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1

合集下载

中图版必修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word教案1

中图版必修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word教案1

中图版必修一《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word教案1【教学构思】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然而专门强调让学生明白得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阻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

我决定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地势、气候、水和矿产资源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阻碍,同时还要明白得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阻碍,从而深刻明白得人地关系。

本节课估量两课时,第一课时分析自然环境对都市分布的阻碍,第二课时先以东莞为例,复习并总结自然环境对都市分布的阻碍,再学习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阻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势、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都市的阻碍;2、结合课文插图来明白得都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文字或图像资料,正确分析都市区位选择如何受自然条件阻碍。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文字、图像)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究创新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东莞都市的形成和进展。

情感目标:通过对都市的分布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让学生明确随着人类活动进展,自然条件也会受人类阻碍,都市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从面培养学生普遍联系和进展的观点,养成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分析和总结地势、气候、水、矿产等因素对都市的阻碍。

难点:1、自然条件对都市阻碍是通过对人口分布的阻碍而发生的;2、分析水对都市布局的阻碍。

【教学方法】采纳案例分析法(阅读自学法、读图导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网络平台、课件(含丰富图片、资料、表格)【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课文,提出问题;2、阅读相关地图,分析对比,得出结论;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个案资料,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最早的都市分布图,并提出问题: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发祥地在哪里?什么缘故大都沿和布局?我国最早的都市什么缘故分布在黄河流域?以上地点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学生回答:因为这些地点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运输条件,还有温顺的气候、平坦的地势,肥肥沃的土壤。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第1课时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1课时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学案(中图版必修1)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2.(1)影响城市区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具有适度⑦______、适中温度的中低纬度地带和气候较优越的⑧__________。

(2)影响城市的⑨________________。

3.水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区位a .原因⎩⎪⎨⎪⎧可作为重要的⑩ 满足城市⑪ 和⑫ 的需要 b .表现⎩⎪⎨⎪⎧ 在有⑬ 的海岸地区及大河的入海口易 形成城市河流汇合处、水陆交通的⑭ 、水运起点及 湖岸地区,也是城市区位的首选之地(2)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⑮______或⑯______。

(3)影响城市的发展:水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目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⑰__________。

(2)城市发展:资源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⑱______,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B .山区城市一般都在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D.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读“兰州市略图”,回答2~3题。

2.兰州市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分布状况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需要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3.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兰州市属于()A.两条大河交汇处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C.河流水运的起点D.内河航线的终点4.下列有关城市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大河中下游平原都有大城市分布B.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布局在河谷地带C.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都位于季风区D.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下图为“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高中地理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 中图版 必修1

高中地理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 中图版 必修1

自然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学目标分析自然条件对知识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资源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2.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3、理解自然条件对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能力目标::1 结合家乡的乡村或小城(镇)的形成进行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结合文字或图像资料,结合区位因素,综合分析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变化。

3.结合本地实际分析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当地实例让学生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

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1.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对城市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发生的。

2.城市临河分布的原因。

图示、分析法教学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要素逐一进行分析、讲解;对于地形、河流两大自然要素,教师运用讲画同步教学法,在黑板上绘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轮廓图”“长江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有关插图课型:新授课课第一课时[引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

居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同样久远。

人类聚居(集中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新授]一、聚落及其分类[结合霞洞村聚落的形成,分析理解聚落的定义及分类]1、聚落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过去我国乡村居民几乎全是农民,所以乡村又称农村。

乡村和城市的差别,除规模、形态之外,还有很多方面,本质差别在于,乡村聚落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中图版必修一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word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4.1《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必修1
【课题】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授课教师】郭星杰
【授课班级】昌平二中高一(14)班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景观图和分布图,学生能够分析说明地形、气候、水、矿产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通过分析各种景观图和分布图,学生能够分析说明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地形如何影响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启发展示北京市地形图、北京市域城镇体展示乡村和城市
析、总结居住,设问:什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形交
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教材第76页探索提示:1.东部铁路线稠密,西部铁路线稀疏。

2.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铁路修建,所以铁路稀疏;而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平原地形为主,自然条件较优越,所以铁路线较密集。

3.地势低平的地区铁路线分布密集,地势高、地形复杂的地区铁路线分布稀疏。

(二)教材第77页学习指南提示:1.世界和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在开阔的低地分布。

2.河流对城市的作用:(1)提供水源,尤其在干旱地区;(2)交通运输,尤其是在湿润地区。

3.地形对交通线的走向和密度、分布格局、方式等都有影响。

(三)教材第78页思考提示:东南方。

西北风,是指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向东南方向吹。

如果这个厂子有废气,建在东南方,就不容易向城市里面扩散,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如果该厂建在城市的西北方向,由于此地盛行西北风,那么在风的作用下,废气会飘入城市里,对城市构成污染。

如果此处有河流,要建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同时减少对城市水源的污染。

(四)教材第80页讨论①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②兴修水库;③跨流域调水。

(五)教材第80页思考山区修建设铁路,由于其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所以建设成本高,施工困难。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修建铁路成本低,运行安全。

山地河流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河运;或者能够实现航运的河段和吨位有限。

平原地区河流平稳,流速稳定,水量大,有利于实现连续航运和大吨位的船只。

(六)教材第81页活动1.地形条件优越的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线网的密度也比较大。

在山地丘陵地形复杂的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活动少,交通线较稀疏,交通线一般沿河谷等高线延伸。

2.交通线密度影响着城市的形成、空间分布与形态的发展。

(七)教材第82页思考1.修建青藏铁路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青藏地区高寒、冻土、缺氧的自然环境。

2015_2016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2015_2016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1

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与城市。

(1)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平原,山区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也分布着一些城市。

(2)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2.气候与城市。

(1)影响城市的区位。

主要受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作用,城市主要选址于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条件更优越的沿海地区。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3.水与城市。

(1)意义:一是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二是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2)分布:在具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及大河的入海口、河流的汇合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以及水运起点以及湖岸地区。

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影响线路的走向:不同地形单元的地表起伏状况影响线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总长度。

2.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线路多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

3.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上运输,而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教材P77学习指南提示:1.世界和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于高原。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在开阔的低地分布。

2.河流对城市的作用:①提供水源,尤其在干旱地区;②交通运输,尤其在湿润地区。

教材P82案例研究提示:1.修建青藏铁路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青藏地区高寒、冻土、缺氧的自然环境。

2.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教材P82复习题提示:1.世界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温度、降水都比较适中的中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尤其是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地带更是城市密集的地区,常形成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

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地形、交通条件等。

2.(略)。

1.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读下图,完成2~3题。

第一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师版

第一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师版
解析:第 1 题,由图中等高线可知,Z 处位于山谷,易受山洪、 泥石流灾害的威胁,且 Z 处地势较低,易受河水上涨的威胁, 最不适宜露营。第 2 题,甲段铁路线经过附近的聚落边缘,可 缓解聚落交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乙段铁路线绕了一段弯 路,但没有联系更多的居民点,且跨越河流,建设成本高;丙 段铁路线从聚落中部穿过,容易带来噪声污染,且不利于聚落 交通的合理规划;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丁段铁路线经过多条 等高线,坡度较大,增加了铁路建设的难度和成本。 答案:1.D 2.A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 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 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 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集训冲关
返回
如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
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2 题。
4.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 m 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5 000 m 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5.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6.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返回
考点 一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 的影响
返回
集训过关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如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回 答下题。
1.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
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水和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路疏密和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矿产)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难点:自然条件对交通网构成的影响和对线网密度与分布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课前预习】名词连接:聚落: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

广义包括村落和城市两种形式,狭义仅指村落。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①________是城市建设的理想地形。

②在山区,________________地区也常形成城市,例如我国的________。

③在热带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例如,巴西首都_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____,埃塞俄比亚首都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①气候条件对城市区位产生影响,其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

②世界上主要大城市都分布在具有适度降水的____________地带,特别是气候条件优越的____________。

3.水对城市的影响:①水对城市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________状或者被河流分割成________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①在煤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英国的____________、美国的____________、德国鲁尔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1
课题: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一、课标解读:
关于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具体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在集散程度、呈现形态与规模等方面对聚落的影响;能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具备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世界气候巴西等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对陕西、兰州、塔里木等区域的特征不熟悉,影响分析。

三、教材分析: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

本节课,重点向学生讲解了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通过中国、世界城市分布、兰州、上海、大同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向学生说明地形、气候、水和矿产资源怎样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地形地势与交通、京包、宝成线的修建、四川交通等案例使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材意图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同时要学生深刻理解人地关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分布的规律,和陕西、巴西、兰州等具体案例理解地形对城市的分布、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2、通过分析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分布的规律,北京首钢布局的案例,分析理解气候对城市区位和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3、通过观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分析成因及塔里木盆地内楼兰古城衰落的原因分析来理解河流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

4、通过分析宝成线8字型线路设计的原因,和中国铁路分布、四川铁路密度等资料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能力目标:
1 能够用原有知识,结合各区域的特征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
通线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实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和交通线的影响。

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
五、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对聚落、交通线影响
六、教学难点:
1.世界、中国等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
2.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
七、教学方法:案例、图表资料分析法案例、图表资料分析法
八、教学工具:课件(含丰富图片、资料、表格)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观察书本76页[探索]回答问题(见课本) 阅读书本76页[探索]图4-1
-1和图4-1-2讨论得出结论
创设情景引
入新课
转折:地形地势等自然条件不仅影响铁路
线还会影响其他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布局
出示聚落图片,简单解释聚落概念
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
出示:图4-1-4中国大城市与地形分布的关系图,提问: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三级阶梯各以什么地形为主?每级阶梯上有多少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出示:美国三大城市带分布图与美国地形图分析中国和美国的城市分布有何共性?
提问:为什么世界和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结
论:
1、世界和我国的城市多分
布在平原地区。

学生观察美国两幅图,进行
整合,并与中国比较得出共

学生讨论或读书得出原因
通过中国实
例初步得出
地形对城市
形成的影响
在用美国的
实例加以佐
证,然后用巴
西和陕西的
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