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韩愈传(节选)》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

《韩愈传(节选)》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①从:堂房亲属。
②辟(bi):征召。
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
10.翻译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寻登进士第( )②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翻译:12.通读全文,你认为韩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阅读答案:10.(1)不久,随即。
(2)向来,一向。
11.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鼓励。
12.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大意正确即可)附:新唐书韩愈传翻译(转载,供参考)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
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很刻苦的学习儒家经典,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诱导。
大历贞元年间,文坛风气是比较崇尚古文,模仿杨雄和董仲舒的议论文,而独孤及和梁肃被称为模仿的最好,赢得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尊敬。
韩愈和他们的拥趸们交往,刻苦钻研和模仿,打算靠这个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
在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上交给多位国家重要行政长官,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很快就成了进士。
宰相董晋到大梁去工作,请韩愈作他的巡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韩愈字退之文言文翻译

韩愈字退之文言文翻译韩愈字退之文言文翻译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韩愈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原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
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9—12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注】①执政:宰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拙:笨拙,不擅长B作《进学解》以自喻喻:比喻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摭:拾取,摘取D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勒:雕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B①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②輮以为轮,其曲中规C①执政①览其文而怜之②焚茅茨,穷山之高而止D①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11一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项是①政多出门,宰相不专机务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③其辞多叙裴度事④与人交,荣悴不易⑤愈不避寒暑,称荐与公卿间⑥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刻苦好学。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名师讲题】《旧唐书 韩愈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据曹。
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
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
因使过华,愈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
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
再贬涧封溪尉。
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装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
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天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
”于是人情乃至国戚诸贵惊惋,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后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以不台参为御史中丞李绅所劾。
愈不伏,言准敕仍不台参。
绅、愈性皆褊僻,移刺往来,纷然不止,乃出绅为浙西观察使,愈亦罢尹,为兵部侍郎。
及绅面辞赴镇,泣涕陈叙,穆宗怜之,乃追制以绅为兵部侍郎,愈复为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B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 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6.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中的“延”与《过秦论》“开关延敌”中的“延”意思相同。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引导语:《旧唐书·韩愈传》中记载的是大诗人韩愈的生平,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阅读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

旧唐书韩愈传阅读答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
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
疏奏,宪宗怒甚。
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
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乃授袁州刺史。
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
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
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
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
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改吏部侍郎。
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
来谏者
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
以来谏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
事、进谏、弹劾等。
B.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
“国子祭酒"是主管匡子学或国子
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C.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
D.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也泛指地方。
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也”中的“邦”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
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
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向。
B.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
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
又因谗言被
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
C.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
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
除去俗法,百姓深受其益。
D.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
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
导百姓,建成新的韩公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5分)
(2)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5分)
阅读答案:
10. D (原句标点:“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
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
(文中“邦”意为州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意为“国
家”)
12. B (从文中看,“量移- -郡”是指调到离京城稍近的地方)
13. (1) 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
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谕”“逆顺”“辞情切至”“畏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文章和德行,并扩展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
(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笃”“文行”“延”“易治”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一)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
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多崇尚先秦诸子的学问,
效法杨雄、董仲舒的著述,而以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奧,儒士们都推重他们。
韩愈跟随他们游学,精心钻研模仿,想振兴一代文风。
元和初年,韩愈被召入任国子博士,升任
都官员外郎。
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派宦官杜英奇押领三十名宫人,手持香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
韩愈素来不信佛,上疏劝谏。
表疏奏上,宪宗很恼恨。
过了一天,把表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死刑。
裴度、崔群上奏说:“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
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请求对他
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
”于是贬为潮州刺史。
皇上打算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到这事,看看宰相怎样回答。
而皇甫鎛憎恨韩愈耿直,害怕他被重新起用,所以抢先回答说:“韩愈毕竟太狂妄,还是酌情调迁近处的一个郡任职。
”于是授任袁州刺史。
袁州有这样一种风俗,为了借钱把子女抵押在出借钱的人家服役,过期无力赎回就被没入出借钱的人家永远成为奴隶。
韩愈到任后,想办法赎出被没收为奴婢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
还废除这种习俗,不准许蓄养奴隶。
元和十五年,韩愈被召入朝授任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
适逢镇州杀掉了田弘正,拥立王廷凑。
朝廷命令韩愈前往镇州宣谕。
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
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后改任吏部侍郎。
又转任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韩愈在长庆四年十二月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旧唐书.韩愈传》)
(二)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
从此以后,潮州的
读书人,都专心文章和品行,扩展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
孔子的话是可证实的,“君子学习了儒道就能够爱护百姓,小人学习了儒道就能够容易使喚”啊。
潮州人奉事韩公,饮食必去祭祀,水灾旱灾瘟疫,凡是有要求,必定到那里
祈祷。
可是庙在刺史公堂的后面,百姓认为出入艰难。
前任太守想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建座新庙,没有结果。
元祜五年,朝散郎王涤来此地做官。
凡是教育读书人、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效法韩公。
百姓已经心悦诚服,他就发出命令说:“愿意新建韩文公新庙的,听便!”百姓欢喜地奔向庙地,在潮州城南七里选择了一块地方,一年就把庙建成了。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