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常规完整版
胃肠镜息肉切除规章制度

胃肠镜息肉切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化管理胃肠镜息肉切除手术,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胃肠镜息肉切除手术。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胃肠镜息肉切除手术质控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本规章制度。
第四条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胃肠镜息肉切除手术前准备第五条接受手术患者应提供详细的病史资料,包括症状、疾病诊断、药物过敏情况等。
第六条开展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第七条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风险等,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第八条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禁食、清洁肠道、检查手术器械等。
第九条手术前,医务人员应查看患者的化验结果,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手术。
第十条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性。
第三章胃肠镜息肉切除手术操作步骤第十一条术前检查完成后,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应使用专业的胃肠镜器械,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手术。
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第十五条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第四章胃肠镜息肉切除手术后护理第十六条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休息、药物等。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第十八条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第五章胃肠镜息肉切除手术风险管理第十九条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风险。
第二十条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手术技能培训,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减小手术风险。
内镜下切除消化道息肉围手术护理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2)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的变化,特别是血压和脉搏 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以及出血 程度。 观察呕血与黑便的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的症状。 如有黑便、呕吐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治 疗措施。
25
术后护理
并发症观察
2,穿孔的观察与护理: a.如剧烈腹痛出现, 查体有腹部压痛、 反 跳痛、 肌
紧张, 要考虑穿孔的可能, 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行相关检查, 以明确有无穿孔。
b.如确诊穿孔应立即对症处理,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 疗。
精选ppt课件最新
26
出院宣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治疗内镜
消化道病变内镜下治疗的发展: ● 活检咬除 biopsy ● 息肉切除 polypectomy
高频电凝切除法 激光及微波灼除法 尼龙丝结扎法 氩离子凝固法等
● 内镜粘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EPMR (
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分片粘膜剥离术)
4
总体上的分型有:
分型
● 按大体形态学或组织学、病理、病生、病变性质等。 目前国内外较多的是Morson的组织分类, 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四类。 ● 根据息肉数目:分为多个与单发。 ● 根据有蒂或无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 、扁平息肉 ● 根据息肉所处位置 分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结肠和直肠)息肉等, 其中以胃和大肠息肉最为常见。 ● 根据息肉大小: 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为小型,2.0~3.0cm为大型,3.0~5.0cm为特大型, 不仅能反映息肉的良恶性的可能性,同时判断内镜切除的可能性及难度。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讲解

术中护理
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 ,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 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 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 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 除方法。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 套器电凝电切。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 、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在收圈过程中 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 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4. 防感染,术后注意保持肛门和外 阴的清洁和干燥,常规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5.健康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相关基本知识, 特别要讲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尽 量不要饮酒、不进食刺激性事物,少食辛辣 刺激食物和油炸食物、肉蛋、生冷、油腻、 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继发 性出血。术后3周避免性生活。6周内避免持 重物,长途步行,3个月内禁骑自行车。教会 患者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发现异常 ,及时送检。如发生呕血及时就医。
2. 胃肠道息肉套切后,患者术后24 小时应卧床休息,年老体弱及创伤 较大者,卧床休息时间应保持2天 ~3天,一月内避免长时间用力下 蹲或做屏气动作。不做重体力劳 动。
3. 饮食与休息:术后合理的饮食与休息是预 防迟发出血的关键。息肉切除后一般先禁 食24小时,其后24小时内给予温凉流质,随后 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 ,肠息肉套切后无渣饮食1周,以后过渡到 普食。少量多餐,3周内患者饮食仍以清淡 、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 时用缓泻剂,并避免剧烈活动。
避免做肠镜检查。
4.妇女月经期不宜检查,妊娠期应慎做。 5.年老体衰、严重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者,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如何护理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如何护理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胃肠息肉的方法,也称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其操作使用内镜技术,并通过内窥镜将手术器械引入人体内,对胃肠息肉进行切除。
术后护理对于恢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全过程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利用内窥镜技术和外科手术器械,直接切除胃肠道息肉。
通过内窥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息肉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情况,并准确地操作远端仪器进行切除手术。
以下是该手术的详细步骤。
1. 麻醉和准备:在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麻醉,使患者进入舒适的麻醉状态,降低疼痛感。
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麻和静脉镇静麻醉,通常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全面情况决定。
在麻醉之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禁食、停药等。
2. 输送内窥镜: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需要通过内窥镜器质来实现,医生通常会放置一根内窥镜进入患者胃肠道内,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医生需要在床旁或手术室内使用气囊或水进行肠道充气,以便促进肠道扩张,容易观察到息肉的真实情况。
3. 确认息肉位置:在放置内窥镜之后,医生需要在机器控制下,慢慢地推进内窥镜。
通过观察内窥镜所见情况,确定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和形态。
在此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细节,如用冷水冲洗息肉周围,以便消除局部充血,方便进行手术。
4. 切除息肉:在医生观察到具体情况下,在内窥镜中预留一定的空间,为之后进行切除手术准备。
根据所观察到的息肉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器械,并在内窥镜的导入下进行切除。
具体手术方式有电凝切除、电切切除、剪切切除等。
5. 观察术后情况:在完成手术后,医生需要观察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
在胃肠道内注入助于手术和随后观察的药物和水,以便消除过度充血和排除其他并发症。
在完成恢复期治疗后,医生需要及时给予术后复查和检查,以确保手术取得完美的效果。
二、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息肉的常见手术方式,由于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因此备受患者推崇。
胃息肉手术术后护理措施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主要方法,其中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篇关于胃息肉手术术后护理措施的文章,旨在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
一、术后饮食护理1. 术后禁食:术后6-8小时禁食,以防止食物刺激胃肠道,造成不适。
2. 流质饮食: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少量多次饮水,以补充水分。
3. 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术后24-48小时,根据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
4. 正常饮食:术后3-5天,患者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5. 少食多餐:术后初期,患者应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二、术后活动与休息1. 术后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术后出血。
2. 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1-2天内,患者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如翻身、坐起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 恢复期活动:术后3-5天内,患者可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4.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促进身体恢复。
三、术后用药护理1. 术后抗感染治疗:根据医嘱,患者需按时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术后止血治疗:根据医嘱,患者需按时服用止血药物,预防术后出血。
3. 术后营养支持:根据医嘱,患者需按时服用营养药物,如氨基酸、脂肪乳等,以补充营养。
四、术后观察与护理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2. 观察伤口情况: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感染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 观察消化道症状: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4. 观察并发症: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饮食护理1.安排合理的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包括食物种类、用餐时间和食物制作方式等。
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减少高脂、高盐、高糖摄入量。
2.细嚼慢咽:提醒患者饮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噎到食物或者引发消化不良。
3.分餐次进食: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采用分餐次进食的方式,避免胃肠负担过重,减轻消化压力。
4.控制饮食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肠胃功能,合理控制每餐的饮食量。
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可以采用小而频繁进食的方式,防止胃扩张。
二、药物护理1.药物的正确使用:护士要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给药时间、剂量和给药途径等进行操作。
2.观察用药效果: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效果,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
3.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卫生护理1.保持洁净环境:消化内科病房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洁空气,防止细菌传播。
2.清洁患者皮肤: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要定期给予身体清洁,保持皮肤干燥洁净,预防皮肤溃疡和感染。
3.预防感染:对于消化道感染的患者,要加强手卫生,使用消毒剂进行器械和用具的消毒,并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
4.病情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心理护理1.理解和安抚患者的情绪:对于焦虑、恐惧的患者,护士要倾听其诉说,给予安慰和理解,以缓解其情绪压力。
2.患者教育: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掌握护理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营造舒适的环境:消化内科病房要保持宁静和安静的环境,避免噪音和干扰,促使患者得到休息和恢复。
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协助患者康复。
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要注重细节,严格执行医嘱,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情况。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护理常规

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一、术前准备1、术前应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病史,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年龄大于60岁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2、按常规做好胃肠道的清洁准备,禁食禁饮8~12h。
胃息肉治疗者,前一日晚进清淡饮食,行肠息肉治疗者,术前3天进无渣半流质,术前1天进流质;术日晨口服芒硝。
肠道准备充分无粪水残留可使视野清晰,利于操作的成功。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腹部检查,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4、仔细查看患者上次检查报告,根据息肉类型,具体情况做好仪器及附件的准备,选用合适的胃(肠)镜,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手术器,圈套器及氩离子凝固器导管等。
术前妥善连接各导线,测试性能完好。
5、术前用药。
胃息肉者,口服达克罗宁胶浆10ML,肠息肉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654-2 10mg,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术前针的应用、咽部充分麻醉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中配合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除方法。
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套器电凝电切。
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
在收圈过程中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3、息肉摘除后,对残蒂观察数分钟,若出血,找准出血点,从血管侧面以肽夹夹住阻断血管以彻底止血,。
宽蒂的息肉宜采取微波灼除。
将微波探头先行预热,再接触到息肉组织,通电使表层组织发生凝固坏死。
创面观察直到无出血为止,对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1.5cm者,经内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使导管头端距离病灶上方0.3~0.5cm,启动脚踏开关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每次1~3s。
肠息肉割掉以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肠息肉割掉以后的护理注意事项肠息肉是指在大肠或直肠内突出的肿块,它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割除。
在肠息肉割掉以后,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预防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肠息肉割掉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第一节:术后第一天的护理术后第一天是患者最为脆弱的时刻,因此需要给予特别的护理。
首先,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等。
其次,要保持患者休息充足,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
在进食方面,应以低纤维、易于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汤、稀饭、果汁等。
另外,要定期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第二节: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一周的护理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一周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护理。
首先,患者应逐渐开始活动,可以适量行走,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
其次,患者的饮食逐渐恢复正常,可以逐渐添加一些软食,如煮熟的蔬菜、粥等,但要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适量服用轻泻药物,并饮食中添加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最后,患者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每日用温开水轻轻清洗,然后涂抹适量的消毒药膏。
第三节:术后一周至术后一个月的护理术后一周至术后一个月是肠息肉割掉后伤口逐渐愈合的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护理。
首先,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负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
其次,患者的饮食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但仍要注意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此外,患者要继续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适量服用轻泻药物,但不宜长期使用。
最后,患者可以逐渐停止使用伤口敷料,但要保持伤口清洁,并注意伤口是否有红、肿、疼等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就医处理。
第四节:术后一个月后的护理术后一个月后,患者的伤口基本愈合,但仍需要持续的护理。
首先,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健康,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避免吃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其次,患者要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肠息肉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护理
常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应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病史,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年龄大于60岁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2、按常规做好胃肠道的清洁准备,禁食禁饮8~12h。
胃息肉治疗者,前一日晚进清淡饮食,行肠息肉治疗者,术前3天进无渣半流质,术前1天进流质;术日晨口服芒硝。
肠道准备充分无粪水残留可使视野清晰,利于操作的成功。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腹部检查,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4、仔细查看患者上次检查报告,根据息肉类型,具体情况做好仪器及附件的准备,选用合适的胃(肠)镜,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手术器,圈套器及氩离子凝固器导管等。
术前妥善连接各导线,测试性能完好。
5、术前用药。
胃息肉者,口服达克罗宁胶浆10ML,肠息肉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654-2 10mg,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术前针的应用、咽部充分麻醉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中配合
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除方法。
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套器电凝电切。
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
在收圈过程中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3、息肉摘除后,对残蒂观察数分钟,若出血,找准出血点,从血管侧面以肽夹夹住阻断血管以彻底止血,。
宽蒂的息肉宜采取微波灼除。
将微波探头先行预热,再接触到息肉组织,通电使表层组织发生凝固坏死。
创面观察直到无出血为止,对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者,经内镜活检孔插入氩离子凝固器导管,使导管头端距离病灶上方~,启动脚踏开关进行氩离子凝固治疗,每次1~3s。
效果较好。
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若息肉数量多,可分次进行治疗。
必要时可开放静脉通道补液支持。
三、术后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有无呕血、便血、腹痛等症状,对于一般情况好,创伤小的患者平稳后方可离开,必要时留院观察1~3天。
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
如有发生,应进行对症处理。
2、胃肠道息肉套切后,患者术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年老体弱及创伤较大者,卧床休息时间应保持2天~3天,一月内避免长时间用力下蹲或做屏气动作。
不做重体力劳动。
3、饮食与休息:术后合理的饮食与休息是预防迟发出血的关键。
息肉切除后一般先禁食24小时,其后24小时内给予温凉流质,随后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肠息肉套切后无渣饮食1周,以后过渡到普食。
少量多餐,3周内患者饮食仍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并避免剧烈活动。