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PPT

合集下载

冠脉造影的判读ppt课件

冠脉造影的判读ppt课件
冠脉造影的判读ppt课件
• 冠脉造影简介 • 冠脉造影技术 • 冠脉造影判读基础 • 冠脉造影判读实例 • 冠脉造影判读的挑战与对策 • 总结与展望
01
冠脉造影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冠脉造影是一种通过心导管向冠 状动脉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 显影的技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 的狭窄程度和病变部位。
目的
药物准备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 需要停用某些药物。
并发症预防
造影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培训 ,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
意事项,以便及时处理。
03
冠脉造影判读基础
判读流程与标准
判读流程
冠脉造影图像的判读应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观察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的充盈情 况,然后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性质,最后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多支病变是指冠状动脉多支血管同时出现狭窄或阻塞。
详细描述
多支病变是指冠状动脉多支血管同时出现狭窄或阻塞,这种病变通常是由于长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积累 引起的。多支病变可能导致心肌大面积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典型病例三:弥漫性病变
总结词
弥漫性病变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广泛性狭窄或阻塞。
详细描述
弥漫性病变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广泛性狭窄或阻塞,这种病变通常比较严重,可能累及多 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可能导致心肌大面积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治疗难度也较大。
04
冠脉造影判读实例
典型病例一:单支病变
总结词
单支病变通常表现为冠状动脉一支出现明显的狭窄或阻塞。
详细描述
单支病变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表现为冠状动脉一支出现明显的狭窄或阻塞,通常在冠状动脉造 影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种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等症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医学课件)冠状动脉造影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冠状动脉造影PPT幻灯片
44
股动脉穿剌置管3
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人股动脉内, 将导丝和扩张管一并退出,外销管留 在股动脉内。
股动脉明显迂曲狭窄时更换泥鳅导丝在 X线下小心向前推送,切忌遇阻力时猛推 导丝,导致动脉夹层、斑块脱落造成动脉 栓塞等并发症。
45
股动脉穿剌置管4
要点和注意事项:
–穿刺针应稍靠外朝内上方进针,尽量不要损 伤股神经和动脉后壁,因动脉内高压易在局 部形成血肿;
51
插管操作技术3
电影时间与造影剂推注的关系:为电影 开始头1-2s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 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 全排空后1s停止电影,以观察血流速度、 有无造影剂滞留等。
52
插管操作技术4
RCA插管和造影:左前斜位450送管。导 管送至升主动脉底部时,先回拉导管少许, 缓慢顺时针旋转并回拉导管,使其尖端转 向正前方(即主动脉左前方),尖端轻轻向 前窜动提示导管导入RCA,其余同LAD造影。 相对于LCA来说,RCA造影技术难度较大。
多体位投照或至少取2个相互垂直的体位, 才能准确估计冠脉病变。如左前斜-右前 斜、足位-头位。
27
投照体位2
LM: 正位、正位/足位、左前斜位/头位(适于
垂位心) 右前斜位/足位、左前斜位/足位(蜘蛛位,
适于横位心)
28
投照体位3
LAD: LAD近段经常采用右前斜、左前斜或正位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 图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 图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 电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冠脉造影》PPT课件

《冠脉造影》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6
4 冠状动脉分段
• 右冠状动脉 • 近段 开口到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
或右冠第一个弯曲部 • 中段 第一个较大的右室支动脉发出处到锐角
缘支动脉发出处 • 远段 锐角缘支动脉到后室间沟止
精选课件ppt
17
左前降支动脉分段
• 近段 左主干末端到第一间隔支或第一对角支 发出处
• 中段 第一间隔支到左前降支转角处 • 远段 左前降支转角处以下部分
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造影前小于12 mmHg, 造影后小于15 mmHg。 • 正常主动脉与左心室的压力阶差小于20 mmHg
精选课件ppt
35
左心室收缩压增高常见于
• 高血压 •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 主动脉狭窄
精选课件ppt
36
左心室收缩压下降常见于
• 休克 • 血容量不足 • 心力衰竭
精选课件ppt
11
精选课件ppt
12
3 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3.1 左主干
•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 走行于左心耳下到达前室间沟
•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 左上方是左心耳,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 环的前内侧部分。
•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 斜位或浅左前斜位,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精选课件ppt
33
2 低渗性非离子型造影剂
• 无明显心肌负性肌力作用 • 扩血管作用好 • 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无明显影响 • 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 很少引起窦性抑制和房室传导阻滞 • 很少引起过敏反应 • 价格昂贵
精选课件ppt
34
压力测定及压力曲线
• 左心室造影前后需测定左心室压力及压力曲线 • 正常的左心室压力曲线呈高原型曲线 • 正常左心室收缩压为90~140(平均130)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与图像解析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基础与图像解析PPT课件

ppt精选版
15
经下肢导管 进入左冠导管
➢Judkins L
ppt精选版 ➢Amplatz
16
经下肢 进入右冠导管
➢Judkins R
➢Amplatz
ppt精选版
L1
17
各种导管弯曲和进入 冠脉情况
➢经桡动脉
➢CLS ™
➢Kiesz™ Left
➢Voda Left®
➢Kimny ™
➢Muta ™ Left
前水化 ➢ 血常规 ➢ 出凝血时间 ➢ 准备行PCI者,术前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 应用华法令者,术前用肝素代替 ➢ 签署知情同意书 ➢ 预留静脉管道
ppt精选版
10
常见并发症的分类
➢1.穿刺部位:严重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 腹膜后出血 ➢ ➢2.外周血管: 血管穿孔、夹层、血栓形成、栓塞 ➢ ➢3.与冠状动脉相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冠状动脉 ➢ 穿孔、急性心肌梗塞
ppt精选版
52
冠脉造影病变形态
➢向心性狭窄 ➢偏心性狭窄 ➢局限性狭窄 ➢管状狭窄 ➢弥漫性狭窄 ➢管腔不规则 ➢管腔闭塞 ➢钙化病变 ➢扭曲、成角 ➢开口病变 ➢分叉病变
狭窄长度小于10毫米 狭窄长度介于10~20毫米间 狭窄长度大于20毫米 狭窄程度小于50%的病变
点片状、条索状、管状
ppt精选版
➢沿途分支:对角支(一般为13支)、间隔支。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的4555%。
ppt精选版
25
左回旋支 (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
➢从左主干发出后沿左侧房室沟 下行至后十字交叉。
➢沿途分支:钝缘支、窦房结 支。
➢供血范围占左心室的1525%。左优势型时可达4050%。

《冠脉造影》PPT课件

《冠脉造影》PPT课件
• 按狭窄所在的血管名称分 如 左主干狭窄、前降支狭 窄、回旋支狭窄、右冠状动脉狭窄、分支血管狭窄
• 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支数分 如 单支血管狭窄、双支 血管狭窄、三支血管狭窄
精选课件ppt
26
几种较为特殊的狭窄病变
左主干病变
定义:一般指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狭窄程度≧50%的病变,占心导管检查病例的 4~10%占冠脉造影病例的5%。
15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 到达左室钝角缘时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
为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
精选课件ppt
18
回旋支动脉分段
• 近段 开口部到第一钝缘支发出处 • 远段 第一钝缘支发出处到回旋支动脉终末
精选课件ppt
19
5 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类型
• 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最常见 70% • 左冠状动脉优势型 • 均衡型
精选课件ppt
20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1.1 冠脉造影正常的概念
• 冠脉造影正常指在多个必要的或常用的投照角 度上清楚地暴露了全部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 支和分叉部位,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没 有缺如,管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逐渐变细,管 壁光滑柔软,无狭窄等,血流TIMI III级
41
mmHg,左心室舒张末压造影前小于12 mmHg, 造影后小于15 mmHg。 • 正常主动脉与左心室的压力阶差小于20 mmHg
精选课件ppt
35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PPT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读 PPT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 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 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RCA RAO30°
观察RCA中段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顺序
冠脉畸形
优势
病变数量
形态学分类
狭窄程度
病变部位
血流分级
侧支情况
支架及桥血 管通畅程度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64年,美国放射科医生 Charles Dotter 发明了介入球囊血管成形术, 最早用于治疗股动脉狭窄,开创了介入治疗的时代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66年和1967年,澳大利亚的Kurt Amplatz和美国的Melvin P. Judkins 分别设计出冠脉造影专用导管,改进了导管尖端形状、弧度和插入技术
冠脉侧支循环:右冠脉→前降支
冠脉侧支循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冠脉侧支循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Mehran分型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 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992年,荷兰医生 Kiemenij 首次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系统
主动脉窦与冠脉开口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解剖
左冠状动脉主干(LM):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 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前降支(LAD):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止于膈面。
曲以远 -重度:2个或以上≥90°的弯曲以远
冠状动脉钙化
轻度:仅在心脏活动状态下可见 中度:勿需在心脏活动状态下即清晰可见 重度:严重的明显钙化

冠状动脉造影与结果判读94页PPT

冠状动脉造影与结果判读94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冠状动脉造影与结果判读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源自。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的判读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诊治中心 宋雷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 1929年,德国的 Werner Forssmann 在自己的身上完成了首例心导管术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 1941年,纽约Bellevue医院的 Frédérick Cournand 和 Dickinson Richards 首次将心导管术用于诊断,测定心排血量,心导管术的安 全性得到证实
左主干远段 左主干较短,分叉教早时 左前降支中段 左前降支和角支分叉处 角支开口
右前斜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大时,观 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左前斜+头位
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较小时,观 察回旋支开口和近段
右前斜15º+足位25º(蜘蛛位)
回旋支及其与钝缘支开口
右冠造影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45º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64年,美国放射科医生 Charles Dotter 发明了介入球囊血管成形术, 最早用于治疗股动脉狭窄,开创了介入治疗的时代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 1966年和1967年,澳大利亚的Kurt Amplatz和美国的Melvin P. Judkins 分别设计出冠脉造影专用导管,改进了导管尖端形状、弧度和插入技术
正常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解剖
➢ 起源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供应右房、右室前壁与左室下后壁。 圆锥支:约半数发自RCA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室圆锥到达肺动脉瓣。 窦房结动脉:约50%窦房结动脉起源于RCA近端右上方,与圆锥支径路相反。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后降支(PDA):于后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尖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 室后部。
➢ 冠心病诊断:了解冠状动脉有无固定狭窄,确诊CAD
➢ 冠状动脉畸形:开口与走行无变异、肌桥、血管瘤、血管瘘
➢ 冠状动脉血流:TIMI 血流分级
➢ 心肌灌注情况:TMPG 组织灌注分级
➢ 决定能否血运重建:狭窄部位、范围、程度
➢ 评价血运重建风险:病变评分等
➢ 血运重建随访:有无再狭窄等
判断有无病变、病变特点;二是根据造影结 果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观察LAD、LCX起始、 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后前位(AP)+ 足位(Cau) 20º
观察LM、LAD、LCX开口、近端, LCX体部和OM开口
LAO 45º+ Cau 20º(脾位、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 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LAO 60°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室间隔支(S):几成直角发出,S1较粗大,越近心尖越细小,12-17支。 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逐渐变细,粗 大的对角支可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回旋支(LCX):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 钝缘支(OM): 1-4支,OM1较粗大,以后逐渐变细。 后降支(PDA):约10%的LCX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1972年, Andreas Gruentzig 发明了适用于冠状动脉的球囊导管,1977 年9月15日,在苏黎世进行了第一例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阜外医院分别于1973和198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选择性冠脉造影及PTCA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的信息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 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1992年,荷兰医生 Kiemenij 首次经桡动脉进行脉窦与冠脉开口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冠状动脉解剖学
左冠状动脉解剖
➢左冠状动脉主干(LM):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 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前降支(LAD):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止于膈面。
正常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投照体位以图象 增强器的位置而 定,即从图象增 强器位置来观察 心脏,而不是根 据球管的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 正位: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 左、右前斜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左冠造影常用投照体位
左前斜(LAO) 30º+ 头位(Cra) 20º (左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和对角支开口
正位(AP)+头位(Cra)
观察LAD近、中段,LAD与对 角支分叉处
右前斜(RAO)30º+头位(Cra)20º(右肩位)
观察LAD中、远段
RAO 30º+ Cau 20º(肝位)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 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 1953年,瑞典的 Sven Ivar Seldinger 发明了 Seldinger 穿刺技术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 Forssmann, Cournand 和 Richards 获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冠状介入治疗的历史
➢ 1958年,美国Cleveland的儿科医师F. Mason Sones在向1例瓣膜病患者的主动 脉瓣注射造影剂时,意外地将造影导管插入了右冠状动脉并注射了30ml造影 剂,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从此开始
左侧位
LAD近、中段
左冠系统投照体位选择
左主干 左前降支 左回旋支
投照体位
观察内容
单个最佳投照体位:右前斜5-20º
左主干开口、体部
左前斜45º+头位30º/左前斜45º+足位15- 左主干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
20º(蜘蛛位)
支开口
正位+头位30º 右前斜15º+足位20º 右前斜+头位/左前斜+头位 右前斜0-10º+头位40º 左前斜45º+头位25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