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探析
四川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分析——基于传承人和传习人感知视角

四川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分析——基于传承人和传习人感知视角作者:蒋敬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7期蒋敬朱洪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学科(旅游研究)课题《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优化升级措施研究》(LYC17-06)、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微观机制研究》(YJ2018KY-23)。
作者简介:蒋敬(1985- ),女,绵阳安昌人,硕士,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乡村旅游。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当下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文章以绵竹年画为例,通过客观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人对绵竹年画的认知和感知现状,利用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激发传承人、传习人保护非遗的内生动力,从人力资本激励和投资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传承人和传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7-85-03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1]。
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文化变迁的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民族的”、“地方的”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2]。
如何通过旅游产业这一引擎,激发非遗传承人和所在社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绵竹年画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人就年画非遗保护与发展现状感知调查着手,分析非遗保护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学者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王建[3]、Francesca Cominelli等[4]、邓小艳[5]等学者认同旅游开发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浅议四川绵竹年画艺术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李慧国浅议四川绵竹年画艺术年画,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题材大多是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明信仰中发展下来的具有驱邪纳降、昭示喜庆的装饰性动物、人物图样。
其早期的表现形式也许是手绘图样,但年画的传统表现形式却是版绘图样,其萌芽与发展是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才开始的。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因此笔者认为年画并不属于国画的范畴而是版画的一种。
传统民间年画从唐宋发展至今尚且繁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
其中前三者基本上都是套版印刷,手工绘制成分很少,而唯独后者只是用底版印出墨线轮廓然后用手工绘制而成,其艺术风格与前者迥然不同。
一、绵竹年画的历程据汉代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六寸宽、一尺二长)图以两位神将之像,悬于大门或寝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公画像,此后门神图式越来越多。
北宋御史赵抃所著《成都古今记》记叙当时成都的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其中的“桃符市”即年画市场的俗称。
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六:“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
”并有“除夜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之谓。
由此可知,宋代成都已有年画市场。
而成都“桃符市”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
因而,绵竹年画早在宋代就已相当成熟了。
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年画作坊多达三百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从业人员达一万人以上。
浅析绵竹年画的发展

浅析绵竹年画的发展陈杨周梦萍化学院2012级5班科学教育专业摘要: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而作为“年画四大家”之一的四川绵竹年画经过多年的发展,内容广泛、品类繁多、风格独特、韵味十足,是一种具有非凡价值和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不断的传承完善中,它得以蓬勃发展。
关键词:绵竹年画墙画绣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属于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如意喜庆之意。
在清朝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
传统明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四川的绵竹年画、桃花垢以及广东的佛山等地。
在诸多的年画类别之中,绵竹年画始终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一:绵竹年画的分类绵竹年画历史悠久,明清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是中国著名的木板年画之一。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完整的构图,人物夸张变形、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的艺术风格。
是我国西南地区民间艺术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遗产的组成部分。
它与杨柳青、潍坊、桃花坞同称为年画“四大家。
绵竹年画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现代年画: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五十年代中期成立了绵竹木版年画社。
年画艺人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将古老的绵竹年画推陈出新,创作出了一批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新年画。
斗方年画:内容新颖、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构图活泼、色彩鲜艳富丽,给人以回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比较典型的是有讽刺寓意的《狗咬财神》、《老鼠嫁女》等,有画面清新抒情的仕女图,还有幽默诙谐的川剧折子戏。
古版拓片:绵竹年画博物馆保存了清代年画雕版一百四十余种。
这些雕版不仅是当时绘画艺术的真实反映;同时,也使古代巧夺天工的刻板艺术得以保留和传存。
中堂年画:传统绵竹年画表现形式之一,篇幅较普通年画大,内容大多为福禄寿喜等,画工精细考究,适合客厅装饰。
二:绵竹年画的代表人物绵竹年华俗称“门神”,内分为武将、文官、仕女和儿童,分别贴在大门、客堂门、寝室门等处。
“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绵竹年画为例

绵竹年画大胆创新,积极开发年画旅游产品。伴随 产的精华,主动地将自身文化教育功能纳入弘扬地方
城镇化的不断加剧,绵竹年画开始逐步实施规模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主渠道中。其次,将绵竹年画
经营,推进产业化生产,且鉴于开发后的年画旅游 的非遗传承人批量送入高校,加强培训,提供更多的
产品需要走入社会、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开 继续教育机会。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过
(二)重视绵竹年画文创产品开发 1. 大力开发绵竹年画旅游产品,打造绵竹年画 精品 绵竹年画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的进展较好,已 有上百个品种,但在精品开发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同类 的江苏桃花坞年画,能真正进入收藏级别的绵竹年 画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在发展旅游商品经济的同时, 政府首先应该两手抓,一方面,从保护和传承这一角 度出发,打造绵竹年画精品,使更多的年画走入收 藏殿堂。另一方面,从开发旅游商品出发,对年画 作坊市场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在生产制作年画工艺 品时,聘请年画专家现场指导,使民间工艺品在保 持民间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作为旅游商品进行大量 生产。同时,对具有收藏价值的大师年画或遗存年 画进行精品包装,提升年画档次,塑造高档旅游商品, 从而形成年画产业,真正走进市场。 2. 加快绵竹年画衍生品的开发和推广 首先,衍生品开发和创新是绵竹年画传承中最关 键的环节,可以将二维艺术形象转化成三维可触摸的 产品。目前,年轻的年画艺人已经把年画元素应用到服 饰、文具、家居装饰等各个生活领域,还可进一步拓 展,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绵竹年画虚拟衍生品的开发 可以借力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利用新的传播媒 介,将年画元素设计成动态广告海报、屏保、表情包、 UI 设计等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绵竹年画新媒 体,建立微信公众号、开创绵竹年画传承专题等。 3. 融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项目,助推年画产 业发展 首先,与当地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旅 游项目,加强绵竹年画的传承推广、创新发展。可联 合剑南春酒史博物馆、剑南老街、诸葛双忠祠等开 发挖掘人文资源,可结合德孝文化、三国文化、三 星堆文化,创新绵竹年画的题材与表现形式。其次, 利用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依托年画村落 建设,创新年画载体和表现形式。绵竹年画作为国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年画村的灵魂,是乡村旅游 发展的基础,是体现地区旅游特色的重要文化符号, 只有在全国提高绵竹年画的认知度,才能保证年画 村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辐射区域才能更广 ;而年 画村游客接待量的提升、影响范围的扩大,能进一 步提升绵竹年画的知名度,更好地促进年画产业形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文化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文化绵竹年画的文化风格陈锡挺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的四川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当地人制纸作画已有千年历史,绵竹年画在清代就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地实践和更新,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格。
民间年画文化气息浓郁四川绵竹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年画上面所绘大多是避邪接祥、辞旧迎新以及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和画鸟鱼虫等喜庆祥和内容。
它风格独特,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
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另有一番风味。
绵竹年画在用纸、用笔、用色上也别具一格。
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和鸳鸯笔,颜色多用矿物色和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
主色有佛青、桃红、猩红、草绿、金黄、天蓝等,突出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
绵竹年画是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其纸取材于绵竹之竹,绵竹所产竹品种繁多,质纤柔长。
杜甫有诗称赞:“华纤,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鼎盛时期的绵竹年画作坊主要分布于绵竹城区及西南农村,风格也各异。
如清道作坊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作坊偏重美人,娃娃戏,故事类;城区年画作品则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或兼门画。
绵竹年画内容多样,题材新颖,或喜庆、或幽默,珍品众多,如《老鼠嫁女》、《迎春图》等。
《迎春图》是清代画师精心创作的一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四川清代传统民俗。
作者以清代绵竹县城为背景,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穿着打扮的四百六十多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杂耍等庆祝活动。
《迎春图》为研究近代四川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浅析绵竹年画的民俗文化特色

2 0 1 3 年 5月
Ma y . 2 01 3
浅析 绵竹年 画 的民俗文化 特 色
谢
( 青海师范大学人 文学院
媛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8 )
摘
论述 。
要: 绵竹年 画是我 国四大木板年 画之 一, 和天津杨柳青 、 山东雄坊 以及苏州桃花坞年画 齐名 , 具有质朴 的地方风格和 浓郁 的 乡
并 带 有 弓箭 袋 , 双手 握 一 锤 状 物 侧 向而 立 , 面目
着本民族文化的丰富信息 , 充分体现 了传统 的中 国民间信仰观、 审美观 、 价值观 , 可以说 民俗文化 是年画的内核。因此 , 我们研究木版年画就要把 它作为民俗整体研究 , 那样更具体、 更全面 , 它注 重有生活气息的民俗事实 , 它能复原 民生事项发 生的情境 、 社会历史状况 。 中国传统木版年 画作为传统社会生活 中的
土 气息。 本文在 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 从民间文化 的角度 , 就 绵竹年 画的题材 内容、 艺术特 色进行分析. 并对 其所承栽 的民间信仰作 了简要 关键词 : 绵竹年 画 艺术特 色 民俗文化 民间信仰
绵竹年画 以产 于竹纸之乡 的四川省绵竹 市
而得名 , 是流行于 中国西南 的年画品种 , 由于这
马等馈与主顾 。” 并有“ 除夜换 门神、 挂钟馗 、 钉桃 符” 之谓。1 3 l 由此可知 , 宋代成都已有年画市场。
收割或抱着谷禾 回去 ,东汉许慎 《 说文解字》 称
绵竹年 画始于 明代 , 待到清朝乾隆 、 嘉 庆年 间, 其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全 县城 乡有年
“ 年” 字是“ 谷熟也 , 从禾” , 《 谷梁传》 云“ 五谷 皆收
1 9 9 4 年, 文化部将绵竹市命名为“ 中国民间艺 术 之乡” 。 2 0 0 6 年, 绵竹年画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画渗透于民众生活之 中, 是
绵竹年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境界

一、绵竹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一)重点资源价值分析1、文化资源来自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绵竹年画。
“中国年画之乡”的绵竹目前已经形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研究、交流于一体的产业链。
众多能满足人们审美情趣、求知欲望、修身养性、参观博览的旅游产品。
2.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中的生态资源是民俗文化的背景与依托,绵竹区域内的优美乡村田园风光,北有人民渠,南有射水河,中有马尾河蜿蜒穿过田间,池塘分布,鸟鸣虫唱,环境优美。
生态良好,水系与田园耕地共同构成项目地的景观骨架,这给人以良好的心境去感受年画艺术的魅力。
3.乡村田园风光、生态植被、河流水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年画文化资源为核心的吸引物,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基础,有利于文化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打造,其独特艺术价值使旅游产品上升至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高度。
川西民俗的文化在个性特色的包装元素项目提供上,不仅具有地方文化价值,而且具有教育学习体验价值以及品牌价值。
(二)旅游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及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主体、客体、媒体相互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
它以一种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物态为载体,以智态因素的活性内核与基因为精髓和灵魂。
智态因素具有裂变性的无发性特征,可使旅游市场更良性地可持续发展。
民间艺术对异质文化的求索与猎奇是文化旅游的动因之一。
通过旅游开发,实现民俗文化与外部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
针对年画特征,坚持分类开发,采取“结构+元素”的手法,强调元素提炼、使用和整体改进。
不仅实施精品化开发,注重内涵质量的提升,为实现旅游市场效益最大化打基础,而且要分析年画特质与旅游市场现状,对技术、理念、人才、投入成本、操作技术、艺术效果、游客的接受度等因素进行分析,使游客在游览美丽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体味被文化所裹挟的人文旅游内涵精神。
实现旅游文化资源市场价值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要在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整合,给予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差异性功能定位、优势互补、互为依托。
关于绵竹年画发展的思考

[ 键词】 关 绵竹年画: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 号 : 2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 N字 0 — 0 (0 )4 0 6 0 G1 7 A CK 7 0 32 1 0 — 5 — 3 1
Re l c n t eDe eo m e t fe to h v l p n o i n h w— a c u e fM a z u Ne Ye r Pit r s
还 是蓄势 发展 ?
一
业 、 艺 美术研 究 等都要 予 以保护 和资 助 。 工 20 0 3年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3 2届 大 会 通 过 的
《 护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公 约 》 就 如 何 合 理 保 护 民 间 保 传 统 、手 _ 艺 等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作 出 明 确 表 述 , 丁技
Ke r : a z u Ne Ye rP cu e ;n e tn e d v lp n y wo d Min h w— a i tr s i h r a c ; e eo me t i
绵 竹 年 画 作 为 我 国 的 四 大 年 画 之 ~ , 载 着 民 承 俗 的精 华 , 留 着 四川 地 区 传 统 文 化 的 原 生 状 态 及 保
【 摘 要] 随着传统社会的现代化、城镇化,绵竹年画这一四川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 已 遭破
坏, 原生态文化的链接 已经断裂, 濒临“ 失传” 断流” 和“ 。本 文从传承 与发展 民间文 化遗产 的立场 出发 , 对
绵竹年画的发展进行分 析和探讨 , 重新建立起对绵竹年 画的正确理解 , 对如何发展绵竹年 画的问题 , 针 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探析-旅游管理
绵竹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探析
肖山杨军李利花
绵竹年画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兴起,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绵竹年画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总结了当前绵竹年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策略。
绵竹年画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称。
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绵竹年画濒临消失。
随着2006年绵竹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努力下,绵竹年画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与旅游相结合。
但绵竹年画的保护与开发仍存在不足。
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促进绵竹年画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
一、绵竹年画的发展现状
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在政府的支持与年画艺人的努力下,也渐渐呈现出复兴的局面。
2008年汶川地震,绵竹年画遭到重大打击,原来的年画村被毁殆尽。
2009年,温家宝总理参观了位于绵竹市孝德镇的年画新村。
2010年,绵竹年画还入选了世博会四川馆,、在世界友人面前展示它的风采。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绵竹现在已经打造了年画新村、新建了绵竹年画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年画节,还开发了和年画有关的旅游商品。
二、绵竹年画存在的问题
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开发与保护较之以前
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年画村吸引力不强、知名度不高
虽然身为“AAAA”级景区,但实地考察年画村后,年画村核心区域规模狭小;缺乏与年画有关的体验项目;年画村向游客宣传讲解绵竹年画不到位。
绵竹偏居西南,交通不便,闭塞的环境,加上绵竹年画品牌和营销的缺失,使得其影响范围局限于本地和周边地区。
(二)年画传人数量不够
在政府的鼓励下,绵竹年画行业从业人员增长较快,但熟知绵竹年画精髓的艺人数量依然不够。
如2013年绵竹年画村的年画从业人员有大约1600人,但其中真正能够绘制年画的画师只有140名。
(三)年画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年画行业内耗严重,商家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做法屡见不鲜;而且市面上很多年画产品粗制滥造,商品雷同,缺乏新意。
长此以往,年画行业最终会受到市场的惩罚,所以说提升年画从业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
(四)年画品牌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绵竹年画没有在整体上给大众一个突出的品牌形象。
而且由于品牌意识薄弱,有一些人盗版他人的作品,仿制出质量低劣的年画商品。
目前政府还没有专门制止盗版年画的机构和保护措施,所以,年画品牌急需管理和规范。
三、绵竹年画保护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原则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只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就能更好地促进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一)保护并大力培养年画艺人
绵竹政府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年画生产经营,现在采取了不征税等激励措施,但笔者认为要想培养更多的年画艺人,政府还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不断提高年画艺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通过授予称号、资助扶持、表彰奖励等手段,调动艺人们的积极性。
2、重视保护年画老艺人,统计目前年画艺人的数量,录制下艺人们作画的过程,作为保护绵竹年画的珍贵资料留存下来。
3、大力培养新一代的年画艺人,进行绵竹年画的研究与创作。
(二)提高年画从业人员素质
绵竹年画要加强与学校或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既要培训现有的年画艺人,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又要培养出一批新生代高素质人才来加入年画行业。
(三)培养绵竹年画的群众基础
1、政府应该积极开展保护绵竹年画的活动,向民众做好宣传,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绵竹年画的认识,提高他们保护绵竹年画的意识。
2、重视基础教育的作用,将绵竹年画引进绵竹甚至四川的中小学课堂。
四、绵竹年画开发策略
(一)有机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来带动绵竹年画的发展
在自然方面,可以配合赏花摘果、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区;在人文方面,与剑南春博物馆、诸葛双忠祠等联合开发。
举办中国年画节时,可与德阳灯会联合展销,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等,鼓励本地和外地游客突破地域限制前去游玩。
(二)加强绵竹年画的宣传推广
学习其他三大年画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它们的交流合作。
多带绵竹年画去
各地参加比赛、博览会等等,在外推广绵竹年画。
加大绵竹年画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和车载广告的广告投放力度。
(三)推动年画村旅游发展
扩大年画村的核心区域,增加游客在这一主要景点的停留时间;丰富并提升年画村的配套设施,提高年画村接待能力;转变行业生产经营方式;注重打造绵竹年画品牌。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