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诊断

合集下载

27例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X线诊断与临床分析

27例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X线诊断与临床分析

27例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X线诊断与临床分析【关键词】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x线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53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是新生儿期最常见呕吐原因之一,文献报告可高达80‰~85‰[1]。

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以来对新生儿呕吐原因待查的患儿采取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检查,发现ger 27例,本文就其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17例,女10例。

发病时间:2~5 d 19例,6~20 d 4例,21~28 d 4例,其中早产儿9例。

临床主要表现:呕吐27例,腹胀7例,气促10例。

1.2 检查方法全部病例采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碘帕醇等)加生理盐水,配制比例为1:1,经胃管缓慢注入,在电视下监视造影剂流向,并详细观察返流全过程,依据 stephen等诊断标准[2],5 min发生返流3次以上确认ger。

全部病例按常规完成胃十二指肠检查,并摄仰卧正位、左右侧位片。

2 结果2.1 返流分级根据标准[3]进行分级:ⅰ级返流到食管下端,本组3例(11.0%)。

ⅱ级返流到气管隆突平面以上颈部食管以下水平图1,本组13例(48.1%)。

ⅲ级返流到颈部食管,本组8例(29.6%)图2。

ⅳ级为通过完全松弛的贲门返流到颈部食管,本组3例(11.1%)。

图1 ⅱ级胃食管返流造影图图2 ⅳ级胃食管返流造影图2.2 x线征象新生儿胃食管连接部开放并增宽12例(44.4%),其中0.5~1.0 cm 9例(33.3%);>1.0 cm 3例(11.0%)。

胃内容物返流到食管,5 min确认返流3次以上,开放时食管与胃底所形成夹角(即his角)变钝12例(44.4%),正常30°~50°。

合并胃扭转1例。

2.3 肺部炎症改变两下肺见斑片状阴影,以右下肺多见,本组11例(40.7%)。

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诊断价值探讨

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诊断价值探讨
1 1 4
内蒙古 中 医药
病 程较 长 ; 而 系膜 淋 巴结炎 则 病 程 较 短 , 用 一 般 的抗 数 目与治 疗前 无 明 显变 化 ; 阑尾 炎组 手 术 切除 术 5 例, 保 守 治 愈 明显 疗 效 , 1 4例。肠系膜淋巴结几乎全部消失 ; 肠 系膜淋巴结呈灰 白色或 炎 治疗 I - 2 周 后 多可 治 愈 。 肠 系膜 淋 巴结 结 核 的病程 漫 长 , 肿 大
影 是 胃食 管反 流 病 的首 选检 查 方 法 , 具 有 简便 、 直观、 安全 等特 点。
关 键词 : 胃食 管反 流 病 ; 钡餐 造影 ; 诊断
中图分 类号 : R 4 4 5 . 1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O 1 3 ) 1 8 — 0 l l 4 — 0 2
淡黄色 , 结节质硬 , 相互融合成 团状 , 并与肠管、 网膜等粘连 , 余 淋 巴结 可 出现 融 合 , 部 分 甚 至 出现 液 化 、 钙 化 灶 回声 , 往 往 合 并
4例 患儿 保 守治 疗 。
3 讨 论
少 量 或 中等 量腹 水 以及腹 膜 或 大 网膜增 厚 ,网膜 内的低 回声 区
2 0 o 6. 】 O 0 9.
胃食 管反流病的 x线诊 断价值探讨
殷 标‘ 程 燕舞 胡胜 利
摘要: 目的 : 探 讨 胃食 管反流 病 的 x线诊 断 价值 。方 法 : 回顾 性 分析 4 6 例 胃食 管反 流病 的 x线表 现 。结 果 : I 级3 2 例, Ⅱ级 1 3 侧, Ⅲ级 1 例, 伴 不 同程度 的食 管 炎 2 5 例, 食 管裂 孔 疝 3例 , 食 管下段 憩 室 3例 , 食 管静脉 曲张 2 例, 胃炎 2例 。结 论 : 上 消 化道 钡 餐 造

小儿胃肠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内容详实)

小儿胃肠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内容详实)
病因:食管与气管的延长及分离过程中 的障碍。
临床表现:口吐白沫,生后每次喂奶后 均出现呕吐,呛咳,可伴有其他畸形或 产妇有羊水过多。
食道闭锁分型(1-5型)
食道闭锁X线表现
胸腹平片:大多数合并右上肺炎。可合 并消化道,心血管,骨骼系统畸形。
插鼻胃管点片:导管插入后返折,返回 口腔,其下级代表盲段位置,约在C7-T6 多位于T2---4水平。若胃管插入胃内证实 食道通畅,但不能排除有无气管瘘。
X线摄影
体位:仰卧前后位,立位。 病人情况危重不能站立,此时可采用
仰卧位水平投照,一般采用左侧靠下 为主,可以观察肝脏上面游离气体的 有无。
为何腹立卧位最好同时开?
两个体位所得信息互为补充 仰卧位使膨胀,扩张的肠管易于显影,
可以看到全貌,易于区分大小肠。也易 于观察腹腔内异常液体的有无。 腹立位观察肠管内有无异常宽大气液面, 肠管张力,膈下有无游离气体。结合腹 卧位观察肠管有无固定不动。
性肠梗阻
钡剂检查禁忌症
在怀疑或确诊为胃肠道穿孔 胃肠道急性大出血期,应在出血停
止后1周进行 会厌功能不良应慎用 食道气管瘘,NEC
胃肠造影前的准备
钡餐检查前新生儿禁食4h,婴幼 儿及儿童需禁食6-8h。
钡剂灌肠前一天少食不易消化的 食物,检查前清洁洗肠。先天性 巨结肠及小肠梗阻时不宜洗肠。
与胎粪栓塞综合征鉴别:多量正常胎便 排出。结肠不细小,宽径正常,可见较 多胎便形成的充盈缺损。
小肠闭锁和狭窄
病因:胚胎早期肠管空化不全。胚胎晚 期子宫内一段肠管血运障碍。
临床表现:生后不久发生呕吐,腹胀, 无正常大便排出。
小肠闭锁X线表现
梗阻分型:高位(空肠近端),低位(空肠 远端及回肠)。

胃食管返流病的X线特点分析

胃食管返流病的X线特点分析

胃食管返流病的X线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的X线特点。

方法220例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常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了解胃食管反流情况。

结果单纯胃食管反流病55例,合并食管憩室12例,食管静脉曲张11例,食管癌4例,慢性胃炎46例,胃溃疡22例,胃下垂14例,胃癌8例,慢性胃扭转6例,幽门梗阻11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十二指肠憩室11例。

返流程度和返流特点各不相同。

结论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简便且直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X线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和胸痛门诊常见的疾病,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诊断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以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科就诊的疑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8~65岁,男160例,女60例,临床症状有纳差、反酸、烧心、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上腹痛、饱胀感、嗳气、胸闷、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禁忌证:神志不清、痴呆、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困难、急性胃炎、急性胃穿孔、急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大出血。

2 检查方法采用XG-501A型X线机。

检查前3 d停用抑酸剂、胃肠动力药物,12 h前禁食、禁水、禁烟。

常规胸腹透视,观察包括喉咽、贲门口、胃及十二指肠,排除胃穿孔、肠梗阻等禁忌证。

服用火圈牌双对比(2型)硫酸钡干悬剂200 g后上机检查,先进行立位,包括正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观察整体胃的解剖位置、功能形态及多角度外形轮廓。

然后卧位,观察大体的黏膜形态,利用胃内的气体观察各部的简单双对比相,仰卧正位观察胃体双对比像,仰卧左后斜观察幽门前区及胃窦体对比像,仰卧右后斜观察胃体上部及胃底双对比像。

而后采用俯卧位,进一步观察胃及十二指肠各部功能形态,鉴别前、后壁病变的征像。

俯卧位观察胃窦前壁双对比像,俯卧右前斜位观察胃体与窦充盈像和十二指肠充盈像,仰卧左后斜观察十二指肠双对比像,立位观察胃窦及球充盈加压像,立位胃充盈像。

X线入门丨食管相关疾病的影像表现

X线入门丨食管相关疾病的影像表现

X线入门丨食管相关疾病的影像表现食管重复囊肿 Esophageal duplicationCT增强扫描示食管下段右旁无强化低密度灶,不与食管腔相通。

小儿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后食管中部畸形。

食管壁内血肿 Esophageal intramural hematoma食道下段可见类似静脉曲张的蛇行皱襞(箭)。

自发性食管破裂(Boerhaave综合征) Boerhaave’s syndrome造影剂外渗(箭)刚好接近食管裂孔疝。

食管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食管造影显示一个偏心性浸润性癌(箭)。

Barrett食管阿司匹林诱发局灶性食管炎Aspirin-induced focal esophagitis。

食管中段有增厚的皱褶和轻度溃疡(箭)。

食管腐蚀性损伤 Corrosive Injury:小儿碱液狭窄的后遗症。

食道造影显示大部分食道狭窄。

近端网状狭窄(箭)需要周期性球囊扩张。

吞咽困难患者食管和支气管隆凸淋巴结之间的结核性窦道(箭)Tuberculous sinus tract。

原发疾病在淋巴结。

念珠菌食管炎 Candida esophagitis食管呈毛茸茸不规则样轮廓。

食管结节病 Esophageal sarcoidosis食管局部呈环周型光滑狭窄(箭)。

食管鳞状乳头状瘤 Squamous papilloma食管下段近胃食管交界处的充盈缺损(箭头)。

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mid-esophagus2例:CT显示异常强化的食管软组织肿物;食管造影显示粘膜破坏、溃疡形成,管腔狭窄。

食管中段息肉样腺癌 Polypoid adenocarcinoma食管远端腺癌 Distal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弥漫性浸润周围组织食管腺癌(2例)。

表现类似静脉曲张,但皱褶边缘过于锐利。

食管淋巴瘤 Esophageal lymphoma2例:弥漫性浸润性溃疡性肿瘤(箭);表现为多发结节的复发性淋巴瘤(箭)。

胃食管反流的X线检查及其特征和诊断价值分析

胃食管反流的X线检查及其特征和诊断价值分析

胃食管反流的X线检查及其特征和诊断价值分析
庄学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23
【摘要】胃食管反流是指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诊断常用的手段是进行X线检查,但其敏感性仅为40%~50%,相对偏低。

本文通过分析50例次胃肠X线检查资料,探讨X线检查的基本条件、方法和X线诊断,认为X线检查不但易于对胃食管反流作出诊断,还能估计胃食管反流的方式、程度、食管的廓清能力和损害程度。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66-366,367)
【作者】庄学东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钼靶X线检查联合螺旋CT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 [J], 胡军
2.MRI与X线检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李邦明
3.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皮肤癌诊断及临床治疗的价值分析 [J], 林玲
4.胸部CT与X线检查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价值分析 [J], 查家玉
5.胸部CT与X线检查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价值分析 [J], 查家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疾病X线诊断

食管疾病X线诊断

食 管 平 滑 肌 瘤
鉴别诊断: 1.食管恶性肿瘤。 2.食管外压性改变。
九、食管癌:
为最常见的食管恶性肿瘤,多 数40岁以上发病,50—70岁为高峰, 男多于女。
早期食管癌: 是指癌组织限于粘膜和粘膜下 层,未侵犯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
临床症状: 早期食管癌无典型症状,偶有 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异物感。
X线表现: 早期: 食管轻度扩张,正常蠕动波减 弱或消失,可见不规则的环状收缩, 食管下端呈鸟嘴状或锥状狭窄,边 缘光滑,管壁柔软,可见平行细粘 膜纹存在,钡剂可少量间歇性通过。
中期: 食管中度扩张,内有储留物, 下端呈漏斗状或圆锥状狭窄,少量 钡剂呈条状、线状或喷射状进入胃。 食物呼气较吸气时容易进入胃内。
⑷食管外压性改变:边清、粘膜正 常,扩张、收缩正常。 ⑸良性肿瘤:“环形征”,分界清、 管壁柔软,病史长。
食管癌的并发症: 1.食管癌穿孔和纵隔瘘形成; 2.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多 发 性 食 管 癌
食 管 憩 室
门静脉压力增高门脉血流受阻来自消化器官的静脉血不能进入肝内大量血液经侧支循环进入上腔静脉致食管下段的粘膜下静脉丛和食管周围静脉丛迂曲扩张粘膜隆起变薄被粗糙食物损伤或发生糜烂和溃疡而引起大出血
第二章、食管疾病X线诊断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吴茂雄 郭奕群
一、返流性食管炎:
定义: 又称消化性食管炎。由于胃食 管前庭功能不全,胃内容物返流入 食管,对食管的上皮产生消化作用, 引起食管下端粘膜的炎症。
病理:食管粘膜毁坏,腐蚀食管深 层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管腔狭窄、 闭塞。 临床:有误服强酸、强碱病史,咽 下疼痛和咽下困难 。
X线: 稀钡或碘油造影:食管呈不规 则狭窄、食管壁毛糙不整、粗细不 均,粘膜紊乱和破坏,食管收缩和 蠕动消失,非狭窄段食管仍可见收 缩和扩张。

婴幼儿胃食管返流的造影表现及诊断分析

婴幼儿胃食管返流的造影表现及诊断分析

婴幼儿胃食管返流的造影表现及诊断分析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临床上引起婴幼儿反复呕吐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内的胆盐和胰酶等返流至食管,导致返流性食管炎、吸入性肺炎、哮喘等并发症,甚至造成猝死,现已引起临床的重视。

笔者对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经胃食管造影明确的86例胃食管返流(GER)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胃食管返流患者,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最大2岁10月,最小出生后2d,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病史最长半年,最短1d,均为进食后呕吐,其中6例呕吐为喷射状,2例合并吸入性肺炎,1例合并IRDS。

1.2检查方法新生儿及症状严重的患儿选用非离子含碘水溶性造影剂,其他患儿选用35%~45%的硫酸钡,给予患儿分次口服,仰卧位透视观察钡剂的流动情况。

1.3诊断标准①上消化道造影见钡剂自胃内返流入食管,5min内出现3次以上返流即可诊断;②食管角(由食管和胃底形成的夹角,又称His角)增大,His角正常为30~50°,如大于50°提示该病可能。

依造影剂返流的高度及有无并发症分为5级:Ⅰ级:造影剂返流至食管下端;Ⅱ级:返流至气管隆突平面以上;Ⅲ级:造影剂返流至颈部食管;Ⅳ级:造影剂返流充盈贲门至颈部食管;Ⅴ级:造影剂返流同时合并吸入性肺炎。

2结果所有病例造影均见钡剂自胃内返流入食管,分级如下:工级:返流至食管下端27例,占31.4%;Ⅱ级:返流至气管隆突平面以上32例,占37.2%;Ⅲ级:返流至颈部食管19例,占22.1%;Ⅳ级:返流充盈贲门至颈部食管6例,占7.0%;Ⅴ级:返流合并吸入性肺炎2例,占2.3%。

食管角:86例GER胃肠造影除5例合并先天性胃扭转无法测量外,其余81(后面统计共86例)例均可见His角增大。

其中His角>60°33例;His角>70°31例;His角>80°16例;His角>90°1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诊断
发表时间:2015-10-23T15:04:41.8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作者:李强虎
[导读] 罗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婴幼儿胃食管反流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是生理性、自限性的,是否确为胃食管反流病。

李强虎
罗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曲靖 655800
摘要:目的探讨有关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像诊断原则、方法、分级、影像表现。

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来临床表现为食后呕吐的18例婴幼儿的上消化道造影资料,在复习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

结果有8例具备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标准,3例为食管裂孔疝,1例为幽门狭窄,6例为正常表现,胃食管反流属新生儿哺乳方法不正确所致。

结论婴幼儿胃胃食管反流病首见临床表现多为食后呕吐,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较准确、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X线诊断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是生理性、自限性的,是否确为胃食管反流病,需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才能确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09年8月—2010年6月间,临床有明显食后呕吐的患儿到我科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的病例共18例,年龄从21D—4A,其中3M以下3例,3M—5M以下8例,大于5M—1A4例,3A1例,3A3M1例,4A1例。

临床表现:18例均有食后呕吐,12例发育差,5例表情呆滞。

1.2:方法本组病例均使用飞利浦Essenta RC650ma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行常规消化道造影检查,哺乳期幼儿检查前1小时内禁食(哺乳),断乳后幼儿检查前2小时禁食;常规服钡后多体位动态观察,适时摄片;发现有胃食管反流时,注意观察钡剂反流时食管蠕动扩张变化情况,注意反流频率及反流程度,卧位片测His角大小及胃食管前庭的宽度。

2 结果
6例食管各段表现正常,动态观察见胃内钡剂少量反流入食管下段,频率低于3次/5分钟;1例幽门狭窄,可见胃腔扩张,胃食管反流频繁;3例食管裂孔疝,明显见到膈上疝囊;8例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

8例有胃食管反流的病例中,His角均大于50度,其中最小角为62度1例,65度1例,67度1例,70度1例,77度1例,85度1例,95度1例,106度1例;频繁反流3次/分钟5例,1次/分钟3例;8例均见钡剂反流达口腔内;8例反流时食管颈胸段明显扩张松弛,其中伴胃食管前庭扩张5例。

讨论
3.1:婴幼儿贲门管较成人短,且较完整的紧张收缩功能一般须到出生后约2月左右才能形成,出生后3个月后仍然出现多于3次/5分钟胃食管反流,才能考虑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3.2:婴幼儿贲门管神经发育速度不一,特别是早产儿或各种原因所致胎儿发育迟缓的婴幼儿,出生后容易发生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3.3: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婴幼儿(特别是3M以前)贲门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时,由于母亲哺乳方法错误和哺乳体位不正确,也很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

造影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询问哺乳的方法和体位,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指导婴幼儿母亲改变错误哺乳习惯。

3.4:贲门角(his角)既贲门上方食管左侧壁与胃底内侧壁之间的夹角,正常30-50度。

夹角内仅有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成为斜置于贲门口上方的单向瓣膜,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

3.5:阻止胃反流的因素主要有 a贲门角的单向瓣作用。

b食管裂孔的钳闭作用。

c膈食管膜限制食管上下移动作用。

d胃食管前庭静止高压带及皱缩成花瓣样的特殊皱襞的阻止反流作用。

其中静止高压带及皱缩成花瓣样的特殊皱襞的阻止反流作用最重要。

3.6: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卧位时X线表现为:a食管胃角变钝(正常30——50度);b胃内钡剂反流入食管;c胃食管前庭扩张增宽;d钡剂反流时食管松弛扩张,蠕动减弱。

3.7:胃食管反流分级Ⅰ级:反流到食管下端Ⅱ级:反流到气管隆突以上、食管颈段以下Ⅲ级:反流到食管颈段Ⅳ级:反流充盈食管全段Ⅴ级:Ⅳ级伴吸入性肺炎
Ⅰ- Ⅱ级为轻度,Ⅲ- Ⅴ级为重度
3.8:评价胃食管反流的标准 a大量反流可诊断为胃食管反流;b小量自由频繁反流可诊断为胃食管反流;c伴有消化性食管炎可确诊为胃食管反流;d增加腹压或头高脚低位等方法促使反流不可靠;e偶尔出现的反流无诊断意义。

4 小结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食后呕吐)是婴幼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形成本症的因素较多。

部分病例属食管贲门功能发育不成熟所致,这类婴幼儿待发育到2-3月后,症状会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病例属哺乳方法和体位不正确,改变哺乳方法和体位后症状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以上两类情况往往反流多在Ⅰ级或达到Ⅱ—Ⅳ级,但反流频率低于3次/5分钟;食管走行正常,扩张蠕动正常,His角及胃食管前庭正常。

部分病例属消化道本生具有病变存在,如食管裂孔疝、胃部病变、幽门狭窄、十二指肠狭窄及其它十二指肠病变等。

真正单纯胃食管反流病必须排除食管贲门功能未发育成熟和消化道其它病变所致的胃食管反流,且具备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

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以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为方便、快捷、准确的方法,及时检查区别胃食管反流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