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完整版)

宝洁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完整版)
宝洁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完整版)

宝洁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而在面对SK-II事件的危机处理中,却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可以挽回局面的机会,而被媒体称为“迟钝的巨人”。这让人感到宝洁的危机管理体制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成熟和有效,甚至犯下了一系列的致命错误。本文具体来说宝洁在这次危机公关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宝洁,SK-II事件,公关危机,对策

一、宝洁公司的简介及公关现状

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简称P&G,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始创于1837年,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全球员工近110,000人。宝洁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美容美发、居家护理、家庭健康用品、健康护理、食品及饮品等。2008年,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润第14大公司。他同时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2008年06月04日The J. M. Smucker Company和宝洁,双方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宝洁股东将以免税换股并购方式取得 Smucker 约53.5%的股权。 2009年的世界500强中,宝洁排在第68位,是世界上的家具个人用品类企业的绝对首领,年营业收入为83,503百万美元。

宝洁公司旗下的产品之一SK-Ⅱ是全球著名的高档化妆品牌。SK-II原是由日本MAXFACTOR公司创造的一个在日本销售的区域性小品牌。1991年被P&G收购,1997年崛起于中国台湾市场,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至2005年4月份,已经在全国建起了78个专柜,2004年开始在中国大陆销售额达到高端化妆品市场前三名。SK-II是日本皮肤专家将尖端科技运用到护肤品开发中的完美结晶,在中国女性中,SK-II被传为“神仙水”。然而,2005年3月7日,江西一消费者一纸诉状投出,一夜之间,宝洁SK-Ⅱ系列化妆品,“烧碱风波”事件传遍整个美容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9种日本SK-II产品经广东省出入境检疫局检测发现含有钕和铬等违禁成分。9月16日,宝洁方面宣称,并没有添加任何违禁成分。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相继掀起退货潮,部分城市SK-II专柜开始停售产品。其间,因为宝洁方面对退货设定了种种门槛,引发退货纠纷,有城市出现SK-II专柜被砸等事件,而SK-II 官方网站也被黑客攻击而陷入瘫痪。 9月22日,SK-II发表声明,称其决定暂停在中国的产品销售,暂时全面撤出中国市场。同日,SK-II再次被曝光三种问

题产品。此后,宝洁对于SK-II的退货等善后问题一直没有发布新消息。其相关负责人对SK-II事件回应均为“不评价、不退市,没有具体时间表。最后,宝洁中国终于发出暂停销售、全面撤柜的声明。

危机在一步一步升级,然而宝洁公司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可以挽回局面的机会,甚而被媒体称为“迟钝的巨人”。SK-II危机暴露出宝洁的危机管理体制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成熟和有效,从事件的定性、反映速度、应对策略、危机管理的组织保障等诸多环节上,宝洁犯下了一系列的致命错误。如此工于心计,或许能够暂时减少SK-Ⅱ所能承担的责任,然而,宝洁是否想过,这样做会令消费者非常寒心,会失去消费者的支持?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SK-Ⅱ的傲慢无异于挥刀自宫,一点点葬送自己打下的市场。

二、宝洁在公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宝洁公司面对高度的公关危机,却没有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给消费者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而表现的如此傲慢。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宝洁公司在公关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行动上,没有尽快确认危机,及时消除不良影响。

速度是危机公关中的第一原则。堤坝出现一条裂缝,马上修补很简单,如果速度迟缓,几十分钟就可以发生溃坝,企业发生危机时就像堤坝上的一条裂缝一样,马上修补可以避免很多损失,但却因为看似很小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或缺乏危机处理经验等,而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导致事件不断扩大与蔓延。对此次的SK-II 事件,尽管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发布,来自宝洁公司旗下SK-Ⅱ的9 种化妆品含禁用重金属铬和钕,但直到22 日的宝洁广州公司员工大会上,宝洁高层依然再次强调SK -Ⅱ产品的安全性,并表示该系列产品没有添加任何违禁成分,检测的结果是因为残留。很显然,宝洁并没有及时认识到这次危机的严重性,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行动来消除不良影响,从而错过了危机公共的最佳时机,以致最后整个事态的失控。

2、在态度上,傲慢强硬,推卸责任。

在危机处理中,不管事件是不是对手恶意策划,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对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利影响负责。当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发布来自宝洁的SK-Ⅱ化妆品含禁用重金属铬和钕时,宝洁依然宣称其产品绝未添加禁用物质,

产品是安全的,并坚持不撤柜、不召回。到后来,虽然同意退货,但有消费者指出,宝洁在办理退货环节表现得毫无诚意,为退货消费者提出四大苛刻要求,让消费者签下“产品无质量问题”的证明方可办理退货。宝洁这种傲慢强硬的态度,消极拖延的方式,根本没有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做法,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和个体的尊重,这样的态度,自然遭到消费者的反感,也很难得到舆论的同情。

3、宝洁公司没有与政府主管部门、媒体和公众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

针对质量问题引发的危机事件,企业应当在第一时间与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联系,或者请专家或更高层次主管部门再次检测质量,并提出整改方案。但危机事件发生后,宝洁没有及时与国家质检总局取得联系,获得理解。也没有及时与公众,特别是媒体进行及时的沟通。整个事件基本上是由公关部、品牌层面在解决,没有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也没有主动向媒体提供有新闻价值的文章资料。缺乏有效的媒体沟通,使宝洁在舆论的议题方向控制上完全居于被动。其在对事件性质的判断、内部结构的协调、权威技术支持方面也都显得迟钝和缺乏作为。

此外,此次危机中宝洁公关的另一大败笔还在于搬出明星刘嘉玲进行声援。虽然在化妆品行业中广泛的应用“人证法”广告,起用大美女关之琳、刘嘉玲担任代言人,通过“心灵独白”的句式拉近消费者的心理距离,通过“晶莹剔透”的关键词来制造心理需求,继而使“广告说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但是,在一个技术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中,明星是完全缺乏公信力的。明星卷入事件只能让事件增加传播价值,为本来可能逐渐平淡的舆论增加传播热点。

三、加强宝洁公关危机管理的对策

1、高度重视,上下一心,迅速组成危机公关小组并开展工作。

当企业发生公关危机时不论事件大小都要高度重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谨慎对待,具体处理方式要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危机事件快速解决并把危害控制到最小。

首先应该做好内部沟通工作。在企业陷入危机之时,一定要先赢得员工的心,向他们通报危机的发生和公司目前采取的对策,并恳请他们与公司共患难、同舟共济、献计献策。建立在良好内部沟通基础上的员工与公司的关系是企业应对危机的坚强后盾。

然后迅速组成危机公关小组,公关小组首先是一个对媒介十分精通的部门,知道如何运作媒体、制造新闻。小组形成后,要统一对外、对内的传播口径,采取稳定公众情绪的相应措施,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做好受害公众的挽救和补救工作,传达组织对事件负责的态度,并告知公众避免更大风险和损失的办法,或告知公众对其关心的焦点问题正在研究之中。

2、调查原委,并且态度诚恳的剖析问题,主动勇敢承担责任,积极认真的更正错误。

任何一家国际性的大企业,当自己的产品或企业发生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危机时,都必须勇敢为自己的产品负责、为消费者负责、为所在的国家负责。危机发生后,企业首先应该控制事故损失,要敢于回收不合格的产品,以避免让危害因素继续蔓延,以消费者利益为上。并邀请有关权威部门和新闻媒介参与事件的调查与处理过程,以确保公众的信任度。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向公众传递相关事宜,而不能隐瞒真相。

当事情的原委调查清楚之后,如果危机不是自己产品的原因,要及时向公众解释说明,并为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利影响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确实是自己的产品存在问题,就更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并积极认真地去改正,以表明自己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其实很多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与消费者甚至是受害者并不十分关心事件本身,更在意的是责任人的态度。冷漠、傲慢、推委等态度会增加公众的愤怒,把事件本身的严重性放大,甚至转移到这家企业的道德层面。

3、及时向媒介和有关重要机构提供危机事件处理过程的最新动态,让公众了解危机处理的进展和企业采取的措施。

在危机处理的适当时候,一般是危机处理初期和危机处理后期,举办闻发布会,向媒介发布企业对危机的态度、出现危机的原因、处理危机的过程和结果等重大消息。重大危机发生时,应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作为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的发言内容和言辞基调,必须经过危机处理小组的严格审查和讨论通过。

本次危机中,宝洁应该积极主动的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尽快的公布相关结果,证明产品的质量问题,并拿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不应是自己去徒劳地解释

或自吹自擂。另外,也应把自已所做,所想的,积极坦诚地与公众沟通,并尽力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独立的专家或机构、权威的媒体及消费者代表的支持,化解危机。

此外,危机事件后的后续公关也不可忽视。美国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说过“: 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着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 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危机肯定会给各企业或个人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后续攻关来化危机为契机。如写道歉信,继续关注、关心、安慰危机受害人及其亲属,拉近企业单位与消费者或个人之间的距离;适当开展一些公益或社区活动,强化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良好的新形象,获得更高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王佑发.SK-Ⅱ之劫与宝洁失败的危机公关.第一财经日报. 2006.(9).

[2]. 谷丽应.危机公关应对策略的研究.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 陆凤英.企业的危机公关策略.发展.2005.(4).

[4]. 宋岩.宝洁公司:领先者的奥秘.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3).

[5]. 张雯雯.马建蓉.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浅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8).

[6]. 张梦璇.黄琦.宝洁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商场现代化.2011.(4)

[7]. 迈克尔 A.希特;吕巍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 2009

[8]. 张凤荣质量管理与控制 2006

[9].邵华冬在华日本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研究[期刊论文] 2011,39(5)

危机公关及注意事项_图文(精)

机公关及注意事项 20攀塞善睾三篓誓三军兰喜篓霎 回顾:SK—II地区诉讼演变信任危机 宝洁中国遭遇被动。著名的宝洁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发生在南昌的诉讼,只用一周时间,已经演变成了波及全国的信任危机。 “南昌市工商局将处罚宝洁,虚假宣传最高可罚20万” “湖南卫监部门将抽查sK—II,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 “沈阳购后随时可以退货” “上海消费者欲退SK—II产品” “宁波市工商局表示密切关注SK—II” “化妆品疑含腐蚀性成分,sK—II让西安女性犯嘀咕” 有消息称,南昌市工商局对宝洁公司做出20万元罚款的决定。而宝洁公司也派工作人员到南昌工商行政管理局签字认罚。2005年4月14日,成都两位消费者得到sK—II退款10710元,成都市工商局正 目口塑燮E熊豳型2Q鳗:§式介入调查事件,江西打假英雄唐伟、北 京打假英雄王海紧追SK—II不放…… “迟钝巨人”的致命错误 SK—II让人感到宝洁的危机管理体制 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成熟和有效。危机 公关的几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宝洁都没

有处理恰当。 首先是态度问题,不管事件是不是对 手恶意策划,企业都应该对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利影响负责。当年强生公司在泰诺事件发生后,就全面收回所有的泰诺产品,尽管后来查明是有人恶意投毒,而且 收回产品也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在公众心目中,强生公司成了一个有社会责 任感的企业。而宝洁在事情发生后只 是发了两份声明,对事件的定性仅仅 停留在当事人“恶意抄作”的层面上。 宝洁所做的一切也仅仅是在维护公司 的利益。以一个强大的公司与个体 (宝洁所说的自由人士进行一个利 益与道德的抗争,强调自己的产品没 有问题,无论是对媒体还是消费者, 态度上都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和个体的 尊重,这样的态度很难得到舆论的同 情,它违反了危机公关的第一要义。

危机公关处理、操作流程、预警机制

危机公关的处理、操作流程、预警机制 一危机公关的处理 一、定义 危机:危机(crisis)韦氏大字典诠释为:「一件事的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又可阐释为「生死存亡的关头」和「关键的刹那」,可能好转,可能恶化。由此可知,「危机」是在一段不稳定的时间,与不安定的状况下,急迫需要做出决定性而有效的措施,所以危机处理往往存在於一念之间。达尔文说:「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用危机处理的角度思考〝适者〞是指能够面对危机,解决危机,最後能够继续生存下来的主体,「不适者」正是那些无法适应危机挑战而被淘汰的主体。 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具体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二、危机公关的处理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 2、真诚沟通原则 3、速度第一原则 4、系统运行原则 5、权威证实原则 三、怎样应对危机 1、冷静应对 企业要从媒体和记者的角度考虑,就能够以较为理性的方式对待这些负面报道 2、分析形势 a)与该记者和所属媒体关系怎样 b)从哪些角度指出报道存在的问题,两个角度:从“公众利益”的角度,从“平衡”原则 的角度 c)除了正面回应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选择 3、采取行动 a)要求撤消或更正 b)要求刊登后续报道 c)要求道歉

d)要求存档 e)要求亲自阐述己方的立场和观点 4、与合适的人进行沟通 a)先与记者本人进行交谈 b)如有必要再逐级联系 c)联系其他媒体 d)直接影响公众 5、提供有说服力的新闻稿 a)与本部门的负责人、顾问和专家协商,确定并保持同样的口径 b)多提供正面的事实和根据,尽可能不要批驳已有的负面报道 c)不要在新闻中流露对记者和媒体的不满 d)如果合适的话,呼吁公众采取行动支持(签名、打电话到媒体) e)始终记住你的目的是传递准确的信息,而不是与记者争是非 6、后续的措施 a)要建立舆情监测机制,一旦发现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要及时做出反应 b)对于那些发表过负面报道的记者,不要采取不理的态度 c)主动向记者和媒体提供新闻源 d)确定一些“第三方” 四、危机处理的步骤与程序 步骤: 1、危机,正确认识危机 认识到危机的到来 辨别危机的种类 确定处理方向 2、掌握危机的趋势与结构 从危机的: 程度性、破坏性、复杂性、动态性、扩散性、结构性、六方面分析与研判 3、了解危机所处阶段,争取在最好的时期处理危机 程序: 1、危机的确认、危机的衡量、危机的决策、危机处理的实施、处理结果的考核 2、成立危机处理专案组、收集危机资讯、诊断危机、确认决策方案、重点处理、寻求援助、 切实掌握全局处理危机 3、检讨与评估、记录与传承、复原与提升、预防、避免

宝洁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完整版)

宝洁公司公关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宝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而在面对SK-II事件的危机处理中,却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可以挽回局面的机会,而被媒体称为“迟钝的巨人”。这让人感到宝洁的危机管理体制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成熟和有效,甚至犯下了一系列的致命错误。本文具体来说宝洁在这次危机公关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宝洁,SK-II事件,公关危机,对策 一、宝洁公司的简介及公关现状 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简称P&G,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始创于1837年,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全球员工近110,000人。宝洁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美容美发、居家护理、家庭健康用品、健康护理、食品及饮品等。2008年,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润第14大公司。他同时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2008年06月04日The J. M. Smucker Company和宝洁,双方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宝洁股东将以免税换股并购方式取得 Smucker 约53.5%的股权。 2009年的世界500强中,宝洁排在第68位,是世界上的家具个人用品类企业的绝对首领,年营业收入为83,503百万美元。 宝洁公司旗下的产品之一SK-Ⅱ是全球著名的高档化妆品牌。SK-II原是由日本MAXFACTOR公司创造的一个在日本销售的区域性小品牌。1991年被P&G收购,1997年崛起于中国台湾市场,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至2005年4月份,已经在全国建起了78个专柜,2004年开始在中国大陆销售额达到高端化妆品市场前三名。SK-II是日本皮肤专家将尖端科技运用到护肤品开发中的完美结晶,在中国女性中,SK-II被传为“神仙水”。然而,2005年3月7日,江西一消费者一纸诉状投出,一夜之间,宝洁SK-Ⅱ系列化妆品,“烧碱风波”事件传遍整个美容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9种日本SK-II产品经广东省出入境检疫局检测发现含有钕和铬等违禁成分。9月16日,宝洁方面宣称,并没有添加任何违禁成分。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相继掀起退货潮,部分城市SK-II专柜开始停售产品。其间,因为宝洁方面对退货设定了种种门槛,引发退货纠纷,有城市出现SK-II专柜被砸等事件,而SK-II 官方网站也被黑客攻击而陷入瘫痪。 9月22日,SK-II发表声明,称其决定暂停在中国的产品销售,暂时全面撤出中国市场。同日,SK-II再次被曝光三种问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 一. 公司背景介绍 (一)公司简介: 宝洁(英文名称:Procter & Gamble)创于1837年,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公司性质:股份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全球员工近110,000人。宝洁在日用化学品市场上知名度相当高,其产品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个人清洁用品及电池等。公司口号:宝洁公司,优质出品。宝洁的企业理念:“众志成城,创造未来!”2003-2004财政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为514亿美元。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86位。宝洁公司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2008年,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润第14大公司,同时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销售额514亿美元(2003 - 2004财政年度)利润额64.8亿美元(2003 - 2004财政年度)分公司分布超过80个国家产品销售超过160个国家。全球技术中心28个持有专利数量,超过29,000项。2010《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第66位。宝洁是全球最大以及利润最丰厚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公司2012年的销售额近840亿美元,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宝洁拥有25个十亿美元品牌。每个十亿美元品牌每年能给公司带来的营业收入从10亿美元到100多亿美元不等。这些品牌的产品种类广泛,其中包括家居护理、美容美发以及个人健康护理产品,而且都是全球范围内家喻户晓的品牌,包括帮宝适、吉列、汰渍、碧浪、Downy、潘婷、海飞丝、玉兰油、欧乐B、佳洁士、Dawn、Fairy和护舒宝。宝洁拥有的十亿美元品牌的数量是我们最大竞争者的三倍,同时超过了其余所有竞争者十亿品牌的总和。 (二)部门组成: 1.客户业务发展部(Customer Business Development):一线销售部门,直接与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谈生意; 2.市场研究部Consumer&Market Knowledge:仔细研究客户与市场,提供数据与分析决策支持; 3.对外关系部及法律部External Relations&Legal:负责公共关系及品牌形象管理; 4.财务部Finance&Accounting:最大化股东的利益; 5. 人力资源部Human Resources:通过员工、组织、系统、文化创造并

公关危机处理方案.doc

公关危机处理方案 一公关调查 1.公司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应当立即组织会议,对危机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即时、全面的判断,并确定下一步的决策。 2.对其商店及生产部门调查,及时发现皮鞋存在的质量问题。认识到危机的到来,辨别种类,确定处理方向。 3.公关危机小组应积极调查这批货卖出了多少双。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4.了解危机所处阶段,争取在最好的时期处理危机。 二公关策划 1.赶赴现场,了解情况。迅速控制公关危机的不利局面,必须及时、全面、深入的了解事实。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在信息交流、意义沟通、价值劝说三个层面逐步铺开,对公众和传播媒体有个说法和做法。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首先应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的取得他们的谅解,争取积极创造化解危机的可能和最佳结局。 4.联络媒体,主导舆论。应委派“发言人”与媒体联络,掌握舆论主导权。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争取与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 6.有效行动,转为危机。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消除危险,而且还能

创造机遇,迅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公众关系。三公关实施 1.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行政部公关事务人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汇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4)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希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5)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2.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危机公关九大策略

企业危机公关九大策略 防患未然 企业的危机好比“飞来之祸”,随时随地都可能暗藏着。但危机的出现,大多都是有预兆的。一些企业是等到危机无法收拾的时候才出面调停,但往往大势已去,难以扭转乾坤,那么怎样来避免危机呢? 建立媒介关系 企业要做到乐意和媒体打交道。要奉行四海媒体皆是客的待媒体之道,这样不但能深受媒体朋友的好评,更重要的是会给企业结交更多善缘。建立在这种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圈内只要有风吹草动,企业都能运筹帷幄,从容面对。 保持媒介沟通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应该组建公关部门,并把和媒体的沟通定为一种经常性工作。因为与各媒体沟通不但能碰撞出“火花”,更能寻找出方法与资源。如果经常和媒体沟通,所有不利或者有利的公关素材必然就会显现面前,使企业能洞烛机先,防患未然。企业的危机绝对不是偶然现象,之所以一些危机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都是对此苗头的危害性和爆发性预测不足。虽然很多企业能及时进行危机公关,但这显然是下下之策,为什么我们不能防患未然呢? 悉心研究传媒 企业要自觉地承担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广大媒体群落中搜集一切企业和行业的相关信息,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与研究,从而为广告和企业宣传及公关方案奠定基础。众所周知,大多数危机的产生都是因为变化使许多人受到了利益伤害,但这种伤害产生的矛盾冲突最容易被当事人告知媒体,或者被媒体察觉到。所以企业一定要紧盯行业的政策变化与企业的事件变化,会给哪些人带来了利益损失,然后进行有效处置,将内外矛盾尽可能减到最低。所以公关部门应该一直坚持把内外行业信息汇编成册,并提供专业分析,提供一套强有力的预警措施。 危机攻略 危机公关借助的是沟通的力量,只要将所有的问题定位在沟通上,对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那么公关部门就有可能用最低的成本来消除危机。 评估危机 任何一次危机的发生,当事人或消费者都有过激的反应,不可能都按照企业的意思理解。所以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了解公众,倾听别人的意见,确保企业能把握公众的抱怨情绪,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不管事态发展如何严重,只要有准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就能衡量其危害性制定相应的策略。 直面危机 危机公关中要时刻遵循互动性、谅解性、真诚性的原则。当危机出现的时候千万不要惊慌,首要的问题就是赶快成立危机公关团队,并把握住宣传口径的一致,以免给媒体和大众落下口实。在处理危机时一定要有礼有节,不失形象,以防止个别消费者以此事件为突破口进行动机不良的行为,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要适时采取果断、正确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题答案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题答案 五粮液 1.本案例中,主要症结在于五粮液进行了过度的品牌延伸,导致品牌资产严重透支。品牌资产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品牌延伸是企业把现有知名品牌使用到新产品上的经营行为。五粮液在其成长过程中利用品牌延伸来拓展产品阵容,扩大经营范围。本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期望子品牌借助知名品牌这棵大树得以成长壮大。然而,大树的遮天蔽日本领究竟有限。品牌的不当延伸会摧毁消费者对品牌核心概念的支持,当过度延伸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会越来越模糊。一旦失去了原来的焦点会导致优势尽失。 2.五粮液本是高档酒的代名词,然而,其品牌已经无限延伸到了低档酒市场这是品牌延伸方式中的向下延伸。品牌延伸通常有三种方式: 向上延伸、向下延伸和横向延伸。向上延伸可以提高品牌地位,改善品牌形象,但通常企业要花重金。而向下延伸费用低廉,操作简单,但可能会使消费者否定品牌原来的高档地位,进而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从长远来看,五粮液的这种无限向下的延伸必然导致其品牌贬值。当年大名鼎鼎的派克钢笔就是因为推出价格低廉的派克笔,结果不但没有抢占到中低档市场反而丢失了高档市场。 3.在品牌延伸战略中,各子品牌各自为政,具有各自不同的品牌识别,建议他们在同一市场上以各自的独特卖点展开竞争。在宝洁公司的麾下有众多的品牌,但每个品牌都独具特色,而成了世界名牌。同样是洗发水,飘柔以头发柔顺为诉求点海飞丝倡导“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 ;潘婷宣传科学养发; 而沙宣是专为亚洲人设计。同样,五粮液可借鉴宝洁的成功经验,以各子品牌独特的销售主张为宣传点,满足不同消费群的需求。 库尔斯

1、答:库尔斯啤酒在70 年代以兴旺发达的秘密是:第一,库尔斯啤酒是用纯净的落基山泉水酿制的,啤酒质量好,味道清淡适口; 第二,该啤酒只有一家公司生产,且主要销往美国人烟稀少的地区; 第三,与来自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人士对库尔斯啤酒的爱好。这时支配库尔斯公司经营的指导思想(即市场营销观念)是生 产观念。 2、70年代以后,库尔斯啤酒从佼佼者地位跌落下来的原因是: 面对变化不定和 具有扩张性的市场,长期采取观望的态度,没有根据消费者需求和爱好发生转移而相应调整产品,改变市场营销策略,只一味依赖原来单一的产品,错误地认为其啤酒形象和魅力会长盛不衰。从而使大量顾客从库尔斯公司转向其他公司。这就是库尔斯啤酒衰退的主要原因。拯救库尔斯的啤酒的命运, 就是要改变经营观念,根据消 费者需求的多样性,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多口味的啤酒,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微软 1(微软失败的根本原因: 是市场营销的失败。(从4P与竞争战略方面展开论述) 2(启示:必须重视市场营销的研究与实施。3(谈谈看法: 国内某化妆品 (1) 地理变量和人口变量。18 ——25(婚前) 子市场。因为日本女性婚后居 家者多。 (2) 撇脂定价。定价条件: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 高价不会抵消由于需求减少的 利益;有专利保护;高价可以产生高档印象; (3) 写出4P 的内容并有简单思想。 霞飞

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成功的经典公关案例分析_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矛盾的80%来自与缺乏沟通,很多事只要能恰当的沟通都会顺利 解决。当企业发生公关危急时沟通就是最必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 与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沟通,让大家了解事件细节,以便配合进行危 机公关活动,比如保持一直的口径,一直的行为等。而后要马上与 受害者进行沟通,主动联系受害者,以平息其不满的情绪,比如开 通专线电话接听相关投诉,负责人亲自慰问与会见受害人等,最好 抢在媒体与当事人接触前先与当事人沟通。接下来就是与媒体进行 沟通,必须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真实的事件情况及随时提供事件发 展情况,因为如果你不主动公布消息媒体和公众就会去猜测,而猜 测推断出的结论往往是负面的。这个时候消费者很敏感,信心也很 脆弱,看到负面的消息后很容易相信,甚至是放大这个消息的危害 程度。所以,这个时候必须及时坦诚的通过媒体向大众公布信息与 事件处理进展,这样可以有效填补此时舆论的“真空期”,因为这 个“真空期”你不去填补它,小道消息、猜测,甚至是竞争对手恶 意散布的消息会填满它。而后就是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 到政府的支持或谅解,甚至是帮助,对控制事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经销商等进行沟通,以免引 起误解及不必要的恐慌,如前面提到的金正集团,因为缺乏与合作 伙伴的沟通,导致了各方的恐慌,使事态恶化。 案例: 点评: 及时的沟通,真诚的态度,使索尼轻松度过了这次危机,没有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相信很多读者都没听过这个事件吧?这就证明索 尼此次的危机公关处理的十分成功,也没有影响到索尼与佳能等合 作伙伴的关系。全面快速的真诚沟通是此次事件圆满处理的最大功臣。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 学号:031B10129xx 摘要: 在分析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流程,包括公共关系预警、积极处理和公共关系危机的事后管理和重塑形象以及总结借鉴。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将帮助企业将面临的降到最低,并在危机管理中发掘危机中蕴涵的“商机”,化企业危机事件为转机的机会。 关键词: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危机;危机管理 Research of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Number: 031B10129 Qian Ting Abstract : In th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the necess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si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nterprise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process, including public relations, active treatment and early warning of public relations cris management afterwards and reshaping the image and to summarize. Public relation cris management will help enterprises will face to a minimum, and in cris management cris in excavation of im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ris for the better chance. Key words: public relation; public relation cris; cris management 0引言:

从宝洁SK-II“铬钕门”看危机公关

从SK-II“铬钕门”看宝洁的危机公关 摘要:很长一段时间内,SK-II毫无疑问是宝洁高端美容市场的领军品牌。虽然SK-II在中国市场一度曾风光无限,也一度走入低谷。自2006年9月14日被国家质检总局曝光以后,宝洁先是坚称产品绝未“添加”禁用物质,紧接着在15日表示,消费者可按宝洁制定原则到SK-Ⅱ专柜退货。此后一直到10月23日国家权威部门为SK-Ⅱ“平反”,面对媒体的采访,其相关负责人对SK-II重金属事件回应均为“不评价、不退市,没有具体时间表。”纵观整个危机过程,SK-Ⅱ品牌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展开有效的公关,除了公关经理的电话采访回答外,缺少公司领导人的出面澄清和说明。在这次危机面前,一向傲慢的宝洁全线溃败,一时间,宝洁的危机公关顿时被摆上台前,为各路媒体舆论所诟病。 关键:危机危机公关善后处理 SK-Ⅱ危机全景 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来自宝洁公司旗下SK-Ⅱ9种化妆品含禁用重金属铬和钕 宝洁:坚称产品绝未添加禁用物质 9月15日宝洁公司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就SK-Ⅱ下架一事进行沟通 宝洁:消费者可按宝洁制定原则到SK-Ⅱ专柜退货 9月16-18日各地SK-Ⅱ问题产品纷纷下架,并出现退货潮 宝洁:再次重申产品是安全的 9月20日日本驻华大使馆称:SK-Ⅱ产品出口前未经过检验 宝洁:声明称每一批产品都经过检验 9月22日上海质检局宣布再次查出3种SK-Ⅱ产品含违禁物 宝洁:宣布暂时退出中国市场,并停止专柜退货,改为电话退货 9月23日韩国、新加坡等国纷纷查出SK-Ⅱ问题化妆品 宝洁:暂未撤出国外市场,国内电话退货方案仍未实施 一.宝洁的“傲慢”与“代价” (1)冷处理,让SK-II危机走向失控深渊 低温冷处理,是材料科学中改善金属工件性能的一种工艺,有大幅度提高工件稳定性,降低淬火应力、提高强度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冷处理的办法来处理棘手的事情,尤其是在化解双方冲突时。应该承认,有时候这种办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在9月

危机公关与危机管理

危机公关(public relations in crisis)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就是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属于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系统的危机处理部分 危机公关特点 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编辑]危机公关的流程和内容 从危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危机的终极爆发往往是一系列因素累积的结果。因此,对危机管理的审视应该放到对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加以研究的大背景中。一般而言,问题的发展演变方式都是可以预期的。它往往是从一个趋势或事件开始,接下来的变化脉络十分清晰。 其发展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 ● 起源阶段——潜在问题 ● 干预和扩大阶段——问题在抬头 ● 成型阶段——当前问题和危机问题

● 解决阶段——休眠问题 根据问题发展的这一周期,危机公关主要包含以下流程和内容 ● 问题管理。对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监控和评估。 ● 危机规划与预防。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情景进行预案研究与处理,建立危机管理机构。 ● 危机应对。面对爆发的危机实施全面管理方案,掌握危机管理的主动权。 ● 善后事宜。判断危机的损害程度、评估危机预案的效果,做出调整和修订 此外还要强调指出,危机公关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是否得到企业高管层的重视和支持;是否有制度化、系统化的问题管理项目与危机公关项目;以及危机沟通系统是否高效通畅。在这里,国内外竞争情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问题管理和危机公关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工具支持。 危机公关的“三明主义”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危机。当危机出现时,企业相关人员不可在危机中乱了阵脚,要平心静气,组合运用“三明主义”的公关原则,来一步步化解危机,或进一步转“危”为“机”。 其一,态度“明确”,公司对待危机的态度要明确,而且要在第一时间表明,不能采用任何手段来逃避危机事实。这是企业危机公关的第一要义。例如,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在《有关“苏丹红一号”问题的声明》中居然称:“我们虽然多次要求百胜的相关供应商确保其产品不含‘苏丹红一号’成分,并获得了他们的书面保证。但是非常遗憾,昨天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还是发现了‘苏丹红一号’成分。”这是什么样态度?暧昧?狡辩?这明摆着是要把责任全部推卸给供应商,以求转移媒体和消费者的视线。媒体和消费者能够满意这样的话语吗?显然不会。这样做终究是无济于事,肯德基的管理方首先应

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新思维

企业公关危机管理新思维:化“危”为“机” ——康师傅“水源门”事件 工管12-2班 王朦 18 号

引言 国内近年来,危机事件颇多,从巨能钙双氧水事件到苏丹红事件,从雀巢奶粉碘超标到四川火锅底料事件及三株“吃死人”等危及公共利益的事件,成为真正的“公共”关系危机。 这些事件时刻提醒着企业界:在企业运营中公关危机无处不在。而企业一旦对危机处理不当,轻则影响正常运营,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许多企业在危机中消亡,有的虽勉强度过,但并没有危机转化理念,仍逃不过危机的重创。 如何迅速抑止危机,并寻求机遇———化“危”为“机”,成为现代企业必须学会和运用的重要课题。 一、危机管理的思维方式 《孙子兵法》(计篇)中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也就是要预案在先,各级政府部门、各个企业都应该有一套危机处理的预案,遇到紧急情况即行启动运作,避免危机扩散。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中国古代对危机两面性的辨证思考;“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则是对危机总结学习的思想。 纵观古代及现代理论对公关危机管理的思维可以看出,着重于危机管理的预防,对危机处理的研究很少。而在实际中往往面对危机,惊恐失措,错过危机公关的最佳时机。 公关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不会辩证思维,只消极地处理危机事件。现代企业必须具有公关危机转化的思维,树立公关危机辩证意

识、培养公关危机转化的理念,把“危机”化解为“良机”,相机而行。二、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回顾 2008年7月24日,一篇《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文章,揭露康师傅矿物质水广告中声称的“选取的优质水源,是自来水灌装的”。 8月5日,康师傅向媒体承认,其杭州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矿物质水是城市自来水经水滤系统净化而成的。 8月6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在官方网站上首次公开发表《“康师傅饮用矿物质水”的说明》:表示该水以纯净水为基础,并添加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最终的水也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矿物质系列产品。8月7日,康师傅将央视播出的广告中去掉了“选用优质水源”的字样,并改变了包装。8月8日,康师傅首次声明是自来水。9月2日,康师傅高层管理人员首次集体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受邀的京津地区的媒体就广告中标示“选用优质水源”一事向消费者公开致歉。 三、康师傅应采取变“危”为“机”的策略 作为国内包装水行业龙头企业———康师傅遭遇“水源门”事件后,没有迅速及时进行良好的危机公关,使该事件演变成了一场信誉危机。康师傅矿物质水虽对人体无害,但其虚假广告宣传,造成了消费者心理上的创伤,以致对康师傅的品牌产生了质疑,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的一落千丈。康师傅采取正确的变“危”为“机”策略,是很有可能将这次危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良机。 1、及时道歉策略 事件发生后,康师傅从保持沉默→广告停播→不做正面回答→公开道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 宝洁公司创始于1837年,是向杂货零售商和批发商供货的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并且在品牌消费品制造商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的策略设计方面是一个领先者。在1993年,宝洁公司的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各占一半。公司的产品系列包括了许多种类的产品,公司组织成了5大产品部:保健/美容、食品/饮料、纸类、肥皂、特殊产品(如化学品)。 宝洁公司的大多数产品类别的竞争比较及集中,在每一个产品类别中,2个或3个品牌产品生产商控制了总品牌产品销后额度额的50%以上的份额。宝洁公司的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在产品销售数量发面最重要的几个渠道是杂货零售商、批发商、超级市场、和俱乐部商店。尽管公司于零售商和批发商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那么的和谐,但是宝洁公司的管理层认识到,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要满足渠道的需要。保洁工产品的需求主要是由最终消费者的拉动通过渠道的,而不是通过贸易推动的。消费者对宝洁产品的强有力的需求拉动为公司在与零售商和批发商交易过程中提供了优势。 在15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宝洁公司已经在积极和成功地进行高质量消费品的“世界级”的开发和营销方面建立了声誉。在公司发展的历史中,宝洁公司强调给消费者提供能带来良好的价值的出色的品牌产品。并且将公司定位于:为忠于品牌的消费者提供根据价值定价的产品的基础上构造公司的未来。 20世界70年代,产品促销显著发展。伴随大量的促销活动,使提前购买成为行业的惯例,而且导致了制造商很难准确的预测需求的变化。各个环节的库存不断扩大来满足消费者的提前购买需求。它不仅提高了库存成本,同时也导致了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服务成本,也导致了品牌价值和供应链渠道的无效率。 90年代的渠道转变的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有力的关系,用合作来替代谈判,从而有效率地、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将消费者的忠诚于改进的渠道效率和关系相结合,宝洁公司认为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增长,而渠道和消费者的服务成本将会下降,使渠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受益。 案例中,展现了宝洁公司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并全面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从而赢得了市场,获得了成功。 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个人,无不与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市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他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商品交换关系,市场是所有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中心环节。因此,研究市场、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直至能动的驾驭市场,是企业生产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所以每个企业都应树立现代的市场营销观念,正确理解消费者的表面需求,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宝洁公司就是紧紧抓住了一消费者为中心这一理念进行一系列计划和决策的。决策分析如下: (1)分销渠道的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宝洁对渠道进行了改革。它希望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互利的关系,用合作来代替谈判。它的目的是提高渠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此,它有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集中于通过连续补充计划(CRP)来提高供应物流和降低渠道库存。第二个项目是通过订货和开票系统的修改来改

宝洁公司SK-II案件

宝洁公司SK-II案件 2006年9月14日, 国内媒体报道了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来自日本宝洁株式会社制造的SK-Ⅱ品牌化妆品中检出(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规定的)禁用物质铬和钕。其中, 重点净白素肌粉饼的钕含量高达4.5mg/kg, 清透防晒乳液等八种产品的铬含量为0.77mg/kg至2.0mg/kg。报道另称: 据专家介绍,铬为皮肤变态反应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钕对眼睛和粘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皮肤有中度刺激性,吸入还可导致肺栓塞和肝损害。 9月14日, 宝洁公司声明: 安全和质量对于SK-II至关重要。SK-II所有产品上市前都经过了公司内部严谨的安全评估,并且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都经过卫生部严格检验和注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有充分的保障。SK-II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并未添加文中所涉及的成分。……对于铬的限量,中国食品卫生标准指出粮食、乳粉中允许铬残留量分别为1ppm和2ppm。而对于化妆品,技术上的理解仍需进一步澄清。事实上,铬是一种在自然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如水和各种食品中。对于本进口批次产品中发现的问题,宝洁公司将全力配合政府部门,使之得以顺利解决。 9月16日起, 国内SK-II问题产品的消费者要求退货, 商场作出停售决定。宝洁公司表示同意办理退货,但要求办理退货者在写有“尽管产品本身为合格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此处理方案为本案例一次性终结处理”的条款的协议书上签字。部分退货者不同意该要求。中国及广东消协表示,按照中国法律, 消费者有权要求无条件退还存在质量问题的化妆品,经营者应当无条件退货,不应把“签署相关协议”作为退货的条件, 如果设置, 应被视为“无效”或“违法”。上海工商部门表示: 该协议书是供应商单方制定,且含有不平等条款,违反《上海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的规定;其内容明显违反客观事实。产品是否合格,应由权威检验机构检测认定。 9月20日,台湾衛生署发布新聞称: 有關報導「SK-II淨白素肌粉餅」等化粧品於中國大陸驗出含鉻及釹等物質之事,經本署藥物食品檢驗局檢驗,「SK-II」9項產品均合現行化粧品衛生管理規定。按鉻及釹等物質一般會存在於自然界,如空氣、水與土壤等,有時用於人體所須微量元素﹝綜合維他命每顆得含10 μg之鉻﹞,由於高濃度鉻及釹等物質,因可能對人體產生副作用,例如皮膚敏感或刺激等現象,基於維護消費者健康與權益,化粧品衛生管理法規中規定不得擅自直接添加,惟由於化粧品在製造過程中因所使用原料或其他等因素,在生產過程當中技術上無法避免時,若經檢出微量上述物質,是被允許的,歐盟國家也有相同規範。以食品而言,美國國家標準允許海鮮中鉻的殘餘量為13ppm,(台)食品衛生管理法規針對醋酸鉻、硫酸鉻及三氧化鉻等規定,在每日食用量中,其鉻之總含量不得高於200 μg,若以報載「護膚潔顏油」化粧品經檢出鉻殘留濃度為2ppm,遠低於每日食用安全量上限,況化粧品使用途徑為外用,故化粧品中若含殘留量的鉻元素,應屬安全。 9月22日,香港卫生科学署发布新闻称:该署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港销售的同种产品所含的铬和钕,均属微量杂质,不构成任何安全问题。 9月22日, 宝洁公司宣布:为平息在中国发生的混乱,决定暂停SK-II全部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并声明: SK-II全部产品的研制,均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品质检验,严格遵守所有适当的安全性基准和规定。SK-II全部产品,均未使用铬和钕作为原材料。这类微量元素在一般的环境中及食物、水、化妆品等日常利用的制品中自然存在着。这次中国质检当局检出的铬和钕的含量,分别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日常饮食安全最大摄入量的百分之一以下和千分之一以下;日本、欧洲及其他国家, 广泛承认其属于安全范围之内。 10月2日, 韩国食品和药品局确认: SK-II产品不存在安全问题。 10月23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卫生部联合发表声明: 9月14日质检总局公布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从9种SK-II化妆品中检出铬和钕,质检总局和卫生部认为该检验依据明确、检验结果准确。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都将铬和钕列为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但因化妆品生产技术上无法避免的因素,原料中可能会带入微量的铬和钕杂质。宝洁公司对SK-II产品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分析,确认在生产过程中未添加铬和钕,问题产品中被检出的铬和钕都是原料带入所致。经专家评估,正常使用含微量铬和钕的化妆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风险较低。截至目前,未证实有化妆品因含微量铬和钕而损害消费者健康的情况发生。宝洁公司将在中国继续销售SK-II 产品,并将不断加强对SK-II产品的质量监控,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销售同时会对消

企业公关危机管理办法

集团危机处理管理办法(草案)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危机,合理调配公司各方资源,以规范化流程控制危机事件的影响,提高集团公司对于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集团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努力营造有利于集团公司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根据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危机事件定义 本制度所指的危机事件,为集团公司在正常运营中突发性的,危害到公司信誉形象和业务发展,需要立即做出反应并紧急处理的事件。 危机事件可分为事件类危机和媒体类危机,两者有时混合出现。 事件类危机是由于企业产品、服务、信誉、管理等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是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如政府、客户、合作伙伴等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企业发展的事件。 媒体类危机往往源自媒体负面报道,或者是媒体的传闻,与企业的品牌和公众形象直接相关,同时可能对经营业务产生潜在或直接的冲击和影响。 二、危机事件管理的原则 处理危机事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及时沟通原则 在集团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危机通报制度,各部门应该经常沟通,把有可能出现危机的情况通报给公关管理部门,以做到有备无患。如遇危机事件发生,应及时通报所发生危机事件的情况。 2、正视与重视原则 如遇危机事件发生,应正视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不逃避、

不轻视。首先做好内部员工的沟通和思想稳定工作,防止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其次要了解危机根源,启动危机处理程序,及时处理直接危机以防扩散;此外,还要启动危机公关程序,消除外部品牌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3、快速反应原则 对发生的危机事件,应做出迅速敏捷的反应,制定应对解决方案,争取主动权,控制事态发展方向。 三、危机事件管理组织体系 (一)集团危机事件管理领导小组 集团设危机事件管理领导小组,由集团总裁担任组长,分管行政管理副总裁任副组长,成员由集团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法务部、审计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及所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危机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集团范围内的危机事件应急工作; 2、迅速调集一切必要的资源,组成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系统; 3、与相关部门建立和保持热线联系渠道,负责与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必要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并请求主管部门支持,协调相关新闻报道; 4、收集并分析各类危机信息,提出消除危机事件及其负面影响的措施; 5、组织人员迅速面对公众开展协调工作; 6、组成公关团队进行媒体公关; 7、组织协调内部员工、统一思想。 (二)集团危机事件管理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职责 集团危机应急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集团危机管理部,在集团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其主要职责: 1、指导和协助集团及所属公司、有关部门做好危机事件的

企业公关危机的预防跟处理

精品资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d3889145.html,) 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 企业公关危机的预防和处理 一、企业公关危机的预防 在对全球工业500强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被危机困扰的时间,平均8周半,没有应变计画的公司,要比有应变计画的公司长2 5倍。危机後遗症的波及时间平均为8周,没有应变计画的公司,也比有应变计画的公司长2 5倍。可见,对危机进行预防是必要的。对於企业公关危机的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 设立应付危机的常设机构 它可以由以下人员组成:决策层负责人、公关部经理、人事部经理、保卫部经理等。这些人员应保证其畅通的联系渠道,日常应考虑的问题是:组织应变能力如何;对於最有可能产生的危机内容是否有相应的准备;如果所预测的危机一旦爆发,有无具体的应对措施。 2 注意企业危机前的信号 由於企业公关危机是企业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失调,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前,必然要显示出一些信号。一般来说,当公关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如下一些特点时,就有必要提请决策部门注意,而自己也应进一步加强监测:伤害组织或组织决策人形象的舆论越来越多;特别受到政府、新闻界或特定人士的“关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不断下降;组织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组织的运转效率不断降低。 3 制定危机问题管理方案 对於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危机问题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出现或改变危机发生的过程、实施危机问题管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检查所有可能对公司与社会产生摩擦的问题或趋势;确定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估计这些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问题;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画;不断监控行动结果,获取反馈资讯,根据需要修正具体方案。 企业公关危机,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是不可避免的。对於危机,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它的发生,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企业越早认识到存在的威胁,越早采取适当的行动,越可能控制住问题的发展。 二、企业公先危机的处理策略 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一旦出现公关危机,公关人员应迅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反应,协助企业负责人调查危机或事故的原委,做好善後工作。 可口可乐公司在“比利时事件”中,事发後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立即采取积极的姿态声明自己的态度,甚至没有宣布要收回受污染的产品,以免连累其他市场的可口可乐的产品信誉,而是一再声明自己产品的安全可靠,消费者难以分清是非,误以为所有可口可乐

中国式危机公关策略

中国式危机公关策略 危机管理是企业必须具备的硬功夫。危机对于企业来讲,绝不是偶然的不幸遭遇,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紧急状态。互联网时代,企业处理危机的措施、行动,都会置于公众目光下,包围在社会舆论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企业危机到底是陷阱还是机遇,完全要看对危机的驾驭和引导水平。 NO.1沉默策略 发表声明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剂良方。 沉默策略的应用背景特点为: 首先,企业没有重大的产品质量等实质性问题,而只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使品牌受到威胁时,企业的决策者预计阐述的解释将对抗大多数的公众情绪(包括消费者情绪、股民情绪等),则可以保持沉默。 其次,当企业解释的理由与媒体报道的方向不一致,而二者能很清楚地分辨出谁是谁非时,企业处于弱势时也应该保持沉默。 第三,当行业专家的解释对企业不利,而企业也无法找到强有力的反驳证据时,企业也应该保持沉默。 案例:格林柯尔的倒台 2004年,郎咸平炮轰国企,所谓的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格林柯尔面对郎咸平的质疑,怒目相向,拍案而起,竭尽全力去辩白反驳,还将郎诉至法院,一心只想争回一口气,但却毋庸置疑地给格林柯尔带来了不少麻烦,最后连顾雏军本人都搭了进去。 NO.2围魏救赵策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固然是最基本的应对方式、最常使用的商场战术,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如果危机发生之时面临的攻势强劲,有四面楚歌之虞,为求自保,当然就不能硬碰硬,需要采取避实就虚策略,引导舆论分流,也为反攻准备了相应的舆论基础。 围魏救赵策略适用于产品质量危机,以及有鲜明特殊时期背景的品牌危机,尤其适用于质量改进过程比较慢的产品企业。当然,“围魏救赵”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的言行没有过分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否则即使采用“围魏救赵”策略,也最多只能延缓危机发生的速度而已。围魏救赵策略在执行步骤上有四步: 第一步,将某一个产品质量的问题引向行业某一特定的行业话题的讨论,向公众传递这样的信息:这一话题能够引起的结论未必是绝对的,可以是有背景的,还存在着某些疑问,这是整个行业的困惑,是某一特定时期集中反映出来的某一类产品的困惑。 第二步,将对产品的关注转移到不仅仅关注企业,而且应该关注与企业产品有一定距离的话题。目的是减轻企业正面所受的攻击,减少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负面”印象的全面渗透。 第三步,权威检测与整改并行。目的是给消费者一段思考的时间空档后,重新让消费者、让业界认识到企业并没有“忽悠”广大消费者,不失时机地告诉消费者,企业是负责任的企业,产品是合格的产品,生产并推出大众满意的产品仍然是企业的首要使命。 第四步,答谢消费者。重新获取消费者、业界的信任,以保持并提高现有的品牌优势、市场份额。 案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外遇阻 2005年9月,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首次走出国门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然而却出现了爆炸性消息:某自主品牌的中国汽车是所作测试中质量最差的车。两天内,国际媒体纷纷报道“开中国车有生命危险”。 在当前的背景下,有一些东西是“隐秘”的,这为围魏救赵提供了可能性。为什么测试结果在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公布?为什么这样一款受中国市场认可的中国汽车第一次到欧洲就遭遇“特别”的待遇? 一夜间,人们在很多媒体上见到如下典型观点:洋人“惧怕”中国车、“这是在打压中国汽车”。评论出来之后(网络导向型的传播规划成为最大的功臣),舆论出现了激烈的分化、争吵,危机管理团队成员对帖子内容作了详细的策略性规划,并对网络言论进行大量的“引导”工作。 NO.3情感公关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