视的内容:了解产妇健康状况,包括:测血压和体温、称体重、检查乳房及乳头、检查子宫恢复情况、检查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及性状、提供喂养指导和指导避孕方法;了解婴儿健康状况,包括:测体温和听心肺,称体重,了解喂养和孩子的睡眠情况,了解孩子大小便次数及状况,观察新生儿面色、皮肤、腋窝等皮肤褶皱处,检查孩子的脐部是否干燥,有无红肿及渗血、感染,进行喂养方法、保暖、护理和预防感染指导;通过提问形式增加参会人员理解及记忆,使到会人员基本掌握了产后访视的内容、访视时间并规范填写访视记录;。

产妇产后访视

产妇产后访视

产妇产后访视内容一、访视时间:产妇出院后3天、产后14天、产后28天。

二、访视次数及要求:至少3次。

要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访视,并要求及时将访视情况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的管理登记中,高危产妇及体弱儿或有异常者增加访视次数,并进行专案管理。

三、访视内容:通过《孕产妇保健手册》了解产前、产时、产后母婴情况,了解产妇产后一般情况、睡眠、饮食、精神及大小便、心里状态等。

四、检查重点及简单处理:1、测体温:产后前3~4天体温可有轻度增高,如腋温超过38℃度以防产褥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查血常规;2、量血压:产后血压过低应警惕产后出血及慢性失血过多等情况;3、检查乳房: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皲裂,乳房分泌量,乳管是否通畅等。

乳房红肿、硬结、不通畅或乳胀时均可用湿热敷及按摩,用吸奶器吸出乳汁,或用芒硝和冰片外敷;乳头皲裂时,可涂抗生素软膏,喂奶时洗净。

若乳汁不足,应鼓励产妇树立信心,多喝鸡汤、鱼汤,多吃猪脚等,还可采用中药催乳。

4、子宫复旧:检查宫底高度、质地、有无压痛等,正常情况下,胎盘娩出后宫底平脐,第一天可上升1~2cm,以后每天下降1~2cm,产后10天左右子宫降入盆腔,耻骨联合上扪不到宫底;3、伤口:查看会阴或腹部伤口,查看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顺产后大部分的会阴伤口一定会形成疤痕,但疤痕通常不大。

有些产妇产后觉得伤口隐隐作痛,这时不妨泡泡热水或做些会阴的收缩运动,可以促进恢复。

剖宫产妇女若在产后2星期到1个月间,发现剖宫产伤口已感染或化脓,可将线拿掉,以控制伤口的发炎,裂开则须行二期缝合。

4、恶露:恶露可分为血性恶露(血鲜红,可持续一周)、浆液性恶露(色淡红似浆液,可持续一周)、白色恶露(粘稠、色泽较白,可持续2~3周)三种。

从生产日算起,绝大多数会在产后6星期完全消失。

妇女在产后4~6周,若仍有恶露出现,就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①是否有胎盘残留的可能? ②是否有胎膜残留?③是否子宫恢复不良?④是否有感染现象?若仍无法止血,则使用一些药物止血或修补内膜。

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

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

常见问题的处理
产后便秘:鼓励下床运动,多次蔬菜水果。 痔疮:适当多吃纤维素含量较多的蔬菜,保持大便 通畅。 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保持外阴清洁,鼓励下床活动, 促进分秘物及恶露排出,指导合理饮食,促进伤口愈 合。 母乳喂养困难:如因为乳腺管阻塞并有疼痛肿块, 乳汁不足而引起喂养困难,可以通过热敷和按摩使乳 管通畅,增加母乳次数,指导哺乳方法等进行处理。
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
每天多喂多排大小 便,适当的给宝宝 照太阳光。
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可发生母乳
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可达20mg/dl,于4-12 周后下降。
脐部护理
脐部有分泌物提示有轻 微感染;若出现脐部红肿, 有黄色分泌物说明脐部发 炎。
处理: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最重要。 用75%的酒精消毒。 脐根出现红肿或分泌物带 有臭味应即刻送医院就诊。
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
产后家庭访视
目的:
做好产褥期保健,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 理指导,促使产妇顺利康复、新生健康成长。
时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接到分娩医院发出的产
妇分娩信息后,先联系产妇,得知产妇和新生儿出 院后,要在出院后七天内到家中进行产褥期的保健 服务。
方式:社区医生在与产妇及其家属电话沟通取得信
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和判断婴儿是否吃到足够乳汁 一、正确的喂养姿势 1、母亲的体位要舒适,全身放松。 2、母婴必须紧密相贴(胸贴胸、腹贴腹、婴儿下巴紧 贴母亲的乳房)。嘴与乳头在同一水平上。
二、正确的含接姿势和方法
哺育时母亲应将正个乳房托起,用乳头去触婴儿 面颊或口唇周围的皮肤,引起觅食反射。当婴儿张 口时,将整个乳头和几乎全部乳晕送入口中。每次 喂奶左右乳房轮流吸允,一侧大约10分钟,最多不 超过30分钟,每次都尽量排空乳汁。如果一侧乳房 有皲裂、乳腺炎等,应先让婴儿吸允正常一侧乳房 后再吸允另一侧乳房。

产后访视

产后访视

产后访视工作一、产后访视人员工作职责1、认真学习贯彻《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按照其规定开展产后访视工作。

2、入户访视时应佩带携带产后访视专用包。

3、按程序、按要求对母亲和婴儿做好产后2次家庭访视,并掌握孕产妇动态情况。

二、产后访视对象、时间及程序1、产后访视对象:居住在本市母亲与新生儿。

2、产后访视时间:第一次家庭访视:产后7天或出院3天内;第二次家庭访视:产后14天;第30天产妇及婴儿回分娩医院或地段(社区)进行第三次访视。

有特殊情况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或转医院诊治。

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

3、产后访视程序:①核对:医院访视人员每天应对产妇分娩日期、地址和联系电话。

②转出转入:将产妇按住址分类,通过电话或网络转给责任单位;接受转入的产妇。

③按时到产家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2次家庭访视,有异常情况应酌情增访或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④督促母婴产后30天回分娩医院或地段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及体检;督促产妇产后42天回分娩医院检查,并将婴儿转至儿童保健系统。

⑤访视人员每访视母婴1次,应收回1张产后访视卡,禁止访视1次收2张卡。

三、产后访视内容及要求1、产后访视要求:先洗手,后检查;先小儿,后成人。

采用“看、问、听、查、指导”等方法对产妇、婴儿及生活环境给予指导。

2、访视内容:①看:《孕产妇保健手册》所记载的孕期、产时的第一手资料,有无高危情况,现为产后多少天;休养环境是否整洁、安静、舒适、温度是否在24-26℃,空气是否流通,尤其是热天空调房,与外界温差不宜超过7℃;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特别是婴儿被褥的保暖性能是否良好;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

②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并按访视卡内容询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以及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或疾病发生等。

③听: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

④查:按访视卡中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14天访时,应注意新生儿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满月访时,应注意新生儿增重是否超过600克)、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母乳喂养的体位、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等;产妇体温、血压测量、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头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子宫底高度是否正常,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情况,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恶露的颜色、量是否正常、有无异常臭味。

产后访视制度

产后访视制度

产后访视制度
1、产科应对在医院分娩的产妇安排专人负责产后访视工作。

2、产妇分娩住院期间,医生应随时进行访视(每天巡视检查不得少于6次),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认真的询问和检查,及时发现产后危险因素,确保产后母婴安全。

3、产后访视一月内不得少于3次,访视时间:产后7天、14天、28天。

4、产后访视内容: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包括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血压、体温等,检查子宫硬度及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了解乳汁分泌情况,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鼓励母乳喂养4-6个月:指导产褥期卫生,防治产后并发症。

5、新生儿访视:观察一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温、体重、肚脐观察、黄疸测试及全身各部位检查);指导计划免疫、新生儿护理及科学育儿。

6、产后访视时应对产妇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为产妇提供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7、认真填写好产后访视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所见的产妇和婴儿情况。

产后访视方案

产后访视方案
产后访视方案
第1篇
产后访视方案
一、背景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新生儿。产后访视作为母婴健康保障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提高生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旨在规范产后访视工作,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二、目标
1.及时发现并处理产褥期并发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4.定期评估:对访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提高服务效果。
七、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2.《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办法》
3.《产后访视技术规范》
八、实施与监督
1.落实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产后访视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产后访视工作。
3.定期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对产后访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4.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产后访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九、总结
产后访视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本方案旨在为产后访视工作提供详细、实用的指导,确保访视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通过实施本方案,有望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各部门应密切协作,共同推进产后访视工作,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5.反馈访视情况:向产妇及家属反馈访视结果,制定下一步访视计划。
6.跟踪服务:根据访视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育儿支持。
六、质量控制
1.专业培训:定期对产后访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
2.制定访视标准:明确访视内容、流程、时间等,确保访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进访视工作。
5.心理支持: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及家庭适应新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访视制度
一、产科应对在医院分娩的产妇安排专人负责产后访视工作。

二、产妇分娩住院期间,医生应随时进行访视(每天巡视检查不得少于6次),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认真的询问和检查,及时发现产后危险因素,确保产后母婴安全。

三、产后访视一月内不得少于3次,访视时间:产后7天、14天、28天。

四、产后访视内容: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包括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血压、体温等,检查子宫硬度及有无压痛、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恶露量及性状;了解乳汁分泌情况,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鼓励母乳喂养4—6个月;指导产褥期卫生,防治产后并发症。

五、新生儿访视:观察一般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温、体重、肚脐观察、黄疸测试及全身各部位检查);指导计划免疫、新生儿护理及科学育儿。

六、产后访视时应对产妇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为产妇提供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七、认真填写好产后访视记录,详细记录检查所见的产妇和婴儿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