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简史读后感
《中国简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中国简史》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篇1】《中国简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
按照我平常的习惯,这本书我也只是敬而远之,“哲学”一词太深奥,不是我这种凡人可以读的。
但是就那次偶然间我发现书中的哲学并没有阐述我所想的类似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种哲学问题,而是我们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关于如何经营幸福人生的话题。
《中国哲学简史》以一种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古代那些大思想家们的哲学思想,略读便可让我醍醐灌顶。
我很喜欢的郦波教授在《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寄语》上的一句话:有用没用,学点哲学!我知道哲学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洗涤自己的内心,但直到我接触了《中国哲学简史》我才发现,哲学有时候就像是我们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冯友兰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提到:“着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着尤为重要。
”全书中冯友兰大师也用极其通俗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儒、墨、道、法等不同学派的哲学主张,并由古至今写到了几百年后的佛教、新儒学以及西方哲学。
冯友兰在书中对春秋战国的各大哲学家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大部分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他在讲述儒家思想时,讲述了孔子的仁义、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但同时,冯友兰也讲述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其所认为的教育家的基本任务——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个古老的礼治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孝应该是老辈们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冯友兰先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用简单的文字告诉了我们如何行孝。
而在冯友兰这长篇巨着中,最令我印象深刻便是它讲述庄子思想时提出的相对幸福的观点。
以前我对于庄子只知道他是一位行文幽默荒诞,做事潇洒无章的隐士,但通过冯友兰先生对庄子的文章的深刻剖析,我意识到庄子并不是我曾接触到,认识到的的那个潇洒自在,夸张无奇的人。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6篇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6篇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中国共产党简史》是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成立的。
从最初的几个党员到如今有数以百万计的党员数量,党组织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
这些伟大的先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承受了许多磨难和牺牲。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能够有效地领导广大的人民群众。
这些领导者们有着高尚的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通过这本书,我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教育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党员们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
这种教育培训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不渝地为人民的利益奋斗,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感到由衷地敬佩和钦佩。
最后,我希望自己能够向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学习,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愿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努力。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使命,我将始终跟随党组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有感《中国共产党简史》是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伟大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在十月革命的背景下成立的,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契机。
《中国简史》读后感5篇

《中国简史》读后感5篇《中国简史》读后感篇1看《中国哲学简史》看的非常吃力,不要说能读到什么,有什么领悟,能把这本书大致浏览一下翻一遍,都是件痛苦的事情。
看这书最大的感觉就是,在这书之前,应该对百家各自的书籍有过涉猎,不然只是看对百家的归纳总结和评论,会让人措手不及,眼睛和心灵都饱受折磨。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对儒家和道家稍微熟悉一点,是当年高考奠定的基础,为了高考,对《论语》、《孟子》、《庄子》的内容都有较为认真的学习,所以读这些的时候,感觉像遇到老熟人,至少知道其中大意和主旨。
看了本书之后,发现自己以前的理解更加片面一些,没有将儒家作为一个体系去理解那些内容,更多的只是从字面意思去了解儒家思想。
一个是从面到点的分析,一个是从点到面的探索,两个不同的境界,所探究出来的深意当然不可相比。
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以前理解的小人,会跟现今社会上通俗理解的小人混为一谈,虽然知道这两个小人肯定不是一个意思,但我猜想现在通俗理解的小人,应该很大缘由是从这引申过去的。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这小人的含义已经此话的缘由。
在儒家体系,遵循的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的伦理关系,而各阶级有有不同等级的,按照士、农、工、商各自排序。
而小人是平民老百姓,是不在这序列以内的,他们没有获得教育的资源,不知道深明大义为何物,唯利益而趋,女子也是如此。
所以孔子说,不要跟女子和小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喜欢冯老对哲学的态度。
一直以来都觉得高深莫测,哲学是可以给人新的知识的。
但冯老说,哲学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而是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的价值。
这样,我感觉我对哲学可以更加大胆一些,应该不会将其束之高阁。
看完这本书,感觉更多的是对中国各种文化的一种解析、概括,而这些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处世哲学,有人认可儒家克己复礼,有人喜欢道家洒脱随心,有人喜欢名家善于辩论,也有人崇拜心学内圣外王。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后感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它记录了中国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特色。
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编写历史,而是采用了专题式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历史阶段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还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全貌。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非常丰富。
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同时,这本书也可以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历史的尊重之心。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书籍。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或者想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精神内涵,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发展的关键。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发挥的核心作用。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后感《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后感如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这本书,深感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对于我们今天生活的深远影响。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新时代的伟大复兴的历程。
其中,我看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伟大的决策和令人感动的历史瞬间。
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中华民族始终坚忍不拔,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面对一切困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新中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拼搏的史诗。
面对物资匮乏、技术落后、军事薄弱的困境,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不畏艰难,持续奋斗,最终走向了繁荣昌盛。
这种精神品质,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学习和传承的。
此外,学习新中国史也是为了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前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和卓越的智慧,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有义务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同时,学习新中国史也是为了知古鉴今,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决策得失、政策成败,我们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形势与挑战,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机遇。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也映照出我们前行的方向与道路。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勇往直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国家的过去与未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信仰、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中国文学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

中国文学简史经典读后感10篇- 读后感《中国文学简史》是一本由郑振铎著作,台海xx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7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能有帮助。
《中国文学简史》读后感(一):文学那些事儿我相信学中文的同学对本书的作者郑振铎先生一定非常了解,他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我们小学时学过的课文《海燕》就是郑振铎先生的作品。
文学史历来就有诸多的版本,我在大学里学的是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版本,两版书比较起来看真是相得益彰。
袁行霈版本的对一些名家的知名作品讲解的更为细致,而郑振铎版本的则是涉及到的作家、作品更为全面。
可能有些人拿到书后会感叹怎么书这么厚,但是文学史就是这样,毕竟它当中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的重要文学作品,因此这700多页其实也不算厚。
而且书中也仅仅是把作家写过的书名罗列了出来,要是把那些作品再加上,那远远不只是这700页。
这本书从甲骨文开始写起,到明清文学结束,只要是你能想得到的,或是叫得出名字的古代名家都在这本书里。
比如我自己知道的几个比较生僻的作家,这本书里都有,比如由南朝入北朝的文学家庾信,他的诗风分为前后两期的变化,前期多是宫廷诗词,后期则多是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怀念。
文学史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我想应该是从《诗经》开始吧,诗三百,思无邪,现在流传下来的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其中写劳动和爱情的诗歌为大众所熟知,我最喜欢的有《蒹葭》《桃夭》等等,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一枚举了。
《诗经》之后当是《楚辞》了,我们因为屈原所了解楚辞,也了解了宋玉,《离骚》《橘颂》这些作品时至今日依旧耳熟能详。
在这之后便是《古诗十九首》了。
汉代的主要文学成就就是汉赋了,以司马相如、杨雄等人为首,《凤囚凰》是比较有名的作品,我相信大家还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有所了解,“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不仅仅是古人的爱情观,时至今日也不过时。
司马迁的《史记》也同样闻名于世,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国简史读后感

中国简史读后感《中国简史》是一本将中国历史精简地叙述了一遍的书。
这本书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明晰的逻辑,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首先,这本书对中国远古时代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代的中国,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的烘托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僧人境界。
尤其是在纸张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下,中国古代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博大和勤奋的劳作精神。
书中还提到了丝绸之路的开启和中华文化的输出,这进一步加深了我的认识,让我意识到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认识也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深化。
作者从周朝的建立到秦朝的统一,再到隋唐的盛世,全面地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封建社会的特点是社会等级划分明显,既有君主和臣民的关系,也有父子和夫妻的关系。
这种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给广大的农民和低层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到封建社会的利弊,对中国历史的变革和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再到抗日战争和建国以后的发展,作者用简明的文字把这些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近代中国的奋斗历程。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坚定信念和浩然正气,他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事迹让我深感敬畏和感动,也让我明白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伟大。
通过读完《中国简史》,我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的历史曾经是辉煌而伟大的,同时也让我深感中国历史的沉重和传承的责任。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珍惜当下,为了更好地未来而努力。
总的来说,读完《中国简史》让我收获颇丰。
这本书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使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我深感自豪和自觉,中国历史的辉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后感范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后感范文
作为一部介绍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重要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通过讲述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几十年来的历史变革和发展。
作为一名读者,我从这部书中获得了丰富的知
识和启示。
首先,阅读这部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变迁,感受中国人民在保卫祖国、捍卫独立和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无论是抗日战争、土改、文化大革命还是改革开放,每一个阶段都必不可少。
其次,这部书迫使我重新思考了中国历史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这个全球变化的时代,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
对于中国历代经济和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繁荣,更可以帮助我们建议自己对未来的判断。
进一步,这部书还激发了我对历史和全球事务的探索。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对全球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在今天层出不穷的挑战和机遇之中,我会从自己的天涯海角出发,探求更多关于人类的事务。
这样,我相信,才能为中国和全球大家族和平共处、命运共同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绝对是一部值得读者深入阅读和理解的重要著作。
而阅读之后更加激发了我们成为一个接受历史教育并思索未来的公民的责任和信念。
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世界来说,这个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216 wor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简史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简史读后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
按照我平常的习惯,这本书我也只是敬而远之,“哲学”一词太深奥,不是我这种凡人可以读的。
但是就那次偶然间我发现书中的哲学并没有阐述我所想的类似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种哲学问题,而是我们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关于如何经营幸福人生的话题。
《中国哲学简史》以一种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古代那些大思想家们的哲学思想,略读便可让我醍醐灌顶。
我很喜欢的郦波教授在《给大学新生的十条寄语》上的一句话:有用没用,学点哲学!我知道哲学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洗涤自己的内心,但直到我接触了《中国哲学简史》我才发现,哲学有时候就像是我们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冯友兰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提到:“着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着尤为重要。
”全书中冯友兰大师也用极其通俗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儒、墨、道、法等不同学派的哲学主张,并由古至今写到了几百年后的佛教、新儒学以及西方哲学。
冯友兰在书中对春秋战国的各大哲学家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大部分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他在讲述儒家思想时,讲述了孔子的仁义、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但同时,冯友兰也讲述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其所认为的教育家的基本任务——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个古老的礼治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孝应该是老辈们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冯友兰先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用简单的文字告诉了我们如何行孝。
而在冯友兰这长篇巨着中,最令我印象深刻便是它讲述庄子思想时提出的相对幸福的观点。
以前我对于庄子只知道他是一位行文幽默荒诞,做事潇洒无章的隐士,但通过冯友兰先生对庄子的文章的深刻剖析,我意识到庄子并不是我曾接触到,认识到的的那个潇洒自在,夸张无奇的人。
冯友兰对于庄子的《逍遥游》一篇提出了如何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他在书中说:“万物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
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的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
”就像《庄子?骈拇》中说:“凫兢虽短,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
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中国哲学简史》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
我很喜欢这本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