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英文回答:"Drive" is a captiva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bookthat delves into the complex world of motivation and human behavior. Through a unique blen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al-life stories, and practical insights, Daniel H. Pink challenges traditional notions of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offers a fresh perspective on how to ignite and sustain intrinsic motivation.The book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utonomy, mastery, and purpose" as the three essential elements that drive hig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Pink argues that extrinsic rewards, such as bonuses or praise, can actually undermine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lead to a decrease in productivity. Instead, he encourages leaders andindividuals to focus on creating environments that foster a sense of autonomy, where people feel empowered to make meaningful choices; mastery, where they can develop theirskills and knowledge; and purpose, where they se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ir work and a larger mission.Pink provides numerou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is points. One particularly compelling story is that of the FedEx delivery driver who transformed his job from a mundane task into a source of purpose and fulfillment. By improving his route efficiency and connecting with customers, he found ways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people's lives and create a meaningful impact beyond his job description."Drive"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my understandingof motivation. It has shifted my thinking away fromexternal rewards and towards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I now recognize the value of autonomy, giving people the freedom to make decisions and experiment.I also see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mastery,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develop their skills and grow professionally. And perhaps most importantly, I have come to appreciate the power of purpose, connectingpeople's work to a larger mission or cause.中文回答:《驱动力》是一本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书,它深入研究了激励和人类行为的复杂世界。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英文回答:"Drive" is a powerful and inspiring book by Daniel H. Pink that explores the science of motivation. Pink argues that the traditional carrot-and-stick approach to motivation is outdated and ineffective, and he proposes a new framework for motivating people based on three key elements: autonomy, mastery, and purpose.Autonomy is the need to feel in control of our ownlives and work. We need to have the freedom to make our own choices and decisions, and we need to feel that our work is meaningful and important. Mastery is the need to learn and grow. We need to be constantly challenged and to feel that we are making progress. Purpose is the need to feel that our work is making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We need to feel that we are contributing to something larger than ourselves.Pink'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se three elements are essential for motivation. When people feel autonomous, mastered, and purposeful,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engaged, productive, and creative. They are also morelikely to be happy and fulfilled in their work."Drive" is a must-read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understand the science of motivation. Pink's insights are clear and actionable, and he provides a wealth of real-world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is points. 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way to motivate yourself or your team, "Drive" is the perfect book for you.中文回答:《驱动力》是丹尼尔·平克撰写的一部强有力、鼓舞人心、探讨动机科学的书籍。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驱动力》读后感。
《驱动力》是一本关于成功与激励的书籍,作者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和经验,揭示了成功的秘诀和驱动力。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感悟。
首先,书中强调了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成功人士往往有着强烈的内在驱动力,他们能够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追求目标。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自己内心的激励才能真正推动自己前进,而不是外部的压力或奖励。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目标的重要性。
成功人士往往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实现。
这让我意识到,只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才能让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让我们有所追求。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成功人士往往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他们从不放弃,始终坚持不懈。
这让我意识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读完《驱动力》,我深刻地意识到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只有不断激励自己,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这本书对于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好书。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驱动力》读后感。
《驱动力》是一本非常震撼人心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
如何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成功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在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在
的驱动力,只要找到了它,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作者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成功并不是靠天赋和运气,而是靠内心的
坚定和努力。
只有找到自己的内在动力,才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不懈,迈向成功。
在读完《驱动力》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梦想和目标,但要想实现它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内在动力。
这种
动力不是来自外部的奖励和赞美,而是来自内心的信念和坚持。
只
有找到了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
下去。
总的来说,读完《驱动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它让我
明白了成功的真正含义,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成功学
的著作,更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励志之作。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
够找到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丹尼尔·平克《驱动力》读后感(精选3篇)

丹尼尔·平克《驱动力》读后感(精选3篇)丹尼尔·平克《驱动力》读后感1在“需求(动机),行动,反馈(激励)”这个三元体系中,驱动力2.0理论漠视了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结构(马斯洛需求理论),从而设计出“萝卜+大棒”的激励体系(对较低层面的需求适用);驱动力3.0理论考虑了更高层面的人性需求,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出了截然不同的另一套激励体系。
书中花了很多笔墨,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当激励方式与行动类别不匹配时,将出现各种异常情况。
因此,在管理中应当引入人性需求这个因素,对人和工作进行分类,以便使用适当的`激励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作任务的多样性、不同人员的性格和需求差异,最适合采用的必定是2.0+3.0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型几乎总是优于单一模型,例子:硬盘+内存的混合存储结构,物理学的大统一理论)。
当然,我们能做到的可以更多,比如改造一些可以改造的任务,引入一些满足高层人性需求的元素:某些看似乏味的劳动,也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变得趣味十足。
丹尼尔·平克《驱动力》读后感2前不久听说公司高层战略研讨会上谈到了这本书,遂从公司阅览室借来看。
作者的观点还是蛮有新意的,与之前读过的那些追求目标、效率、成功捷径的书完全不同,之所以找到共鸣,可能是我的一些内心追求和生活方式和这本书讲的有类似的吧:自主、专精、目的。
目前的工作类型是广告+管理+沟通,所在的行业是我喜爱的、工作的内容也是非重复的,每天到办公室以后面对的都是新的课题,唯一重复的恐怕就是一年一度的规划和预算制定。
具体到每项工作的绩效,实现的手段也有很多种,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工作起来虽然疲惫,但却充实,并不烦,工作成果与薪水并无半毛钱关系,所以更多支撑我工作下去的动力就是所谓的内在激励了。
在工作之外,还会抽空进行阅读,弥补自己的专业不足,这个时候专精是内心的渴望,而不是学校里为考试及格而看。
有这样的工作环境也是偶然,我想并非公司为驱动力3.0所创,但还是要小小感谢,希望以后能继续这样。
驱动力读后感

驱动力读后感《驱动力》是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揭示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成功的深刻理解而著称。
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柯维对于成功和领导力的独特见解,也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柯维在《驱动力》中提出了领导者的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
这些习惯不仅适用于领导者,也适用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
其中,我最深有体会的是“以终为始”这一习惯。
柯维指出,成功的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然后才能有条不紊地去实现这些目标。
这一习惯让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常常被琐事所困扰,忽略了自己的长远目标。
因此,我开始尝试将“以终为始”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其次,柯维在书中提出了“使命宣言”这一概念,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制定一份使命宣言,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这一概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我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我想要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
通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我终于制定了自己的使命宣言,这份宣言成为了我生活的指引,让我在迷茫和困惑的时候能够找到方向。
最后,柯维在《驱动力》中强调了自我成长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开始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通过对《驱动力》的阅读,我深刻体会到了柯维对于成功和领导力的独特见解,也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都能够通过阅读《驱动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驱动力书籍读后感

驱动力书籍读后感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驱动力书籍》,它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趣的观点来帮助人们分析并应对复杂的问题。
书中回答了各种种类的问题,为每个人的价值观提供了独特的认知。
通过动态、有趣且实用的观点来引导读者,学习怎样发掘自身的潜力并着力把握未来。
一方面,读者可以把自身的思维蔓延到未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实践动机和反思,形成积极变革的思维方式。
书中结合了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强调激励驱动力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令人思考的观点,如激发内在驱动力、利用外部刺激来激励行为和实现目标。
书中突出了激励驱动力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框架和策略,可以帮助读者从客观性的角度来理解激励驱动力的本质,以达到自身期望的目标。
书中通过有效的实例和场景来说明激励驱动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它介绍了一些能够提高作用驱动力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并能够有效地掌握它。
比如,它提出了一种动机模型,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贴近自身的目标,并能有效地激发行为,激发激励驱动力。
最后,本书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和有益的发展路径,即根据个体的内在驱动力,让人们以有张力的方式来实现目标,以实现自身价值观。
这本书就是一本深入而有趣的书,它一步步引导读者走向有力和持久的变革之路,可以说,这本书为现代人花掉时间阅读,并在人生中不断发现自身潜力,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总的来说,《驱动力书籍》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它不仅有帮助读者理解激励驱动力的重要性,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读者有效把握未来,实现自身的愿景。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从内在驱动力出发,利用外部刺激来激励行为,实现目标和实现价值观。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地掌握激励驱动力的本质,并能激发自身的行为力,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驱动力读后感模板

驱动力读后感模板作文题目:驱动力读后感模板驱动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它激发和推动着我们追求目标、克服障碍并取得成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为《驱动力》的作品,这本书深入探讨了驱动力的本质和影响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驱动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深刻地意识到驱动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首先,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详细的分析,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驱动力的概念。
作者通过实际案例和科学研究,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驱动力,如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并讲述了它们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例如,内在驱动力不仅能够提高个人动力和专注力,还能够带来长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相比之下,外在驱动力可能会导致短期的激励,但缺乏持久的动力和满足感。
通过对不同类型驱动力的分析,我对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其动机。
其次,在讨论驱动力的过程中,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具体例子和相关数据,在我阅读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说明作用。
例如,书中引用了一项研究,发现那些有内在驱动力的人在追求目标时更倾向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获得更好的结果。
相比之下,那些主要受外在驱动力驱动的人则更容易放弃并且表现出较低的绩效。
这些数据让我对驱动力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并激发了我进一步思考自己目标追求的方式和动力来源。
此外,这本书还对驱动力的未来影响进行了预测。
作者认为,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和组织对驱动力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个体的驱动力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而那些能够正确使用和培养内在驱动力的人将更容易取得成功。
此外,作者还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驱动力的作用,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并与之保持一致。
这些预测让我认识到驱动力在未来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对发展自身驱动力的努力。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驱动力》,我对驱动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受益匪浅。
这本书提供的背景信息、细节分析和未来预测使我对驱动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行动中有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动力》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读《驱动力》有感原创:Empyrean 自下而上前段时间看了逻辑思维公众号日推书《驱动力》的简介后,觉得有点意思,便拿来拜读了。
全书内容不多,总共200多页,语言比较朴实,容易理解,很快便能读完。
该书被称为当今有关人类积极性理论的巅峰之作,作者丹尼尔·平克,TED大会演讲人,被誉为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商业思想家之一。
书中核心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传统调动人积极性的驱动模式是什么?存在的问题?第二、提出最新的驱动力模式——驱动力3.0;第三、如何实现驱动力3.0;一、传统驱动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驱动系统为驱动力1.0,即为人行为的第一种驱动力:它是一种生物性的驱动力,出于人生存的本能,如吃饭、喝水、繁衍等需要而做出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不是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动力。
驱动力2.0,即人行为的第二种驱动:它围绕着外部奖励和惩罚机制构建,也就是说一件事做好了得到奖励,做得不好受到惩罚。
好比要让一头驴干活,就要在他表现好时给个胡萝卜,表现差时用大棒打它,这样驴就乖乖干活了。
这种驱动就是我们如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至今仍在社会中发挥主要作用。
如今毫无技术含量的机械性劳动已经越来越少,千篇一律的机械劳动可以外包或者自动化,但涉及创造、艺术、情感等非机械性工作则不能如此。
对于非重复性需要创新的脑力劳动,这种奖励可能比较危险。
并提出”胡萝卜大棒模式”存在以下7个方面致命弱点:1.使内在动机消失;2.使成绩下降;3.扼杀创造力;4.抑制善行;5.鼓励欺诈、走捷径及不道德行为;6.让人上瘾;7.滋生短视思维。
二、提出最新的驱动力模式——驱动力3.0驱动力2.0无法继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出现不兼容性问题,急需升级。
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三种驱动系统——驱动力3.0.即所谓的自驱,它来自于内在动机,因为内心的兴趣和使命感做事情,这种动机是最有创造力也是最持久的。
以驱动力3.0作为动力的人更少关注某一活动带来的外部奖励,而更多的关注这项活动本身的内在满足感。
因此,人类所有行为驱动力可分为以下三种:驱动力1.0:以吃饭、喝水等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
驱动力2.0:把外界反馈作为动力,做好有奖励,做不好有惩罚的驱动。
驱动力3.0:把内心的兴趣以及自身使命感作为动力的驱动。
三、如何实现驱动力3.0要实现驱动力3.0,需要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激发内在驱动力的三个基本要素:自主、专精、目的。
1.自主要达到”自主”这一内在需求,需要在做什么(What)、什么时候做(When)、和谁做(Who)、怎样做(How)上能够自主,即构成自主4大基本要素。
自主的感觉能够对个体行为的表现水准和态度施加强大的影响力。
传统驱动方式认为如果给人自由,他会不负责,逃避,钻漏洞。
自主的内在驱动力认为人是会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去负责的。
2.专精驱动力2.0需要服从,而驱动力3.0需要投入。
只有投入才能带来专精,把某件事做得越来越好。
专精就是把某件事做得越来越好的欲望。
控制带来服从,自主带来专精。
3.目标设立正确且可行的目标对调动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
目标分为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外在目标是金钱、名利,以利益为导向。
内在目标是愿意帮助别人改善生活,帮助他人更好成长,发自内心深处。
只有内在目标激发驱动力3.0.读完这本书,对我产生不小的触动,使我重新审视过去20多年的生活,思考着未来生活的思维方式。
国内的应试教育就是典型的驱动力2.0系统。
在国内应试教育为王的大背景下,父母、老师、以及整个社会一致认为唯有读书才能改变一个普通人的命运。
整个社会以应试为导向,只以标准化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水平。
学生学习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考得一个好分数,完全顾不上对学习兴趣,童年时期仅有的创造力经过10多年应试教育标准化培养的过程中早已消磨殆尽。
我也不例外,从小到大一路小考大考的走到了现在,学了一个不冷不热的专业。
对所学专业虽然谈不上有多感兴趣,但也不反感,只是能接受的程度。
在多年应试教育驱动力2.0作用下,降低了思维的宽度,扼杀了创造力,滋生了短视思维,使目光只是聚焦到眼前成绩上,而忽略了更长远更有意义的事情。
就拿这学期上课来说。
由于课程成绩涉及最终奖学金的评定,大多数人都选那些简单、好过、考核水的课,而真正对专业有意义的课缺鲜有人选。
在这种急功近利环境的导向下,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自身的兴趣,随波逐流的被前方”胡萝卜大棒”牵着走。
专业课程也随着老师的强迫和考核而失去了学习本身的自主性及趣味。
上课就是为了满足课堂的出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取得成绩的高分,甚至只是为了获得学分。
更别说有些老师讲课水平确实平庸,只顾照本宣科的完成教学任务,不管下面学生听没听懂。
学生假装上课,去教室就相当于换了个地方玩手机,浪费了时间还所获无及,这样的学习是无趣而失败的。
把成绩高分当做学习的外部奖励时,学生就会失去了对学习的内在兴趣。
就像书中所说:”外部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就像是少量的咖啡因只能帮你多撑几个小时,但其效果会逐渐消失。
更糟糕的是,它降低了人们继续这项活动所需的长期积极性。
”厌倦了被安排的低效率服从,我开始有目的性的寻求自主投入。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网络Mooc的视频课程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显得比上课有效率的多。
现在网络视频课程资源丰富,大部分想学的东西在网络上都有。
这学期通过Mooc把《粉末冶金原理》和《材料分析方法》这两门课重新系统学了一遍,确实受益匪浅,很多以前学的迷迷糊糊的知识给清晰明了的弄明白了。
这次学习最大的转变在思维及心态上。
以前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却得高分,为了获得奖学金,即驱动力2.0系统作用。
转变后是完全出自内心对知识追求的欲望而学,即驱动力3.0系统。
这些课程的老师上课水平都很高,有的课程甚至一门课有好几个类型的老师讲,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喜欢的老师,课程中间没听懂能随时停下来反复听。
这就满足了驱动力3.0系统最核心的因素——自主。
而当你没有外界干预完全自主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正是处于所谓的”心流”状态,即所面临的挑战与我们自身能力恰好吻合的最优经验。
处于”心流”状态是人最兴奋、最令人满意的体验,这个时候效率最高,从而实现驱动力3.0系统中的因素——专精。
专精就是想把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的欲望。
在视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课程成绩的顾虑,没有老师束缚,一切都是适合自己的,它并不以利益等外在目标为导向,而以发自内心的兴趣以及自我提高欲望的内外目标为主,从而实现驱动力3.0又一因素——目标。
虽然这本书偏管理学,以企业管理为背景,但作者就书中的理念给了具体的实操方法,可应用于指导生活等其他方面,总体还不错,是本值得读的书!俗世奇人读后感1000字(一)越是“俗”的世道,就越是“奇”人百出。
——题记也许是厌倦了华丽高贵的词藻,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剧情,我已经很久没有触碰过散文、小说一类的书籍,但仍有一本书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辉,那就是《俗世奇人》,一股浓浓天津腔的小说。
也许是我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没有其他人读后感中写的“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我觉得我读这本书时更像在天津某个小茶馆里听着一个穿灰袍的大爷说书。
也没有传说中“似与作者促膝长谈”,而是像听个神采奕奕的老头在说一些传奇的人,一些传奇的事。
犹记得小时候喜欢听故事,听爷爷用重重的南京话跟我说一些他的见闻,有一些我至今还记得。
那种浓浓的地方色彩,就像杨七杨八的茶汤,只不过他们的茶汤有一种天津的味道,而爷爷的故事有一种南京的感动。
我想,我现在这么热爱南京,要得益于爷爷吧。
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淡——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大道理。
可以没有苏七块的妙手回春,也可以没有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但不可没有自己的“绝活”.得有真本事,才不会平淡啊!我不禁想到不久以后的中考,是啊,这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怕才华比不上别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尽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是我们应明白的事实。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须得有绝活。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
”话粗理不粗,可我呢,没有静下来干某一件事。
打游戏,打上职业联赛了吗?没有。
学习,考得很好吗?也不是。
浑浑噩噩什么事也没做好。
不可能成为面面俱到的人才,但必须要有一样精通,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抬头看看阴沉的天,案上还铺陈着杂乱的作业,心情就跟自己的前途一样迷茫,很想问自己快乐吗幸福吗,俗世里,做“俗”事,做着和别人一样的事,过差不多的生活,但真正明白的是,现在不能真的沉沦,若不奋起一击,会连最后闪耀的机会都没有。
合上书,懂得一件事,在平凡中,造就不凡。
评:书不见得每个字都读,只要读出一种味道,读出个乐来就好,季同学既务实,又多一份思量。
之前的几篇文章像喝了苦茶,苦中思人生。
这篇像是吃了甜藕,咂咂嘴的功夫就小小励志了一番。
俗世奇人读后感1000字(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真可谓是一部佳作!虽然每一篇着墨不多,但个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多次,每次读我都有不同的感受,让我流连忘返,常常不愿离开“奇人的俗世”.“俗世奇人”,单看题目,就隐约知道了内容:平凡世界里的奇人。
可这知道还不够,就好比只见茫茫沙漠中的一粒细沙。
想知道更多,就去好好品读这本吧!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篇《刷子李》,就选自《俗世奇人》。
刷子李的高超技艺戏让人啧啧称奇。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泥人张,他捏泥人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啊!“刷刷”几下,一个生动形象的泥人就“出世”了。
那他是生来就会的吗?当然不是。
与刷子李相同,还不是靠自己练啊练,练出来的。
爸爸常跟我说:练才是根本!不练习怎会成功?是呀!没有勤学苦练,怎会有天才!《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泥人张、张大力等人物,说是“奇人”,其实还不是一个普通百姓!可为什么奇迹降临在他们身上呢?刚开始,我看得朦朦胧胧的,绕在云里雾里,后来,我渐渐明白。
因为他们吃苦了,下决心练好这门功夫。
因为他们辛勤的练习,命运之神才动了心。
想到这儿,我非常的后悔,今年我开始学钢琴,是个新手。
有几次,因为我弹得不熟练,老师批评我,教育我。
我无地自容,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争先恐后地掉下来。
回到家后,我撅着嘴赌气说:“讨厌的钢琴,我不想学了!”看了《俗世奇人》,我才知道学本领就要勤学苦练,要坚持不懈!当初的想法,真是不应该!如果失去了,怎么可能再拥有?!要好好珍惜学钢琴的机会,不要到长大以后后悔莫及!和《俗世奇人》中的“奇人”相比,我这点苦算什么!拥有一门自己的绝技,是多么令人羡慕啊!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认真地脚踏实地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肯吃苦,肯勤学苦练呢?《俗世奇人》真是一本励志的本土小说,你可一定要好好读,仔细体会文字中的奥秘,定会有所收获!篇一:伤仲永读后感300字今天,我看了一则寓言,题目叫《伤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