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复习题整理

合集下载

水质工程学考试复习题

水质工程学考试复习题

水质工程学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给水工程的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进行设计。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年。

( A )A.5~10;10~20B.5~10;15~20C.5~10;10~15D.10~20;20~302 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C )。

(1)综合生活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3)消防用水(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6)公共建筑用水A.全部B.(1)、(2)、(4)C.(1)、(2)、(3)、(4)、(5)D.(1)、(2)、(3)、(4)、(5)、(6)3 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B )天用量计算。

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B.7~15C.15~30D.10~204 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A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B.对称C.慢速D.平均5 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 B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6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A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B.1.2C.1.5D.0.87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

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C )。

8 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

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A )氧化法。

A.接触B.曝气C.自然D.药剂9 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C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1。

A.计算B.经济比较C.试验D.经验10 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A )一般可采用5%~10%。

A.回流比B.压力比C.气水比D.进气比11、用于( A )的凝聚剂或助凝剂,不得使处理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

水质工程污水处理题库(含答案)复习题

水质工程污水处理题库(含答案)复习题

水质工程学复习题1. 解释生化需氧量BOD 2解释化学需氧量COD 3. 解释污泥龄4.绘图说明有机物耗氧曲线5绘图说明河流的复氧曲线 6.绘图说明河流氧垂曲线的工程意义7. 解释自由沉降8.解释成层沉降9.解释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意义10. 写出沉淀池表面负荷q0的计算公式11.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12. 说明初次沉淀池有几种型式13. 说明沉淀有几种沉淀类型14. 说明沉砂池的作用15. 辐流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特点16. 解释向心辐流沉淀池的特点17. 绘图解释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18. 解释竖流沉淀池的特点19. 解释浅层沉降原理20. 说明二次沉淀池里存在几种沉淀类型、为什么21. 绘图说明斜管沉淀池的构造22. 活性污泥的组成23. 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曲线24. 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对数增长期的特点25. 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减速增长期的特点26. 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净化污水过程27. 绘图说明生物絮体形成机理28. 解释混合液浓度29. 解释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30. 解释BOD负荷31. 解释污泥龄32. 解释污泥沉降比33. 解释BOD负荷率34. 解释活性污泥反应的影响因素35. 解释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36. 解释微生物的总需氧量计算公式37. 解释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38. 解释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39. 解释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40. 解释完全混合池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41. 绘图说明传统活性污泥法、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池的各自BOD降解曲线42. 绘图说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43. 解释活性污泥曝气池的曝气作用44. 根据氧转移公式解释如何提高氧转移速率45. 氧转移速率的影响因素46. 解释BOD污泥负荷率计算公式47. 解释容积负荷率计算公式48.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方式49. 解释污泥处理系统的异常情况50. 解释污泥膨胀51. 解释生物膜的构造与净化机理52. 解释生物膜中的物质迁移53. 解释生物膜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54. 说明高浓度氮的如何吹脱去除55. 解释生物脱氮原理56. 解释A/O法生物脱氮工艺57. 解释生物除磷机理58. 绘图说明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59. 解释生污泥60. 解释消化污泥61. 解释可消化程度62. 解释污泥含水率63. 说明污泥流动的水力特征64. 污泥浓缩的目的65. 重力浓缩池垂直搅拌栅的作用66.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67. 厌氧消化的投配率68. 厌氧消化溢流装置的作用69. 厌氧消化为什么需要搅拌70. 说明污泥的厌氧消化机理71. 解释两段厌氧消化的机理72. 说明厌氧消化的C/N比73. 说明厌氧消化产甲烷菌的特点74. 消化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方式75. 说明消化池异常现象76. 说明污泥的好氧消化机理77. 为什么进行污泥脱水78. 污泥机械脱水有几种方法79. 绘图说明斜板除油池? 80. 绘图说明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81. 绘图说明加压溶气气浮?82. 绘图说明电解除铬工艺流程?83. 水质均和的作用?84. 污水处理程度的传统分类方法?85. 常用的调节池形式?86. 分离因素的计算公式?87. 含油废水污染的危害?88. 油珠上浮速度的计算公式?89. 污水中乳化油粗粒化附聚原理?90. 乳化油的性质?91. 何谓胶体稳定性?92. 气浮中产生气泡的方法?93. 什么是疏水性物质?94. 是否任何物质都能粘附在空气泡上,取决于哪些因素?95. 废水中常用的几种混凝剂?96. 混凝剂与浮选剂有何区别?各起什么作用?97. 简要叙述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pH值的关系?98. 高分子混凝剂投量过多的时候,为什么混凝效果反而不好?99. 试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混凝各自的特点?100. 中和方法的分类?101. 碱性污水的中和方法?102. 电解方法产生极化的原因?103. 电解法的几种电解效应?104. 电解可以产生哪些反应过程?对水处理可以起什么作用?105. 中和过滤方法中常用的几种滤料?106. 化学沉淀的影响因素?107. 污水处理混凝的种类?108. 氧化还原方法中常用的氧化剂?109. 如何运用氧化还原电位数值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行性?110. 用氯处理含氰废水时,为何要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111. 离子交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是什么?112. 吸附方法的影响因素?113. 吸附方法的几种类型?114. 膜分离方法中常用的几种方法?115. 电渗析膜与离子交换树脂在离子交换过程中的作用有何异同?116. 什么是电渗析的极化现象?它对电渗析器的正常运行有何影响?如何防止?117. 利用电渗析法处理工业废水有何特点?118. 绘图推导界面自由能△W的计算公式?119. 绘图解释费兰德利希公式?120. 绘图解释物理吸附的几种曲线类型?121. 绘图解释吸附过程的3个吸附阶段?122. 气浮方法中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23. 在处理同样水量的条件下,试比较加压溶气气浮、叶轮气浮与射流气浮三种设备的区别?124. 为什么废水中的乳化油类不易相互粘聚上浮?125. 简述粗粒化方法除油的过程?126. 绘图解释电化学滤料的工作原理?127. 混合和絮凝反应同样都是解决搅拌问题,它们对搅拌有何不同?为什么?128. 绘图说明压力旋流分离器的运行情况?129. 采用机械絮凝池时,为什么要采用3~4档搅拌机且各档之间需用隔墙分开?130. 绘图说明有明显吸附带的穿透曲线?131. 叙述石灰石过滤法的注意事项?132. 绘图说明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的构造?133. 试述工业废水的几种厌氧处理方法?134. 绘图说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的构造?135. 试述含油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136. 试述含铬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137. 有一个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比重接近于1的悬浮物,试选择几种合适的处理方法,为什么?138. 某粗制硫酸铝含Al2O314%、不溶解杂质30%,问:(1)商品里面Al2(SO4)3和溶解杂质各占的百分数;(2)如果水中加1克这种商品,计算在水中产生的Al(OH)3、不溶解杂质和溶解的杂质分别重多少?139. 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平面布置等角度简单描述一个你所了解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是你所在城市的污水厂,也可以是你曾参观过的污水厂)。

水质工程学题库

水质工程学题库

水质工程学题库一、概念题(每题 3 分)1、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作用的沉淀。

2、变速过滤——在滤料粒径、形状、滤层级配和厚度以及水温一定时,如果孔隙率减小,水头损失保持不变,滤速随过滤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过滤。

3、折点加氯——从折点加氯的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

4、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称为泥龄,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5、氧垂曲线——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

所以耗氧与复氧是同时存在的,污水排入后,DO曲线呈悬索状态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6、絮凝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7、负水头——指滤层截留了大量杂质以致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

8、树脂的全交换容量:一定量的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量。

9、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是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10、污泥有机负荷率——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又称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

11、拥挤沉淀——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

12、等速过滤——指滤池滤速保持不变而水头损失将增加的过滤。

13、树脂的交联度——指交联剂占树脂总质量的百分比。

如苯乙烯系树脂的交联度指二乙烯苯的质量占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总量的百分率。

14、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每天保留沉淀物,更换新鲜污水,这样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形成一种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

水质工程学复习题

水质工程学复习题

污水处理复习题1.解释生化需氧量BOD2.解释化学需氧量COD3.解释污泥龄4.绘图说明有机物耗氧曲线5.绘图说明河流的复氧曲线6.解释自由沉降7.解释成层沉降8.解释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意义9.写出沉淀池表面负荷q0的计算公式10.曝气沉砂池的优点11.说明初次沉淀池有几种型式12.说明沉淀有几种沉淀类型13.说明沉砂池的作用14.辐流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特点15.解释向心辐流沉淀池的特点16.绘图解释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17.解释竖流沉淀池的特点18.解释浅层沉降原理19.说明二次沉淀池里存在几种沉淀类型、为什么20.活性污泥的组成21.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曲线22.说明生物絮体形成机理23.解释混合液浓度MLSS24.解释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25.解释污泥龄26.解释污泥沉降比 SV,污泥指数 SVI27. 解释BOD污泥负荷率,容积负荷率及计算公式28.解释活性污泥反应的影响因素29.解释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30.解释微生物的总需氧量计算公式31.解释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32.解释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33.解释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34.解释完全混合池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35.绘图说明传统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池的各自BOD降解曲线36.绘图说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37.解释活性污泥曝气池的曝气作用38.根据氧转移公式解释如何提高氧转移速率39.氧转移速率的影响因素40.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方式41.解释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的污泥异常情况42.解释污泥膨胀43.解释生物膜的构造与净化机理44.解释生物膜中的物质迁移45.解释生物膜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46.说明高浓度氮的如何吹脱去除47.解释生物脱氮原理48.解释A/O法生物脱氮工艺49.解释生物除磷机理50.绘图说明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51.解释生污泥52.解释消化污泥53.解释可消化程度54.解释污泥含水率55.说明污泥流动的水力特征56.污泥浓缩的目的57.重力浓缩池垂直搅拌栅的作用58.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59.厌氧消化的投配率60.厌氧消化为什么需要搅拌61.说明污泥的厌氧消化机理62.解释两段厌氧消化的机理63.说明厌氧消化的C/N比64.说明厌氧消化产甲烷菌的特点65.消化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方式66.说明消化池异常现象67.说明污泥的好氧消化机理68.污泥机械脱水有几种方法69.绘图说明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气浮?70. 气浮方法中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71.绘图说明加压溶气气浮?72. 气浮中产生气泡的方法?73. 什么是疏水性, 亲水性物质?74. 是否任何物质都能粘附在气泡上,取决于哪些因素?75. 绘图解释费兰德利希与郎格谬公式?76. 为什么废水中的乳化油类不易相互粘聚上浮?77. 绘图说明有明显吸附带与无明显吸附带的穿透曲线?78.简述厌氧消化过程的四阶段理论,并结合该理论简述在厌氧反应器中维持稳定pH值的重要性。

水质工程学试题集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试题集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试题集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质工程学中,下列哪种物质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A. 氧气B. 氮气C. 汞D. 氦气答案:C2. 在水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消毒B. 沉淀C. 过滤D. 吸附答案:B3.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A. 沉淀法B. 离子交换法C. 吸附法D. 蒸馏法答案:D4. 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法主要利用哪种微生物?A. 酵母菌B. 乳酸菌C. 硝化细菌D. 醋酸菌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消毒方法?A. 氯气消毒B. 紫外线消毒C. 臭氧消毒D. 沉淀法答案:D6.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有机物?A. 苯B. 甲烷C. 二氧化碳D. 乙醇答案:C7. 以下哪种物质是水体中常见的悬浮物?A. 氮气B. 二氧化碳C. 泥沙D. 氧气答案:C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无机污染物?A. 硫酸盐B. 硝酸盐C. 重金属D. 石油答案:D9.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方法?A. 生物降解B. 吸附C. 沉淀D. 蒸馏答案:C10.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微生物?A. 细菌B. 病毒C. 藻类D. 真菌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水质工程学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A. 水体的流速B. 水体的温度C. 水体的pH值D. 水体的溶解氧答案:ABCD2. 下列哪些物质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A. 硫酸铝B. 聚合氯化铝C. 硫酸铁D. 硫酸镁答案:ABC3.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A. 沉淀法B. 离子交换法C. 吸附法D. 蒸馏法答案:ABC4. 下列哪些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A. 硝化细菌B. 乳酸菌C. 酵母菌D. 醋酸菌答案:A5.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A. 生物降解B. 吸附C. 沉淀D. 蒸馏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体污染及其防治的科学。

水质工程学 物化部分 复习题

水质工程学 物化部分 复习题

19. 同向絮凝颗粒碰撞速率与那些因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
N0
4 3
n2d 3G
(与
n2,d3,G
成正比)
式中,n 为颗粒数量浓度,d 为颗粒直径,G 为速度梯度,即是单位间距液层的速度差,s-1。
20. 速度梯度的概念,计算方法。 速度梯度△u/△z:两相邻层流间,垂直距离的单位流速增量。 计算时以一个瞬间受剪而扭转的单位体积水流所耗功率来计算。
设为一级反应,将 r(Ci)=-kCi 和 V=Qt 带入,则:
t
1
C
(
0
k Ci
1)
采用 CSTR 多极串联,可提高效率:
Cn
1
n
C0 1 kt
(3) 推流式反应器 (PF) Plug flow reactor 物料按前后顺序沿流动方向推流,层流,且无纵向扩散,反应时间是反应器长度的
13. 对于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混凝机理,能够举出几个例子吗? (1)压缩双电层:双电层理论通常仅仅在使用 1 价或 2 价盐(协电解质)时发生,河
流入海口处发生的混凝现象即是这种情况。 (2)吸附电中和:三价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过多,凝聚效果反而下降的现象,可以
用本机理解释。因为胶粒吸附了过多的反离子,使原来的电荷变号,排斥力变大,从而发生 了再稳现象。
7. 胶体的特性有哪些? ① 光学特性 ② 力学特性 ③ 表面性能 ④ 动电现象
8. 胶体为何稳定?动力学稳定的因素有哪些?聚集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胶体稳定的原因 ①动力学稳定:沉速缓慢和布朗运动是主要原因,沉速及布朗运动均与粒度有关 ②聚集稳定 1)静电斥力: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妨碍颗粒的相互聚集 2)水化膜:使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的另一个因素是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

水质工程学题库及复习资料给水部分

水质工程学题库及复习资料给水部分

水质工程学题库及复习资料给水部分水质工程学(一)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2、反应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都有一个发生化学反应的生产核心部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容器称为反应器。

3、活塞流反应器和恒流搅拌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也称管式反应器,流体是以队列形式通过反应器,液体元素在流动的方向上绝无混合想象,每一流体元素停留时间都是相等的,各点上的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度有确定值。

恒流搅拌反应器:也称连续搅拌罐反应器,物料不断进出,连续流动。

反应器内各点浓度完全均匀,反应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有返混作用。

4、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分为1、动力学稳定性2、聚集稳定性。

5、凝聚和絮凝凝聚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絮凝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的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6、四个混凝作用机理1、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2、吸附—电性中和作用机理3、吸附架桥作用机理4、沉淀物的网捕、卷扫作用机理7、胶体保护当胶粒表面被高分子物质全部覆盖后,量胶粒接近时,由于“胶粒-胶粒”之间所吸附的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或者由于带电高分子的相互排斥,使胶粒不能凝聚。

8、异向絮凝和同向絮凝异向絮凝:指脱稳胶体由于布朗运动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同向絮凝:指借助于水力或机械搅拌使胶体颗粒相碰撞而凝聚的现象。

1 / 159、自由沉淀和拥挤沉淀颗粒在沉降过程中不受颗粒彼此间影响的沉淀,称为自由沉淀。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相互干扰,使悬浮颗粒以接近或相同的沉速拥挤下沉,呈界面式沉降,出现清、浑水层间的明显界面(浑液面)的沉淀,称为拥挤沉淀。

10、截留沉速和表面负荷截留沉速u0指能够全部被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表面负荷q是指单位沉淀面积上承受的水流量,其中11、接触絮凝在池内形成一个絮体浓度足够高的区域,使投药后的原水与具有很高体积浓度的粗粒絮体接触,可以大大提高原水中细粒悬浮物的絮凝速率,这种方式称为接触絮凝。

水质工程学各章习题(自己整理的)

水质工程学各章习题(自己整理的)

第一章水质与水质标准填空题:1、水的循环包括:和。

2、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将杂质分为、、三种。

3、含磷物质存在形式:、、;溶解性的磷:、、;悬浮性的磷:。

4、按处理程度污水处理分为:、、。

5、污水的最终出路:、、。

6、城市污水:包括以下四部分、、、。

7、污水复用分:、。

8、有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物:、、、、、。

9、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指标可分为、、、四类。

10、通常采用、、、等水质指标来表示水质耗氧有机物的含量。

名词解释:1、合流制2、分流制3、 BOD4、 COD5、 TOC6、 TOD7、总残渣、总固体或叫蒸发残渣8、水体富营养化 ( eutrophication ) 的定义9、水环境容量 10、水体自净问答题:1、污水中含氮物质的分类及相互转换2、什么是水体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3、在研究水体污染问题时,为什么除毒物外,还要考虑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这两个问题?在进行水体自净的计算时,关于溶解氧一般是以夏季水体中不低于 4mg/L为根据的,但在北方严寒地区,对于溶解氧的要求往往提高,这是什么原因?4、进行水体污染的调查,主要应采取哪些步骤?5、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有哪些危害?6、 BOD 的缺点、意义?7、什么是“水华”现象?8、什么是“ 赤潮” 现象?9、氧垂曲线的意义,使用时应主意哪些问题?10、写出氧垂曲线的公式,并图示说明什么是氧垂点。

11、河水:最旱年最旱月平均时流量(保证率 95% )(水速为0.25m/s),生化需氧量第二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填空题:1、水处理按技术原理可分为和两大类。

2、按对氧的需求不同,将生物处理过程分为和两大类。

3、按反应器内的物料的形态可以分为和两大类;按反应器的操作情况可将反应器分为和两大类。

4、列举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举出 5 种即可)名词解释:>1、间歇式反应器 2 、活塞流反应器 3 、恒流搅拌反应器 4 、过滤5、吸附 6 、氧化与还原 7 、水的好氧处理 8 、水的厌氧处理9、停留时间 10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11 、水处理工艺流程问答题:1、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的出发点有哪些?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水处理工艺流程?2、举例说明废水处理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D —容积负荷率:为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d 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单位:[质量][体积] [时间]= == 2 名词解释污泥沉降比 SV :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 30 分钟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 :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BOD 污泥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 )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 )内接受的有机物量(kgBOD )。

有时也以 COD表示有机物的量,以MLVSS 表示活性污泥的量。

单位:kgBOD/(kgMLSS·d ) 公式Ns=F/M=QS 0/VX污泥容积指数: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 30min 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单位 mL 公式 SVI=SV/MLSS氧转移效率 (EA):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为mgO 2/(gMLVSS·h)或mgO 2/(gMLSS·h)污泥龄:在反应系统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

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

污泥回流比:污泥回流比(R )是指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 QR 与污水流量 Q 之比。

-1 单位:时间 d-1 污泥解体: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为污泥解体现象。

污泥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发生恶化,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的现象。

污泥上浮:污泥(脱氮)上浮是由于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但却没有很好的反硝化,因而污泥在二沉池 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成为电子受体被还原,产生的氮气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另,曝气池 内曝气过度,使污泥搅拌过于激烈,生成大量小气泡附聚于絮凝体上,或流入大量脂肪和油类时,也可能引起污泥上浮。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同步驯化法:为缩短培养和驯化时间,把培养和驯化这两个阶段合并进行,即在培养开始就加入少量工业废水,并在培 养过程中逐渐增加比重,使活性污泥在增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废水并具有处理它的能力。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 废水获得净化,同时,生物膜内的微生物不断生长与繁殖。

生物转盘:一种好氧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由许多平行排列浸没在氧化槽中的塑料圆盘(盘片)所组成,圆盘表面生 长有生物群落,转动的转盘周而复始地吸附和生物氧化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容积面积比(G):又称液量面积比,是接触氧化槽的实际容积 V(m3)与转盘盘片全部表面积 A(m2)之比, G=(V/A)*1000 (L/m2)。

当 G 值低于 5 时,BOD 去除率即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所以对城市污水,G 值以介于 5 至 9 之间 为宜。

稳定塘:是人工适当修正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

污水在池塘内流动 缓慢,贮存时间较长,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包括水生植物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综 合作用,使有机污染物的易降解。

污水土地处理:污水有节制的投配到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吸附、过滤与净化作用和自 我调控功能,使污水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得以降解净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分得以再利用,促进绿色植物增长并获得 增产。

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将污水投配到种有作物的土地表面,污水缓慢的在土地表面流动并向土壤中渗滤,一部分污水直接为作物所吸收,一部分则渗入土壤中,从而使污水达到净化目的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消化池的投配率:投加量和总量的比数,每天需要投加的投加量和消化池的有效容积的比就是投配率。

熟污泥:消化污泥。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消化,使污泥中挥发物含量降低到固体相对不易腐烂和不发恶臭时的污泥。

污泥含水率(计算公式):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 p2 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变为 p2 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团体物浓度; 有机物负荷率( S ):有机物负荷率是指每日进入的干泥量与池子容积之比。

V 1 V 2 W 1 W 2 100 p 2 100 p 1 C C 1 挥发性固体和灰分:挥发性固体, 即 VSS ,通常用于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的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湿污泥比重: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填空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处理系统,如 传统活性污泥法、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性污泥法、 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 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如下,BOD 5:N:P =100:5:1。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 适应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内源呼吸期。

活性污泥系统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出现,数量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能预示和指示出水水质,常称为指示性微生物。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污泥膨胀、污泥解体、污泥腐化、污泥上浮、泡沫问题、异常生物相。

对硝化反应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溶解氧、碱度和pH、C/N比和有毒物质。

对生物脱氮反应的反硝化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 6 个温度、溶解氧、碱度和pH、C/N比、碳源有机物和有毒物质。

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物质组成:Ma、Me、Mi、Mii。

生物滤池有多种工艺形式,如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膜法有多种处理系统,如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法。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由:进水配水系统;反应区(污泥床区;污泥悬浮层区);三相分离器(沉淀区、回流缝和气封)。

厌氧处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小,BOD5 :N :P=200:5:1。

甲烷细菌的能源和碳源物质主要有 5 种:甲酸、甲醇、甲胺、乙酸和CO2/H2。

(三甲一乙CH)影响产甲烷菌的主要生态因子有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负荷率、温度、污泥浓度、碱度、接触与搅拌、营养、抑制物和激活剂。

根据不同的废水水质,UASB反应器的构造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

常见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工艺有以下几种: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湿地处理、地下渗滤。

湿地这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其可能的限制组份或设计参数为:水力负荷、土壤渗透系数、土层厚度、地面坡度。

在稳定塘自然生物处理中,根据塘水中的微生物的优势群体类型和塘水中的溶解氧情况,分为好氧、缺氧、兼性曝气塘。

污泥处理的目的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和综合利用。

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为 4 类:颗粒间的空隙水、毛细水、污泥颗粒吸附水、颗粒内部水。

污泥浓缩的目的在于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以利于后续处理与利用。

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方法主要有浓缩法、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干燥、焚化法。

污泥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初沉污泥、剩余污泥、腐殖污泥、消化污泥(熟污泥)、化学污泥。

按成分不同分污泥和沉渣。

问答题1.活性污泥法:向生活污水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褐色絮凝体。

该絮体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构成,可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并易于沉淀分离从而得到澄清的处理出水。

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污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解性易降解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②混合液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③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呈悬浮状态,能够与污水充分接触;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同时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曝气池中保持恒定的活性污泥浓度;⑤没有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进入。

2.污泥沉降比意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反映曝气池运行过程的污泥量,可用以控制调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还能通过它及时发现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

污泥浓度意义:不能精确地表示具有活性的活性污泥量,而表示的是活性污泥的相对值污泥容积指数意义: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

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质含量高,缺乏活性;过高,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已有产生污泥膨胀的可能。

3.影响活性污泥法运行的主要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溶解氧、pH 值、温度、有毒物质。

4.衡量曝气设备效能的指标有哪些?什么叫充氧能力?什么叫氧转移效率?主要指标:动力效率Ep、氧的利用率EA、充氧能力EL。

充氧能力EL:通过机械曝气装置的转动,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混合液的氧量,以kgO2/h 计。

表示一台机械曝气设备。

氧转移效率EA: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5.列出8 种活性污泥工艺及其主要优点和缺点,每种系统应在什么时候使用?⑴传统活性污泥法优点:处理效果好,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对污水的处理程度比较灵活,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

缺点:曝气池首端有机物负荷高,耗氧速率也高,因此,为了避免溶解氧不足的问题,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耗氧速率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率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前段可能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曝气池容积大,占用的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

⑵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优点:供氧量沿池长逐步递减,使其接近需氧量,避免能源的浪费。

⑶阶段进水活性污泥法优点:污水沿池长度分段注入曝气池,有机物负荷及需氧量得到均衡,一定程度地缩小了需氧量与供氧量之间的差距,有助于降低能耗,又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降解功能;污水分散均衡注入,提高了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⑷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优点: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相比,污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内接触的时间较短,因此,吸附池的容积一般较小。

吸附池与再生池的容积之和,仍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容积,基建费用较低;本工艺对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当在吸附池内的污泥遭到破坏时,可由再生池内的污泥予以补救。

缺点:本工艺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不宜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

⑸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优点:由于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很快即被池内已存在的混合液所稀释和均化,原污水在水质、水量方面的变化,对活性污泥产生的影响将降到极小的程度,因此,这种工艺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特别是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